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沧海一声笑(三更求月票)

你好,1983 第一百九十五章 沧海一声笑(三更求月票)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海大贵在夹皮沟住了一晚,就扔下两名学技术的村民,急火火地回去了。

如今正是采摘山野菜的旺季,顶多也就是能持续到五月中旬,过了这个村,真就没了那个店。

走的时候,他手里还掐着一份山野菜收购目录,上面的价格,真叫人眼红啊。

那些腌渍的野菜,他们弄不了,但是诸如薇菜干之类的干菜,他们还是能从大山里面背出来的。

一斤薇菜干,就二十多块呢。

就算累吐血,也要背出来!

送走海大贵,刘青山也就跟着大伙上山,继续采野菜,忙活了两天,就被迫停工。

没法子,下起春雨,这雨不大不小,下得缠缠绵绵的,瞧着这架势,三两天不会开晴。

靠天吃饭,就是这样不好,前一天采回来的野菜,根本来不及晾晒,再放下去,肯定全都烂了。

能用盐腌制的,就先腌上,剩下的,就放家里的热炕烘干。

野菜太多,炕上根本就放不下,那就只能捡值钱的了,剩下那些,最后都忍痛扔掉。

辛辛苦苦采回来的野菜,最后都扔进阳沟,大伙的心情当然也就变得跟这几天的天气似的,脸上都有些阴沉。

刘青山伏在桌子上,正奋笔疾书,偶尔抬起头,瞧着屋檐下连成串儿的雨珠。

除了复习课本知识,他还草拟了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羊肚菌的,另外一份,则是准备交到县里,是成立山野菜加工厂的。

成立山野菜加工厂,势在必行,这是和采摘山野菜相配套的产业。

能够确保采摘回来的山野菜,在第一时间加工保管,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忙活了一上午,把两份计划书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复习功课,下雨天,农活都停了,想干也干不了。

就算去公社,吉普车都开不了,大解放倒是可以,刘青山就去老板叔家一趟。

把计划书交给张连娣,叫她明早去送牛奶的时候,帮忙捎给公社的孙书记。

从老板叔家里出来的时候,正好迎面碰到张撇子,看到刘青山,就急火火地说:

“青山,俺正找你呢,这两天闲着,把江岔子那边的浪木都运回来呗,俺昨天晚上做梦,那些宝贝都叫人拽家里烧火啦!”

刘青山用脚上的靴子,在稀泥里踹了两下,发出噗叽噗叽的声响:

“这路根本走不了车,二十多里路,你准备扛回来啊?”

修路这件事,看来也得提上日程,一下雨就变成稀泥汤子,实在太耽误事。

张撇子显然早有计划,嘴里嘿嘿几声:

“车肯定不行,但是咱们可以坐船去啊,水库那边有一艘机动船,不能到能不能借来?”

对呀,把这茬给忘了。

刘青山朝张撇子挑挑大拇指,叫上大头和二彪子,小哥四个,直奔水库。

夹皮沟和水库本来就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去年过年的时候,送过去的鲜蛋和蔬菜之类,叫水库职工,都念念不忘。

像借船这种事,当然没问题,于把头大手一挥,直接就批准。

刘青山本来还要给点油钱,结果差点挨了于把头一脚:

“这点油钱还跟我算,你小子瞧不起谁呢,赶紧滚蛋!”

好吧,你是长辈你有理。

刘青山他们就上了船,开船的是于把头的小儿子于老七,突突突的,从水库进入小松江,然后逆流而上。

两岸烟雨蒙蒙,渔船乘风破浪,倒也有些诗情画意。

刘青山就跟于老七聊上了:“七哥,水浒传里有阮氏三雄,啥时候叫上你家三哥和五哥,也在这松江上来个于氏三雄当当。”

于老七二十郎当岁,去年刚成家,也没改年轻人的脾性,一听这话就哈哈大笑:

“那青山你得找个地方,当水泊梁山,咱们聚集一群英雄好汉。”

“打住,再说下去,公安就直接把咱们都逮走了。”

刘青山赶紧叫停,于老七的大眼珠子咣当几下:“那咱们算不算招安啊?”

哈哈,大伙都笑起来。

船上都是大小伙子,闲不住,二彪子扯起嗓子,先唱起歌来。

唱歌你就好好唱呗,还偏偏捏着嗓子学女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张撇子抱着膀子,打了几个冷颤:“赶紧停吧,俺身上都起鸡皮疙瘩啦。”

天上的小雨一直哗哗下,虽然穿着雨衣,可是也感觉到丝丝凉意。

大头更是抱着肚子:“七哥,船上有没有尿壶,俺想撒尿?”

把二彪子恨得呀,真想抬脚把这货给踹水里去:这家伙蔫了吧唧的,说话贼气人,属蔫萝卜的,辣心。

“船上要啥尿壶,往水里尿呗。”于老七回了一声。

大头就挪到船尾,哗哗的水声随即响起,他还真不是故意埋汰二彪子,主要是天一凉,尿就多。

撒完水,大头真害怕二彪子再唱歌,就跟刘青山念叨:“三凤,你唱一首,你唱歌好听。”

二彪子又郁闷了:合着俺刚才唱得不好听呗?

