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上掉下来一群财神爷

你好,1983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上掉下来一群财神爷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正月十七早上,按照习俗,吃的是手擀面。

大姐还特地在幔帐杆子上,耷拉一根最长的面条,这个是给小火的。

说是长寿面可以把小孩子的腿儿拴住,免得被抓走,可以长命百岁。

刘青山一伙人吃完面条,就离开夹皮沟,踏上北去的征程。

因为车够多,索性就直接开车去,这样更方便些。

不然坐火车的话,要先到春城乘火车坐到哈市,然后再到黑河,来回比较折腾。

将近两千里地,预计三天或者四天才能到达,毕竟路况不熟,而且这时候也没有高速公路的说法,得跑国道。

一共五辆车,刘青山家两辆,飞哥和老班长他们两辆,还有小五他们开了一辆,足够坐下这将近二十个人了。

至于司机,这个不用担心,一大半人都会开车,就换着开吧。

这年头,大伙都抢着开车,不像后世,都开腻歪了。

一路上,五辆车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还是非常惹眼的,因为道上跑的,多数是货车,偶尔才有吉普车和小轿车。

等到晚上的时候,竟然跑了三百多公里,顺利抵达第一站:龙江省的省会哈市。

刘青山正准备找一家旅社先安顿下来,不料,小五在打了两个电话之后,说是联系上了招待所。

于是大伙就在原地等着,不大一会,开来一辆军用吉普,领着他们直接向北,出了市区,来到江边的一座疗养院。

这个疗养院,主要是夏天避暑的,所以这月份基本没啥人。

住宿和饮食都比较高级,而且全部免费,这也叫大伙再次认识了小五他们这些人的能量。

晚餐的时候,炖的大江鱼最受欢迎,正是开春时候,江水刚刚解冻,所谓的开江鱼下蛋鸡,那都是非常鲜美的。

第二天,众人上路继续前进。

这段国道是202段,柏油路面,前些年,因为中苏关系紧张,这条道路是最主要的运兵线,所以在当下来说,路况不错。

越往北,车辆越少,往往开出去几十里路,都看不到一辆车。

结果几辆车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一般,在国道上一路狂奔,跑着跑着,就错过了原定的休息站。

眼瞅着天都要黑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偏偏这时候天空又飘起了雪花。

雪边下边化,等到天黑之后,温度骤降,路面结成一层薄冰,跟镜子面似的。

这时候可没什么防滑轮胎,行驶在冰面上,轮胎是直打滑。

这里又开始进入山区路段,全是上岗下坡的。

他们开的车多是吉普车,又不能上防滑链,刘青山立刻当机立断:不能再往前走啦,再开下去,肯定得翻到沟里去。

正好前方出现一个岔道口,他也不管是通到哪的,在前面引领着车队下道。

顺着小路,七扭八拐的走了有十里八里的,前面终于看到星星点点的灯火。

等开到跟前,原来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看样子相当落后,连电都没通呢,家家户户那昏黄的小窗户,透出来的不是蜡烛就是煤油灯的光亮。

即便如此,这点点灯光,也叫刘青山他们心头安稳许多。

摁了几下车喇叭,立刻狗叫声四起,小五一只脚刚迈下车,就看到在车灯的照射下,十几条大大小小的狗子狂奔而来,吓得他连忙又钻回车里。

倒是李铁牛一点不怕,稳稳站在车前,嘴里吆喝一声:“滚蛋”。

这一嗓子,就跟想当年张飞在当阳桥那一声大吼似的,村里那些狗顿时一个个都夹起尾巴,溜溜地跑回去。

“厉害,狗也怕凶神。”小五好生羡慕。

刘青山也跟着下了车,嘴里笑呵呵地解释着:“铁牛天天跟大熊摔跤,身上带着一股熊味儿,这些都是普通的大笨狗,当然被吓尿。”

吓尿,大伙也都哈哈大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贴切。

这时候,有几户人家的院子里,开始有手电筒的光束晃动。

随后有人扯嗓子嚎了一声:“唉呀妈呀,公安来抓赌啦!”

冬闲时候,农村人都闲着没事,免不了凑到一起玩玩,这时候麻将还没有普及,主要是太贵。

一副麻将一百多,一般人家买不起。

多是打扑克,还有一种纸牌,跟麻将类似,当地称之为看小牌儿。

这些都玩得小,纯属娱乐,最坑人的是推牌九,往往辛辛苦苦干一年,半宿就把钱都输光了。

这个就属于赌博了,抓得也比较严,谁家要是敢放局抽红,被公安堵住,那就热闹了。

对于这种赌窝犯,一点也不会客气,家里的玻璃还有屋里的镜子之类,反正能砸的东西,都先给你砸个稀碎,就跟抄家似的。

至于抓住的那些赌徒,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给你扒个精光,大冬天的,全都在外面站成一拍。

然后一个个撅在那里,就看到一排白花花的屁股,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至于人权什么的,那时候可不讲这些。

估计村里的人看到大车小辆的进了村,就误以为是抓赌的呢。

“我们是过路的,赶上下雪,到咱们这村借宿。”

刘青山连忙吆喝一声。

很快就过来一个戴着皮帽子的老汗,操着浓重的当地口音:“俺是村长王大富,你们是哪嘎达过来的?”

