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主角李泽轩 >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登门问罪!

主角李泽轩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登门问罪!

作者:皮侠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08-21 00:07:5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昭武九姓是指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十多个小国的的泛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

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汉初,匈奴破月氏,迫其西迁,以河西昭武(现代甘肃临泽昭武,张掖附近)为故地的月氏部落遂向西逃亡,进入中亚粟特地域,征服当地土著,形成若干城邦,稍后,为嚈哒统治,一度被迫改姓温(温那沙)。

嚈哒衰落之后,各城邦重获独立,复姓昭武,形成以康国为首的诸粟特城邦,其中有安、曹、石、米、何、史、穆、毕等国,统称“昭武九姓”,唐代又称“九姓胡”或单称“胡”,西文则称之为“粟特”(Sogdians)。

后有部分九姓胡接受突厥及唐朝的统治,八世纪国亡于大食(阿拉伯帝国),此后其国人大部分逐渐突厥化、***化,成为现代中亚乌兹别克人之一分子,小部分余众则散入塔吉克人之中。

昭武九姓的人虽然在战斗能力上远不如突厥,但他们的“经商属性”却远高于北方任何一个游牧民族。由于粟特地区为丝绸之路中段的咽喉所在,自然而然的昭武九姓也就是粟特人成为了一个具有经商传统的民族,说白了就是当起了世袭“二道贩子”,把中国的丝绸贩给西方,把西方的宝石、葡萄酒等贩给唐朝。

毕竟游牧民族起家但却打不过人家大唐,只能依靠自己的机动性当起了商人,甚至比如造纸术也是经康国人传到中亚等地的。实际上自汉魏以来,这群粟特人就曾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经商,但因为随后的西晋是个短命鬼,中原大乱自顾不暇,生意也是不温不火。

到了隋唐时期,得益于初唐名将们的闪耀与开放包容的帝国国策,丝绸之路焕发了崭新的生机。这就吸引了大量昭武九姓人不断东来,《旧唐书》记载:“兴胡之旅,岁月相继”。

大唐立国之后,大量昭武九姓来到中国,有许多因为经商而富甲一方,他们羡慕唐帝国绚烂多彩的文化,在内地娶妻生子,并逐渐汉化,有的甚至形成相当大的政治势力。

比如安氏兄弟,隋末天下大乱,李轨割据凉州,为了收复凉州地区,安兴贵上奏李渊,希望劝降李轨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并没同意,于是两人又再次献计并最终帮助唐军削平了占据河西的凉王李轨。安氏兄弟因为功勋卓著,安兴贵因此被授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封凉国公,食实封六百户,赐帛万段。安修仁也被授左武侯大将军,封申国公,赐给田宅,食实封六百户。

不过,这个安和安禄山的安绝没有半毛钱关系。虽然都是粟特人、虽然都姓安,但这个安其实相当于咱们的刘、王、李这种大姓,姓这个的粟特人海了去了。不仅如此,安氏后代安抱玉后来被被中兴名将李光弼重用,在抗击安史叛军中屡建奇勋,朝廷赐国姓李氏,以功迁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抱玉堂弟李抱真,之后当了泽路节度使,在抵抗河朔诸镇的反叛上,也出了大力,加官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安家可以算得上“满门的忠烈”了。事实上,在安史之乱中为“带糖”建功讨贼、以身殉节的胡人大有人在,比如李光弼就是契丹族,标准的胡人。由于唐朝奉行开放政策,许多外族人在朝廷从政做官,形成唐史中独具特色的“蕃兵蕃将”,昭武九姓人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总的来说,昭武九姓的人最大的特点便是有钱,非常非常地有钱,而人一旦有了钱之后,便会去想办法谋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如今的昭武九姓人也不例外!

除了那些因为机缘巧合、入朝为官的之外,大量昭武九姓人一面在大唐经商,一面通过金钱去依附一些强大的地方势力,而且昭武九姓、同气连枝,在外经商的昭武九姓人那是出奇地团结,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八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所以昭武九姓人如今在大唐的势力绝对不容小觑!

更别说康昌安还是来自于昭武九姓的宗主国——康国了,而且好巧不巧的是,这家伙跟康国王室竟然有瓜葛,如此一来,康昌安的死可不仅仅是一桩凶杀案件,还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外交纠纷”事件!

