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五百四十五 本地区文明灯塔

启明1158 五百四十五 本地区文明灯塔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时间进入到绍兴三十年的十月份,光复军政权已经组织下辖河北、山东、河南、河东和燕云之地的民众们完成了秋收任务,并且开始清点各地粮食收成。

总务局下辖粮饷司的税务部门和人员们也开始了税收任务和储备任务,同时判断什么地方粮食缺口大,好对口支援。

与此同时,对各地的恢复性建设任务也在逐渐进行之中。

在这个时期,苏咏霖已经开始发挥复兴会的作用。

对于一般旧官僚做主官的州县,他通过总务局下令,利用总务局的渠道要求他们执行行政命令。

这是单纯的行政命令,靠整个官僚组织来掌控来执行来监督。

而对于完全由复兴会员掌控的【复兴县】,他则是通过复兴会下令给复兴县,让复兴县做出模范带头作用,加紧建设,同时要求复兴会组织予以监督。

因为在执行政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一般的州县,苏咏霖用总务局进行监督。

而在应对复兴县的问题上,苏咏霖则要求各县的复兴会组织承担一部分职责。

战后,苏咏霖为了建设复兴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在每一个复兴县都设置了一个县级分会,每一个县级分会都会安排一名书记官。

苏咏霖明确规定,分会书记官对当地官府组织的官员拥有监督的职权,对他们行政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负有监督的使命。

一旦发现本地身为复兴会员的官员有渎职情况,可以直接进行干预,予以矫正,在复兴会内部进行处理。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本地行政主官一定的行动权力,使之不完全沦为本地书记官的从属,身为复兴会员的行政主官可以担任复兴会分会的副书记官,对书记官的行动有申辩的权利。

苏咏霖想要在复兴县内进行政治实验,把自己的政治设想在复兴县内实现,为今后全面推广这一政治模式积累经验。

苏咏霖不想让官府成为唯一的权力机构,所以他要另设不属于官府的机构作为制衡方的存在,且仅仅掌握对官府的监督权力,以此增强行政效率和官员的廉洁性。

同时为了避免复兴会分会过度干预行政反而影响当地行政,危害民生,他也给了行政主官相关的权力,让复兴会的书记官必须要有的放矢,不能随意行使监督权力。

这是对双方的限制。

这是实验,一场很有意义的实验,在苏咏霖看来这样的实验不管在将来会走向何方,对于未来的国家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而且复兴县的存在使得苏咏霖可以在复兴县内大规模培养指导员和觉悟群众,时机一到,就能让旧官僚旧士绅见识一下什么是人民战争。

不过这个设想在眼下为时尚早,苏咏霖在目前已经控制了金国故土的大半,控制着五百五十二个县,但是复兴县只有七十个,差不多只有整个占领区的七分之一。

而剩下来的所有地区,在眼下都不得不利用原先的金国旧官僚和中原士绅来充当门面。

这种城头变换大王旗式的朝代变更让苏咏霖非常不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实力能控制七十个县实属不易。

而眼下和南宋签订和平协定之后,南宋的威胁直接降到零的级别,时间已经完全归属了苏咏霖。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复兴县的数量和实际控制区,逐步扩大复兴会的力量。

而在这期间,需要苏咏霖以皇帝的身份掀起政治斗争,使得目前占领区内的三个主要政治势力之间达成狗咬狗的状态,使得他们无暇也不能腾出手来对付尚且弱小的复兴会。

对于复兴会控制区,苏咏霖定下了扫盲、教化、思想宣传等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复兴会给与这些地区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教育经费,以期培养出更多可靠的政工人才。

在获得了时间的当下,这一行动对于苏咏霖来说显得游刃有余。

在行政领域苏咏霖打开了总务局和复兴会的两条线路,在军事领域,苏咏霖也充分发挥了总务局和复兴会着两条线路的作用。

就算是一个传统帝王,在他建国的时候也会有一个军事贵族集团作为他的后盾存在,以此为基础建立全国政权,并且与文官政府达成平衡,构建王朝运行的模式。

以此为理由,苏咏霖当然可以断绝任何人伸手到军队里的可能。

总务局内负责军事这方面的全部都是军队里原先的参谋司成员,且清一色全部是复兴会成员,军队这一块,苏咏霖一点都不会放松。

之前因为军队扩张太快,十万精锐主力直接暴增到五十万人,太多良莠不齐的人混进了军队里,直接导致潼关攻防战的失败。

苏咏霖于是掀起整军热潮,通过各种手段把军队总人数控制在了四十万人的规模。

十万军官、战兵被整理出局,或者回家务农,或者就地散入燕云之地的村庄内,或者转入辅兵序列。

军队改组从六月到十月,四个多月的功夫完成,五大兵团和一个虎贲军的改组完成,而下一步当然就是坚决的文化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

这方面苏咏霖带出来的老底子都是强中手,通过诉苦大会和公审大会将降兵、新兵们快速融入群体,通过思想文化教育让他们认同光复军的理念,再通过军事训练让他们掌握军事技巧。

对于一支一天可以吃三顿饭的军队,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半年就能发生大变,一年就能脱胎换骨,三年就能成为打不烂拖不跨的铁军。

步军方面苏咏霖算是经验丰富了,而在骑兵方面,因为直接接管了原先金国在燕山以北的草原上设置的【群牧】,苏咏霖不仅获得了很多战马,还得到了善于养马的契丹牧人。

而在这个领域,就涉及到了光复军的民族政策。

因为苏咏霖是主打民族大联合政策的,除了女真人,大家都是朋友,以此将契丹人、奚人、渤海人等各族群全部纳入统治之中。

而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燕云地区汉人算是主流,燕云以北以东以西,汉人就绝对不算是主流了,契丹人和奚人才是主流。

不过在当下,有一点是非常利于苏咏霖的。

汉文化在整个东亚地区处于绝对优势的霸主级别地位,堪称本地区文明灯塔。

异族团体和政权未必对汉人政权有什么好感,但是对汉文化却充满好感。

不说其他族群,单说契丹人和奚人,他们当中的精英群体都以掌握汉文化为荣,会说汉话写汉字的人绝对不少,过着汉人式生活的人也绝对不在少数。

苏咏霖无意帮契丹人和奚人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当然他也不会刻意限制和打压他们的民族文化。

他只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上充分发挥汉文化的优势,使汉文化成为绝对的主流,让他们主动向汉文化靠拢。

这方面,还真要感谢把汉文化发扬光大的大唐帝国。

他们虽然送出去很多东西,一手培养了强大的外部敌人,还用节度使制度玩崩了政局,但是他们也用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周边族群。

于是当汉民族重新奋起即将称霸东亚的时候,周围的各民族精英早也遭到了汉文化的深度影响。

就算他们建立国家,成为统治阶级,也会不自觉的信任汉文化,采用汉文化,仰慕汉文化,并且开科举,走上汉化之路。

辽国如此,金国亦如此。

这就给苏咏霖解决民族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