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二百四十一 完颜阿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启明1158 二百四十一 完颜阿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完颜阿邻的死似乎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

他并不是被苏咏霖杀死的,也不是被任何一个胜捷军的士兵杀死的,更不是被身边的某个居心不良的叛徒杀死的。

是他自己把自己杀死了。

仓皇逃窜的路上,想着自己一战败光主力的败绩,完颜阿邻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完颜亮的谅解,乃至于会遗祸家人,让家人也遭到残酷的对待,下场凄凉。

如果自己战死沙场,说不定还能保全家人的性命……

怀着如此悲凉的心态,完颜阿邻在绝望和高压之下拔刀自刎。

如此一来,家人就算不能得到优渥的生活条件,至少可以活下去,这就是他最后的期待了。

他自杀的十分干脆,身边亲兵想要救下他,却没能来得及夺走他的刀。

他就那么干脆的抹了脖子,然后捂着脖子从马上直挺挺的摔了下来,身子颤抖扭曲一阵,死了。

死的干干脆脆,他甚至没有想要重新再来和苏咏霖决斗、顺便为自己报个仇的想法。

而他自杀之后,进一步失去主心骨的金军骑兵们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尤其是负责保护他的亲兵们,更不知道该怎么做。

主将死了,他们却还活着,对于更高的统治者们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活,哪有主将死了亲兵还能活着的道理?

于是一些亲兵在绝望之中跟着一起自杀,但是还有一部分亲兵不甘心去死,便和其他骑兵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

至于该逃亡到什么地方,他们态度不一。

有的试图往北跑,看看能不能找到出路。

有的试图往西跑,觉得往北跑一定会死,朝廷不会放过他们,往西跑到关中隐姓埋名过日子,或许还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有的打算往海边跑,试图找到船只直接逃回辽东老家去,在老家隐姓埋名过日子,或许能过得更好也说不定。

跟着完颜阿邻逃出战场的不到三千溃兵很快作鸟兽散,失去了建制,各奔东西去了。

这一点,苏咏霖倒是没有想到。

那个难缠的对手居然那么干脆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连报仇的想法都没有,正常被打败了不是应该想着卷土重来一雪前耻吗?

金国的试错成本那么高吗?

当然了,他想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如赵开山,赵开山也想不到苏咏霖居然可以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功夫才终于把南乐县城攻破的赵开山根本不可能想到此时此刻苏咏霖和孙子义已经完成了合并。

苏咏霖真的成了他嘴里的河北总管,乃至于河北王,在河北站稳脚跟,获得了造反者的敬仰和服从,即将在这里掀起更大的波澜。

苏咏霖疾驰猛进血战不止的时候,赵开山也在血战,只是没有前进就是了。

南乐县城就像是一堵铁墙一样,赵开山真的感觉自己可能永远打不下来这座县城了。

明明只是一座县城,并没有那么高,也没有那么宽深的护城河,可是为什么就那么难打呢?

他用尽一切手段,各种火器和巨大的石块不要命的往城里扔,他甚至觉得城里应该已经全是废墟了,可是还是拿不下县城。

他几乎把护城河填平了,军队屡屡蚁附登城和守城金兵血战,但是每一次都被打回来,始终不能突破。

他还尝试挖地道,尝试夜袭,全都被城内金军识破,损兵折将无所获。

因为军队损耗过大,他不得不把伤病员转移回山东的根据地,然后派人回去继续征兵,以补充因为攻城作战而损耗太多的兵力,使兵力一直保持在八万人上下的规模。

攻城这几个月来,很多部队甚至从军官到士兵都换了一茬儿,很多部队成建制的战死、病死、冻死,但是这在赵开山眼里都不是事儿。

反正他也从来没有把普通百姓组成的军队当成人来看,军队里除了少数亲兵和精锐之外,其他的都是消耗品。

但是人心不会因为赵开山的漠视就不发生改变。

整个山东对于赵开山和光复军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

因为多次抽调壮丁上战场,回来的不是死人就是伤员,凄凄惨惨的样子让很多民众都对赵开山表示怀疑。

并且赵开山答应的赏钱和抚恤也没有到位,失去家人的民间家庭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抚恤金和战争赏金,家人用命换来的财富没有得到。

于是人们感觉受到了欺骗,光复军和其他军队没什么两样,只是口号喊得响而已,他们不再积极响应光复军的募兵令,甚至对此表示抗拒。

再有光复军任命的官员下达募兵令的时候,最早很愿意积极响应的地方百姓不再愿意主动参军,以至于光复军的募兵效率大大下降。

这直接影响到了前线战事。

赵开山募不到足够兵员的情况下,听从了赵祥的馊主意,决定强征各地民众参军入伍。

他下令赵祥专门负责此事,让赵祥带兵回到山东,武装征兵,看看谁敢不来。

总而言之就是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就是要看看你们来不来。

同时,他把大量金钱送给山东本地的那些豪强地主们,从他们手上换来了不少他们掌握的壮丁参加军队。

双管齐下,于是军队人数多少得到了保证,攻城主力得以维持。

赵开山猛攻南乐县城的同时,赵作良作为主帅、赵开河作为总监军率领的两万光复军倒是在滑州、相州一带取得了很大的战略成果。

这一部分军队相继占据滑州、相州、卫州等几乎被放弃的各州,进展很大。

赵作良遵守最早的光复军政策,打击女真人,善待其余各族人,于是很受民间欢迎,他还趁机扩军,增兵至四万余,声势浩大。

赵作良没有太大的军事本领,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他不会瞎指挥,不会做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自己不善于指挥作战,就让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去做,他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不做干预。

他带来出征的是他自己本部踏白军和周至作为统制官的游奕军,他自己不善于指挥,他就让周至负责临阵指挥。

周至有点军事才能,一路指挥妥当,没有犯什么错误,很顺利的带着光复军一路前进,让赵作良很满意。

所以这些战斗实际上就是周至指挥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和赵作良一样看得清自己,对现实也看得开。

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总想在专业人士面前秀一把,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让专业人士给自己收拾。

赵开河就是这种人。

战斗期间,赵开河几次想要重新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想要利用总监军的身份搞点事情,瞎指挥一气,对周至规划的行军路线和战斗规划一顿批驳,要求采取自己的做法。

赵开河与赵开山的关系很近,周至性格并不强势,不敢反驳,其余诸将慑于赵开河的身份和强势,也不敢与之争论,只能逆来顺受。

但是赵作良却不怕赵开河。

作为长辈,赵作良对赵开河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在他面前,赵开河翻不了天。

“自己不懂的事情就不要瞎参合,折腾来折腾去,把这支军队折腾没了,你看看开山怎么收拾你!”

他批评了赵开河的瞎指挥,把赵开河压制在了军事行动决策圈子之外,力挺周至的方案。

赵开河虽然恼火,却不敢反驳赵作良。

事实证明,周至做的也是对的。

于是这一路光复军的行动远远比赵开山的本部主力要顺利的多。

十一月底,临近十二月的时候,得知赵作良进军顺利立下大功的消息之后,缺兵少将的赵开山就下令赵作良带着军队主力来南乐县。

赵作良在十二月中旬和赵开山会师,对当时南乐城下的惨状十分不满。

军事方面他插不上话,但是在其他方面,赵作良很有些看法。

“强征这样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开山,你到底在想什么啊?如果我们和金贼一样强征百姓入伍,我们和金贼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我们和金贼没有什么区别,又怎么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争取百姓的支持呢?得不到支持,我们又如何能发展下去?”

当他得知赵开山因为缺少兵力强征百姓入伍的时候,他非常不赞同,直接找到赵开山据理力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