太原城的官府若是不能为康昌安的死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或者解释,且不说康国会不会善罢甘休,身在大唐的康国人或者昭武九姓人,估计都不会消停,他们可能会给太原官府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

毕竟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钱虽然都不是万能的,但钱却可以解决大多数的问题,比如雇佣杀手,比如垄断市场、扰乱城中物价,等等!

无论他们采用何种手段,王燎原等人都会不好受!

当一个群体特别特别有钱,甚至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时,即便他们身上没有任何官职,但他们所造成的影响力都绝非普通人所能比拟的!

如今的康昌安、康衢,均是如此!

但要说大唐就惧怕昭武九姓吗?显然不见得!以综合国力来讲,昭武九姓的人加起来再乘以十,也未必能打得过军力鼎盛的大唐。昭武九姓的强,并非强在国力上,而是强在经济方面的“软实力”上!

他们不仅垄断了大唐与西方各国之间的交易,就连大唐境内,有不少州县的商业经济命脉,都掌握在九姓胡的手中!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唐如今若是对昭武九姓动手,虽然能够打赢,但其本身亦会伤筋动骨!

“在下惊闻昌安兄的铁器铺骤然遭到查封,而昌安兄本人也是遭遇不测,所以特来刺史府想请刺史大人为昌安兄主持公道,并查明昌安兄被何人所害?”

太原,府衙后堂,王燎原、王裕、李泰等人的惊讶,康衢自然看在眼里,不过他却没有任何大惊小怪,而是面色如常地向王燎原拱手道。

王燎原定了定神,脸上很快恢复了威严,他沉声说道:“康昌安涉嫌向突厥走私兵器,所以他的铁器铺遭到官府查封!而康昌安本人,于昨日遁走,本官和王家护卫在太原城遍寻而不得,就在今日,王家护卫突然得知康昌安的藏身之处,便前去缉拿,不料在押送回来的途中,遭遇了三名黑衣高手的刺杀,康昌安不幸身死!”

“什么?昌安兄向突厥人走私兵器?这怎么可能?”

康衢闻言,一脸惊讶道:“这不可能!我们康国人在外做生意一向老实本分,更不曾和突厥人有过接触,昌安兄怎么会向突厥人走私兵器?刺史大人您一定是弄错了,我相信昌安兄的为人,他一定做不出这种事情!”

李泰这时冷声道:“哼!你相信有什么用?如今人证物证俱在,就算康昌安活过来,也容不得他抵赖!”

听到李泰抢在王燎原前面说话,康衢立刻将目光投向了李泰,他惊疑道:“你是何人?”

能跟王燎原站在一起、并敢出声抢话的人,其身份肯定不一般,康衢身为商人,最善于察言观色,故而他对于李泰还算是客气!

王燎原一脸肃然道:“这位是我大唐魏王殿下,是当今圣上最为宠爱的皇子之一!”

李泰既然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声,那自然是有意在这件事情上为太原官府撑腰,王燎原则是求之不得!因为死去的康昌安跟康国王室有瓜葛,对方若是以势压人,他区区一个并州刺史,实在是顶不住!而出身皇家的李泰则不一样了!

有李泰在这儿镇场子,今日就算那康国的王子亲自来为康昌安讨公道,王燎原也是不虚!

康衢的面色果然一变,他后退两步,郑重地朝李泰俯身行礼道:“原来是大唐魏王殿下,康衢见过殿下!”

李泰漠然道:“不必多礼!”

随后,他便不再说话了。

王燎原这时对康衢道:“关于康昌安向突厥人走私兵器,府衙这边的确已经证据确凿,待此案调查完毕,本官会将详细卷宗送到朝廷,然后由鸿胪寺,发往康国!”

涉及到外邦事务,可不是刺史府能够插手的,必须交给鸿胪寺来专门处理!

康衢犹豫片刻,道:“好!既然王刺史说证据确凿,那在下自然无话可说,我国朝廷自会与贵国鸿胪寺协商处理!不过,我昌安兄纵然向突厥人走私了兵器,也罪不至死,缘何会在太原城遭人刺杀?还请刺史大人能给个交代!”

这家伙这架势,怎么看都不像是来刺史府寻人得,而是来登门兴师问罪的!

王燎原脸色一沉,肃然道:“关于那些刺客,刺史府正在全力抓捕,待抓到了之后,自会给贵国一个交代,眼下还请阁下不要干扰本官处理公务!若无他事,便请回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