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六百零八 洪武元年

启明1158 六百零八 洪武元年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不给我惹麻烦?

这种话,可是好久好久都没有听到了。

在苏咏霖的记忆里,这样的话往往是上了年纪的父母对正在外打拼生活的儿女说的。

他们顾念着儿女在外闯荡打拼的不易,连自己的生活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个头疼脑热磕磕碰碰,不得不进医院,以至于让儿女担忧,分身乏术。

所以这句话饱含人间深情。

一时间,苏咏霖感慨万分。

“您真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自己生,自己管,总不能叫他们真的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再追悔莫及,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成了皇亲国戚了,也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我。

我想了好久,觉得赵作良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好事,也不能做惊天动地的坏事,叫人记在史书上给后人戳脊梁骨骂上几千年。”

赵作良苦笑着摇了摇头:“不管怎么说,这张老脸还是丢不掉啊。”

苏咏霖听了,没再说什么。

两人就那么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赵作良站了起来。

“好了,走了,不麻烦你了,你接着做事吧,你马上要做皇帝了,事情多。”

赵作良说着就往外走。

走了没几步,他就听到身后苏咏霖的声音。

“让他们多读读《荀子》,或者读一读律法专著,或者也可以读一读算数方面的专著,学学算术,看他们有什么方面的才能吧,这对之后的科举考试有好处。”

赵作良站住了脚步,似笑非笑地回过头看着苏咏霖。

“这算不算以权谋私?会不会被记在史书上给后人耻笑?说你这个皇帝给自家亲戚行方便?”

“不会,我很快就会对外宣布此事的,大家都会知道,只是早晚几天而已。”

“那就好。”

赵作良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去。

看着赵作良离去的背影,苏咏霖有些感叹。

赵惜蕊也好,他的两个不成器的大舅哥也好,他们拥有赵作良这样的父亲,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

倒不如说对于他苏咏霖来说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因为赵作良的付出,会给苏咏霖争取到宝贵的培养人才、增加后备干部储备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对苏咏霖来说就真的是太重要了。

赵作良的存在,他与苏咏霖的步调一致,将会给苏咏霖在立国初期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争取到非常关键的先手。

甚至于为苏咏霖背下一口大大的黑锅,背上极多的骂名,让很多人误会他,厌恶他。

老丈人啊……

九月三十日,苏咏霖和赵惜蕊在礼部官员的安排下进行了一次登基大典的彩排。

登基大典只有一次,肯定不能有任何失误,虽然说苏咏霖和赵惜蕊地位尊贵,但是只在这一天,他们需要做一个合格的演员。

礼部官员按照苏咏霖的要求,把登基大典的举办场所放在了中都城东北十里左右的忠烈祠堂边上,届时苏咏霖要在这里祭奠为建立大明国而战死的英魂,然后在他们的注视下登基为帝。

比起祭祀那些毫无意义的存在,苏咏霖更愿意在战死英魂的注视下登基称帝,让他们见证自己不变的那颗心,让他们见证自己将要继续走下去的那条路。

若是有大功告成的那一天,苏咏霖也会非常愉快的回到这里告诉他们,他们的理想实现了。

在他们的见证下称帝,也比在天地见证之下称帝更加符合苏咏霖的要求——做人皇,不做天子。

所有的一切分歧至少在这一天会消失,人们只会关注着苏咏霖称帝成功,正式成为皇帝,然后正式分配权力,开始所谓的新朝新气象。

十月初一当天,苏咏霖和赵惜蕊一起,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之下,在整个中都城百姓的注视之下,从中都城乘坐车架启程前往城东北的忠烈祠堂举行登基大典。

苏咏霖没有拒绝百姓对这场典礼的围观,宁愿出动大量军队维持秩序,也要让所有人看到这一幕,让他们知道苏咏霖即将成为他们的统治者。

大典进行时,苏咏霖和赵惜蕊一起焚香敬奉战死的忠魂,并进行祈祷。

孔拯作为主持人,手持整个礼部集思广益为苏咏霖写下的《大明皇帝奉万民登基诏书》,在苏咏霖和赵惜蕊焚香祷告之时朗声宣读。

也不管在场的人是不是都听到了,也不管他们听没听懂,他只管自己读。

只要苏咏霖听到了就可以。

苏咏霖听到了,听的一清二楚,对这份充满了旧时代旧思想的登基诏书一点好感也没有,也没听出什么真正文辞美感。

除了一句【朕当为人皇,不为天子】他听得还算是满意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

苏咏霖不曾在意这封毫无意义的登基诏书,他只是正坐在忠魂祠堂之中,他的思绪一直都在往三年前飘。

从他们的第一场正式战斗,到最后包围中都收拾金国中枢,那一个个为之付出生命的烈士,都在他的眼前了。

苏咏霖占据中都以后,费尽心思从他麾下光复军战斗过的各地收集他们的讯息,从临沂收集到真定,从河间收集到中都。

最后把这些人的牌位或者无人认领的骨灰一起送到了中都,在城东北山清水秀之地立下了忠烈祠堂,供奉这些光复军的战死者。

有人供奉的自然留给家人,只立牌位,无人供奉的就联通骨灰一起供奉在忠烈祠堂内,永受万民香火。

此时此刻,苏咏霖在想,这些烈士真的全部都明白它们是为了什么而死的吗?

他们知道他们是在为了子孙后代的解放而死吗?

或许大部分人仍然是不清楚的,或者说是迷迷糊糊的,他们战死的时候他们尚未接受完整的政治教育,他们还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切,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慷慨赴死。

或许是因为光复军给了他们三顿饭,让他们吃饱了肚子,他们非常感恩,选择赴死。

或许是光复军的政策照顾到了他们的家人,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分配了田地,房屋,农具,种子,还减免了赋税,他们觉得没有后顾之忧,为了报恩,所以慷慨赴死。

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明确地知道他们是在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后代的解放而死,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付出生命所奠基的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变革之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功臣,都是元勋,都值得纪念。

虽然这场变革未必能成功,苏咏霖并没有任何把握可以让这场变革成功,但是,一息尚存,就要为之奋斗到最后。

他们在看着我,我怎么能半途而废,或者自废武功呢?

怀着如此的心情,苏咏霖向这些英魂献上了最后的哀思。

孔拯终于读完了又臭又长的登基诏书,苏咏霖和赵惜蕊一起在侍从的服侍下更换了象征皇帝与皇后的正式礼服,一起登上了搭建在忠烈祠堂之中的高台。

在高台之上,他坐在了皇位上,赵惜蕊坐在了他身侧的皇后之位上,两人坐定,背靠忠烈祠堂正堂,面向群臣。

群臣按照礼法,山呼万岁,正式承认苏咏霖为统治他们、执掌一切权力的皇帝,正式走完了整个流程。

流程的最后,孔拯正式宣布了新国家的国号,与皇帝年号。

新国国号为明。

这里头的意思大家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新帝年号为洪武。

寓意为皇帝武德爆棚,亲手推翻前朝建立新朝,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本皇帝是那么的牛逼,知道了吗?

谁敢不知道呢?

于是从即日起,大明国国土范围之内,皆取消旧有金国年号,改以大明国洪武年号为唯一的年号。

今年,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也是西夏天盛十三年,更是原本未曾灭亡的金国的正隆六年。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今年,即为大明帝国洪武元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