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二十二章 迁都的想法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二十二章 迁都的想法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3-01 18:21:19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六月份已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都是用农历,就没有了还需要换算的苦恼……公历的六月,才刚刚入夏不久呢。

柳铭淇才看到了一份裕王府拿过来的报告。

说是在这两个月,牛奶的消耗量不断的暴增,几乎是去年同时期的两倍。

多半都是用来做酸奶、奶茶、布丁等等。

这也是好事儿。

只不过需要的冰却是很多,幸好去年冬天的时候,从北边运送过来了许多,储存在冰窖里面。

京畿地区的这个气候,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

这里的北面是种植小麦,南面又可以种植大米,而且你能见到的农作物,基本上都能在这里看到。

在另一个时代,这是被称为中原的地方。

何为中原?

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我华夏文明就发源于此了吧?

但京畿地区却还是有自己的缺点的。

首先第一个在于黄河千百年来,无数次的改道,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市。

我大秦、大汉、大唐都是在关中称霸天下,万国来朝。

但为什么之后就忽然衰灭了?

原因就在于黄河改道,使得关中地区没有足够的水源来浇灌,由此肥沃的陕西就变成了黄土高原,根本不足以维持那么庞大的人口。

京畿地区同样如此。

帝京城在另一个时空的未来,就曾经直接被黄河给淹没了,现今的帝京城,就是在遗址的不远处重新建立的。

况且更重要的,帝国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地带。

如今大康的核心地带毫无疑问是京畿地区。

不能说它不好,但如果你积极的参与大航海时代,那么这个地方就距离海边太远了,不好掌控大航海的进程。

说白了,不容易控制那些大航海的海军军队们,更不好控制那些做大航海的商人们!

因此柳铭淇心中已经定好了,等到条件成熟,只能是迁都。

迁都的地方不用去那么苦比的大都府——你瞧瞧日后抽地下水抽成什么样子了?为了给他们供水,还专门修了一个南水北调的超大型工程。

况且大都府还有一个大弊端,那便是从乞颜高原吹过来的风沙。

毫不夸张的说,生活在那里的人,远远谈不上环境幸福感。

为什么朱棣会选择大都府?

第一原因这里是他的老巢,他只有在这里为皇,才能坐得安稳。

第二则是因为朱棣是很有想法的人,他把这里当作打击游牧民族的第一线——看好了,是打击,不是防御!

朱棣出塞几次,哪一次不是杀得黄金家族屁滚尿流的?

他还真没想到自己的后人们,日后会防御得那么辛苦。

柳铭淇不一样。

他手里有着那么多超越时代的武器,而且是可以大规模运用的。

比如说木柄手雷、热气球、地狱鸡尾酒,还有即将开始大规模装备的大炮,还有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的燧发枪。

这些东西一出来,所谓的草原部落的骑兵,完全就是渣渣。

柳铭淇派出两万装备整齐的大军,加上三万辅助运输兵,就足以横扫任何一个势力,直到攻占他们的老巢。

因此根本就用不着去大都府去拱卫国门。

当然了,柳铭淇没有任何看轻大明皇帝拱卫国门的意思,这些君王大致上还都是尽职的,就连崇祯都没有去南方建立小朝廷。

而是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他肯定选择对大康首都负担小,而且还能鼎盛积极发展的。

