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三十八章 困境

你好,1983 第三十八章 困境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珍珠!”

刘青山也忍不住叫了声。

准确的说,应该叫东珠,属于淡水珍珠,以此和南珠区分。

这么大个头的天然东珠,那已经可以被称为宝珠了,价值不菲,想不到,运气这么好。

东珠之中,尤以金色的最为珍贵,被视为皇家气象,在清朝的时候,都是皇家专用。

因为清朝发迹于东北,所以对东珠,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也导致了东珠过度开采,销声匿迹已经很久了。

“哥,是山杏最先发现的。”

小老四一点也不贪功,把这颗大珍珠,放到山杏掌心。

凑近了仔细观察,更能觉察到这颗东珠的美丽: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在阳光下,它仿佛真会发光似的,散发着令人迷醉的淡金色光晕。

给人感觉雾蒙蒙的,如同海市蜃楼般,美丽而又虚幻。

山杏小心地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珍珠,很快,她的大眼睛也变得雾蒙蒙的。

两颗大大的泪珠,从眼角流淌出来,一如珍珠般晶莹。

四凤不知道小妹为啥要掉眼泪,只能搂着山杏的脖子:“五凤,别哭,别哭。”

此刻的山杏,叫刘青山想起了一副记忆中的画面: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

刘青山的耳畔,甚至都有悠扬的风笛声回荡: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他知道,小家伙是想妈妈了:在小家伙的心目中,母爱如珍珠般珍贵。

多么敏感的小丫头啊。

“五凤,这颗珍珠就送你啦,好好珍藏,永远珍藏在心里好不好?”

刘青山也爱怜地抚摸着小家伙的脑瓜,真希望她每天都能多一些欢乐。

这下,把小老四给弄迷糊了,她用手在胸口比划了几下,仰起小脸问道:“哥,心里怎么能放东西呢?”

而山杏也同样仰着脸,还羞涩地抹抹脸上的泪珠,忽然展颜一笑:“哥,我不要,我看看就好。”

因为刚才收拾蛤蜊,小家伙的手很脏,这一抹,一下子就抹成了小花猫。

不过呢,在刘青山的感觉中,这一笑,整个天空都晴朗了。

他忍不住又使劲揉揉她的脑瓜:“叫你收着就收着,这是你娘送给你的礼物,戴在身上,你娘就始终伴着你左右。”

嗯!

山杏的低低地答应着,然后把珍珠紧紧攥在掌心,还十分依恋地抱住了刘青山的胳膊。

大概在这个时候,她才真的把刘青山当成自己哥哥,一个能守护妹妹的好哥哥。

刘青山伸出食指,轻轻在她的小鼻子上点了一下:“小五,以后要多笑笑,爱笑的女孩子,将来才有福气。”

“嗯呐!”

这一次,山杏的回答就脆生了许多,心里更是甜丝丝的。

“哥,你还没回答我呢!”

四凤不依,也抱住刘青山的另外一只胳膊,还使劲摇晃。

刘青山一点不觉得烦,反倒很享受四凤的这种黏人,想了想说:“这个道理,就像你想吃的奶糖,吃不到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天天都想着,那不就是放在心里了吗?”

对付小吃货,就得从吃的东西入手。

小老四好像懂了,然后悄咪咪地讲小手遮在嘴边,试图凑近刘青山的耳朵,表示有悄悄话要说。

刘青山只好配合她弯下腰,小老四小声嘀咕道:“哥,我告诉你,大姐和大姐夫,晚上总躲在被窝里吃糖,吃的肯定还是胶皮糖……”

咳,刘青山彻底无语,心里暗暗决定:来年家里一定要盖新房子。

等刘青山他们剥完了蚌壳,手巧的刘金凤,已经把珍珠给弄好了,外面用红色的丝线,编成四道细细的丝线,把珍珠包起来。

下面垂着红穗子,上面引出两根线,系在山杏的脖子上,就成了一个简单的珍珠吊坠。

这下,可把小老四给羡慕坏了,一个劲儿嚷嚷:“哥,我也要,我也要!”

刘青山还真有招,找大道上玩的四虎子,要了一个花瓣玻璃球,让大姐也给小老四编了一个,美滋滋地戴上了。

不过呢,黏人的小老四,也给刘青山提了个醒:既然小松江的水质这么好,以后或许也可以把珍珠养殖搞起来。

对,等下次去春城,问问王教授,他们大学里有没有研究这项技术的。

在他暗暗琢磨的工夫,俩小丫头手拉着手,一起出去显摆,不大一会,全村就都知道了:山杏发现一颗大珍珠,戴着可好看了。

大伙嘴里夸了几句,也没说什么闲话。要是换成大人贪了这颗珍珠,那就不一样了。

农村也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般像这种无主的宝贝,如果是在村子的范围内,那么就是大伙的共同财产。

顶多变卖之后,谁捡到的可以多分一点。

要是敢独吞的话,一旦被村民们知晓,那以后就不用在村里住了,直接宣布你在村里已经社会死亡。

反倒是山杏这样的小孩子,拿着没问题。

再说了,大伙都知道山杏的身世,谁又会和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计较呢?

