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三章 提亲(求收藏)

你好,1983 第三章 提亲(求收藏)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屋子里显得很空旷,可能是因为家具少的缘故吧。

进屋之后,南面是一铺通长的大炕,铺着炕席。

炕头墙上,贴着张大胖小子抱着大红鲤鱼的年画,炕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垛,炕中间放着一张吃饭用的方桌。

地上用是两个方方正正的小木柜,上边整齐地摆着镜子、木梳、篦子等日常用具。

另外还有一个乳白色的雪花膏瓶,以及一盒平时舍不得用的胭粉盒,上面印着一个嫦娥奔月的图案。

墙上都是用报纸糊的,大半年了,显得有点老旧。

在柜子上面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摆放着十几张黑白照片。

然后,然后就没有其它了。

这个家,就是这么简陋,但是却整齐而温馨。

刘青山的目光落到镜框中间那张全家福上。

端坐正中的爷爷膝下,那个傻乎乎的小男孩就是刘青山,奶奶怀里抱着的小不点是小妹刘彩凤,当时刚一岁,还不会走路呢。

本来,母亲在生完刘青山之后,就不准备再要孩子了,所以就按照当时的习惯,去公社医院带环儿。

结果带了几年,不知道啥时候把环儿带丢了,这才又生下了小妹。

在奶奶和爷爷身后,站的是母亲林芝和父亲刘子君。

看到父亲那年轻而又英俊的面容,刘青山又忍不住流泪了,心里念叨着:爹,放心吧,以后这个家俺会撑起来的!

“吃饭喽!”

老四刘彩凤拿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看到桌上一盆清汤寡水的熬茄子,小脸便垮了,奶声奶气地嘟囔着:“娘,俺要吃鸡蛋糕糕。”

吃一个鸡蛋羹,就是奢望,至于吃肉什么的,小丫头更不敢想了。

刘青山有些心疼地揉揉小妹的锅盖头:“别嚷嚷了,以后哥天天让你吃肉!”

啥?刘彩凤有点没听明白,眨巴着毛嘟嘟的大眼睛问道:“哥,咱家天天都过年啊?”

“不行不行的,李闯王进京,就是天天过年,结果过了十八天就被打跑了,咱们可不能学。”

别看年龄小,可是刘家这些孩子,因为父亲的缘故,从小受的教育却是村子里最好的,所以懂得都比一般孩子多。

“老四,赶紧吃饭吧,还想天天吃肉,美得你,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大姐把老妹儿抱到炕里,一家人便开始吃起午饭。

金灿灿的大饼子,吃着有点拉嗓子,菜汤更是一点油星儿都没有,可是,刘青山吃得却格外香。

他还不时瞅瞅这个,瞧瞧那个,嘿嘿笑了笑,然后喜滋滋地继续吃。

“银凤,吃饭就别看书了。”

林芝看了二丫头一眼,心情有点复杂:这孩子,高考落榜之后就魔障了。

要是不差那几分,就考上大学了,家里就能出一个大学生啦。

要知道就算整个公社,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呢,差点破天荒。

可是,真要是考上的话,只怕更愁人,家里真的一点钱都没有了。

算了,不寻思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上大学不是。

想起丈夫去世前的嘱托,林芝的心思便愈发坚定起来。

刘青山也挺佩服他这个二姐的,学习有股子钻劲儿。

可惜就是命不好,连续考了三年,每年都差几分,就是考不上,最后,只能去乡里当了代课老师,遗憾了一辈子。

不过,现在可不一样了,自己可是跟老外打了十几年交道,指导二姐学个英语,那可是绰绰有余。

于是刘青山把嘴里嚼着的大饼子咽下去,挥挥手道:“二姐,你这么学英语是不行的,得大声读出来。”

这个年代学外语,最后大多是学成“哑巴外语”。

没法子,许多英语老师的口语能力都不行,又很少能听英语磁带啥的,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很难提高。

刘银凤抬头瞥了弟弟一眼,没吭声,但是那眼神儿已经充分表明了她的想法:你个刚初中毕业的小屁孩懂什么?

刘青山则一拍胸脯:“二姐,以后你的英语俺包了!”

结果旁边的大姐捅了他一下,没好气地说道:“青山,你行了吧,牛皮吹得邦邦响,这次能不能考上高中还两说呢。”

不仅如此,就连小彩凤,都朝他直撇嘴。

作为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刘青山也是要脸面的,正好也吃饱了,就赶紧下桌:“俺瞧瞧爷爷奶奶去。”

“哥,等等,俺也去。”

老四也麻利地从炕沿出溜到地上。

小家伙鬼着呢,家里没啥好吃的,看看能不能去爷爷奶奶那混点。

奶奶吊在房梁的小筐里,好像还有槽子糕呢,嗯,肯定有。

刘青山领着个小尾巴,刚出大门,就看到二彪子鬼鬼祟祟地蹲在栅栏根儿的阴凉地方等着,上前塞给刘青山一个小篮子,然后挥挥手就跑了。

他一般时候不敢进刘青山家,以前被大姐给掐了一回,胳膊都拧紫了,留下心理阴影。

看看篮子里几条巴掌大的鲫瓜子,还有一斤多来回乱钻的黑泥鳅,刘青山知道,这是把鱼都给他拿来了。

“哥,找个玻璃瓶子,俺要养泥鳅。”

