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七百一十四 臣等尚且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启明1158 七百一十四 臣等尚且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马宏兴在战斗结束之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周至,让周至知道远在池州地区还有一支宋军的生力军正在抵抗。

其主将李显忠善于指挥,能力很强,其麾下军队训练度明显高出其他宋军一大截,战力颇强,颇为坚韧,是否需要全力歼灭。

周至得知这件事情,花了一些时间考虑之后就回复了马宏兴,让他不要继续下去。

宋廷已经签署停战协定,答应大明的四款条件,成为大明属国,战争已经结束,就不要再起战端,即日起准备撤退前往淮南地区的扬州驻扎。

除非那名宋将再次主动出击建康府,那就没什么说的,干死他,但要是他没有再次出击,那么明军方面也就不要主动出击。

以后机会多的是,现在最重要的是撤退。

当然,江宁城里要是有什么好东西也要记得带走,能带走的都带走,别给宋国的上等人们省钱。

马宏兴接到周至的命令之后,虽然因为不能亲自剿灭李显忠而感到郁闷,但也为大明顺利达成全部战略目标感到兴奋。

于是他朝着池州的方向远眺了一会儿,记下了李显忠的名字,发誓将来大军渡江灭宋之时,他一定要亲自打败李显忠,砍下他的头颅。

自打进攻南宋以来,他获得全胜,只有这一场胜利获得的不那么干脆彻底,甚至有点磕磕碰碰。

这让他非常不愉快。

李显忠,我记住你的名字了,这一次算你运气好,下一次,你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接着,马宏兴就在周至的命令下开始了撤退行动,安排军队把江宁城里的好东西都给带走。

比如仓库内的粮食,钱财,各种布匹、木料、油纸、燃料等等重要的军事物资,凡是江宁城仓库中有的,全部带走,一点不留。

因为东西太多,打包的东西太多,结果交给水师船只装载都来回跑了三趟。

等到占领建康府的明军全部撤退到淮南地区的时候,周至也率领南征明军主力抵达了镇江府,并且开始全面撤退。

同样,包括镇江府在内,明军南征过程中占领的南宋城池内的全部官方军方仓储全部被明军搬空。

明军虽然在南征过程中对南宋平民保持纪律,秋毫无犯,但是对待官方的东西毫不客气,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那就带不走好了,也没必要砸了,将来到底还是大明的。

就当是给未来的自己减轻负担好了。

不过汤思退看着是真的肉疼。

看着明军一箱一箱地把城内仓储中的粮食、布匹、犒军铜钱、牲畜、酒水、军械等等全部搬走,他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这一波南宋失血严重,损失的财富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到补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五年之内完全不可能。

光是被明军摧毁歼灭的江淮战区和禁军的十几万军队都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才能重建了。

好在明军行动迅速,说撤退就撤退,能带走的东西带走之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五月十七日,最后一支明军船队带着最后一批明军军事人员离开了江南,踏上了淮南东路的土地,就此结束了此番的南征,明宋第一次战争就此告一段落。

汤思退和随行南宋官员则携带皇帝的割地诏书前往淮南东路各州府,将割地命令传达。

所有南宋官员、吏员限期离开淮南东路,不管是不是本地人,全部离开,淮南东路范围内不准有一个南宋官吏。

对此汤思退倒是觉得奇怪。

以往割地驱逐人员都是逮着官员驱逐,很少波及吏员的,因为吏员大多数都是本地人,离开他们,统治起来颇为不便。

但是明国方面却注明连吏员都要被驱逐,不知道是什么想法,亦或是自己有充足的人手可以出任地方职位?

虽然奇怪,但是这些事情也和汤思退关系不大了,他管不着,也不想管,这种事情自然由明军自己负责解决,愿意走的不愿意走的都要明军负责赶走。

随着割地诏书和明军驻军的抵达,淮南东路各州府逐渐归属明国行政建制,楚州、高邮军、泰州、通州、盱眙军、扬州、滁州、真州等八地相继归附,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

硬是要说有什么意外的,那大概也就是扬州城宋军守军面对皇帝的割地诏书感到万分的痛苦和不理解。

“臣等尚且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等到臣等都战死,再降不迟啊!!!!”

自刘錡死后一直坚守扬州不投降的王方痛苦万分,碰着割地诏书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连站都站不起来。

老实说,王方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自扬州城被反向包围了之后,他多次带兵出城袭扰,试图用沙包填充河沟,为城内军兵填一条路出来,进而威胁明军的后勤粮道。

但是明军火力凶猛,大火箭雷神炮不断地发射、轰击,把宋军炸的灰头土脸,于是王方面对明军的凶猛火力始终不能成功。

尽管如此,王方也多次冲击明军封锁线,白天打,晚上也打,弄的明军颇有些疲于奔命的情况,后来由凌子石组织明军使用白天黑夜两班倒的方式才重新把握了主动权。

扬州城内的存粮看起来确实很多,明军包围扬州一个半月,扬州巍然不动,城内不乱,说明粮食并不缺乏,继续打下去,就算明军主力压上进行攻击,怕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赵昚的割地诏书就非常重要了。

因为扬州城的特殊情况,汤思退亲自带着割地诏书要求扬州守军放弃抵抗,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携带割地诏书,身份上是完全足够的。

王方面对汤思退,面对割地诏书,面对皇帝的要求,痛哭流涕。

“臣等坚守至今,从未让明军得逞,扬州巍然不动,难道现在却要拱手相让吗?”

念及满城军民坚守之辛苦,汤思退心里也不好受。

但是他不能改变大局,更不能破坏大局。

“这是官家决定的事情,吾等为臣者必须要遵守,否则就是大不敬,是造反,再者说了,正常仗都败了,你一座城没有丢,又能怎么办呢?难道能扭转战局吗?”

王方知道自己不能扭转战局,可是刘錡临死前的嘱咐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刘錡说不能投降,不能认输,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然而现在还有挽回的余地吗?

显然是没有了。

王方捧着割地诏书,看着城外密密麻麻虎视眈眈的明军,最终还是痛苦的下达了撤退命令,将扬州城交割给明军。

坚守至今奋战至今的宋军将士眼睁睁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城池大门打开,明军士兵趾高气昂的进入,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不甘,还有深深的悲伤,他们无一不痛哭流涕。

连跟着宋军一起奋战的城中壮丁们都因为这样一幕而泪流不止。

观察到了这样一幕,入城的周至感触颇深。

“宋军并非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有王权,就有刘錡,有郭笮,就有李显忠,有吴超,就有姚兴力,有望风而逃的废物军队,也有坚守至今绝不后退的英武军队,不能单单把南宋看做一个好对付的敌人啊。”

周志学跟在周至身边,闻言则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倒是觉得南宋的军队再怎么做也不可能跟得上大明军队的建设,大明军队训练之精、精神之高昂,远非宋军可以相比,而且两国最大的差距还不是在军队中,而是在朝堂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