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宋有种 > 第469章 谁是南帝?什么是天理?(求订阅,求月票)

大宋有种 第469章 谁是南帝?什么是天理?(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2 10:52:3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广州的州衙就是原来的南汉皇宫所在,位于广州州城的中心,占地很广,远远超过普通的州府衙署。虽然占地有点广阔了,但是这地方从赵佗建立南越国开始,就一直是广州(番禹、南汉郡)的中心所在。一千多年没有挪过窝,大大的风水宝地啊!

所以宋朝灭亡南汉之后,就把广州州衙摆在这一块儿了。

而赵谌跑到广州来以后,也把自己的太子府摆在了此处.......果然没多久他就从太子变成了大王,看来此地风水的确极佳。

而现在,两广各地又是祥瑞频频,一会儿是禾生双穗,一会儿是地出甘泉,一会儿天降玉石,一会儿是鱼腹藏书,一会儿又是海外番邦进宫白象瑞兽。

总之,各种祥瑞层出不穷啊!

所有的这些祥瑞在洪武九年腊月二十五日这天,就全部都送到赵谌的王宫当中了。

赵谌拉上已经退位的赵桓,再请了一群专家,有李清照、吕本中、李侗、程端中、邵溥等等,再加上一群文武百官,大家伙一起来鉴定这些祥瑞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还得研究一下这祥瑞到底是啥意思?

禾生双穗已经验看过了,的确是珍惜品种,非常神奇!

出甘泉的地方则是在广州番禺县北面的从化镇,耿南仲和李纲一块儿去看了。的确是甘泉,还是热乎的。耿南仲和李纲两个老头子还在甘泉里面泡了澡,那叫一个神清气爽啊!

而天降的玉石、番邦进贡的白象,还有鱼腹藏书,现在都被带到了赵谌的王宫当中,大家一起研究。

其中天降的玉石是一块很大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六个字儿“南帝出、天理兴”.......和鱼腹藏书上刺的字是一样的。

那么大的汉白玉,从天上往下掉,居然没有摔碎,连个角都没摔坏,这本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啊!

所以这个祥瑞一定是真的!

既然祥瑞是真的,那么和祥瑞一起出现的“南帝出、天理兴”这六个字,必然也是天意。

而那头番邦进贡的白象,据说出自极南之地......对,就是珍贵南极象!这南极象通体纯白,看上去粉扑扑的,走几步就往下掉粉,特别神奇。而更神奇的则是两根象牙上都刻了字儿,左边那根刻了“南帝出”,右边那根刻了“天理兴”。

大家伙的仔细的围观之后,都一致认为这大象就是传说中的瑞兽南极象,极其罕见!

那么罕见的瑞兽,从遥远的极南之地来到广州,肯定是天意,所以这个瑞兽必然是真的。

既然瑞兽是真的,瑞兽牙齿上的字肯定也是祥瑞的一部分,是天意了!

至于鱼腹藏书......因为毕竟多,现在正人手一份,在那里研究呢!

“这真的!”大儒吕本中第一个得出结论,他将反复细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藏书”,恭恭敬敬的摆在跟前的案几上,冲着并排端坐在两张御座上的赵桓、赵谌拱手道,“大王、太上大王,以臣观之,此书确系天成,实乃天书,并非伪造。”

“大王,太上大王,”程端中第二个发言,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此物确系祥瑞,绝非人造!”

邵溥第三个给出了认证,“大王,太上大王,臣也认为这份鱼腹藏书,确实是天意!”

李清照也笑了笑道:“此物的确是上天之意!天意难为啊......”

李侗最后也点了点头,“对,这的确是天意......南帝出、天理兴,就是天意!”

五个大儒已经认证完毕,得出了一致意见.......祥瑞都是真实!而南帝出、天理兴,也是上天的意思!

赵谌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又将目光转向了另一边的几位重臣,笑道:“诸卿以为如何?”

大儒们是研究祥瑞的专业人士,他们都给出了一致意见,大臣们当然不会提出反对意见了......再说了,谁都知道这些祥瑞出现的目的是什么?而且现在的南宋流亡集团也必须要利用这些祥瑞,将儒学进一步推向儒教,再用儒教去凝集和维持分散到天南各处的屯军的人心。

这个方法虽然有点背离了儒学的初衷,但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把儒家往宗教那边推一推,那儒家真的很难出海,就算出了海,也没办法和天南诸国境内广泛流行的佛教、天方教、婆罗门教斗争。

而且赵谌也不可能放弃儒学,因为儒学是有“封建版本”的,儒学有“复礼”这面大旗。而儒学所要复的礼就是周朝的礼,其实就是一种封建等级秩序,就用来维护西周封建的礼。

如果放弃儒学改用后世喜闻乐见的法家,那赵谌就没有办法在天南各地推行低成本“屯军封建”了......这种“屯军封建”其实就是“西周封建”!

