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宋有种 > 第164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狂求月票!)

大宋有种 第164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狂求月票!)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2 10:52:3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总算赶上了!第二更争取在六点时发布!

......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已经除了孝服,换上了宽大的帝王华服的应天朝廷的官家赵桓,这个时候正立在应天(江宁)府城外的狮子山上,北望大江,眼中噙着泪水(高兴的都哭了),吟出的却是南朝诗人谢眺的《入朝曲》。

他现在非常欣赏其中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因为他觉得自己脚下的金陵真的是帝王之州。

金陵的地形太好了!

北靠大江,西临秦淮,东南又有钟山为凭。只要稍加经营,就是一座铁打的城池。甚至比北汉的太原城更加牢靠!

和金陵相比,开封府真的一点都不适合作为帝王之家。

开封府北面是悬河,四周虽然是平原,但是因为都是旱地,所以粮食产量并不高,而且开封府城周围的大城市也太多,粮食消耗巨大,根本无法靠周遭的乡村产出维持。所以每年不得不从东南六路运入几百万石米粮,才能让汴梁子们可以填保肚皮。

对于兵力孱弱,又无燕山之险可以屏蔽北方铁骑的大宋而言,以开封府为都简直就是在作死啊!

实际上,在大宋朝之前,已经有后梁、后晋、后汉三个小朝廷被汴梁的地形给坑苦了......而这三个小朝廷的禁军比起之前的开封禁军可不知道强了多少!

那都是在五代乱世中打出来的精锐啊!结果照样没能苟住,让人轻易灭了家。

而宣和年间的大宋开封禁军都是什么货色?守城都勉强,更别说出城去野战了。

而不进行野战,开封府根本就守不住......陷在城内的朝廷就只能在投降、逃跑、等死三者中选其一。

哪怕是赵楷那个狠人,其实也选择了跑路,只是跑得比较体面,打出了北上抗金的旗号——实际上在宣和七年十二月的时候,全大宋最险的就是开封府,甚至比河东的太原府都危险!

赵楷北走大名,复入相州,再往河东,乍一看仿佛是迎敌而进,但实际上却是在避敌......因为敌人的第一目标就是开封府!

大金入侵的整个战略,就是围绕攻破开封府展开的!

所以在负责这个任务的东路军“失联”后,西路军的任务必然从攻破太原府后再南下改为绕道南下......因为金国无法承担失去东路军的损失。这也是赵楷为什么能在平定军大捷之后,得以成功入主河东的原因。

而当时的赵桓,被困险地,无路可逃,又没有什么能打的军队可以保命,还被一群处于绝地而不知的汴梁子包围......真是在等死啊!

现在可以跑到安全的金陵,继续当一个偏安东南的皇帝,实在是上天庇佑......这就是赵桓的天命!

身为君王,得知道天命!

赵楷的天命在西北,而赵桓的天命就在东南。

所以入了金陵城的赵桓,现在根本就不想回开封府......他现在就想好好的在金陵终老。

既然要在金陵终老,赵桓就觉得原来那个位于钟山脚下的江宁府城靠不住了。

那是唐朝传下来的旧城,年久失修不说,而且距离长江和秦淮河都太远......这样敌人一旦突破长江,就很容易包围江宁城。

这个长江虽险,但是却太长了,不可能处处都严密设防,所以不能单靠一条长江保卫金陵。

要确保无虞,就得沿着长江和秦淮河构筑新城。新城必须把江防、城防融为一体。

时再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禁军水军,并且在秦淮河下游修建水城,作为水军的大本营。

而水营和金陵新城,同样要融为一体!

今天赵桓带了一群臣子出了金陵旧城,登上长江边上的狮子上,就是为了视察正在紧张施工中的金陵新城。

这座新城规模不大,外形也不是传统的四方形的,而是依着长江、秦淮河的岸边修建的,城墙和江堤、河堤融为一体。几处城门则和几座码头融为一体。

城池的东北还枕上了石灰山(幕府山),将会依山而建一座和金陵城融为一体的堡垒。

城池的西面则会修建一座和金陵新城相连的“水城”,并把部分秦淮河的河段包裹进水城,将来那里就是禁军水军的老营和船场所在了。

只等新城建好,水军也练成,赵桓就能高枕无忧,当他的江南天子了......除非赵楷和金贼可以拥有强大到足以压制江东水师的水军,否则赵桓的金陵帝王州就能稳如泰山。

而赵楷和金贼是不可能拥有强大水军的......因为在赵桓看来,水军就靠钱堆出来的!