柳铭淇心中有两个候选。

一个是金陵。

金陵位于南方的腹心地带,避免了从海上攻击的可能,但又能辐射整个江浙沪区域,可以牢牢的掌控大康的精华区域,并且对大航海给予最快的反应和指导。

而且金陵四处都是水,我国第一大淡水河——长江,就直接流过这里。

所以如果定都在这里的话,对于整个朝廷各个机构、上百万的人口,居住生活都没有问题。

另一个是杭州。

杭州的优越性就不用多说了。

杭州湾直接可以出海,在这里定都就不是遥控指挥了,而是直接把这里当成了大航海的大本营。

谷 然后杭州自从前朝的官员大肆开发之后,早已经成为了鱼米之乡,陆地天堂,就算是数百万人在这里生活,都不会造成多大的负担。

即便是未来京畿地区发展成数千万人口的话,从海外运来的粮食,也更容易通过经济便捷的海运运送到浙江,大大缓解粮食压力。

大运河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长此以往是不好的。

只要把给现在帝京城周边的粮食等任务给消除掉,那么漕运解脱了之后,释放出来的能量,才会更加润泽大运河沿线的居民们。

但杭州的一个缺点就是,你紧挨着东海,那么敌人的军舰一旦从这里展开猛攻,肯定会成为战斗的第一线。

固然你可以在杭州湾周围做各种各样的防御,但海上而来的敌人和陆地上的敌人不一样,更加的神出鬼没。

说不定一个晚上过去,第二天一早就看到数百艘敌舰在轰击了。

如此对于整个儿的民心就不稳。

相当于这就是水路版本的大都府了。

另一个形式的天子守国门了。

后世的魔都——松江府,它也和杭州有着同样的优缺点,还多了一条没有成熟的城池防备的缺点,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大合适。

所以其实柳铭淇还是比较倾向于金陵一点。

只不过现在肯定不是时候。

即便是柳铭淇这一代可以成功,那也得至少是二十年之后,柳铭淇对朝廷的控制足够有力,自己提拔出来的人也占据了要害,大航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才有底气来提出迁都。

但麻烦事儿还是一大堆。

首先京畿地区的千万人口就不同意——好好的我一个国都所在地,忽然你给我搬迁了,那我岂不是成了被抛弃的孩子们?

然后新首都的区域,本来无论杭州还是金陵,人口都已经够多了,再转移这么多的部门和官吏、护卫、家属等等过去,对新的首都又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总而言之,迁都这种事情,不下于是打一次大型的战役,根本是马虎不得。

实在不行的话,柳铭淇还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来负责迁都,自己给他打好基础就行了。

……

说起迁都,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和海外的交流。

一旦海上贸易成为了主流,那么外国人来大康,基本上都是海路为主。

一个中枢朝廷如果不能充分接收国外的信息,不能和他们积极交流,通过交流来查漏补缺,一直处在“我是中原王朝,我老大”的心态中,就容易固步自封,从而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花旗国为什么后来那么的发达,而且强大得让人几乎绝望?

原因不就是他们一直都在和外界融合吗?

他们的强大,不仅仅是从欧洲吸取了大量的人才,更在于在亚洲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无数的人才共同在那边努力,便成就了他们的经济和国防的强大。

拿现代来说,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无数大好青年,不也是争先恐后的冲向美利坚?

而如果大康的首都在内陆,他们交流不便的话,很有可能就不会去帝京城了,而是只在江浙一带和两广沿海。

这一样来,大康的内外一定会造成非常尖锐的矛盾,说不定提前爆发出来,大康自己都要完蛋。

想要大康不灭亡,那么并不是民众和商人们有思维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丞相们、六部尚书们、各大头脑们,都有进步。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的接收新知识,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能拓展出去,真正的能达到胸怀天下。

柳铭淇理想中的状态,自然是一百年、二百年之后,大康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皇帝掌握一定范围内的权力,但大部分权力属于议会和人民。

人毕竟都是自私的。

既然是自己的子孙们成为了皇帝,柳铭淇自然不希望他们被推翻,被人直接斩头……能有大不列颠君王的待遇稍显不够,能像是泰国国王那样就最好。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也是出于柳铭淇的私心。

京城着落在临海的区域,那么对于周边海外领土的掌控,便会千百倍的增强。

在柳铭淇的心中,大康的领土不应该只有大陆这一块儿。

东瀛算是一个,,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东南亚国家。

南海周围的中南半岛、菲利宾、苏禄、马来西亚等等,都该是帝国的核心领土。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掌控澳洲,那便是最好的大圆满了。

只要大康的海军足够强大,只要有着蒸汽机开发的便利交通条件,只要我们同宗同源的大康人生活在那些土地上,那么这些领土就和大康密不可分。

退一万步说,哪怕日后这些领土都独立了,他们的主体还是大康人,还是属于我们的族群,仍旧代表着我们的文明传承。

到时候和内陆的整体大宗主国家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让主体宗主国有着紧迫感和压力,倒也是一个促使进步的好方式。

……

跪求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