刘青山在家没事,也出去溜达一圈,来到大道上一望,就瞧见村外那几棵大榆树下,一大群人正坐在那乘凉呢。

下午天太热,就歇工了,准备等吃完晚饭凉快了,再干上一阵。

大夏天的,就抢着一早一晚的时间来干活。

刘青山也就溜达过去,听大伙正议论买菜籽啥的。

看到他过来,老支书便向他招招手:“青山啊,过来合计合计,这大棚都准备种啥,咱们也好早点准备菜籽。”

都是老庄家把式,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刘青山想得还周到呢。

比如说菜籽吧,就是刘青山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直接找了块空地坐了,刘青山说道:“咱们的蔬菜,预计是春节前上市,所以,俺计划种芹菜韭菜和黄瓜,大伙觉得呢?”

吃的方面,张大帅比较有发言权,他抹了一下大光头:“我看行,过年谁不吃顿饺子,芹菜馅的,一年勤勤快快;韭菜馅,一年长长久久,都盼个好口彩。”

这话在理,大伙都连连点头:尤其是大冬天的,要是能嚼一轱辘小嫩黄瓜,那满嘴的清香,想想都馋人。

老支书也表示赞同,但是也不盲目乐观:“就是这菜籽需求量太大,得想想法子才成。”

以前,各家各户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了蔬菜成熟的时候,收留一部分种子,来年再用,顶多不凑手了,和东西两院要点种子。

可是这么多的大棚起来之后,菜籽的需求量猛增,显然靠着原来的模式,是不够用的。

“那就买菜籽呗,合作社不是有三千块钱嘛。”

蹲在地上的张杆子嘟囔了一句。

这会儿天长,他今天回来的早,冲了个澡之后,也到这边来溜达,正拿着树枝,扣着地上的蚂蚁洞。

别说,还真让他撅出来几个白色的蚂蚁蛋,捡起来塞进嘴里,嘎巴嘎巴咬着。

这玩意微微有点酸,小娃子们都喜欢吃,而且营养很丰富。

鉴于这个大侄子近来表现不错,所以老支书也就没赏他锅子吃,只是瞪了这货一眼:“三千块是不少,可是买那么多物资,早都花完了。”

合作社的计划是,每家的大园子里,先盖一个塑料大棚,那就将近三十座,平均下来,一座大棚的造价,在百元左右。

这还是没有购买红砖,全是用土坯垒墙,否则这点钱更不够用了。

“啥?三千块,说没就没啦!”

张杆子也顾不得吃蚂蚁蛋了,站起来激动地挥舞胳膊:“那可是三千块啊,都够俺娶好几个媳妇的啦!”

这话倒是没错,眼下农村娶媳妇,顶多也就花个三五百块钱。

可是没你这么比方的呀,张杆子还是那个张杆子。

老支书也还是那个老支书,上去就给他敲了两烟袋锅,这小子才被敲清醒了,又蹲在那不吭声。

“要不,大伙再凑点钱呢?”老板叔提出新思路。

周围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面色一变,然后不约而同地摇头:家里真的都没钱了,连过河钱儿都没啦!

老板叔也知道各家都是啥情况,事实上,他因为把两个姑娘送出去学习,还朝林芝借了一百块呢。

于是他也苦笑着摇摇头:“那就等打了粮食之后吧。”

“不赶趟儿啊。”

老支书重新装上一袋烟,皱着眉头说道:“卖粮款下来,都快十一月份了,咱们的大棚,十月初就得开种。”

得,这下是真没法子了。

大伙都不甘心,大张罗嘴里哼哼着:“种地的买不起种子,那不成活人叫尿憋死了吗,这也太憋屈啦!”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

刘青山都听半天了,大伙说得热烈,他一个晚辈,一直插不上嘴。

等听到老支书说起今年收成的事儿,刘青山脑子里面忽然闪过一段回忆,不由得皱起眉头。

就是今年的麦秋儿,下起了连阴雨,一连二十多天不开晴,小麦在秆子上就开始发芽了。

最后好不容易等天晴了,把小麦收割回来,可是发了芽的小麦,根本就不值钱,气得最后全都喂猪了。

搞得大伙彻底亏本,苦不堪言。

种地靠天吃饭,就是这样,对自然灾害,基本没啥抵抗力。

这可不光是夹皮沟一个村,整个青山公社,都因为这个而受灾,损失相当大。

刘青山也不免担忧起来:今年这日子,不大好过啊,得想想办法,怎么走出这个困境呢?

——————————

各位,新书期间迫切需要大家的支持,收藏太少了,影响士气啊,多给点动力和激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