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诡三国斐潜 > 第1229章 民心可用

诡三国斐潜 第1229章 民心可用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08-24 20:07:3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世间时局的飞速变幻,往往让人目不暇接,就连斐潜这个后世来人,都感觉到了在这其中跌宕起伏的凶险和残酷。

在汉代,虽然关中还不是很稳定,还不至于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境界,但是发个呆或是办个宴会,便是一天过去了的事情都很正常,反倒是自从征西将军来了之后的,节奏一下子就变得有些诡异,对于汉代这些习惯了慢悠悠生活士族来说更是如此,一场接着一场的转折,前脚刚走后脚就来的迅捷变化,压的这些关中残留的士族豪右喘不过气来。

征西将军来了。

征西将军走了……

征西将军死了?

征西将军活了!

这他娘的算是怎么回事?

就算是经书传家的士族,讲究礼仪的士子,在这样眼花缭乱的变换当中,也不免是有腹诽。尤其是亲眼见到了征西将军斐潜,高调的从陇右一路招摇而过的时候,原本在关中弥漫的那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一下子就像是雾霾遇到了烈日一般,转眼之间就被耀眼无比的斐潜带来的光华所撕裂,所吹散!

尤其是见过了征西将军斐潜所带领的兵马之后,原本暗潮涌动,想要借着征西将军斐潜的这一场变故,搞些事情的家伙,顿时一下子就噤声了,似乎还带着一些庆幸,觉得自己没有做任何动作真是最为正确无比,浑然忘了就在前几天还在急着跳脚表示没有早些和关中郑氏一样去找些外援什么的……

当然,还有一些人就算是到了现在,依旧还是有些不服气,带着些隐忍,继续蹲下来,观望着关中,乃至并北汉中等等区域的风云变幻。

关中郑氏原本跳出来,虽然说跟从的并是很多,但是现在谁都知道,在这一场较量当中,明显还是征西将军斐潜这一方占据了上风,至于将来还有什么其他的变换,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关中郑氏的结局,谁都认为不乐观。

斐潜一边坐镇左冯翊,节制关中兵马政务,一边派遣赵云统领部分兵力北上,追赶向北逃亡的呼厨泉。虽然斐潜心中对于并北局势依旧有些忧虑,但是在关中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之前,他这个明晃晃的招牌还是不宜离开。

至于新投奔且在临晋守城当中立了大功的太史慈、陈浩、陈恭三人,斐潜同样也不能亏待,这几天从京兆尹调来的接济补给源源不断的往临晋送来,至于那些没有牵扯到郑氏事件的关中的士族豪右,也派遣家族之人多多少少的送来一些物资,就像是输血一样,一下子就将破败的临晋城重新撑起来一些,从濒死的状态之下回复了过来。

当然,城池旁边的那些红褐色的泥土,那些尚未被完全收敛的尸首,那些破败还未恢复的城墙房屋,依旧提醒着所有人,死亡才刚刚走开,或者说,只是暂且离开了少许,依旧像是食腐的秃鹫一般在周边盘旋不去。

陇右有李儒和贾诩两个一肚子花花肠子的人盯着,加上韩遂现在算是一张暗牌没有打出去,因此陇右暂时问题不大。

汉中原本最大的威胁就是蜀中,结果刘焉病故,刘璋上台之后因为年幼又有些镇压不住,刘诞作为火热出炉的益州刺史,也算是和征西将军处于合作的蜜月期,至少在他羽翼丰满之前是绝对脱离不了斐潜的协助的,再加上从荆襄来的援助差不多也快到了,所以汉中此时也算是较为安稳,不需要太多的关注。

关中三辅,幸好斐潜赶来的及时,将整个战乱控制在了临晋一线,往西的京兆尹和右扶风的耕田没有收到兵卒的祸害,多少今年秋季收成保存下来大半,也算是让斐潜松了一口气。只不过在关中没有彻底稳定之前,斐潜依旧不能做什么其他动作,毕竟当下斐潜便是定海神针一般,离了他,鬼知道会翻出什么妖蛾子出来。

