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宋有种 > 番外篇第十二章 不好!道君皇帝要跑!(求订阅,求月票)

大宋有种 番外篇第十二章 不好!道君皇帝要跑!(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2 10:52:3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高俅......”赵楷只是冷冷的看着高俅高太尉,“朕没有问你会有多少人闹事?朕问的是你准备带走多少人?”

“五千......”高俅知道自己是贴着“太子一党”标签的人物,哪里敢和赵楷回嘴?赶紧报了个数目,不敢多报,一方面拉不走,一方面也怕赵楷起疑心。

“好!”赵楷点点头,对还在崇政殿内的黄无忌道,“无忌......你立即跟随童大官去胜捷军大营,将向克和他的三千精兵都带到郓王府驻扎!”

“臣领旨!”黄无忌大声回答,一脸的兴奋啊!

赵楷又看了一眼童贯,童贯连忙对赵楷道:“老臣这就跟黄指挥使去胜捷军大营交割兵马。交割完成后,立即去城外牟驼岗见刘延庆。”

“有劳了!”赵楷赞许点点头,然后又抬了手,示意两人可以离开。同时他也在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他这个“逼父抗金”搞成“被逼夺位”的大宋新官家其实没什么实力啊,就一个亲从指挥几百号人还能打一打。如果黄无忌和向克能带回三千人,再加上何灌父子能够掌握的兵力,他这个官家手头的亲兵大概能有五千人了。

若是童贯能从刘延庆那里再要来五千人,那赵楷就能有上万人马了。

不算多,但也能自保了。

童贯和黄无忌走后,赵楷又对高俅道:“高俅,你也去调兵吧!太上和定王他们这几日就会开拔,护驾的兵马必须尽快准备好了。”

高俅轻轻的一叹,也揖拜一礼:“臣领旨!”

赵楷也冲他一挥手,高太尉自然也走了。

赵楷接着又对余下的四个行宫使道:“蔡卿、吴卿、耿卿、梁大官,你们四个也去艮岳太上皇那边听用吧!蔡卿,等你到了江南之后,朕会委你担任东南大发运使,太上皇行宫的供应,就由你来负责了。”

这四个行宫使也连忙向赵楷行礼,口称领旨,领了圣旨便退出了崇政殿。

看到四人离开,赵楷又对崇政殿内剩下的大臣们说:“行营使有了,行宫使也有了......接下去该做什么?”

该做什么?

所有人都看着李纲。

李纲也当仁不让,上奏道:“官家,接下去应该将您即位的消息昭告天下,然后再号召天下英雄招兵买马,来开封府勤王!”

赵楷点点头:“此计可行......还有吗?”

宇文虚中接着道:“官家,种师道是军中宿将,目前正在终南山隐居,可以召他入京出任行营使并领枢密院之事。”

“好,就召种师道来吧,”赵楷接着问,“还有吗?”

何灌上奏道:“官家,现在还应该调兵布防黄河!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正率兵在京东、河北一带剿匪,他手头有7000骑兵,可以立即调他们去浚州防守三山浮桥。

如果浮桥可以守住,金贼一时半会儿就到不了开封府城下了。”

赵楷皱了下眉,他记得那梁方平就是个不懂军事的宦官,不知怎么就被赵佶发出去带兵了!

“好吧,那就先让梁方平带兵到浚州!”赵楷顿了顿,又道,“朕还听说巴州通判宗泽虽然是文人,但是却精通军略......也给他下道诏书,给他一个行营参谋的名义,调他来东京吧!”

......

高俅之前在崇政殿说的话还客气了,开封府的那些三衙兵一旦知道他们的道君皇帝要跑,不是“只怕会聚众闹事”,而是肯定会闹事!

不仅开封府的三衙兵要闹腾,连开封府的市井百姓也会跟着一起闹。还有号称“无官御史台”的太学、武学、国子学的学生,也一样会参与进去。

这帮没什么大事儿的时候就喜欢聚众闹事,伏阙上书,嚷嚷着要斩这个要杀那个,保管能让衮衮诸公头大。更别提现在这局面了!

这就是大宋首善开封府城的居民!

他们可不是只会跪在包黑子的衙门口击鼓喊冤的草民,他们用得着包黑子来主持公道?包黑子这样权知开封府事看到他们才脑仁疼呢!

