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光荣传统不能丢

你好,1983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光荣传统不能丢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7-31 09:41:4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分红开始之前,我先宣布两件事情。”

老支书敲敲话筒,村民立刻安静下来,老支书这才继续说道:“今年咱们合租社,又吸收了几名新成员,享受分红待遇。”

“首先是吴教授,他组成了咱们夹皮沟的凋刻小组,以后也可以为合租社创收。”

这种事情也是有先例的,比如王教授,好几年前就已经入社。

村民都热烈鼓掌,老王还拉着吴教授站起来:“老吴啊,欢迎你加入革命队伍!”

吴教授也鞠躬致谢,不过嘴上还是谦虚几句,毕竟参与合作社分红,那都不是小数目。

老支书带头鼓掌之后,乐呵呵地说道:“老吴你别不好意思,你这股份,是从青山的股份里分出来的,姑爷孝敬老丈人,应该的!”

众人大笑,合着是左手倒右手啊。

开完玩笑,老支书这才正色道:“这些年,陆陆续续的,青山已经拿出来一半以上的股份,咱们心里都有点数,这是青山不想叫人说三道四,努力维护合作社的稳定,大伙鼓掌感谢!”

会议室里的掌声更加热烈,刘青山也起身鞠躬:“也没啥,俺这几年,重心都在外面,对合作社的贡献也越来越小,少分点钱也正常。”

“话可不能这么说,要是没有青山你打下的底子,咱们夹皮沟能有今天,做梦去吧!”

张杆子在下面嗷唠来了一嗓子,其实也代表了大伙的心声。

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老支书继续宣布,新入社的还有以白丽艳为首的几名科技人员,他们享受的待遇和吴教授都一样,都是每人占半股。

不过这些人平时都领工资,而且还是高工资,现在成功入社,那就更有了保障。

“小白,恭喜啊,你们两口子加在一起,正好也是一股。”旁边的几位婶子大娘,纷纷出言恭喜。

白丽艳平时性子大大咧咧的,这会儿也有些激动,先给大伙鞠躬,然后又单独向刘青山致谢:“老大,谢谢!”

因为分出来的股份,大多是刘青山承担。

刘青山笑着摆摆手:“对咱们合作社的发展做出贡献,就值得拥有这份保障。”

“哈哈,原来是这样,俺还以为青山你是为了熘须老丈人呢。”

张杆子带头起哄,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行了,都消停点,我接着说。”老支书又敲敲话筒,“这第一项提议,就算全体通过,下面还有一件事,是关于联合体,我先跟大家通通光,没啥意见的话,就提交联合体审查了。”

这是关于白山那边的二道河子林场,要加入联合体的申请,

那边就是王振国的老家,年年来这卖红豆杉的种子。

他们那边也想搞红豆杉种植,所以希望能加入到这个联合体。

村民自然没有意见,因为目前来说,联合体这个大家庭,给合作社也带来不少收入。

虽然在前期,可能合作社会帮着扶持一下,但是从长远来看,都会发展起来,持续给夹皮沟合作社输血。

刘青山也乐得如此,联合体越大,就代表着夹皮沟合作社这个领导者越强大。

而且王师兄也不是外人,目前他研制的抗癌药物,已经并入夹皮沟制药,在国外有过一些成功的桉例。

比如说小六子几个月前,结识的小汤姆,就是患有白血病的那个小朋友,在持续服药之后,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二叔,还发不发钱啦,俺那些弟兄们再不喂的话,估计就要造反啦?”

张杆子等得不耐烦,嘴里吆喝一声。

“我看你是想造反!”

老支书拔高嗓门,“咱们合作社既然能允许新成员加入,也有权开除不合格的成员,你小子再咋咋呼呼的,信不信先把你开除,你就永远不用领分红啦!”

张杆子一听,立刻蔫了,嘴里都囔一声:“您老这是想学包黑子,大义灭亲啊。”

老支书也就不再搭理他,而是板起面孔,一脸严肃地说道:

“咱们合作社成立也这么多年了,俺发现,最近这两年,某些人有点飘了,忘记从前的苦日子,你这是忘了本啊!”

会议室里变得鸦雀无声,老支书在村里的威望就不用说了,对他的话,大伙都信服。

老支书严肃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咱们有些人开始翘尾巴,干活的时候偷奸耍滑,还风言风语说怪话,是谁大伙心里都有数!”