刘青山也闲着没事,张嘴就来:“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船上其他几个人,哪听过这种歌曲啊,只觉得胸中豪情万丈,只想扯嗓子嚎几声。

听刘青山唱了一遍之后,他们也就跟着唱起来,一时间,渔船上鬼哭狼嚎。

“这才是爷们唱的歌,真带劲!”

于老七现在觉得无比舒爽,这感觉,比晚上跟媳妇办完事还爽呢。

“三凤,哪学的歌?”二彪子也彻底服气。

“港岛那边的,霑叔的歌。”刘青山不喜欢剽窃,是实话实说,虽然这首歌,霑叔还没创作出来。

大头忽然拍了一下船舷:“这要是有酒就好啦,这种歌,就应该一边喝酒一边唱,那肯定过瘾。”

刘青山嘿嘿两声:“酒哇,还真有。”

说完把船舱里的黄书包拽出来,掏出来两瓶碧水大曲。

来的时候都没吃午饭呢,天气又凉,所以刘青山就带来两瓶酒。

“有酒啊,太好了,那俺掂对几个下酒菜!”于老七也眼睛一亮。

船上有小拖网,还有一挂大鱼网,不过撒网是个技术活,除了他之外,剩下的四个人,还真来不了。

那就先下拖网,等渔船到了江岔子那边,于老七把船在岸边停了,开始撒网。

唰的一声,渔网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形入水,就这手,就够一般人练个三年五载的了。

“跟俺爹比还差点火候,俺爹能根据江面的水流,判断水下的鱼群。”

于老七一边收网一边念叨着,等把渔网拖回来,里面有好几条白亮亮的大鱼,在不停挣扎。

“哈哈,收获不错,网到几条翘嘴。”于老七把网里的鱼分拣出来,其中两条,又扔回江里。

他嘴里还解释着:“这两条是母鱼。”

刘青山朝他竖竖大拇指:这才是真正的打渔人呢。

于是把剩下的三条翘嘴鱼开膛去腮,翘嘴是他们当地的叫法,正规的称呼,则叫“松江白鱼”,放到古代,都是专门进贡的。

这边天寒,鱼类生长缓慢,一条六七年的白鱼,也就三斤多。

白鱼身体细长,嘴部前端上翘,所以才被称为翘嘴的。

于老七也一边收拾着翘嘴鱼,嘴里还一边念叨:“三月桃花开江水,白鱼出水鲜肥美”

开江鱼,当然最是鲜美。

另外一边,二彪子他们也把小拖网收了,里面全是小鱼小虾,也有几条大鲫瓜子,抖落出来大半盆子。

渔船上有煤油炉,直接舀了点江水,把松江白鱼炖上,船上也没啥调料,就放了点盐。

这就叫江水炖江鱼,纯原生态的吃法,炖出来的鱼才是最鲜的。

又单独把虾挑出来,炒了一大盘子,刘青山在江边寻了几把山葱,几把柳蒿芽。

山葱炒虾,柳蒿芽炖鱼,就俩菜,虽然简陋,但是充满山野风味。

蒙蒙烟雨中,五个人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捡了几块浪木坐下。

一只虾,一口酒。

一根野菜,再来一口酒。

也不知道是谁,扯着破锣嗓子率先唱起来:“沧海一声笑……”

唱几句,举着酒瓶子整一口。

烟雨江边,回荡着年轻人的豪情和热血。

这两天,因为下雨而带来的郁闷之情,也彻底随着歌声飘散。

饭吃饱,酒却感觉没喝足,心情好嘛,酒量似乎也比平时更好,

吃到最后,连鱼汤都喝个精光,不得不说,江水炖江鱼,那叫一个鲜啊。

接下来就该干活了,按照张撇子的提议,这些浪木,还要好好挑选一番,挑中意的运回去。

可是刘青山很是干脆地一挥手:“都运回去,至于雕刻啥的,以后慢慢再琢磨。”

这种白捡的资源,也就是在这个年代,还能遇到,要是放到几十年后,还能轮到你?

江湾这边,不知道冲积了几十年,聚集的浪木少说也有几百件,看样子,一船肯定是运不回去。

等到船舱装满之后,刘青山领着二彪子和大头,在这边先收集浪木,于老七和张撇子,先运回去一船。

卸到小松江靠近夹皮沟的岸边就成,有时间慢慢往村里运,反正也就二里多地。

剩下刘青山他们小哥仨,则把远处的浪木都搬运到江边,到时候也方便装船。

刘青山力气最大,自己搬自己扛。

大头和二彪子,则合力抬着一些块头比较大的浪木。

看到这些奇形怪状的浪木,小哥俩也是惊呼连连,二彪子指着不远处的江边叫着:

“大头你看,那个树根好玩,形状像不像一个女人,没准能雕个童话里的美人鱼呢?”

大头喝得有点头晕,使劲点点大脑瓜子:“嗯,还真挺像的,你看那胸部,比俺对象的……”

说到这里,他连忙打住,用手拍了下脑袋:“嘿嘿,喝多了,说胡话喽。”

“你小子,不老实啊。”

二彪子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是不是还得拷问下这家伙呢?

刘青山正吃力地抱着一个大树根往江边走,然后就听到二彪子的惊呼,顺着江风飘送过来:

“三凤,快点……快点过来,这边有人淹死啦!”

——————

努力爆发,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还差一百多又要加更了,大家有月票的话,请给我吧!

一千已经不远了,一千二应该也没问题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