坐拥东南富庶之地的赵桓,哪怕要给北方的赵楷和金贼打上两份钱,他还是如今的三方势力中最有钱的!

实际上,在大宋一统天下的时候,东南六路光是一个漕米,每年就得给大宋朝廷发去600万!

现在照样拿出来就是了......让赵楷和金贼拿了钱粮去互殴吧!

想到这里,赵桓就长出了口气,对身后的宇文虚中和秦桧道:“金人和三哥儿要财货钱粮是吗?朕可以给......给他们一家三百万!只要金人不过淮河,老三不出汉江,不入淮南西路即可。

至于称臣什么的,他们尽管封就是了!什么儿皇帝,什么江南国主、什么吴国王,随他们封什么,朕不答应,也不反驳,反正朕就当个江南天子!”

他这态度可比历史上的赵构强硬多了!

不是他有种,而是北面现在是“北周对北齐”的局面,谁也不可能全力南下。而且赵楷和金国也不可能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水军上面,至少在打败对方之前是不可能的。

“陛下圣明!”

“陛下不可,自古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啊!”

称颂赵桓圣明的是秦桧。

而唠叨什么“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则是宇文虚中。

这两位现在并不是以敌国使臣的身份在和赵桓说话,而是以臣子的身份跟在赵桓身边。

因为他们俩都是以“放归”的名义到达江南的,理论上都没有投靠过赵楷或金国。

赵桓回头看了一眼白脸的秦桧,他知道这家伙当日因为反对赵楷,被赵楷从先帝那里硬索了去......后来又被金贼抓了,现在又“放归”到自己身边,还真是历经曲折啊!

因为太曲折,朝中的御史都怀疑他是奸细......不是赵楷的奸细,就是金人的奸细!

不会赵桓却没有理睬,而是任命秦桧为礼部侍郎。

随后赵桓又瞄了一眼礼部尚书宇文虚中......他现在也背了一身的弹章。御史们严重怀疑他已经投靠了赵楷,而且证据非常确凿!因为宇文虚中是把地盘和大部分军队都交给赵楷后,才带着赵楷封赵桓为吴国王的诏书来金陵的。

但是赵桓依旧不予理睬,还让宇文虚中当了尚书,官比秦桧还大。

“朕花钱买平安并不是圣明,而是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啊!”赵桓倒是挺实在的,“现在天下的武士,大多都被三哥拢络了,跟随朕来江南的,除了种家二老和刘光世的残兵,就是一些汴梁子充的禁军,北伐西征,都是无望的!既然无望,那就只能顺天应人,花钱消灾了......这可不是朕一人的想法,金陵城内,十人当中,怕是有九人存着这样的心思啊!”

李纲、种师中、种师闵三人已经从大名府南下勤王了。不过并没有追上赵桓,而是停在了淮阳军(下邳)和海州,成了抵挡金贼南下的肉盾。

而刘光世并没有和他爹刘延庆一起殉国,而是带着几千人逃到了应天府。然后一路护送赵桓南下金陵,沿途还讨灭了不少贼寇,收编一些散勇。等到过长江的时候,刘光世已经有了两三万人的军队。现在则被赵桓任命为荆湖路宣抚使兼知鄂州,去抵御赵楷了。

另外,还有一个从万年新堤战场上跑出来的范琼,现在领了淮西安抚使兼知寿州。

在这三路大兵的保护下,赵桓的小朝廷总算稳住了阵脚。

而稳住阵脚之后,当然要求发展,而求发展......就需要人才来辅佐!

赵桓看着宇文虚中和秦桧,顿了顿道:“西、北两面事情,就用600万应付!靖康(赵桓已经改元)元年(就是宣和八年)的六路漕粮已经备齐,不日就可以分别运往宋州和襄阳了!”

有了粮,赵楷和金国才能互相攻打啊!

如果他们没有粮,那就要南下抢粮了!到时候两家一起打他,赵桓还活不活?

所以赵桓此举看着挺怂,但实际上却有点居心不良。

赵桓冷冷一笑,又道:“朕还有个要紧差遣给你二人......靖康二年是大比之年!朕在江南开创了局面,也是需要人才来当官的!

所以科举也照常进行,要让江南的才俊都有做官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拥护朕这个偏安天子。

科举本就该礼部负责的,你们二人就把这事儿办起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