所以,兜兜转转之下,反倒是原本最为安稳的并北平阳地区,现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和挑战……

呼厨泉跑了之后,斐潜原本还担心呼厨泉会冒险绕过临晋扑向关中腹地,因此还特意派遣了斥候,不仅查探了整个临晋地区,还放到了周边百里之外,不过事实证明,呼厨泉并非是一个亡命的赌徒,,只是往北逃窜,还没有要鱼死网破的想法,这让斐潜放下一些担忧之后,又增加了新的烦恼。

并北平阳并非像是长安三辅,虽然当下已经是远离了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但是毕竟在西汉经历了一百余年的经营,许多县城城高沟深,就算是再不济,也有一些可以算是强大的关隘军寨什么的,然而并北平阳甚至连坚城都算不上,最关键的是平阳周边那些已经复垦了经年的优良田亩,还有在平阳北面的学宫和工房,当然,还有在平阳的人……

不过现在,就算是再急切,也是没有用,该先做的事情还是要先做。

比如说,杀人。

秋高气爽。

正式杀人的好时节。

话说回来,就像是人类的交配可以在任何季节发生一样,杀人也不必考虑什么时间什么气候,至于似乎有个说法在秋季斩杀犯人……

只是一个习惯问题。

春秋时期人口稀少,战国时期囚犯都充当敢死队,先秦又比较短暂,只有汉代从汉武帝开始,讲究起一个什么天人感应,导致大众都公认了人类和天地之间存在着一个神秘的联系,因此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因此从那个时候开始,儒家的人认为,天人之间是整个宇宙的秩序和法则,自然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汉代法津规定,刑杀只能在秋冬进行,立春之后不得刑杀。后世的唐、宋也延续着这样的规定,明清也是差不多。

漏了个元朝?

呵呵……

他们杀人是看心情。

不过,不管是汉代,还是后世的朝代,谋逆犯上皆为斩立决,不分时令,不得拖延。

数十骑在前,步卒位列在后,旌旗招展,队列森严,押送着长长的一批囚车,从安平坊内开出,在临近城池中心街道当中缓缓而行。

临晋城虽然经历了战火,但是中心主街道还算是完整,一辆一辆囚车的车轱辘碾压在青石地面之上,伴随着马蹄踢踏和甲胄兵刃相互碰撞,加上囚车之内的囚犯哭天喊地的声音,显得无比的萧杀和残酷。

在队列之前,便是一个面庞依旧略有些憔悴的身影,正是在临晋城坚守了多日的左冯翊太守徐庶徐元直。经过了残酷的战火洗礼,现在的徐庶少了几分的儒雅,更多了几分彪悍,彻底和那种风花雪月的文士路线分道扬镳了。

徐庶坐在马背上,缓缓向前,他是左冯翊的太守,自然就是当地军事民政的一把手,这临晋城下的第一口大铡刀,自然是由他来开启。

街道两侧,有征西兵卒备甲守护,只听闻队列行进的声响和囚车之内发出的或是咒骂或是痛苦的声音,相反,其余站在两侧的人群,根本不敢大声喧哗,就连说话的声音都细碎得很。

这群几乎都快腐烂到底的关中士族……

徐庶漠然用眼角余光扫视了这些人一眼,然后抬头望向了城楼之上,在那一面三色战旗之下,有一个身影矗立在前,目光在空中交织于一处。

斐潜微微的,点了点头。

杀吧。

杨俊投降,郑甘自然就成为了额外的赠品,落到了斐潜的手中。

但是在今天,先杀的并非郑甘,而是原本在城中安平坊内准备和郑甘里应外合的王氏大户,包括其在城外的坞堡之内的所有族人,到现在还有两百三十六人活着,其中一百二十五名男丁,九十一名女性,还有二十二人未成年的孩童,今日一同问斩,共赴黄泉路。

全数诛杀。

至于那些家丁私兵,已经是先走一步了,而城外的佃户,也基本上在临近攻城战当中充当炮灰,所剩无几了。

斐潜原本还有一点只杀男丁,留下妇孺的想法,结果却被徐庶的一句话给斩钉截铁的堵了回去——“谋逆必诛三族!”

