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六百五十 对不起啊,马上皇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启明1158 六百五十 对不起啊,马上皇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知道明国准备在科举考试中引入《荀子》篇章,汤思退的第一反应就非常实在。

“北朝朝廷没有人反对吗?”

汤思退大大的眼睛里充斥着大大的疑惑,眼中透出的疑惑之光仿佛能覆盖整个古今岁月。

辛弃疾可没有这种疑惑。

“有啊,当时反对的人不少,反对的意见也挺多,但是支持的人更多,所以还是通过了。”

辛弃疾寻思着之前那场小小的**大概是平息的太快了,所以尚且不为宋人所知,以至于他们还不知道曾有人愿意为了这场变革做殉道者,做了螳臂当车的蠢事。

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知道苏咏霖是如何雷厉风行的解决掉了那些反对者,推行了新的变革。

汤思退不知道个中内情,觉得辛弃疾淡淡一句【反对的人不少,但是支持的人更多,所以就通过了】实在是太雷人了。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南宋,汤思退甚至都能想象南宋内部要吵成什么模样,说不定到时候吵着吵着都要打起来,弄不好还要出人命。

开什么玩笑,荀子那种离经叛道的言论也能被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之中?

汤思退不曾深入学习荀子,但是他读的书多,对荀子的言论也有一些了解,他知道荀子的言论到底是多么的能够引发争议。

可是在明帝国这里,仅仅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让这本书进入了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之中吗?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明帝国到底怎么了?

他们的科举……真的是科举,真的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吗?

汤思退咽了口唾沫。

“荀子的言论,我也稍有涉猎,与圣人经典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若是引入科举考试进行考核的话,恐怕……”

“还好吧,没什么人在意的,现在也完全通过了,而且比起文科,其实我们大明国上上下下都更加在意理科法科和工科的考试。”

辛弃疾笑道:“我朝皇帝陛下说了,圣人经典虽然好,但是前人研究了千年,早就把该研究的研究透了,继续研究也不会有什么所得,所以与其皓首穷经,更重要的还是理科法科与工科的考试。”

汤思退再次被雷到了。

明国皇帝苏咏霖居然说圣人经典考试不重要?

他居然说更重要的是其他科目的考试?

“北朝皇帝陛下当真是如此说的?”

“是啊,不仅陛下如此认为,其实我们朝廷也是这样认为的,经典确实已经研究太久了,前人注释早就比原著更多了,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个人有个人的理解,继续研究也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余三科上。”

辛弃疾又喝了一口酒,眯起眼睛笑道:“法科,顾名思义,就是讲究法律的,国家建立,法律是最重要的,并且法律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变,所以陛下设法科考试,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

理科是讲究天文地理算术等世间真理之道的考试,故此命名为理科,陛下认为行军征战、农业生产等等国家大事都需要理科所研究的学问出力,所以特设理科考试,培养人才。

工科也是一样的,行军打仗需要军械,需要营房,百姓居住需要房屋、城池,农业生产需要水利工程等等,所以我朝也需要百工人才,陛下于是特设工科考试,培养人才。”

辛弃疾竖起三根手指,把除了文科之外的三科考试给汤思退大概的讲解了一下。

而汤思退显然已经被明国科举考试的内容给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科举考试素来都是读书士人角逐文才的舞台,是选拔最优秀的文人的舞台,可是明国科举考试是个什么情况?怎么连工匠都要上场考试了?

“百工也能参加科举考试?”

“为何不可?只要于国有利,就是人才,只要是人才,就要唯才是举,这是我朝陛下认为的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就该不拘一格的录用人才为国家服务。”

汤思退彻底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样的科举考试了。

明国的科举考试只是挂着一个科举考试的名号而已,内里,已经完全不同了。

感觉有点曹孟德唯才是举的意思?

一场接风洗尘的宴会本来是为了安抚辛弃疾的,结果汤思退自己给搞不明白了,于是宴会之后,汤思退立刻前往皇宫拜见赵构,把探知到的消息告诉了赵构。

赵构对此也相当惊讶。

“文理法工四科分科取士?工也算士?”

赵构诧异道:“苏咏霖到底是怎么想的?分科取士也不是这么个取士法,他这明显是把四科并立,而且文科里居然还要加入荀子文章,这……他是怎么通过朝廷评议的?”

赵构有些难以理解。

汤思退刚才在来的路上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个解答。

因为苏咏霖是强大的开国皇帝,更是功勋卓著打遍中原无敌手的马上皇帝,军队都听他的,他的威望太高,权势太重,强行用自己的权威推动此事,臣属不敢反抗。

他的臣子们全都妥协了,全都认怂了,就任由他乱来。

谁让他手握四十万精锐善战的军队呢?

至于赵构不能理解……

嗯,很显然,赵构从来也不是什么靠军功上位的强大帝王。

他之所以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是因为宋徽宗只有他一个儿子侥幸逃脱了被俘获的命运,他没有军功,也没什么大的政绩,反倒是有着向敌国卑躬屈膝称臣纳贡的经历。

所以他的一切都是靠阴毒的权术和利益的交换得到的,苏咏霖的这种纯靠实力的境界他是无法理解的。

想让他理解马上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这种事情,怕是做不到的。

这种事情汤思退想明白了,但是什么也不敢说,只能附和着赵构的话。

发了一阵子牢骚,赵构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左右苏咏霖做的任何事情。

怀着些许没来由的沮丧,赵构开口问道:“辛弃疾此来到底是为了什么,搞清楚了吗?”

“目前还不清楚,他嘴巴很严,非要到正式场合才说。”

汤思退摇头道:“这段时间也没什么好时机问他,尤其之前还出了那样的事情。”

那样的事情自然就是流民包围驿站的事情。

不说还好,一说,赵构又怒了。

“刘玮是个废物!废物!这样的废物根本不配做余杭县令!别审了,直接罢免!撤职!滚到岭南去!永远不准回来!”

赵构一开口,基本上确定了刘玮的仕途死亡。

虽然他在朝中有一些身份不低的靠山,否则也做不了余杭县令。

但是这件事情牵扯到北朝明国,使得【友邦惊诧】,属于国际争端,是赵构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所以刘玮背后的靠山是什么也不敢做的。

汤思退自无不可,当然会去安排刘玮的流放之地,然后让这个倒霉蛋彻底告别鱼米之乡,去未开化之地和野人为伍作伴。

赵构正式决定接见辛弃疾的日子是两天之后,于是在赵构接见的前一天,辛弃疾正式把明国国书递交给了宋方,让宋帝赵构了解到明国此次南下的需求。

接到国书之后,赵构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国要派遣一名高级军事主官作为正使南下商议此事。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辛弃疾在此之前一直藏着掖着,就是不把南下的具体目标透露出来。

这是可以用来商议的事情吗?

这根本就是战败赔偿吧?

怀着空前的受到欺骗的感觉与愤怒,赵构一甩手把明国国书砸在了地上,当着宰辅们的面怒吼连连,连什么【苏咏霖小儿欺人太甚】之类都说出口了。

P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