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宋有种 > 番外之147 太好了,高太尉终于死了!

大宋有种 番外之147 太好了,高太尉终于死了!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2 10:52:3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轰隆隆......”

燕京城校场之内,一声炸雷轰鸣,将躲在一张大木盾后面听响的郭药师吓了一跳。

其实类似的火药武器,郭药师的军中也是有的。这种武器称为霹雳炮或震天雷。

根据史料记载,这种震天雷铁礶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这种武器不仅宋朝有,辽国、金国,还有西北的大白高国,都拥有类似的火器。

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铸铁工艺不成熟,火药配方也没达到最优,而且火硝的提炼技术不过关,优质火硝和劣质火硝差距很大,以及没有发明颗粒状火药等等原因。造成震天雷的质量极不稳定,有时候能炸,有时候炸不了,而且炸不响的时候更多。

由于铸铁外壳加工难度颇大(太厚了炸不开或破片太少,太薄了难以生产),所以两宋时代的工匠们又发明了瓷壳弹和纸壳弹。但是由于瓷壳和纸壳难以承受火药爆燃所产生的巨大的气压,无法用来制造炸弹,只能充当烟雾弹和燃烧弹的外壳。

而烟雾弹和燃烧弹的威力又不足以扭转宋军的弱势,改变大宋不断下滑的国运......

至于用铸造性良好,但价格昂贵的铜材制造一次性的炸弹外壳......虽然历史上的宋朝铜产量世界第一(绝对产量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加一块儿还多),但是因为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而铜又是铸币的原材料。

所以明明很有钱,但是哪儿哪儿都缺钱的大宋,当然不愿意用可以用来铸钱的铜制造炸弹外壳了。

如果不是赵桓“异想天开”,让人打造了一万只铜水壶送到大名府,赵楷自己要推铜壳炸雷都很困难......下面的文官一定会强烈反对的!

但是这铜壳炸雷的威力也的确够大!

郭药师跟着郭天女从盾车后面出来,走了百余步到达爆炸现场一看,就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儿。在炸点周围,方圆一二十步内,横七竖八的倒卧了一地木头人,而且个个带伤。

郭天女蹲下身子,用力扶起了一个披着铁甲的木头人。然后又细细一瞧,就在铁甲上寻见了一处足够探进两根手指的窟窿。

天女指着这破口对郭药师道:“爹爹您看,这要是打在活人身上……”

“不死也得落个终身残疾啊!”郭药师低声道,“再看看其它木头人怎么样?”

“好的,咱们一个个看。”郭天女知道自己的老子对于军事上的问题是极其认真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让人准备十几个木头人披上铁甲,放置在那枚炸壶周围了。

不过郭药师越是认真仔细,就越知道这种铜壳炸壶的厉害——这种铜壳炸壶的外壳比铁壳更容易炸碎,而且打在目标身上所造成的破坏力,则比纸壳、瓷壳碎片大得多......足够破甲致命!

而为了加大炸壶的破坏力,赵楷还让人弄了些铁砂,和火药掺在一起塞进了炸壶。这一个炸壶炸得巧了,足够放倒十来个人!

“爹爹,”当郭天女将最后一个倒卧在地上的木头人扶起来,让郭药师验看之后,就笑着提醒道,“炸壶一声响,甭管武艺多高,身体多装,哪怕能披上两三层甲胄的铁浮屠和硬军,也都得一命呜呼啊!

此物,就是用火药和铜换人命,天下谁家火药最多?谁家的铜最多?以大宋一年所产之铜,铸造百万炸壶都够啊!火药的产量也许少一些,但也足够填装十万壶......爹爹,您可得想清楚啊!”

郭药师回头看了女儿一眼,“莫说那些无用的......现下官家有多少只炸壶?”

“万余!”郭天女道,“爹爹想见识一下吗?”

郭药师将目光从女儿身上收回,“天女,你替他东西奔走,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封妃!”郭天女笑着吐出两个字儿。

郭药师点了点头,“也算不错了......那老夫就再投一次大宋吧!”

“是大辽!”郭天女纠正道,“下回才是大宋,您这来来去去的,都能赶上大宋开国功臣赵元辅了。”

郭药师叹了口气:“但愿也能如赵卫公一般善终啊!”

郭天女所说的赵元辅名赞、匡赞,字元辅,是后唐、后晋时代的大汉奸赵德钧的孙子,其父赵延寿也同样是叛投契丹的大汉奸。而这个赵赞厉害了,历仕后唐、契丹、后汉、后周、大宋......妥妥的五臣!可谓五代十国第一投降家!投降来投降去,最后投出了一家开国功臣,以保大军节度使的官位和卫国公的爵位寿终正寝,风光大葬。赵光义还因为他的死去而辍朝两日,以示哀悼。

实在是后世投降派们的楷模啊!