在他们身上,多少还存了一些古时候国人的影子,而且他们还是很把大宋朝当回事儿的。

而大宋朝廷,不管在西北边地上如果怂包,在河北地方上如何瞎折腾黄河(三易回河),在江南如果用花石纲害人。但是对于天子脚下的这百万汴梁子,一直都是非常照顾的。

不仅把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这些带有福利性质的机构办得相当不错。而且每到冬景,还会对汴梁百姓格外恩典,不仅会赍发些钱文,还会拨米拨盐拨菜,好让汴梁百姓们安然度冬。以至于到了千年之后,当人们谈起宋朝这个在军事上表现得相当怂的王朝时,还会因为汴梁这座中世纪的“光明之城”和“繁华之都”的殒落而叹息不已,还会忍不住对赵宋王朝的仁政大大的赞颂一番......

不过后世的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开封府的这帮刁民,是如何让那些当权派头疼的!

也正因为他们是让当权派头疼的刁民,他们才会拥有大大超过这个时代平均水平的福利啊!

要不然大宋朝廷干嘛发福利?

嫌钱多了咬人?

而汴梁子们之所以那么“刁”,当然也是赵家天子自己搞出来的......赵家天子一方面要把天下精兵都攥在手里,一方面又把首都放在开封府这种无险可守,很容易“猝死”的四战之地。也就造成了世代居住在开封府的市民之中,有很大的比例是世代营伍出身!

也就是世世代代给老赵家当兵——宋朝的禁军理论上招募来的,但是营伍子弟是可以优先从军的。

而宋朝的募兵也不是一年到头关在军营里面训练的,而是“打卡上班”的职业兵。所以宋朝初年的天下精锐都到了开封府后,也就拿了开封户口,世世代代当起了汴梁子。

所以开封的三衙禁军和开封百姓之间的联系,那可是真正的军民一家啊!

这开封的刁民闹起来,能指望三衙兵去镇压?

而且......这群营伍出身的刁民,还是开封刁民中比较没背景的。

还有更厉害的呢!

赵家老祖不是喜欢杯酒赦兵权吗?

而那些被“赦”了兵权的军头都在哪里当富家翁?当然是开封府了!

不仅北宋初年的各地军头被赦了兵权后成了开封富家翁,连那些被赵匡胤、赵光义抓到的各地大小投降派,也都成了汴梁子。

这帮子人一代代的繁衍生息,还互相通婚,到了北宋末年都是大家族了,自然是有人当官,有人从军,有人当刁民了。

哦,还有更加厉害的!

就是许多高贵的文官也喜欢落籍开封府......只要他们买得起开封府的房子,一般都会在致仕之后混个开封户口。不为别的,开封府是天下第一“学区”啊!教育水平高,而且科举也比较容易考。为了子孙后代,他们也得努力当个开封人啊!

这些官员子弟们,考上的当官,考不上的当然就渐渐沦为有背景的刁民了。

还有更加,更加厉害的刁民......姓赵的刁民!不用说了,都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他们哥仨的后人。人数虽然不能和后来那个大明朝的朱家人比,但是居住在开封府内的赵家宗子却很多。

还有比赵家刁民更刁的,那就是太学、武学、国子学的三学生了。

他们严格说来已经不算是民了,但也不是官,而是介于官民之间......这些家伙不闹则已,一闹起来,连当朝宰执都有可能扛不住滚下台。

而这几类开封刁民,当然都是消息灵通人士,皇宫大内之中发生的变故,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开封府城内就已经传遍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都是昨儿郓王赵楷如何带兵入宫,道君皇帝和太子赵桓如何退位让贤......当然了,开封府城内的刁民们议论的最多的,还是退位称太上皇的道君皇帝准备丢下开封府的百万生民,带着金银财宝、后宫妃嫔,还有一群不中用的皇子、帝姬,还有一**佞小人一走了之,去东南享福的事儿!

他们都知道,道君皇帝他不可能只带着一群女人、宦官、奸臣、皇子跑路。要不然别说被金贼追杀,遇到拦路打劫的山贼也不行啊!

所以道君皇帝一定会带着兵马跑路......开封府的守军可不多!全都凑一块儿都不见得能守得住,还要分一部分保护道君皇帝逃走怎么能行?

况且开封府城内的军队大多是带着家眷的,特别是三衙兵,大多是世代行伍,人人都有一群挚爱亲朋在开封府啊!怎么带得走?

如果不带着家眷跑路,难道要把家人留在开封府,等着城破被屠吗?

这个道君皇帝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闯了那么大的祸,就想一走了之,把个烂摊子丢给那个据说是“带兵入宫、黄帽加顶”新官家?

这事儿......蹊跷啊!

谁都知道道君皇帝宠着那位郓王赵楷,一心想把皇位传给他......这“黄帽加顶”的事儿,该不会是他们俩父子的双簧,就为了让道君皇帝能金蝉脱壳吧?

哼!刁民的眼睛都是雪亮雪亮的,道君皇帝你再狡猾也骗不了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