而且法家不触及“终极问题”,也不大会教化,还主张平等......法家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无等级”,当然也反对区分国野。

平等当然是很好的,但是对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帝国来说,如果没有了国族特权,那么数量处于劣势的国族就会被数量处于优势的“野人”给淹没......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帝国就没有了!

跟着赵谌出海的汉人就会变成滋润天南诸国土著的养料,帮助他们发展进步。

所以赵谌现在必须高举“天理”和“复礼”两面儒家大旗,用“天理”去教化,用“复礼”去确定封建秩序。

明白赵谌和自身处境的大臣们哪怕再不赞成“天理”和“复礼”(儒家的大臣们都反对复周礼而喜欢用秦制),现在也只好支持赵谌了——如果赵谌可以顺利建立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帝国,他们这些人肯定都是“诸侯”,他们总算是活成自己最最讨厌的模样了。

可是没办法啊......

见到大臣们也一一表明了支持的立场,赵谌又回头看着自己的父皇赵桓。

赵桓现在的气色比之前当官家的时候好太多了!下台后的这三个多月,他过得可开心了,都不在广州城里住,而是带着一群嫔妃上了白云山,过起了比神仙还逍遥的日子。

如果不是马上要过年了,他都不会下山。

看见儿子的眼神,赵桓只是笑道:“祥瑞当然是真的......因为南帝必出、天理必兴。可谁是南帝?天理又是什么?”

赵谌笑道:“父皇,您说谁会是南帝,天理又是何物?”

赵桓可是一代“巨儒”,当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兴天理者为南帝!而兴天理就必须知天理......你三叔主张格物穷理,要格尽万物才能知天理。而咱们主张天理就在本心之中,只有心存天理,天理才会与我同在。”

“儿臣明白了!”赵谌点了点头,一脸佩服地说,“那么又应该如何兴天理呢?”

赵桓一指在场的五位大儒,“问他们吧!”

赵谌扭头看着李清照、吕本中、李侗、程端中、邵溥等五人,笑道:“五位先生,可否赐教?”

吕本中现在是这几个大儒中的头头,还当了赵谌的老师,所以就第一个开口回答道:“禀大王,臣以为,欲兴天理,必立儒教,而后奉天化夷,才能大兴天理。”

他这番话,如果翻译成人话,就是要成立一个有组织的儒教,然后尊奉天理,再用天理的名义去教化蛮夷......所谓教化,就是让蛮夷敬天守礼,也就是接受华夏的信仰和规矩,慢慢的由夷入夏,变成华夏的一部分。

这路线和赵楷的“科学儒家”也有点像,但是“儒教”的核心是信仰,“科学儒教”的核心是理性。

不过两者想要维护的等级和规矩却是比较接近的,也可以看成是同一种儒学的“大众版”和“精英版”。“大众版”方便外传,而“精英版”有点小众,正好用来培养精英,推动技术进步。

赵谌点了点头,又问:“孤家正欲大立儒教、尊奉天理、教化蛮夷......如今天降祥瑞于孤,是否预示天降大任于孤了?”

“天意正是如此!”吕本中道,“臣请大王速称南帝、再兴儒教,为圣人之学,立万世之基!”

这就劝进了!

他一带头,底下的大儒、大臣们马上跟进。

“臣等恭请大王顺天意、称南帝、兴儒教、传绝学、兴天理......”

看到群臣们意见一致,赵谌又扭头看着自己的父亲赵桓,赵桓叹了口气,他知道赵谌是在赌......赌赵楷暂时不出兵讨伐赵谌这个南帝,这样赵谌就能打个时间差,利用海军和火器的优势,迅速在天南之地打出许多地盘。

到了那时,赵楷就算想要灭了这个南帝,也是鞭长莫及了!

想到这里,赵桓只好点头道:“大哥儿当南帝却是天意......天意不可逆不可违,否则必为其害。所以你还是从了群臣之谏,择个吉日先登基称帝,再开宗立教吧!”

赵谌闻言马上起身,向赵桓行了一礼:“儿臣恭令太上大王令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