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国本不稳!?【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国本不稳!?【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18:21:2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天爷在四川展现了它原本该挥洒的力气。

如今本来就是七月天,天气本该就是最热的时候。

雨过之后天晴,每一天都是大太阳的情况下,温度一下子拉伸到了三十度以上!

习惯了后世温度动不动就是三十四五度的人,自然不会想到,在古代的三十度左右,便是很高的温度了。

毕竟没有经过那么多年的碳排放,没有那么多年的工业生产,没有那么多的汽车、空调等等,臭氧层还比较完美。

所以柳铭淇能忍受得住,一群公子哥和小姐们就难以忍受了。

多亏了南宫丘成直接撒钱出去,买入了大量的冰块,不然晚上他们都睡不着觉——除了四位大小姐有婢女可以扇扇子之外,他们可是一个仆人都没有带的。

说起来也挺吓人的。

明明十来天之前,还是一副水漫金山的架势,现在却是骄阳照射,地面上干瘪瘪的。

说是现在干旱都有人相信。

四川的情形如今是越来越好。

不但宜宾的长江水位提前恢复了正常,连重庆那边的水位也降到了警戒线以下。

葛松道把重庆交给了张子哲,自己根本就没有过去。

他停留在宜宾,一边做着宜宾的梳理工作,一边把筹到的粮食和蜂窝煤等物资,尽数通过长江水道发往重庆。

另一方面,葛松道在这个时候不但没有收敛锋芒,反而是命令守备军分成了两路,杀入了南诏区域,将之前屠杀村庄、袭击柳铭淇等人的朵尔族余孽给全部绞杀。

顺带着还带了两千多妇孺和孩童回来。

厉害吧?

葛杀神就是这么的没有道理可讲。

听说了葛松道在宜宾坐镇,所有的南诏大小部落,全都一声不敢吭,任由他们杀入朵尔族的老巢,把这个族群给剿灭干净。

实际上聪明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葛松道的先发制人。

他就是通过这次的出击告诉南诏人,你们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不然我就杀进来了。

葛松道在西南三省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让南诏人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人。

他就是一个疯子!

南诏人本来很多也是不讲理的。

但和葛松道比起来,他们觉得自己再正人君子不过。

至少他们不会发疯啊!

葛松道坐镇宜宾,不让南诏人蠢蠢欲动,他信任的张子哲也不负众望。

就这么短短的十来天时间里,重庆的周边县乡村不敢说完全将洪灾的影响全部清理干净,至少是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因为家里被淹了的民众们,都被张子哲安置在了空地上面,并且严格的按照了柳铭淇说的防疫要求,让他们各个方面都注意,不能起疫情。

一开始当然有人不习惯,可是张子哲快刀斩乱麻,前三天抓了三千多人直接来抽鞭子、关禁闭,一下子就震住了所有人。

然后他们就乖了,一切都按照柳铭淇的规定做。

哪怕是青壮劳动力们前去修补堤坝、重建道路去了,留在聚集区的老弱病残们都不敢乱来。

你还别说,就这么的五六天时间,居然没有一个人得病,更没有发生什么群体的不舒服迹象。

要是往年遇到这样的灾难,哪一次不死个千儿八百人的?

偏偏这一次一个老弱病残都没有死,连瘟疫的迹象都看不到半点,自然就是人家裕王世子的建议生效了。

这便让张子哲欣慰不已,还特意的写书给总督大人,请他感谢裕王世子的措施。

收到了葛松道感谢信的柳铭淇,此时却并不高兴。

为什么?

柳铭淇接收到了朝廷转来的各地文书,详细的知道了现在大康境内是怎么样一副情况。

四川倒是好了,可它下面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不好啊!

这些地方现在居然还在下雨!

下暴雨!

对!

你没看错!

时间最长的湖北已经连下了二十七天的暴雨!

最短的江西也下了二十五天!

昼夜不停!

再加上从宜宾、重庆蜂拥而下的长江洪峰,源源不断的涌来……

你说说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地方的堤坝和泄洪系统能顶得住?

也就是云梦泽周围的方圆百里保住了,其余的湖北长江两岸上千万亩良田全部被毁。

湖南、江西和安徽就更不用说,有一个地方算一个,全部被洪水给冲垮了。

这下子就算是他们有提前收割粮食都不管用了。

成千上万石的粮食,就这么泡烂在了洪水和雨天的双重夹击下。

据说太子抵达湖北的第三天,就迫不及待的向朝廷上书:“此湖北湖南已经进入建国八十一年以来,最危急的时刻!儿臣恳请陛下赶紧调派禁军六卫,赶赴四省区域,帮忙救人救灾。另,粮食和蜂窝煤等物资,越多越好,万千民众之性命,皆在朝廷之手矣!”

