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四百二十六章蝲蛄豆腐

你好,1983 第四百二十六章蝲蛄豆腐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石耳因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中而得名,采摘不易,营养价值也高,算是一种比较珍贵的物产了。

只可惜产量有限,自己吃吃还成,想要大量出售,暂时是不可能的。

只见哑巴爷爷荡着绳索,在崖壁上闪展腾挪,很快就采集了几十片石耳,大伙这才一起上了悬崖。

直到双脚踏上坚实的大地,范理事和宋一针这才感觉心里踏实下来。

两个人捶捶腰腿儿,感觉一阵阵酸痛,再瞧瞧哑巴爷爷,根本就啥事儿没有,这就是差距啊。

想想传说中的药王活了一百好几十岁,而哑前辈显然也有这种趋势,两个人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这条大腿可一定要抱紧。

等刘青山他们回到木刻楞这边的时候,娃子们的寻宝活动,依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李铁牛这货可不像刘青山那么照顾娃子们,他是专门把纸条藏到那些有难度的地方,搞得娃子们怨声载道。

“哥,哥,你快点来!”

小老四看到刘青山,便立刻大喊大叫。

刘青山过去一瞧,只见眼前有一截粗大的断木,根据山杏的判断,这截大木头,明显有被挪动过的痕迹,下面肯定压着纸条儿。

可是这木头好几百斤重,娃子们小胳膊小腿儿的,真跟蜻蜓撼石柱似的。

“这个铁牛啊,太不靠谱,老四老五,你们咋不叫大熊帮忙呢?”

刘青山嘴里唠叨着,找了个比较容易着力的地方,双手搭住大木头,气沉丹田,猛的用力,把巨木给挪开。

“哈哈,真有一个纸条!”小老四手里抓着个纸条,乐得大眼睛都眯成两条缝。

山杏则给大哥解释:“大熊帮着我们找到不少纸条,然后就被铁牛哥给撵回去了。”

这时候,又有几个小娃子搜寻过来,看到刘青山,可下子看到亲人了,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嚷嚷:

“青山哥,铁牛哥太欺负人,下回说啥也不能叫他藏宝!”

“俺还一个没找到涅。”

二牤子最干脆,直接扯嗓子开嚎。

就你最出息!

小老四连忙凑上去,把刚刚找到的那个纸条,塞进二牤子手里。

“呜呜,俺要自个找。”二牤子这货一边抹着眼泪蒿子,一边又在附近搜寻起来。

刘青山觉得这样也不错,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的事情,有时候叫娃子们尝尝苦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到中午,寻宝活动才算是很不圆满地结束了。

娃子们互通有无之后,才勉强算是达到了人手一张纸条。

不过按照刘青山的计划,是准备每人三张的。

李铁牛这家伙看着那些垂头丧气的娃子们,他还咧着大嘴嘿嘿乐:

“告诉你们,俺这还故意放水了呢,要不然,叫你们一张也找不着!”

要不是这家伙个头太大,娃子们都想围上去揍他一顿才解气。

刘青山则对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娃子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最后宣布,回去之后,每人两本小人书,一本课外读物。

娃子们这才皆大欢喜,一窝蜂地下山领奖去了。

刘青山就领着老四老五,留在木刻楞这边吃午饭,还有郑小小也一起留下。

他正帮着张阿姨做饭呢,就听到远处传来小五的吆喝声:“青山,快点把大木盆拿过来,好家伙,总算赶上这波了,好多鱼。”

木刻楞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溪,估计小五他们在那边摸鱼呢。

刘青山于是就用脑袋顶着个大木盆跑过去,郑小小也领着老四老五,光着小脚丫,在山溪里面玩呢,溪水刚没过她们的波棱盖。

溪边,拐子爷爷和武老坐在小板凳上,静静地听着溪水淙淙,还有孩子们咯咯的笑声。

至于抓到的鱼嘛,就十几条一寸多长的小鱼,用罐头瓶儿都能装下。

“就这还用大木盆?”刘青山不满地嘟囔一声。

小五嘴里咋咋呼呼的:“主要是多装点溪水回去,熬鱼汤喝。”

这点儿鱼,可不就够熬鱼汤的吗?

不过山溪里面的都是冷水鱼,生长缓慢,味道确实够鲜,做鱼汤确实不错。

“哎呦,这啥玩意,还咬手!”

小五忽然一声惊呼,抬起手臂,在半空使劲甩着。

在他的手指上,还耷拉着一个东西,大概有十厘米左右的长度,随着手指来回摆动。

“小五哥,这是蝲蛄,很好吃的!”

小老四离他比较近,率先凑上去,伸着小手,捏住蝲蛄,然后指挥着小五,把手指伸进溪水里。

一沾水,蝲蛄立刻松开钳子,然后被小老四又捏出水面,直接扔进岸边的大木盆里。

农村的小孩子,都会抓这个。

拐子爷爷也来了兴致:“蝲蛄啊,好东西,这玩意最滋补了,老首长,中午叫大帅给你弄个蝲蛄豆腐尝尝,那小子手艺还不错”

小五甩甩手指:“中午就吃你们啦,敢夹我!”