借着灯光一瞧,老汉头上的帽子,竟然还是狍子皮的,脚上穿着半截带毛的靴子,以刘青山的眼光来看,是犴达罕的皮毛制作。

大雪天的,靴子上边一点雪都不沾。

于是他连忙递过去一根烟儿:“王村长您好,俺们是吉省来的,您看要是方便的话,就给俺们张罗点吃的,弄个睡觉的地方,这大雪天的,也没法开车上路。”

“行啊,那就先上俺家吃饭,不过睡觉就得多去几家找宿。”

王村长痛痛快快答应着,这时候的人都朴实,虽然日子不富裕,但是都有扶危济困的心肠。

大伙就跟着去了王村长家,一共两间小土房,屋里立刻就快满了。

刘青山打量下屋里,就是几样简单的实用家具,情况跟以前的夹皮沟差不多。

村长张罗着从左邻右舍借来碗筷和板凳,用大碗倒上开水,喝了一碗热水,这才暖和下来。

外屋地里,有几个帮忙的妇女,拾掇饭菜。

先端上桌热气腾腾的酸菜汤,估计过年时候留的烀熟的五花肉,切成大厚片子,汆到酸菜汤里。

然后又端上来一个大茶盘子,里面一块块的,全是肉,大伙也不知道是啥肉,反正肉丝还挺粗的。

主食就是苞米茬子水饭和粘豆包,热热乎乎的。

“村长,这啥肉啊?”

小五瞧着那大块肉,没敢下筷儿。

“前天一只犴达罕跑村子里,跟牛马一个槽子里抢谷草,叫俺们给打死啦。”

王村长一边说,一边拿出来一个方形的塑料桶,咕嘟咕嘟往大碗里倒酒。

刘青山知道,犴达罕也是鹿类的一种,学名叫驼鹿。

它是最大的鹿科动物,体型比牛马还要高大许多,而且后背上还有一个高耸的大鼓包,就跟驼子似的,所以才叫驼鹿。

这么一个大家伙,混到牛马群里冒充家畜,那不是跟鹤立鸡群差不多嘛,一眼就能瞧出来,不被打死才怪。

只是可惜了,这种大型的鹿科动物,已经越来越少。

他们夹皮沟那边也养不了,因为驼鹿主要不是生活在森林,而是水生沼泽,他们那边也不具备这样的地形。

听说是鹿肉,大伙这才动手,撕下来一条,放在嘴里大嚼,还真是越嚼越香。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里的民风还真够淳朴的。

不过出门在外,小心无大错,所以只有几个能喝的,代表大伙喝了一碗酒,剩下的都是闷头吃到饱。

吃完饭已经晚上八点多,农村也不习惯点灯熬油的,就分散到各家睡觉。

他们这些人,王村长找宿一共找了十多户人家,这才安排住下,这时候,谁家的住房也不宽绰。

刘青山就住在王村长家,睡觉前,他掏出来十张大团结,交给村长媳妇儿。

可是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俩手搓着腰间的围裙,说啥也不肯收。

一旁的王村长也急了:“你这个年轻娃没道理,谁还没个为难着窄的时候涅,你要是给钱,就趁早别在俺家住!”

没法子,刘青山只能从车里搬出来一箱碧水大曲,又拿出来两条烟,王村长这才乐呵呵地收下。

第二天起来,先到外面瞧瞧,地面上厚厚一层积雪,刘青山就知道:这种路况肯定没法走。

早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坐火车了。

等到吃早饭的时候,大伙又凑齐,商量一阵,也只能无奈地承认现实:他们暂时是困在这边了。

一问村长,这个村子叫王家围子,也守着连绵不断的大山。

他们这边,承包制实行的比较晚,去年才分完地,而且因为耕地少,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

这样一来,刘青山他们更不好意思在这白吃白喝,给钱又不收,还真够愁人的。

早饭是贴饼子酸菜汤,吃完之后,刘青山就在村子里转转。

村里清一色都是矮趴趴的泥草房,一群小娃娃,正围着那辆车看稀奇。

有些淘小子,俩手还假装握着方向盘,来回旋转,嘴里发出嘀嘀嘀的声音,叫刘青山不由得想起了二牤子他们那帮臭小子。

正瞧着呢,就看到十五六个壮汉,扛着土炮绳索夹子等工具,嘴里还张罗着,听那意思,是要上山打狍子。

刘青山不由得心中一动,连忙上去询问:“你们这边,狍子啥的挺多呀?”

其中一个粗壮的汉子大笑道:“嗯哪,狍子和梅花鹿马鹿啥的,都老鼻子多啦!”

刘青山大喜:“那等等,俺们也跟你们进山转转。”

“甭逗了,你们那些城里人可不中。”

那个大汉摇晃着脑袋拒绝。

“俺也是山里长大的啊。”刘青山解释了一句,继续说道:

“而且俺们收狍子梅花鹿啥的,狍子一百块一只,梅花鹿二百块,大马鹿就二百五十块吧。”

啥!

那伙人立刻瞪大眼睛,他们一年到头,到手的钱,还不值一头梅花鹿呢。

这是天上掉下来一群财神爷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