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宋有种 > 第453章 没有人能在赵桓逃走前打败他!(求订阅,求月票)

大宋有种 第453章 没有人能在赵桓逃走前打败他!(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2 10:52:3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洪武九年七月初十,江都皇城,崇政殿。

一场对误国贼李纲的批斗,正在进行当中。

“李纲误国啊!守江必守淮......岂有弃淮河而守长江之理?”

“李纲何止有弃守淮河之过?他还将十万大军分在了两处......分兵则弱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怎么也不明白?”

“唉,赵文正公若在,事必不至于如此!”

“是啊,李纲不如赵文正多矣......可如今大宋已无赵文正,当如之奈何啊!”

这群大臣在批斗李纲误国的同时,都怀念起那个被赵桓当成“赵匡胤第二”的赵明诚了。以为赵明诚不死,就能破解现在这个死局了。

赵桓听了他们的话,心里真是愧疚难当啊!

他愧疚什么?因为他也要为赵明诚之死负一定的责任的。

早先他因为怀疑赵明诚要当赵匡胤第二,所以有好几年天天在宫里咒那个赵明诚,还偷了女儿们的布娃娃,贴上赵明诚的生辰八字拿绣花针扎来着......现在好了,把自己的股肱重臣“咒死”了,没人帮着抵挡赵楷了。

赵桓愧疚了一会儿,忽然又想道:可是......朕也曾经诅咒赵楷那个乱臣贼子来着!在宣和之难前,朕就请高人做了人偶,贴上赵楷那厮的生辰八字,天天拿针扎脑袋,咒他魂飞魄散,咋就一点不灵验呢?难不成赵楷真的是劳什子天选之人,是“防诅咒”的?

想到这里,赵桓只好长叹一声:“这可如何是好?现在金陵府只有五万陆师,怎么守得住那么长的长江沿岸?”

“官家,”左枢密使何粟这个时候站出来对赵桓道,“臣有上中下三策,可解当今之难!”

“快快说来!”

何粟道:“上策是汇集江都城中诸军和瓜州水军,沿江西进,与金陵大军会师,可得水陆之兵十五万,凭江死战,胜负犹未可知!

中策是急令李纲退守钟山城和幕府山城,凭借山险,牵制北军。同时臣再亲督水陆之军沿江而进攻打北军的江北大营,迫敌回援。

下策是急令李纲弃守金陵,退往镇江府,与江都隔江呼应,是为犄角......”

赵桓听了何粟的建议,心里就更怀念赵明诚了。

何粟的三策根本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啊!

合兵十五万凭江死战看着好像不错,可是现在战与不战的主动权不在南宋,而在北宋。

一旦赵桓将江都的军队都带去金陵,赵楷就能顺手去了江都,然后传檄而定两淮。

两淮一旦为赵楷所有,荆湖方面就会崩盘......荆湖之后就是江南西路!

用不了多久,赵桓就只剩下江东、两浙、福建、两广了.......可是靠这些地盘,赵桓的吴国(南宋)还能继续支持下去吗?答案肯定是不能!

而让李纲退守堡垒,由何粟率领十万水陆之兵西进送死......哦,在赵桓看来就是送死!

因为赵楷如果自己过了江,留守江北的必然是岳飞!这些年扑在岳飞手里的金国名将不知道有多少,你何粟凭什么打败他?

至于弃守金陵......情况和弃守江北差不多,甚至还有所不如。因为镇江、江都隔着长江,真的能南北呼应互为犄角?可别搞成各自为战!

正在赵桓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看见知阁门事曹勋气喘吁吁的从外面进来,一脸的慌张。

“曹勋,出了甚事?”赵桓知道事情不妙,问话时候的声音都抖了。

“官家,刚刚得报,和州的北军正向江都这边大举而来!”

“什么......”

曹勋一句话差一点没把赵桓给吓背过气儿去,整个人还在御座上面摇了摇,看得伺候在左右的御药院的内侍好一阵紧张。

不过现在的赵桓受得打击太多了,神经也有点儿粗壮了,所以只是摇了摇,并没有倒下。

看到赵桓没有倒下,崇政殿内的臣子们终于稍稍松了口气儿。

左枢密何粟连忙追问道:“曹知阁,密院军报带来了吗?”

前线的军报当然是送到枢密院的。曹勋是知阁门事,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等仪范。现在崇政殿上正在举行朝议,所以密院得到紧急军报后,就派人递给了曹勋,由他往崇政殿里面送。

“带来了,这就是。”曹勋连忙将一份手抄的军报递给了何粟。

何粟接过军报一看,眉头就紧皱起来了。

“怎样?”赵桓问,“来了多少北军?”