刘青山也脱了鞋子,迈进山溪里面,帮着一起翻石块,蝲蛄通常都隐蔽在小石块的下面。

这玩意长得和小龙虾类似,外壳黝黑锃亮,前面一对大钳子。

不过蝲蛄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没有一点污染,尤其是没有农药化肥之类的水域,才能生存。

等到十几年后,慢慢就越来越少,最后差点灭绝。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又被称为水源指示剂,是绝对的纯天然无污染食物。

山溪里面的蝲蛄还不少,翻动几块石头,基本就能掐到一只。

看看大木盆里已经装了二三十只,刘青山就连忙把埋头苦干的小五给叫住,这小子显然还没有学会适可而止。

蝲蛄豆腐,一般人还真不会加工,真得大帅叔亲自出手呢。

别看叫蝲蛄豆腐,其实跟豆腐一点不沾边。

只见大帅叔把蝲蛄清理干净,再用石磨碾碎,用纱布过掉渣子。

锅里烧水,水开之后,把过滤完的蝲蛄汁儿往锅里一倒,很快就凝成脑儿状。

有点像豆腐脑,就是颜色泛着点粉红。

最后再点缀少量的盐,加点葱花和韭菜,蝲蛄豆腐就完工了。

用小勺舀着喝一口,那味道,就是一个字:鲜!

刘青山尝了两勺,也赞不绝口,后世已经很少能品尝到这种传统美食,而且那时候蝲蛄也已经贵得离谱,一斤就将近二百块,而且还基本是有价无市。

刘青山觉得,以后有机会可以把蝲蛄资源开发出来。

他们这边,现在已经不用农药化肥,只要保持下去,在山溪和沟渠里面,就可以适量多繁殖一些蝲蛄。

不图外销,只要等到旅游业兴起之后,能满足自产自销,就能赚够本儿。

饭桌上除了蝲蛄豆腐之外,还有新采来的石耳,清洗掉上面的泥沙,又焯水之后,清炒了一盘。

石耳能够清热解毒,但是因为性寒,所以也不易多食。

另外还炒了几盘青菜,熬得鲜鱼汤,大伙连吃带喝,都有点吃撑了。

就连武老都胃口大开,比平时多吃了半个大饼子。

范理事也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夸赞:“这才是真正的食补呢。”

等到下午,哑巴爷爷就开始给武老配药,而宋一针,也开始揣摩新学来的针法。

手法有点生,这里又没有用来练习的模型,最后还是小五主动请缨,在他身上先练习。

这也叫大伙对小五有了新的认识,这小子虽然看上去不怎么着调,但是在孝顺方面,真没的说。

刘青山瞧瞧也没他啥事,就领着老四老五他们回家了。

两个小丫头也累坏了,到后来都走不动了,刘青山就背一个抱一个。

郑小小虽然也累,不过还是硬撑着,帮着刘青山背了一个。

等到家的时候,他们后背上的小老四和山杏,已经都睡着了。

不过到家之后,两个小丫头又立马生龙活虎,叽叽喳喳地吵着要领奖,然后一人捧着一本课外读物,美滋滋地看去了。

刘青山和郑小小对视一眼,嘴角都浮现出一抹微笑。

……

第二天,刘青山便开着车,把大姐和老姐他们送到县城,至于郑小小,昨天晚上就已经跟着郑红旗回去了。

顺道去厂子瞧瞧,有几个老师傅已经在那翻看说明书呢,就是上面勾勾巴巴的文字,看得他们有点头大。

旁边还有岛国的两名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的安装。

不过呢,方便面和火腿肠的口味,就得自己进行调试。

为此,杨红缨还特意请了一位国营饭店退休的老师傅,帮忙把关。

她们也带回来一些岛国生产的成品,不过人家可不提供配方,全得自己琢磨。

“石师傅,您估摸着,能不能调出来人家这种口味?”

杨红缨眼巴巴地望着那位饭店退休的老师傅,后者正老神在在地靠在椅子上,圆乎乎的大脑袋耷拉着,好像睡着了似的,根本没吭声。

“什么态度啊!”

刘金凤脾气急,可看不惯这个。

刘青山也皱皱眉:这是花钱请个大爷吗?

杨红缨又招呼两声,那位石师傅才撩了撩大眼皮:“呵呵,这人老了就容易犯困,小杨啊,你刚才说啥?”

等杨红缨又说了一遍,石师傅这才吧嗒吧嗒嘴:“这事可难喽,配方儿这种东西,谁不藏着掖着。”

“还好小杨你们找到我,不是我吹牛,咱们碧水县的那些厨子,哪个不是我老石的徒子徒孙。”

“到时候,我再找几个人打下手,有三五个月的时间,肯定能把配方破解出来。”

“就是这待遇嘛,哈哈哈,小杨啊,我也不找你们多要,我们一共五个人,你给五千块就成。”

这年头,敢张口就要五千块,那真成狮子大张口了。

杨红缨也皱皱眉,然后向刘青山望去。

而刘金凤更是立起丹凤眼:“没有张屠户,还吃带毛猪不成。”

那位石师傅嘿嘿一笑:“姑娘,那你们就另请高明,我今天这话撂到这,只要我一句话,在碧水县,你们就别想请动任何一位厨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