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七百六十 爷回来了

启明1158 七百六十 爷回来了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吃过了羊肉,初步了解了草原上另类的富庶之后,辛弃疾夸赞了汪古部的羊肉,夸赞了他们对皇帝的忠诚。

然后就是对草原具体情况的打探。

比如草原上各部族的恩怨情仇之类的,这一点,辛弃疾非常感兴趣。

兀格倒也没多想,觉得辛弃疾了解的越多,对他越有好处,可以为他争取更多的同情分,以后可以从大明朝那边搞到更多的好处也不一定。

于是他就说了。

把自己知道的基本上都说了出来。

比如克烈部和乞颜部之间的恩怨情仇。

比如克烈部、乞颜部和塔塔儿部之间的恩怨情仇。

比如塔塔儿部借着金国的力量雄霸草原东部的霸道过往。

比如乞颜部和蔑儿乞部之间的恩怨情仇。

再然后就说到了汪古部和他们的恩怨情仇。

“我部与克烈部、乞颜部从相貌和生活习俗都很不一样,所以很难说到一起去,他们排斥我们,我们也不欢迎他们,最后便来到了这里,得到中原皇帝的收留,自愿为中原皇帝守边。”

兀格说了一大堆,终于把想说的都说完了,也让辛弃疾对草原各部族之间的恩怨情仇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不得不说,金国人虽然对草原没什么军事成就,但是在做搅屎棍的问题上还是相当熟练的,草原上各部落原本就有的诸多矛盾在金国人的搅动之下被“发扬光大”了。

每个部落都和其他部落有点矛盾,或大或小,就不存在两个完全没有矛盾的部落。

可以啊。

回到净州之后,辛弃疾奋笔疾书,把得知的情况都写了下来,做了一些整理,然后托人带回中都交给苏咏霖。

这是非常珍贵的情报,有助于让苏咏霖了解草原部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此之上找到针对他们、利用他们、驾驭他们的办法。

他相信苏咏霖有这个能力。

九月底,苏勇带着骑兵主力四万人也抵达了净州,归入了此番北伐军的建制,于是五万明军骑兵和足量的给养全部到位,分发给士兵,进行最后的战争检查。

肉干、干酪还有大烙饼等等食粮,钢刀、弓弩、箭矢等等军械,以及一系列军用后勤物资,都进行了最后的清点。

虽然这一战主打草原模式,但是有一些必须的后勤物资还是需要后勤部队来运输承担的。

所以这一站还是动用了两万人的辅兵来参与后勤运输,倒是没有动用民夫了,的确给大明朝省了一大笔钱。

等到十月初五,皇帝苏咏霖的开战命令送到了净州,韩景珪领命,在净州举行誓师大会,随后即刻出兵。

浩浩荡荡的明军骑兵大队正式出征北伐。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抵达汪古部的驻地,会合汪古部的五千骑兵,安排各自的向导,接着才是真正的遇敌和战斗。

明军主力于十月初八早上抵达了汪古部驻地,在这里受到了兀格和汪古部牧民的热烈欢迎。

看着威武雄壮的明军骑兵,他们拿出了肉类、奶制品和马奶酒招待明军士兵,让明军士兵好好的来了一顿蛋白质大餐,又把随身携带的大烙饼拿出来充饥,充分补充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积攒了足够的精力。

宴会之后,韩景珪、辛弃疾、张桥年等大军主要负责人和兀格一起开了一个军事会议,把兀格所部骑兵编入大明主力兵团之中,统一号令,让他们听从大明北伐军总指挥部的指挥。

兀格对于此战来说最终要的意义不在于五千汪古骑兵,而在于他贡献了重要的向导和克烈部、乞颜部主要牧民居住地所在方位。

有了向导和明确的方位,就能方便大明军队直捣他们的老巢,不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不会因为迷路、找不到敌人而错失战机。

整个战争的规划是乞颜部交给塔塔儿人对付,明军主攻实力更为雄厚的克烈部。

因为兀格的存在,明军对克烈部也算是知根知底,知道他们的聚居地在什么地方,也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战斗实力如何等等。

辛弃疾认为短时间内迁移牧民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到更安全的地方对于草原部落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虽然他们是游牧部落,但是迁移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规划的,不是说走就走的。

所以只要朝他们的聚居地进攻,一定可以碰上他们的主力骑兵,就算他们想要逃跑,也需要时间,大明军队只要行动速度足够,就能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逃跑。

接着就是一场必然的决战,一场决战之后,基本上就能决定克烈部是继续存在还是就此消失。

辛弃疾的猜测大体上没什么问题,硬是要说有的话,也的确有——

克烈部和乞颜部压根儿没有打算逃跑,他们没有逃跑的选项。

他们打算正面刚。

因为在他们看来,草原是他们的主场,他们不主动南下中原,中原人就该谢天谢地了,怎么还能拥有直接进攻他们老巢的胆量和实力呢?

草原上的这些部落能够形成这种认知,倒也的确不能怪他们。

因为之前作为中原统治者的金国人在草原战争上的表现确实不怎么优秀,多次讨伐没有什么战果不说,也速该和脱里都曾多次率领族人南下劫掠,金国人也是疲于应付。

金国人也不是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对草原战争,但是没取得什么成果,除了彰显大国力量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收获。

所以草原上的人普遍有一个看法,就是中原王朝很大,也比较强,但是没有完全消灭他们征服他们的实力。

速度太慢了,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可以和草原骑兵较量,往往大规模讨伐却没有相对应的战果。

比起军事对抗,中原王朝更喜欢经济羁縻。

于是崇尚热血厮杀决胜负的草原人多多少少不太看得起金国。

至于汉人和女真人之间的区别,他们不在意,也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和汉人政权直接打交道了。

上一次,还是唐朝,几百年过去了都。

时间过去的太久了,久到了他们都忘记了曾经有一些强大的帝国曾把他们摁在地上摩擦,让他们的先人哭着喊着叫爸爸。

怎么办呢?

铁血大宋和完颜家的王爷们实在是太无能了,以至于苏咏霖还要用一场属于他自己的战争来告诉草原上的部落——爷回来了。

曾经根植于他们DNA中的恐惧,让他们唱出难忘歌谣的爷,回来了。

而对此一无所知的克烈部和乞颜部甚至觉得他们已经很客气了。

正是因为明帝国快速消灭掉了金国,所以他们判断出了明国比金国强大,于是他们才有所忌惮,两年不敢贸然南下。

然而他们很需要中原生产的物资,他们需要丝绸,需要铁锅,需要茶叶,需要各种各样的高端奢侈产品来满足**。

但是他们对明国怀有忌惮,担心明国很强,直接攻打明国可能不太合适。

于是他们在缺乏物资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情况下才没有直接进犯明国边境,而是听说明皇帝册封了汪古部的消息之后选择进攻汪古部。

如此掠夺物资的同时,还能试探明帝国对待他们的态度。

如果明帝国的态度和金国一样,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南下劫掠开启欢乐生活了。

这就说明明帝国没什么了不起的,和金国一样。

如果明帝国选择军事反制——那就打咯,还能怎么办?

正好试试这个明帝国的斤两,看看他们能够消灭金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以此确定接下来对待中原的态度和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