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可怕

赵昊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第一百四十四章 可怕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03:05:4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昆山县衙,赵二爷这阵子一直茶饭不思,担心儿子那边闹出什么纰漏来。虽然所有人都把赵昊看成无所不能的架海金梁了,可在赵守正眼里,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听闻湖州三县检测如期完成的消息,赵二爷才长舒口气。他本打算叫上何、白、熊三位打几圈麻将,可吴先生提醒他,今日提学御史亲至本县,明天要科考县学诸生,按例他要出迎的。

“自打今春以来,整日过堂打板子,就没捞着摸上几把牌。虽然都是‘啪啪啪’,可前者叫人难受,后者方使人快乐。”赵二爷只好无奈按下了牌瘾,幽怨的看着吴承恩道:

“每次看到人犯被打的哭爹喊娘,本县总是忍不住陪着掉泪。一天下来,眼珠子都哭红了。”

“东翁别这么看我。”作家苦笑道:“是令公子不许我帮忙的,好让东翁能尽快成为合格的知县。”

“这话说的,本官不合格吗?”赵二爷一阵吹胡子瞪眼。

正翘腿歪在炕上,翻看新出版的江南集团《内部参考》的徐渭,忽然幽幽说道:“十月的桑叶……”

“呃,哪壶不开提哪壶。”赵二爷老脸一红,登时羞走。

这说起来是去年的旧茬了。当时赵二爷挟大堤修成之功,着实有些老子乃天下第一知县的膨胀,他决意亲力亲为,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彻底摘掉叫花昆山的帽子!

苦思冥想了许久,有一天半夜,画家作家老两口都睡下了,赵守正忽然来拍门。吴承恩吓得一哆嗦,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儿,赶紧提上裤子起来开门。

却见赵二爷并无惊慌之色,反而一脸兴奋道:“我想到一个改进的办法了。我看老百姓四月里,又要种地又要养蚕,实在忙不过来。不如我们贴张告示出去,让他们四月种地、十月农闲再养蚕,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吴承恩呆了半天,那以前他总觉得东翁是大智若愚。那天晚上他才知道,丫糊涂不是装出来的。是真的嘛儿都不懂……

“先生说话啊,我这法子怎么样?”赵二爷还在那里憨憨的催问。

“这法子说起来,原则上,大概齐、大约摸……没毛病。”吴承恩擦擦汗道:“只是有一个问题,十月份上哪找喂蚕的桑叶呢?”

“呃……”赵守正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也没啥奇怪的,他堂堂侍郎公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很正常。其实大明的官员们普遍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进入官场后也不会认真的学稼学圃,闹出这种笑话不足为奇。

不过赵二爷也算知耻而后勇了,那天之后,他便有空就换上便装下乡,到田间地头视察,虚心向老农求教农桑,了解民间疾苦。如今已经不会再闹那种笑话了……

倒让老两口无聊的晚年生活,平白少了许多乐趣。

~~

签押房中。

待赵守正走后,画家忽然叹了口气,幽幽道:“可怕。”

“什么可怕?”作家一愣。

“你看不出来?”徐渭抖一下手中的报纸,上头红色标题‘春雷行动顺利结束’分外醒目。

“看不出来。”那报纸吴承恩早就看过。

“所以我就说,你得提高格局啊。格局太小,怎么写出大文章来?”徐渭翻翻白眼,坐起身道:“江南集团这场蚕病阻击战,不了解内情的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对付几只蚕,几只扑棱蛾子吗?但像你这种观看了全过程的人,难道不觉得叹为观止吗?”

“确实叹为观止。”吴承恩老实点头道:“从最初发现蚕病蔓延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迅速动员这么多的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而且也没有强征暴敛、骚扰百姓,甚至嘉湖之外的百姓,都不太知道这六个县发生过什么。”

说着他叹服道:“确实说明江南集团的独到之处啊。”

“岂止是独到?简直就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徐渭提高声调道:“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过去一个月,江南集团做到的事情,大明朝没有任何官府能做得到。就是北京的朝廷也做不到!”

“这么夸张?”吴承恩不禁吃惊道:“当初你在胡公幕中,也做不到吗?”公认胡宗宪抗倭成功的一大原因,就是强大的幕僚团帮他运筹帷幄、统筹协调。从而将江南地区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才铸就出戚家军、俞家军这样武装到牙齿的精锐之师。

“当年胡梅林要是有江南集团,抗倭哪用得了八年?”徐渭摇摇头道:“最多三年就能把倭寇干爆。”

“这么夸张?”作家瞠目结舌。不过抗倭乃徐渭平生功业,他绝对不会为了吹捧赵昊,而自我贬低的。

“这还是因为需要收拾烂摊子,不然两年就足够了。”徐渭正色道:“那些兵书都没读过几本的书呆子,以为打仗就只靠精兵强将。错,大错特错,要真是那样,成祖皇帝早就一统漠北了,也不用撤了交趾布政使司。太祖皇帝更不用定什么不征之国,把整个天下都打下来多痛快?”