“不知道.......应该很多!”

赵桓又问:“带兵的大将是谁?是不是天策将军?”

“不知道......”

赵桓眉头大皱,“你怎么一问三不知呢?你个左枢密怎么当的?”

怎么说三不知?何粟心说:明明只有两不知啊!

“好叫官家知道,”何粟苦着脸道,“北军马队极多,每个军都有一个骑兵将,每个骑兵将都有两千正兵,一千辅兵,人人都可以骑射冲杀。而且北军的战马优良,身长力大,冲起来很快,耐力又好,绝非我军马兵可比。所以北军一旦派出大批马队开道,我军的游骑硬探就无法接近北军大队了,自然就无法查明敌人的虚实了。”

岳飞这次出动了三个军,不算将领们的亲兵,光是三个军属的骑兵将就有九千名骑兵,其中三千是轻骑兵,三千是红巾铁骑,三千是红巾铁骑的辅兵。

不过无论正兵、辅兵还是轻骑、铁骑,都是可以充当轻骑兵,承担开路、搜索、屏蔽等杂活。

而南宋陆师的铁甲步军虽然很强,但是他们“菜马骑兵”实在不够瞧的,只能在步军的掩护下承担短促突击的任务,如果当成轻骑兵用就很弱。而且在对付敌方骑兵的时候,“菜马骑兵”也弱得不像话,他们的小短腿马被戏称为“兔儿马”,驮着个骑兵根本跑不了太远太快,自然打不过骑着高头大马的敌人。

另外,南宋骑兵的数量也少。现在集结在江都的南宋陆军虽然有五万余人,但是骑兵只有三千,只有岳飞所部骑兵的三分之一......

赵桓听了何粟的解释,眉头就更紧了。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咱们连敌人的数量都不知道,这仗还怎么打?”

何粟想了想,道:“官家,不管敌人的兵力多寡,他们既然冲江都而来了,咱们就必须打一仗了,臣建议先来个背水一战!”

“背水?怎么背?”

何粟道:“背靠运河列阵于江都城堡和瓜洲城堡之间!”

赵桓听了何粟的建议,心说:这不在瞎扯吗?江都城距离瓜洲有二十余里,五万人列阵二十余里,还打个屁......我怎么就那么背呢?手底下就一个赵明诚能打,其他人没一个中用的,不对,那个赵明诚好像也没上过战场。

“不可,不可......”赵桓说,“和州的北军号称百万,实数怎么也有几十万!如果一起打过来,江都这里的五万陆师怎么打得过?”

“那就分兵坚守江都和瓜洲。”何粟又出了个主意。

赵桓一听脸色就沉了,“分兵则弱啊!教训还不够吗?朕的十万精兵已经被李纲一拆为二,你还要分?”

何粟又道:“那就合兵一处,死守江都!”

赵桓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差不多,“孤城不守......何况朕是九五之尊,怎么可以守在这个孤城当中等死?”

看见何粟没招了,赵桓一咬牙一跺脚,“朕要去瓜洲镇与北军决一死战!”

去瓜洲?

瓜洲是长江边上一个小城,还是个港口小城。南面靠着长江,北面就是一圈城墙,城墙外面当然还有壕沟。

可是江都怎么办?

不要了?

你这是弃城而逃啊!

“官家,瓜洲城小地窄,很难持久啊!”何粟说,“而且大军一旦转移至瓜洲,江都城就守不住了......”

赵桓一瞪眼珠子,“死守在江都全军覆没就能保住江都了?那只能人城两失......朕不干这傻事儿!朕意已决,立即南进瓜洲,背靠长江,与敌决一死战!”

崇政殿上的众人互相看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因为他们知道赵桓的主张是比较稳妥的......虽然放弃了固若金汤的江都城,但是可以确保全军能够安全撤离,这是保全全军的上策啊!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太怂了一点......

赵桓向瓜洲转进,而岳飞不战而得了个江都城的时候,赵楷的大军正沿着长江一路疾驰西进。而且还是水陆并进的!

赵楷的军队在和州岸边就得了几十条纲船,还募集到了一些迎王师的渔夫,就让他们驾着船和大军一起向西。在行军的途中,又不断有和州和无为军沿岸地区的渔夫、士绅、商人“带船投靠”,当他的大军接近铜陵对岸的无为军所辖的庐江县渡口镇的时候,拥有船只数目都超过了200,在江面上浩浩荡荡的列队西行,好不壮观。

而在长江对岸,李纲也正率领着不到三万人的陆师一路跟随,而且也搜罗了一些船只,同样是水陆并行。

一场水战,眼看就要在铜陵附近狭窄的长江水面上展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