是的。

只能如此。

否则这个叛乱的利润太高了,而成本太低了,就会吸引一波又一波的人扑上上,最终会让斐潜自己忙于对付内部的叛乱,又怎么有精力去应对外部的敌手?

在城门附近,那些房屋被扒拉掉用来守城的百姓,在徐庶押送着王氏族人长长的囚车队伍经过的时候,忽然窜到了囚车边上,一边怒骂着,一边将手中的烂泥和碎石投向了囚车之中……

很简单,斐潜派了些人手,一边帮助这些房屋被拆除的百姓收拾残骸,并承诺会替这些百姓重新搭建新的房屋之后,稍微引导了一下,便将这一次发生在临晋城的战争起因,甚至是这些百姓流离失所的罪魁祸首,推到了城中王氏的头上。

所以有了眼前的这一幕。

其实扒拉这些百姓房屋的,并非是王氏,而且严格说起来,王氏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给埋伏在城中的郑氏的私兵供应了些饮食罢了,就连事前藏起来的兵刃,因为在安平坊巡查得太紧,都没有什么机会送出来,更不用说太史慈发现的早,杀上门去的时候王氏一家子还懵懵的没有反应过来……

斐潜望着一**愤怒无比的百姓,一边哭喊着叫骂着,一边将手里的石头和泥土扔到了囚车之内王氏族人的脸上身上,砸得王氏族人鼻青脸肿,还有些都被砸出了血来,顺着破口汩汩往外流得一脸都是。

突如其来如同汹涌浪潮一般的愤怒百姓,将原本在囚车之内挥舞着手臂指天指地不停的咒骂着,大叫着冤枉,甚至抱着小孩在凄凄惨惨的哭泣的王氏老少全数吓呆了,泼天一般的土块、碎石、烂泥,烂木头砸来,就连原本表现得最为刚硬,一路就算是嗓子劈了,也是骂不停口的王氏老太爷,被几块烂泥糊到了脸上,又接连被几块石头砸在了头上,顿时再也保持不住原来刚强姿势,只能是抱着头狼狈不堪的蜷缩在囚车角落之中。

什么是民怨滔滔,便是如此。

原本站在街道两边,多少还有一些叽叽喳喳细碎声响的那些前来示好的关中士族,此时也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瞪大眼睛看着如同疯魔一般的临晋城中的百姓,那些他们曾经以为无足轻重的黔首白丁。

这些最基层的民众,是伟大的,但也是愚昧的,同样也是容易转移视线焦点的……

因为他们所获取的信息最少,他们知道的永远只是上层阶级愿意让他们知道的,导致了他们基本上是无法站在集体层面,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国和家那个比较近一些?

斐潜记得在后世看过一些正儿八经的小说,其中有一本是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字叫做《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的篇幅很长,但是其主题核心可以大概的整理成为一句话,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体绝大多数是被利用、催眠、欺骗、牺牲的对象,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个体总是愚昧的,总是轻而易举地上当,并且一而再的重蹈覆辙。

“杀了他们!杀了这些叛徒!”在愤怒的临晋城百姓当中,有人高声喊道。

旋即更多的声音响了起来,渐渐的汇集成为了一句话语,似乎是这样做了就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平衡一样。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临晋百姓扔着泥土和碎石,挥舞着拳头,脸上全是愤怒且扭曲的神情,一个个高声叫喊着,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的扑在囚车之上。

斐潜仰头望天,长长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吐了出来,然后挥了挥手。

这就是民心。

而民心,可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