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呐

你好,1983 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呐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范理事他们在给那位宝岛的老患者服了几副药剂之后,那人竟然大为好转。

最神奇的是,本来以为能续命三年就不错了,可是经过他们的重新诊断之后,骇然发现,这位老先生,完全可以颐养天年。

这就叫范理事和宋一针二人,连呼不可思议,他们也算是见识了真正的高人。

所以范理事和宋一针这趟来,除了报喜之外,更是对哑巴爷爷的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准备来这潜修一段时间。

到了他们这种水平,想要再提升的话,那基本是不大可能的。

好不容易现在出现这种机缘,他们就算是撇家舍业,也在所不惜。

刘青山当然也瞧出这两位的心思,以哑巴爷爷的胸襟,显然是不会将他们拒之门外的。

于是他乐呵呵地迎上去:“二位老先生辛苦啦,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武爷爷,也找我师父治病的。”

“我师父说,除了服用药物之外,还要用针炙之法,疏通眼睛周围淤堵的经脉,宋老先生人称宋一针,说不得就要辛苦您啦。”

宋一针也连连摆手:“无妨,无妨。”

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武老,目光渐渐变得疑惑起来。

刘青山朝他眨眨眼,然后又向范理事道:“也得麻烦范先生,再给武爷爷拟定一份食谱,如此三管齐下,定可事半功倍!”

武老也乐呵呵地点点头:“那就麻烦诸位了。”

“不麻烦,我们来此,就是跟哑前辈来学艺的,正好有这样实践的机会,求之不得。”

宋一针显然是认出了武老,嘴里连声客气着。

倒是范理事比较洒脱,虽然也瞧出武老的身份肯定非同一般,不过还是当成普通的患者。

先主动询问一番,然后就是和哑巴爷爷以及宋一针一起,组成一个临时医疗小组,凑到一起商议起来。

三个人各司其职,又以哑巴爷爷为首,饮食方面,最先落实下来。

至于针灸方面,哑巴爷爷则从箱子里取出几份图谱,纸张都十分老旧,上面画满了穴位,还记载着一些针法。

瞧得宋一针眼睛都直了,那些针法之中,有些早就失传。

“哑前辈,这图我可以看吗?”

宋一针激动地询问,身子都有些发颤。

行有行规,如果不是正式的衣钵传人,那么像这种不传之秘,外人是没有资格参悟的。

哑巴爷爷则是笑着点点头,把宋一针这么大岁数的老头子,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他已经可以确定,只要把这上面记载的针法融会贯通,那么他的医术,绝对能够更胜一层楼,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或许到那个时候,他宋一针的绰号,才会真正的名副其实。

接下来,就是安排一些饮食起居这样的事情。

这段治疗的时间里,武老当然是要住在木刻楞这边,另外,医疗小组的三位也都一样。

木屋的地上,临时搭一张床,小五就住这。

只是这样一来,那位张阿姨在这就不方便了。

商量一番,决定还是叫张阿姨住在刘青山家,平时早上再上山,晚上下山,只能辛苦她一段时间了。

至于原来住在木刻楞的李铁牛和高峰等人,统统撵下山。

刘青山也跟着一起下山,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家里村里,都需要准备准备。

不过等他回到村里,发现人家早就安排妥妥的:张队长正领着张大帅等人,在那杀猪呢。

三百多斤的一口大肥猪,就是专门留着五月节的时候宰的。

而老支书则已经把糯米和红枣等东西分派完毕,各家也都忙着包粽子。

甚至连鸡蛋,每家都可以去队部领五斤。

自从刘金凤的鸡场归到合作社之后,规模又扩大不少,发几斤鸡蛋,简直太轻松。

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没自己啥事,刘青山也就乐呵呵地回家了。

家里也同样在忙碌着:奶奶和秋菊奶奶,正在包粽子。

母亲林芝,则领着老四老五,拿着各种彩纸,在那叠着葫芦。

不光是五彩纸,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包装纸,都可以用得上。

当院里,爷爷刘士奎正和王教授他们在那架着个火堆,燎猪头猪爪呢。

因为刘家的客人多,所以杀完猪之后,猪头猪脚都归他家了。

“哥,你看我叠得葫芦好不好看?”

小老四还把刚叠完的一个双葫芦,递到刘青山面前,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夸我,快点夸我。

刘青山当然不会叫妹妹失望,乐呵呵地赞了一句:“还是咱家四凤儿手巧。”

而坐在炕桌前面,小手同样忙活着的山杏,则抬头朝他笑笑。

刘青山也凑了上去:“哎呦,咱家五凤更厉害,都会粘葫芦啦!”

