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百零一章 吃的是情怀

你好,1983 第一百零一章 吃的是情怀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三凤儿,又浪费胶卷,这有啥好照的。”

大姐抬头埋怨一句,然后看到刘青山的相机镜头对准她,连忙整理了一下额前的刘海儿,微微垂下头,继续摆出绣花的姿势。

屋里烧着炉子,温度挺高,刘金凤俏脸微红,脸上还带着甜蜜的微笑。

杨红缨也差不多,坐在刘金凤身旁,静静地看她绣花。

这两位大姐凑到一起,根本就是两朵花儿呀。

咔嚓一声之后,刘青山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然后嘴里就不老实起来:

“大姐,你这是给老姐绣嫁妆呢?”

杨红缨一听,立刻炸毛了,直接从炕上出溜到地上,撵着刘青山,要拧他的耳朵。

幸好老五山杏及时救驾:“哥,该给我和彩凤姐照相啦!”

“好好好!”

刘青山摸摸小家伙的西瓜头,嘴里夸了一句:“还是俺家山杏知道疼人。”

最后又给母亲打袼褙的画面也照下来,再过几十年,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就看不到喽。

刘青山又温习了一会功课,充实的一天就结束了,炕上已经捂好了热被窝,躺在里面,踏踏实实的,一睡就是一大宿。

等到第二天吃过下午饭,刘青山就帮着老四老五扛着两辆冰车,脖子下面挂着照相机,去了村外的河边。

远远的就听到叫喊声,只见好几十名小娃子,都在这玩呢。

抽尜的,滑冰车的,啥也没有的,只要穿着鞋就行,可以在冰面上打出溜滑。

这个最简单,助跑几步,然后立在冰面上,一下子也能滑出去二三十米远。

当然,你要是摔倒了,躺着也能滑挺远。

水平高的,还可以玩各种花样:蹲着滑,倒着滑,单腿滑。

同时也免不了会翻车,咣当一下摔在冰面上,要是直接磕到后脑勺子,恭喜你发财了,眼前肯定金星乱窜。

不过这时候的小娃子们也皮实,整天在野外摸爬滚打的,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都很好,极少有摔坏的。

反倒是以后的小娃娃,越来越娇惯,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做个课间操都能摔骨折喽。

小老四小老五盘腿儿坐在冰车上,这个盘腿儿是必备技能,因为当时吃饭主要用炕桌,不会盘腿的话,吃饭可就费劲喽。

所以区分南方人和北方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会盘腿的,差不离就是北方人。

她们手里拿着冰扦子,挥舞着小胳膊向后一扎,冰车就向前滑动,欢快的笑声,立刻在冰面上荡漾。

“山杏,彩凤,咱们比赛吧,看谁滑得快!”

二牤子等几个小男娃,立刻凑上来,小小子力气大,山杏她们当然比不过,两个小丫头就干脆开始玩抽尜。

刘青山做的木头尜,足有小碗的碗口那么大,上面还贴着彩纸,转起来非常漂亮。

“山杏,彩凤,咱们比赛吧,看谁的尜转的时间长。”

二牤子他们又凑上来。

这回老四老五可不怕了,双方都把各自的木尜抽起来,然后同时停下鞭子,就剩下十几只木头尜,在冰面上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很快就有木尜倒了,最后,就连二牤子的木尜也东倒西歪,只有山杏和彩凤的,依旧转得十分平稳。

“赢喽!”

两个小丫头扳回一城,高兴得抱住刘青山。

没法子,他只能弯下腰,叫两个小丫头在他脸蛋上亲了一下。

二牤子不服气,趁机拿起她们的木头尜瞧了瞧,只见下面都摁着一个图钉,难怪他们会输呢。

这也是刘青山帮着俩小丫头想出来的,图钉接触冰面,可以减小摩擦阻力。

然后,娃子们便一个拉着一个的后衣襟,蹲下身子,在冰面上开火车。

这就需要一个强劲的动力,来充当火车头。

这火车跑得快,全仗刘青山带,因为他就是那个火车头啊。

谁叫这群人娃子里面,属他最大呢。

玩了一会儿,照了几张相,记录下冰雪乐园中快乐的孩子。

当然也有半大小子,张撇子就领着一帮十六七岁的也来凑热闹。

他们的装备,就更高级一些,脚上都绑着“土冰刀。”

这玩意俗称脚滑子,先要锯两块比鞋底子稍大的厚木头板,下面绑上两道粗铁丝,这个就相当于滑道了。

然后木板前端锯出一个凸字形,凸字形的背面锯掉一层,钉上几枚铁钉子。

木板两侧再钉几个皮套,穿着绳子,绑到鞋上,就可以滑行了。

下面的铁丝非常光滑,想要蹬冰的时候,就立起脚尖,用最前端的钉子帽抓牢冰面,获得向前滑行的动力。

这种脚滑子的速度非常快,就是初学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跟头,尤其是容易磕后脑勺。

刘青山也瞧得有点脚痒,借了张撇子的脚滑子,在冰面上滑了一圈。

或许是扔得时间太久了,所以摔了好几个跟头,引来一阵起哄声。

刘青山还滑着土冰刀,推着坐在冰车上的老四老五,叫两个小家伙,体验了一把风驰电掣的感觉。

至于真正的冰鞋冰刀,农村的娃子们根本就买不起,三十多块钱的黑龙冰刀,都赶上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这种不花钱的脚滑子,照样也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笑。

