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九百四十 泰安州的工场女子

启明1158 九百四十 泰安州的工场女子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苏咏霖的这个建议在复兴会中央会议上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和争执。

而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起了这个建议,不仅仅是政策推进的需要,也有另外的原因。

这个原因有点特殊。

不久之前,苏咏霖抽空看了一份来自泰安州复兴会分部的工作报告,这份报告上面讲了一件事情,引起了苏咏霖的注意。

一个在朝廷设在泰安州的纺织工场内工作的年轻女工肖翠在工场内好端端的工作,忽然听说自己被父亲许给了邻村一户人家的儿子,被要求从工场离职去嫁人。

而这门亲事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她那个喜欢酗酒的父亲酗酒欠债,借了人家的钱喝酒,又好吃懒做,不事生产,所以家里没什么钱还债。

因为想要更多的钱喝酒,他就收了那户人家三只鸡和三只鸭,还有一笔数量不大的彩礼钱,便自己做主把女儿肖翠许给那户人家的儿子了。

肖翠极力反抗,坚决不认同这门婚事,躲在纺织工场内不出来,说什么都不嫁。

酗酒的父亲十分恼火,觉得丢了面子,父亲的权威丧失了,便和那户人家合谋,一起带人到工场里闹,要求工场把肖翠交出来,带回去成亲。

工场里的工友们了解此事之后,对此感到非常的生气。

肖翠平日里工作认真负责,在工场里很受大家的喜欢,于是大家在工场指导员方志强的带领下一起帮着肖翠赶走了酗酒的父亲和那户人家的帮手们。

但是那帮人不死心,多次来工场内闹事,扰乱生产秩序,制造喧哗声,惹得大家不得安生。

肖翠在无奈之下得到了方志强的建议,前往设在泰安州的民情咨询室找当地复兴会会员寻求帮助,希望摆脱这场梦魇。

泰安州复兴会得知此事,感到很震惊,对这个父亲的行为觉得很无语,表示尊重肖翠的选择,于是派人出面进行协调,希望能解决这件事情。

正好在他们派人出面协调的当天,肖翠之父又带人过来闹事,二十多个壮年男子试图冲击工场,把肖翠带出来。

复兴会的协调人员大怒,立刻上前阻止,还喊来了肖翠他们村子的指导员和农会会长,一起来协商。

得知复兴会的名头,肖翠之父略有些收敛,但是依然强硬的表示这个女儿是他养大的,婚姻嫁娶也是他做主。

总之一句话,她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协调人员向农会会长和指导员寻求帮助,两人皆无奈的表示这肖翠的父亲是村子里有名的酒鬼、懒汉,属于无药可救的那种,他们尝试过很多办法让他重回正轨,都失败了。

好话歹话说尽,此人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就是一个躺平的废物,让他办事比他们帮他把事情办完了还要累,所以他们已经放弃了。

他们把他家的土地拜托给左右邻居,让左右邻居帮他家里的妻子耕种一部分土地,然后左右邻居各收取百分之二十的收成作为酬劳,剩下百分之六十维持他们家的温饱。

真的,在农民们前所未有激动和兴奋的时代中,在大家铆足了劲儿耕种土地积累财富的时代中,居然还有这样的废物。

他们也算是开了眼了。

但是这下协调人员就无奈了。

做民事,最怕的就是遇上厚脸皮的无赖,只要遇上了,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难受的让人想吐。

这肖翠之父就是这样的人。

更关键的是这种事情上,协调人员无法可依。

限于精力和时间的不足,《明律》第一版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辅助政治改革,在婚姻这一块还是延续了过往朝廷不干涉的原则,任由民间自主,并未多做规定。

暂时一切照旧。

协调人员无奈,又去找那户要迎娶肖翠的人家做工作。

那户人家是邻村的人,家里劳动力多,土地多,在那个村子里算是家大业大,说话也挺有分量。

谷 人家也表示了,彩礼给了,鸡鸭也给了,欠债都免了,肖父一口答应把女儿许给他们家儿子,现在反悔,他们的损失谁来承担?

他们也是辛辛苦苦赚钱积累财富的啊!

协调人员觉得有理,于是希望肖父把彩礼钱和鸡鸭退给这户人家,大家重新坐下来商议,结果又不行。

肖父已经把鸡鸭换了钱,并着彩礼钱一起买酒喝掉了,算上欠款,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肖翠家里根本还不起,所以肖父一口咬定就要用女儿来还债。

这下子可好,陷入僵局了。

协调人员无法协调这件事情,最后只能说婚姻嫁娶他们不干涉,可是他们不能继续乱来,不能继续到工场里闹事、喧哗。

要是继续乱来、扰乱工场生产秩序,影响了工场的生产,朝廷问罪下来,他们就会通知官府来抓人。

把你们这些闹事的全给抓到监狱里吃牢饭!做苦役!还要赔偿朝廷损失!

吃牢饭无所谓,肖翠之父也不是没吃过,还觉得吃牢饭不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吃皇粮了。

但是一听要被抓了去做苦役赔钱,肖翠之父等人也就不敢强行闹事了,不敢再次进入工场。

但是他们却放出话来,说肖翠有本事一辈子躲在工场里,只要出来,就一定会把她抓回去成亲。

于是肖翠现在依然躲在工场里不外出,肖翠之父也时不时地出现在工场外面,似乎是想要趁着肖翠外出就把她抓走送去结婚。

这个事情就那么僵持着。

苏咏霖得知此事之后,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

应该说自打苏咏霖有了稳定的根据地之后,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解放女子这一块的生产力了。

这个想法最早就是在他的早期重要根据地泰安州执行的,因为泰安州有铁矿,有大型的采矿场和冶铁工场,有很多工人在里面工作。

苏咏霖当时就决定雇佣还没嫁人的年轻女孩子进入工场工作,负责为工人们提供后勤帮助,并且支付工钱。

他打算用泰安州来做一个早期的实验,看看女子加入社会工作之后对社会经济有没有好的影响。

事实证明是有的。

年轻女子加入工作之后,一个正常家庭的收入会得到增加,多了一份收入,家庭的财产状况也会好上不少,家长就更倾向于晚一点让女儿出嫁,希望她们多一些时间赚钱。

不管是补贴家用还是为她们自己筹够嫁妆,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这还在无形中遏制了当地原本盛行的十二三岁嫁女儿的习俗。

和男子一样,参与工作的女子也能在工场内吃到一顿免费且较为丰盛的中午伙食。

除了工钱,逢年过节还有一些肉油米面的福利发放,生病的时候看病吃药都可以在工场内部的小诊所里解决,不用花钱。

一个家庭如果有很多孩子,除了必要的土地劳动力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在工场里工作,那么将极大的减轻家庭的负担。

所以泰安州的采矿工场与冶铁工场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香饽饽,能在里面谋取一份工作是很多农民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

随着胜捷军向光复军、明军的转变,苏咏霖的摊子也越来越大,对钢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泰安州的采矿工场和冶铁工场也渐渐扩大规模,扩大生产,接纳了更多当地人进去工作。

同时当地也有一座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纺织工场,专门为军队提供夏季和冬季军装、被服,经过不断地扩建和发展,现在规模也很大。

根据泰安州复兴会分部的书面报告,苏咏霖得知这些年来,当地的民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就是女儿很早出嫁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