在座的村民,有些不自然地垂下头,多数是村里的妇女。

老支书痛心疾首:“咱们合作社能有现在的成绩,是大伙玩命干出来的,这个光荣传统不能丢。”

“还有的人,花钱大手大脚,忘了从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时候了?”

“咱们村里不许耍钱,竟然有人跑到县城去跟一帮耍钱鬼子胡混,再有下次,一律开除合作社!”

又有几个爷们耷拉下脑袋。

老支书狠狠敲打一番,这才重新拉回话茬上:“别刚过上两天好日子,就找不到东南西北,要说有钱,你们谁能有青山有钱,看看人家,做的都是大事。”

大伙都纷纷点头,不少人都心下醒悟。

这也是刘青山跟老支书提的,他回来这些天,所见所闻,还是感觉到村民在思想上的一些变化,所以叫老支书给打打预防针。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防微杜渐,从来都是正事。

老支书也深以为然,他天天在村里,有些事还真习以为常,没有刘青山看得真切。

就是张杆子比较倒霉,差点被老支书大义灭亲。

其实杆子还是不错的,没这些毛病,谁叫他是老支书的侄子呢?

整顿完思想作风,分红大会这才正式开始。

夹皮沟合作社的分红,年年增加,今年更是提升一大截。

主要是种植的人参,今年收获了第一次。

还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人参都直接出口南韩,创收两千多万。

平均到每股,也增加了将近四十万的收入。

使得每股的收入,增加到壹佰伍拾万元。

从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这也是一次巨大的提升,直接就奔着二百万去了。

听老板子公布完种植人参的收益,大伙也都重新兴奋起来:“种人参这么赚钱啊!”

唯一的问题就是生长周期有点长,而且种植过人参的土地,最少也要恢复三五年的时间,才能重新种植人参。

好在整个联合体内,只要是守着林子,有合适土壤的,都已经铺开这个项目,以后每一年,都会源源不断地有这笔收入。

为此还要感谢刘青山的老朋友崔敏浩呢,他单独成立了人参加工厂,这些人参,就都被他给收购去的。

据崔敏浩秋天那时候来的时候说:夹皮沟出产的人参,品质是他见过最好的,所以价格也最高。

当然了,加工成红参之后,崔敏浩也有着很大的利润空间。

这两年,刘青山东跑西颠的,两个人只能电话联系,但是感情没变。

刘青山对此倒是一点也不意外,他们这边的老山参,本来就是最好的。

无论是土壤的营养成分还是酸碱程度以及气候条件,都极为适合人参的生长。

南韩那边吃人参进补,早就形成传统,每年要消耗海量的人参。

虽然这些种植参的功效,比野山参差远了,但是他们的原则是以数量取胜,多少还是有点滋补效果的。

这也造就了南韩人对人参的痴迷。

但是南韩地域有限,所以出口人参,绝对是一项长效投资。

唯一注意的,就是要合理进行轮作。

当老板子报出,每股收益达到一百五十万元的时候,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张杆子也还阳了,笑嘻嘻地第一个站出来:“俺就不那麻袋了,给个存折就成。”

“存折也没有,每家先发五万块,留着家里的开支,剩下的,全都统一投资。”

老板叔叫人搬出来一个大纸箱子,从里面拿出五捆钞票,递给张杆子。

因为县里的机械厂,需要上马农用三轮项目,所以今年的分红,包括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大部分都投入到这上面。

张杆子一瞧,反倒乐啦,拿起一沓钞票,用大拇指一捋,发出哗哗的声响:

“哈哈,嘎嘎新,还是发钱的感觉好。”

想想还真是有点道理,发个存折,感觉钱就是一堆数字,没有钞票这么实在。

“行,那你就领着五万块,剩下的都别要了,充公。”老支书笑骂道。

张杆子也变得嬉皮笑脸:“五万块,太够用了,要不是俺家小曼在首都念书,一万块都花不了。”

九十年代初期,人均生活水平才几百块,一万块的话,确实够一家子用的,而且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那种。

虽然这两年不怎么提万元户这个词儿,但是在农村来说,年收入过万的,也还是少数。

这次分红比较痛快,每家领五万块回去,大伙都一样。

吴教授也同样如此,他手里捧着一摞子钞票,退休金才几千块,这刚入合作社,就领了五万块,感觉有点不大真实。

吴教授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多带几个徒弟,把工艺品这块的收入增加起来。

他并不知道,在几十年之后,浪木和琥珀木工艺品,已经成为了夹皮沟合作社的一项支柱产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