刘彩凤蹲在篮子旁边,想要伸手去抓,又有点不敢。

这些鱼呢,用来给大姐补身子当然是好的,可是真拿回家里的话,估计肯定又得被喂鸡。

倒不是鱼不好吃,关键是烧这玩意没有油的话,腥味贼拉大。

得,还是给爷爷奶奶拿过去好了,等做好了,再给大姐端回来两条。

刘青山拎着篮子,推开了隔壁家的木头门:爷爷家跟他家挨着一起呢。

小院子里收拾得也挺整齐,奶奶是个勤快的小脚老太太。

那时候能裹小脚的,都不是普通人家,爷爷更不得了,年轻时以前当过兵,立过功

后来因为受伤,跟部队失去联系,就一直待在了这个小山沟。

进到屋里,陈设跟刘青山家里也差不多,柜盖上,还摆着一个老旧的座钟。最中间,则是一个半身的白瓷主席像。

屋里多了俩青花胆瓶,一个上边插着鸡毛掸子,一个上边则插着几支野鸡翎。

窗台上,还摆着几盆花,绿油油的大叶子,其中还有一盆正开着艳丽的花朵。

日子虽然清苦,但是爷爷奶奶并没有被彻底磨平自己的志趣。

“爷,奶!”

刘青山朝着炕上坐着的两位老人喊了一声,又有点控制不住眼泪。

“呦,是青山啊,吃饭了没有?”

盘腿坐在炕头的刘士奎吆喝着。

坐在那能瞧出来,老爷子的骨架很大,标准的国字脸,虽然满是沧桑,但是依旧透着几分英武,就是瘦,显得皮包骨头。

还有,一双眼睛眯缝着。

“吃了吃了……”

刘青山嘴里一边应着,一边仔细打量着老爷子。

小时候,他有一半的时间,晚上都是在爷爷家里睡的,感情很深。

这两年,爷爷的眼睛生了白内障,视力下降得厉害,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再过两年就彻底失明。

等到家里条件缓过来点,想要再做手术,却已经晚了。

不行,必须尽早弄一笔钱,把爷爷的白内障给做了。

还有,家里的日子现在也太苦,小妹都面黄肌瘦的,肯定是营养不良,必须尽快改善生活质量。

奶奶把篮子接过去,倒进一个搪瓷盆里,然后又给小彩凤手里塞了半根黄瓜,小炕桌上边摆着半碗酱,老两口喝着苞米碴粥,黄瓜戳点大酱,就是一顿饭。

看到想象中的槽子糕变成绿黄瓜,小彩凤有点委屈,抽抽搭搭地跟奶奶要玻璃瓶子养泥鳅。

可是,家里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瓶罐头,哪找玻璃瓶子去?

“把我的酒瓶子给彩凤倒出来,里面那根儿人参都泡好几年,还不如泡根儿黄瓜呢!”

这老爷子,就一个毛病——特别护犊子。

对于小辈儿的请求,能做到的必须做到,做不到的,创造条件也要做到。

看着小老妹儿抱着玻璃瓶子,眉开眼笑地出去跟小伙伴显摆,刘青山就躺在炕上,不知不觉睡着了,睡得格外踏实。

直到被一阵说话声吵醒,看看时间,已经下午三点多。

一骨碌爬起来,就看到了手里提着东西,脸还有点肿的高文学,正傻乎乎地望着他笑呢。

这家伙还真是心急,不是叫他明天来提亲吗,怎么一宿都等不了啦。

刘青山下了地,又朝队长张国富和他媳妇打招呼,叫了一声叔和婶,然后就去倒水。

茶叶是没有的,就是白开水,用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子倒了两杯。

家里就俩缸子,高文学还是不要喝了,反正以后也不是外人。

奶奶张罗着大伙都在炕沿上坐了,老太太在解放前是大户人家出身,当然也就瞅明白了,所以,脸上的皱纹里都带着笑。

队长婶子也是个能说会道的,很快就把事情说明白了,爷爷奶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喝了杯水,队长两口子还要下地干活,就先走了。

奶奶送完客人,回屋也乐得合不拢嘴,赶紧说道:“文学啊,等到冬闲了,咱们就给你和金凤操办喜事!”

对这个文质彬彬的孙女婿,老两口还是很满意的。

高文学用手往上推推眼镜,心里有点慌:等到冬天啊,那还好几个月呢,到时候,孩子都快出生了吧?

要知道,这时候,风气还是很守旧的,你要是挺着个大肚子,奉子成亲,脊梁骨都得叫人戳破喽。

所以,鼓了鼓勇气之后,高文学这才说:“爷爷奶奶,要不还是早点结婚吧,金凤不是都怀上了吗?”

奶奶有点耳背,疑惑地问道:“坏了,啥东西坏了?”

爷爷虽然眼睛不好,耳朵可好着呢,在炕上抹了两下,抄起笤帚疙瘩,瞅见眼前模模糊糊有个人影,便邦邦敲了两下。

“亏你还是文化人,怎么做事这么不讲究!”

高文学愣愣地看着老爷子在未来小舅子的头上,狠狠敲了两笤帚疙瘩,一脸迷糊:这是打错人了吧?

“爷,你打俺干啥呀?”

刘青山抱着脑袋,使劲瞪了高文学一眼,看清楚了,我这可是替你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