太子都说出“建国以来最危急时刻”了,可想而知他看到的是什么场面。

发慌的不仅仅是太子。

还有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他的措辞更为激烈,“倘若朝廷不给予大力支援,臣恐怕洪灾过后,两地烽烟四起,国本动摇!”

冯玉强主管监督的是江西和安徽两省。

这两省的情况和湖南湖北差不多,今年年初才遭遇了大雪灾,过了半年又是大洪灾过来,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

可要是说烽烟四起,那就真的很吓人!

江西和安徽都是中原腹地,这两个地方一乱,必然带动湖南和湖北大乱,到时候四个省份一起乱,可真的是有乐子瞧了。

但即便是他们说得这么严重,朝廷都没有办法赈灾。

不是说没准备好。

朝廷已经命令京畿地区丘县和考县的两大仓库准备好了粮食,并且召集京畿地区的粮食商人,让他们把手里的麸糠都换过来。

不知道是不是有皇帝坐镇的缘故,京畿地区真的运气太好了。

他们的雨仅仅比四川都少下了两天,然后就停下了。

这段时间四川还在赈灾的时候,他们的粮食都已经脱壳打磨得差不多了。

因为今年的水利措施做得特别好,京畿地区迎来了难得的超级大丰收,不过粮食的价格却还没有降下来。

毕竟这眼看着到处都在下雨,都在闹洪灾,粮食怎么可能便宜?

不过粮食商人们的收购价格还不算高得离谱,今年的粮食农民们卖价是每升二十文,粮食商人收购完毕、搬运回来后对外的卖价则是三十文。

比起去年蝗灾时候的四十文价格,可是低得多了。

朝廷这一次依旧是给粮食商人们粮食,然后换取他们手里的麸糠。

比例还是一比三。

迄今为止已经换了三千万石的麸糠,随时准备四大省份雨停了就给送去。

可如今看到太子和冯玉强的奏章说得如此严重,景和帝和曹仪、南宫忌商量了之后,立刻又命令粮仓再次兑换三千万石麸糠出来,准备一起给押送过去。

一时半刻粮仓还没有准备好,但也不着急。

毕竟几个省份的暴雨还没有停下,根本没办法运送,而且哪怕是运送也要讲究一个统筹,不可能一窝蜂的全送过去。

副相钟昶用最快速度乘坐马车一路狂奔,花了十一天的时间抵达了山东,发现这里的情况也比较紧张。

连续的暴雨虽然已经力度减弱了,但是洪峰却一直还没有到来。

旁边的江苏也是如此。

它们两个地方的洪峰强弱,一切都取决于长江和黄河的肆虐程度。

反正副相大人现在心里很慌。

他一边命令山东和江苏的人赶紧疯狂的准备防洪,一边让他们不断加固堤坝,且疏通出海口,一定不能让洪峰堆积。

一旦洪峰冲垮了哪个地方,那么它就立刻会改道,从而直接把那个地方给全部祸害了。

然后他又急匆匆的赶往了江苏淮安。

没办法。

淮安是漕运衙门所在地,是京杭大运河的支点中转站,也是处于江苏和山东的中间点。

然后还有漕运衙门可以帮忙,所以钟昶在这里最合适。

当然钟昶不是一个人。

一千虎贲卫奉命陪同保护副相出行。

冯玉强也是一样的,有一千金吾卫保护。

另一位副相马浩秋则是带着一千骁骑卫。

太子的护卫力量更强,两千羽林卫之外,还有三千龙腾卫随行。

景和帝听到了冯玉强的“国本动摇”之后,心头有些发慌,趁着现在京畿地区完全没有隐患,又给钟昶、冯玉强派去了三千同属的禁军军士,太子那边更加派了五千龙腾卫。

唯独副相马浩秋身边,却是没有增加多少人手。

原因很简单。

山西和陕西和京畿地区差不多,因为靠近黄河源头,洪峰势头还要小一些。

马浩秋去了那里后,已经接收了京畿地区调去的粮食,和四川一样,开始了下一步的赈灾善后工作了。

这也是难得少有的能让景和帝和朝廷安心的事情。

倘若这一次长江和黄河所有流经城市都像是两湖流域、江西和安徽一样,大康朝真的是要国本不稳了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