“这我知道,出征太远难免粮草不济,师老兵疲嘛。”吴承恩道。

“那为什么汉武帝就能征服漠北,吞并安南呢?为什么唐朝可以打到天竺呢?”徐渭尖锐问道。

“这……”吴承恩登时语塞。

“这就是国力的强弱不同。我大明太逊了,哪怕开国盛时,也不及汉唐啊。”徐渭说着话锋一转道:“国力不只是你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多少粮草。还是你有没有能力动员这些人口,调配这些物资,训练武装这些军队,保障他们征战四方!”

“嗯……”吴承恩点点头,他觉得徐渭说得有道理。

“当初我在胡梅林幕中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有力使不出。江南富甲天下,人口数千万,浙直总督却整日被下面人催粮催饷,疲于应付。都知道江南有钱,可钱在大户手里,官府该穷还是穷。想强征吧,就会被他们的人弹劾。结果梅林公和我等想尽办法、多方筹措,也不过勉强养出戚、俞两支精兵。”

“唉,赵小子养海警的钱,早就超过梅林公了,他还下饺子似的造舰……”正是因为当初百般不容易,徐渭才能清楚体会到江南集团的强。

“确实可怕……”吴承恩这下也彻底明白徐渭的意思了。他是江南集团检监委的委员,对耽罗警备区有多烧钱,造船有多烧钱自然一清二楚。只是他从没想过,或者不愿去想,如果赵昊将江南集团转为军事存在,会是何等的恐怖。

其实江南集团早就有军事存在了。

西山岛兵工厂是大明最大的兵工厂,造出的枪炮质量远超工部军器局。

海警队是大明最强的水军。哪怕安保集团的保安队,恐怕也在大明陆军中名列前茅……

只是海警队远在海外,保安队数量太少,又以看家护院为主,不引人注目罢了。

但以江南集团这次体现出的强大的生产和动员能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这两支队伍扩编起来。

想想吧,工厂中数万训练有素的工人,还有农场中十几万令行禁止的农工,拿起枪来稍加训练,一个月就能走上战场。而且战斗力绝对强过大明九成的军队。

作家的想象力本来就丰富,一旦陷进去就不可自拔,他脑海中已经快进到陈桥兵变了……

“喂,喂……”徐渭见他快魔怔了,只好踢了踢他的腚,把他唤回神来。

“哦,啊……”吴承恩一脸恐惧的看着徐渭,压低声音道:“你说,公子不会真有……那方面打算吧?”

“没有,至少目前没有。”徐渭摇摇头,很肯定道:“他能几年功夫就做大成这样,靠的是什么?是长公主的支持,是皇帝的纵容。再说我大明得国最正,朱家天子坐了二百年江山,如今气数未尽,谁敢动那种心思?”

“那还好……”吴承恩松口气,抹一把冷汗津津的额头。

“但将来谁也说不准。”谁知徐渭大喘气道:“再过些年呢?朝廷容不下江南集团呢?被一步步逼到那份上,赵小子像是的坐以待毙的货吗?兔子急了还咬人,人急了什么都干得出来。”

“这……”吴承恩刚下去的冷汗,又冒了一头。“那公子到底怎么想的?”

“那不重要。”却听徐渭幽幽道:“‘黄袍加身’这个典故,说的可是他老祖宗。”

“……”吴承恩明白徐渭的意思是,只要江南集团继续壮大下去,壮大到天下无敌的程度,自然就会有无数人不安分了。

“那你我该如何自处?”他又问道。

“你我?”徐渭奇怪的看一眼作家道:“你一个写‘孙猴子大闹天宫’的,需要问我?”

“是,我问了也白问。”吴承恩看着徐渭那愈发白胖无害的脸,忽然记起这是个对社会绝望透顶,九死而不能的人。这种人当然是唯恐天下不乱了……

而他,也对这个大明朝充满了不满和失望,不然也不会写出《西游记》这样大逆不道的东西来。

“不过改朝换代又有什么用?不过又换了一群神佛耍猴玩罢了。吃人的妖怪不会少。”不过他却有些意兴阑珊,才不是害怕造法呢。嗯,认真脸。

“不,我有预感,这世道要大不一样了。不管是好是坏,总之回不去了……”徐渭却摇头大笑道:

“回头要多跟李卓吾那个讨厌鬼亲近亲近,泰州学派那条路,我觉的跟科学蛮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