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启明1158 > 九百六十一 激进主战派政府的无缝切换

启明1158 九百六十一 激进主战派政府的无缝切换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3-16 10:19:5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南宋朝廷一系列的动作之后,赵昚骤然发现之前只有在自己梦里面才会出现的情况居然真的出现了。

因为苏咏霖的坦白和表态,整个南宋的精英们似乎都被拧成了一股绳,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出力,搞得南宋居然有了一波中兴的趋势。

在政治上赵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有力,他想做什么,只要是增强国力的,以叶义问为首的朝廷居然不再反对,不再吵吵,光速通过,快速执行。

尤其是军事上,直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一定要强大军队,招募更多的士兵,武装他们,训练他们,让他们更加善战。

叶义问还助长召开特殊武举,在全大宋范畴内选拔军事人才,讲究一个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有武略,有军事才能,全部选拔入新军之中。

他们要用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态度建设新军,强大新军,壮大南宋的国防力量。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军事武器研究部门全力研究新式兵器、火器,因为明军擅长使用火器,他们也要研究更多的火器以应对明军的攻势。

军械方面的不足也要大力补全,之前粗制滥造的兵器全部都要销毁,之后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都要派专人监督,专人检查,但凡出现质量问题都要严肃问责。

赵昚想做的事情被他们做掉了,赵昚没想到的事情也被他们想到然后做掉了。

赵昚目瞪口呆的看着朝臣们高效率的行动。

而在思想上,赵昚则得到了以孔氏为首的南宋文化界的帮助。

他们把他们的思想结晶——天人感应**献给了赵昚,告诉赵昚该怎么污名化苏咏霖、曲解苏咏霖的思想,以达到瓦解苏咏霖政治思想攻势的效果。

不得不说,他们做的是很有成绩的。

赵昚看了他们的上表,大喜过望。

他发现这群人捣鼓来捣鼓去,成功用先入为主的方法,利用大家都相信的鬼神之说,把苏咏霖的本意给曲解了。

苏咏霖说问题出在他们这些统治者和制度上,所以要推翻统治者,变革制度。

可他们却说这是苏咏霖【亲小人,远贤臣】,于是上天降罪,使得明国灾厄不断,苏咏霖没办法,才想到要写书转移视线,为自己辩护。

苏咏霖号称人皇,不信奉上天,可终究还是被上天降罪,不得已写了这本书妄图给自己续命,何等无知、可怜。

明国的覆亡想必就在眼前了。

赵昚不知道明国是不是灾厄不断,不知道苏咏霖是不是亲小人远贤臣所以遭到了天谴,但是他却清楚这一波反击很有力度,堪称精神胜利的典范。

反正大部分人都不可能知道明国的真实情况,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去明国亲眼看到,只能听本国精英嘴炮们是怎么说的,他们就怎么相信。

至于为什么一个强的要命的国家就快要崩溃了……

不重要。

赵昚大喜过望,立刻找来叶义问和沈该,让他们把这套话术拿过去研究,然后广而告之,广泛传播,全力开动朝廷的宣传机器,对苏咏霖的思想进行一波严厉打击。

朝廷要用天人感应的思想去反击苏咏霖,尽力让所有人都相信苏咏霖和明国正在遭受上天的惩处,让所有人都相信明国的覆亡就在眼前。

叶义问和沈该也是大喜,立刻照办,开始发挥国家机器的宣传力量对这一波政治思想危机发起“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式的行动。

效果还是有的。

比如这成功让惶恐之中的南宋群臣和地主士绅阶级找到了精神支柱,获得了精神胜利。

他们愿意相信明国的外强中干,愿意相信明国早晚是要覆亡的,所以根本不可能真正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利益。

苏咏霖只是死鸭子嘴硬罢了。

一个亲小人远贤臣的皇帝能成功吗?

真要成功了就是老天不长眼,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怀着如此的精神胜利,赵昚和南宋群臣开始把精力放在了真正的应对策略上。

谷 面对苏咏霖不加掩饰的恶意,他们已经不能继续催眠自己说明国想要和他们和平共处了,精神胜利法可以让他们不在内部崩溃,但是五十万明军的威胁还是实实在在的。

明军到底有多强,他们也是实实在在领略过的。

所以,必须要加强军备,用实实在在的军事力量对冲苏咏霖带来的威胁。

既然局面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由不得保守派的发挥,于是自然而然的,南宋政府再一次无缝切换到了激进主战派主导的状态之下。

陈康伯被召回,出任参知政事。

王大宝被召回,复任礼部尚书。

胡铨被召回,出任枢密副使。

陈俊卿被召回,出任兵部侍郎。

王十朋被召回,出任工部侍郎。

南宋政府的状态切换总是那么快、那么顺溜,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似的。

赵昚也开始全面在朝中搜寻善于军事的官员,希望补充自己的军事人才库,增强南宋的军事决策能力。

于是给他建议的杨万里还有史浩生前曾经推荐过的虞允文就进入了赵昚的视野。

但是这一次赵昚谨慎了很多,他读了一些兵书,了解了一些军事常识,再亲自召见虞允文和杨万里,询问一些关于军事方面的问题。

两人面对赵昚的询问侃侃而谈,相较于杨万里主守的军事态度,虞允文的军事态度甚至是主攻的。

他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南宋的军事目标不应该仅仅只是防守,而应该是以攻代守。

在保证防守力量的同时,应该主动发起进攻,比如最应该做的就是发起进攻夺回被割让给明国的淮南地。

守江必守淮,不守淮,则江防必然面临极大的困境。

明国强占淮南地就是为了让南宋的江淮防线失效,所以必须要夺回淮南地。

赵昚对两人的回答都很满意,于是决定采纳杨万里关于经济封锁江南西路的建议,在朝廷大军没有编练完成的情况下,先对江南西路实行严厉的物资禁运。

而对于更多的军事问题,赵昚比较倾向于虞允文的想法。

他开始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与其等着苏咏霖率领明军打过来,不如直接打过去。

首先就要夺回淮南地。

虞允文建议赵昚趁着明国还在修黄河、暂时无力大规模南下的时候出动军队夺取淮南地,一方面夺回防御要地,一方面打击明国的黄河工程,让黄河工程不断给明国放血。

而若要给南宋续命、争取时间,就应该着力于破坏明国的黄河工程,让明国不能顺利完成黄河工程。

如此,就能争取到更多练兵的时间了。

赵昚对此十分认同,决定让枢密院计划一下夺回淮南的战术和破坏明国黄河工程的战术。

对于这一点,杨万里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应该暂时持守势,先把江南西路的叛军解决掉,然后再图谋淮南地,避免被明国拖住主力,从而使得江南西路的匪军做大。

杨万里和虞允文在主守还是主攻的问题上有争执,两人争论了一阵,不分胜负。

但是赵昚确很高兴,觉得自己发现了两块美玉。

于是赵昚下令把虞允文在枢密院中的职位提升,把杨万里调任到枢密院,和虞允文一起任职,让两人做同僚。

虞允文和杨万里之前并不认识,但是经过一番辩论之后,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在一起任职之后有过不少接触,逐渐成为了朋友,开始谈论一些公务之外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