山杏也抿着小嘴,不过小脸上依旧十分专注,认真地往桌上的彩纸葫芦上抹着糨子。

这种葫芦就跟后世端午节卖的那种彩色葫芦差不多,制作起来比较麻烦,每一面都要抹好几条糨子,然后再粘另一张。

最后粘成厚厚的一大摞,翻转一下,就彻底打开,呈现一个圆形的大葫芦。

以前都是心灵手巧的二姐刘银凤做的,现在二姐不在家,山杏就接班了。

小老四把自己叠的葫芦,拴上彩纸穗子,然后又念叨起来:

“都快过节了,大姐和老姐怎么还不回来?”

哎,没法子,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呐。

估计小老四还真有心灵感应,刚念叨完,就见窗下闪过一条人影,然后从支起来的窗户上,探进一个脑瓜:

“老四,老五!”

“哇,是小姐姐!”老四一声欢呼。

然后就看到郑小小身后,又出现了刘金凤和杨红缨的身影,立刻又欢呼起来:“大姐,老姐也回来啦!”

她直接从炕里跳到窗台上,伸着小手,和外面那三个姐姐拍起小巴掌。

还有小白猿,也有样学样,跳到窗户上边,蹲在在那里,也扬着小爪子。

结果引得屋檐下的小燕子,发出一阵阵惊鸣,还以为它要掏老窝呢。

刘青山也迎了出去,只见郑红旗手里提着两串粽子,也正笑吟吟地望着他。

“来啦,我是还称呼你郑大哥呢,还是叫你老姐夫呢?”

刘青山嘴里笑嘻嘻地开着玩笑,顺手接过郑红旗手里的粽子。

郑红旗笑着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我永远是你的郑大哥,你在年龄上永远别想撵上我。”

这话倒是没毛病,刘青山又朝着郑小小招招手,后者则背着手,一脸严肃地走到他面前:

“三凤同学,我代表徐校长,要求你下周去学校一趟。”

“要找家长吗?”刘青山嘴里开了句玩笑,心里有点纳闷:好像没听连娣姐说有啥事啊?

因为担心自己端午节前赶不回来,所以刘青山在首都那边的时候,就打电话回来,叫张连娣给那些关系户送鸡蛋鸭蛋啥的,这其中就包括大胡子校长家。

郑小小咳嗽一声:“三凤同学,你常年旷课逃学,校长已经对你忍无可忍,责令我把你抓回学校……嘻嘻。”

说到最后,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呀,赶紧干活去吧,老四老五都比你有用。”

刘青山直接把她撵进屋,然后就帮着郑红旗,开始从车上倒腾东西。

都是大姐和老姐带回来的,大包小包的,有给家人买的衣服,也有老四老五的零食。

“大姐,老姐,你们是把人家的超市都给搬空了吧?”刘青山嘴里忍不住念叨。

结果一下子提醒了刘金凤:“对了,还有一台电冰箱和一台彩电一台洗衣机呢,一会儿连娣帮着拉回来。”

这时候出国,购买家用电器,放在首位,因为这些商品是免税的。

刘青山就纳闷了:这姐俩战斗力可以啊,愣是弄回来三大件儿,亏你们怎么搬上飞机的呢?

结果一问才知道:东西是在国外订购的,不过取货却是在春城的国际商店里,还算方便。

把东西倒腾进屋,自然免不了分发一阵,人人都有份,就连秋菊奶奶,都有一身衣服。

刘青山就忍不住询问那姐俩:“这些零零碎碎的,买得挺齐全,厂子里的设备,都买回来没有?”

杨红缨摊摊手:“我和金凤光顾着逛商店了。”

而刘金凤则一个劲笑,刘青山就知道老姐肯定没说实话,索性也就不再继续询问。

等吃完晚饭,那姐俩才正式向刘青山进行了汇报:方便面生产线,直接采购回来两套。

每套定价是十二万美金,一共花了二十三万。

一起买两套,人家给优惠了一万块。

杨红缨还担心刘青山心疼钱,嘴里一个劲解释:“我们觉得方便面肯定有发展前途,以后肯定要在外地开分厂的,就直接多买了一套。”

刘青山想考量考量老姐,就故意问道:“在哪开分厂?”

“当然是中原一带,那里是冬小麦主产区,不缺乏原料,交通运输也比咱们这边便利。”杨红缨随口应道。

刘青山点点头,看来老姐的战略眼光也不错。

至于这个价格嘛,当然可以接受,日产五万包方便面的生产线,价格在四十万到五十万人民币之间,她们这个算起来还不到四十万。

另外就是火腿肠灌装生产线了,这个暂时只订购了一套。

刘青山也很是满意:“两位大姐辛苦了,等产品生产出来,小弟再给你们发奖励:一碗泡面,里面加一根火腿肠,管饱。”

“三凤,你耳朵痒了是吧!”两位大姐对视一眼,一左一右,包夹过来。

刘青山一瞧不好,撒腿要跑,结果却发现有俩拖后腿的,老四老五各抱住他的一条大腿。

这下完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