甚至自己动手的乐趣,还要更大一些。

一直玩到天黑,娃子们这才各回各家,一个个的,身上都沾着冰雪,有的袄袖子都冻得邦邦硬。

这个主要是因为玩的时候出汗,就习惯性地用袖子擦汗,擦着擦着,袖子就冻冰了。

不少孩子,一到冬天,小脸小手就冻得跟麻土豆似的,当地称作“冻煽了”,其实就是皴了,严重的还会裂出一个个小口子。

那时候也没啥护肤品啊,顶多就是抹点蛤蜊油啥的。

刘青山叫老四老五坐到冰车上,一手一个,用绳子拉着冰车,就跟拉俩小爬犁似的。

老四老五都得意洋洋地坐在冰车上,炫耀着有哥哥的好处。

前面忽然传来呜呜哇哇的哭声,刘青山连忙奔过去,结果他也有点哭笑不得。

只见二牤子伸着舌头,舌头尖被粘到滑冰车的铁钎子上。

他也不知道是被谁给忽悠的,竟然干出这种虎事儿来,小娃子们都知道,冬天的时候,千万不能用舌头舔铁东西啊。

因为铁的导热性很快,舌头舔上去,瞬间就会被粘住,搞不好就粘下来一层皮,几天都吃不好饭。

刘青山赶紧过去帮他哈气,幸好铁钎子比较小,很快就热了,二牤子才算是把舌头给解救出来。

然后他就很豪迈地朝旁边一个小男娃伸出手:“俺舔完了,给俺一个大糖球!”

这是因为一颗糖球打赌了呗?

刘青山算是服了这帮野小子,啥赌都敢打。

正要继续往回走,就听身边的四虎子忽然叫起来:“哎呦,咋回事,俺这耳垂咋梆硬梆硬的呢?”

他自己不晓得厉害,还当成挺好玩的,旁边几个小娃娃,也伸手去摸,还有两个试图用手指来回拨弄着。

“别动!”

刘青山可吓出来一身冷汗,这耳朵冻硬之后,就变得很脆,使劲一碰,真能掉下来,搞不好就成一只耳啦。

刚才疯玩的时候,跑出一脑瓜子汗,四虎子就把棉帽子给甩了,可是像耳朵这样血液循环的末梢,却很容易冻的。

也许就在不经意之间,吱的一下就冻了,玩得正嗨的四虎子,根本就没啥感觉。

刘青山用手抓起一把雪,将四虎子拽过来,然后就开始用雪轻轻擦拭他的耳朵。

这个道理,就跟用凉水缓冻梨差不多,冻梨表面,就会慢慢结成一层冰,是里面的冷气散发出来的表现。

搓了两分钟,四虎子的耳垂又变得软乎了,然后再搓另外一个,最后都搓得红彤彤的,跟发烧似的。

把棉帽子给他扣到脑袋上,刘青山才长出一口气,嘴里叮嘱他以后玩的时候要注意,没娘的孩子,就是缺少人经管。

“青山哥,没啥事,就是有点麻痒痒的。”

四虎子嘴里还说呢,他是不晓得厉害,回家之后就得水肿脱皮,最后整个耳朵,非得剥一层皮不可。

刘青山直接把他领到自己家,然后去园子里薅了些去年秋天的茄子秧。

经历过霜雪的茄子秧熬水,拿来擦洗患处,可以治疗冻伤,这也是民间总结出来的土法子。

给四虎子擦洗完之后,剩下茄子秧水,就装到罐头瓶子里,叫他带回家继续用。

不以为然的四虎子还挺乐呵:“青山哥,这个罐头瓶,俺是不是不用还了,过年的时候,叫二哥帮着俺做个小灯笼。”

刘青山摸摸他的脑瓜,点头应了下来。

家里的老四老五已经洗完手和脸,林芝正拿着一盒蛤蜊油,叫她们往脸蛋儿上和手背上抹呢,要不然,小脸蛋儿变成麻土豆就难看啦。

在外面疯玩当然饿的快,苞米花都嚼腻了,幸好刘金凤早有准备,从炉子下面,掏出来几个早就埋好的土豆。

磕打一下土豆上的柴火灰,轻轻剥掉外皮,里面已经烤得金黄,掰开土豆,又面又起沙,还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连刘青山都直咽口水。

这吃的不是烤土豆,而是浓浓的情怀啊!

当然了,要是用同样的方法来烤豆包,就更美了,要是再有点雪白的白糖蘸一下,那非得美出鼻涕泡不可。

刘青山正琢磨着呢,就听母亲林芝嘴里念叨着:“三凤儿,咱家明天淘米吧,你用爬犁拉到公社的米碾儿去粉了,回来发面蒸豆包。”

这算不算母子连心呢,刘青山赶紧满口答应。

估计是母亲看到孩子们回来都饿了,等蒸完豆包,饿了就可以啃两个。

同样高兴的还有老四和老五,这俩小丫头,越来越欢实了,手对手拍小巴掌:“蒸豆包喽。”

刘青山也不由嘿嘿笑了两声:“你们两个,可不就是一年级的小豆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