而郭药师先仕大辽,后投大宋,三投大金,四投大辽,五投大宋。也已经提前预定好了五臣的历史定位......就不知道等郭药师死掉的时候,赵楷能趁机给自己放几天大假了?

郭药师的“丧假”看来还有一段时间,但是高俅高太尉的“丧假”却为期不远了。

就在郭药师跟随郭天女离开燕京城,南下去大名府向赵楷、余里衍请罪请降的同时,赵楷终于批准的高俅高太尉的正式死亡!

高太尉的“死亡诊断书”是用600里加急先送到登州的,然后再由赵明诚亲自渡海,将这个高太尉“盼了”快一年的“死讯”,送去了狮子口大营。

狮子口大营这边,早就成了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了!

供数万人居住的营盘,就摆在狮子口北岸的一片被一连串山头包围的平地上,正在平整建设。从登州、莱州等地征来的民伕们,都得到了双倍的雇役钱,而且还有足够的吃喝供应,所以干起活来的热情也特别高。

短短的几个月间,已经修起了布满箭楼和望台的码头、栅栏、衙署、街道,还用填了泥土的草包麻袋垒起营墙,外挖掘了一圈壕沟。

不过这些看似坚固的防御设施,仅仅是狮子口的“复辽城”核心区域的城防。而真正用来阻止金贼兵锋的,是复辽城的外围——沿着复辽城核心平地外的半圈山头修建的长达17里,呈的却月型的综合防御体系。

所谓的综合防御体系,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道城墙,而是包括壕沟、栅栏、羊马墙、依山而建的城堡......在狮子口外围的每一座山头上,都修了一座可以独立维持的山城!

同时,这些山城又能连为一体,形成体系,构筑的非常巧妙。

除了这片连成片的防御体系外,高三衙内他们还在狮子口外围构筑了黄金山城、鸡冠山城、猴石山城(203)、铁山城等一系列支城......

而负责构筑这一防御体系的,正是高俅的三子,高三衙内高尧卿和陆谦、林冲三位守过延津的功臣。

上回他们仨就不愿意躺平等死,这回有利条件那么多,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有了配重式梢砲),当然就更不愿意躺平死了。

况且他们现在官都不小了......再努力一把,将来也许就是重臣功臣了,想想都干劲十足啊!

刚刚从“203高地”的工地上回来的高尧卿才一走进看着有点简陋的宣抚司衙署,就看见他的两个兄弟高尧康、高尧辅哭着喊着迎上来了。

“三郎,爹爹他......爹爹旧伤复发,伤口迸裂,血流如注,已经没了!”

“三郎,你来晚了,连爹爹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什么?老爹血流如注?高尧卿还没反应过来,还在傻愣愣的琢磨:死人也会流血吗?什么颜色的血?

就在这时,衙门里面已经哭成一片了!

“呜呜嗷......”

“太尉啊,您怎么就没了呢!”

“太尉,呜呜......”

这个时候一脸悲痛模样的赵明诚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拉着高尧卿的手就说:“衙内,你要节哀啊......令尊为国操劳,又身先士卒,不慎身中流矢,终至没于王事,实乃国家之忠烈,我背之楷模啊!”

高俅身中流矢的事儿当然是编出来的......不过以后会写在历史书上!这是因为高俅的三个孝子不愿意老爹死得安逸,非要安排一场为国尽忠的大戏。

为此他们还和马扩、牛皋他们商议,在化成关外和金兵来了一场不算太激烈的厮杀,杀到最后突然打出高俅的旗号,把吴乞买吓得赶紧守兵回营。

不过就在这场交战结束后不久,高太尉中流矢的消息就开始在军前广为流传了......

可中了流矢不等于马上就能死,要死得皇帝老子批准啊!

所以高尧卿终于反应过来了,也放声大哭道:“爹爹,您怎就去了呢?孩儿也不活了,孩儿要和金贼拼了,为您老报仇!”

赵明诚忙安慰高三衙内道:“衙内节哀顺变,现在最要紧的是为老太尉发丧举哀,再奏明圣上,还要为老太尉准备一份遗表,把辽东军前的事情都好好交代一番。”

说着话,赵明诚就取出了一份他从登州带来的遗表——当然不是他写的,而是赵楷本人的手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