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四百四十七章 进京团正式出发

你好,1983 第四百四十七章 进京团正式出发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随后的几天,大伙轮流看青,终于避免了野猪和狗熊继续祸祸庄稼。

等到庄稼都上成之后,就正式开始收拾秋儿。

以前生产队的时候,沥沥拉拉的,得一直忙活到下雪,有时候苞米还没扒完呢。

现在可不一样了,也就几天的工夫,地里就干干净净,就剩下白菜萝卜胡萝卜这些秋菜了,另外就是水稻要等到十月中旬才能收割。

还是原来那些人,还是那些活儿,工作效率却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事实证明,只要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那效率肯定蹭蹭提高。

最大的动力,当然是来自于年初制定的一项计划:

秋收之后,就组织旅游团,赴京旅游。

去首都啊,那在当时,绝对是全国人民心目中最大的愿望。

在那个许多人都没去过县城的年代,能去首都看看,用三奶奶的话来说:就算是死,也能闭眼喽。

首批进京旅游的,主要是夹皮沟的老人和小孩,一共一百一十多人。

这也是因为中秋节连着国庆节,再加上农忙假,正好放了一周的长假。

小孩子们又是张罗最欢的,当然要放在第一批,不然的话,估计都得学二牤子。

说到二牤子,放假这天下午放学,大张罗看到二牤子,嘴里就逗他:

“明天上北京,你平时总哭鸡鸟嚎的,就不带你!”

啥,不带我去,这还了得!

二牤子顿时往地上一坐,然后听到旁边传来老四的一声咳嗽,他又从地上爬起来,梗着脖子争辩道:“俺现在都不咋哭了,凭啥不带俺去?”

“张罗叔是逗你玩呢。”

王君老师走上来,拍拍二牤子屁股上的尘土,叮嘱道:“男子汉,要记住,流血流汗不流泪!”

现在,王君是二牤子的班主任,男老师,对孩子们还是有影响的。

“嗯,老师,我知道了!”

二牤子用力点了点头。

……

第二天一早,进京团正式出发,扶老携幼,老太太都背包罗伞的,小娃子身上背着小书包,另一边挎着绿水壶。

“瞧瞧你们,知道的是去旅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逃难的呢!”

老支书瞧着这支队伍,有点看不下去眼。

正说着呢,他老儿媳从家里追出来,怀里抱着个军大衣:“爹,把这个也带上,省得早晚凉。”

刘青山就站在人群中喊:“那边比咱们这边热,现在还穿半袖儿呢,大伙把棉衣服啥的都送回去,咱们又不是去北极旅游!”

大伙乐呵呵地往家走,刘青山又吆喝:“还有吃的喝的啥的,一律都不用带,咱们统一发放,统一用餐。”

“俺这早上特意煮了十多个鸡蛋,还有咸鸭蛋呢。”

张杆子拍拍背着的书包,他家小曼是第一批去,但是没有家里人的老人跟着,所以他们两口子也索性就这一批去了,也算是对他的奖励。

刘青山想想:“那杆子叔你就带着吧,别的家里都有人,东西都留给家人吃。”

人们又都往家跑,果然把没用的东西,都扔家里一大半。

很快,刘青山就又发现问题:“狗剩子,你这抱个小狗崽啥意思?”

狗剩子嘻嘻笑:“青山哥,俺怕小狗儿在家饿着,天天都是俺喂的,你看老四老五,还带着小白猿呢?”

“我家里人这次都去,留在家才会饿着呢。”小老四跟他争辩着。

刘青山家,算算就林芝一个人留在家,索性也就一起去好了。

还有哑巴爷爷,也在旅游团的名单上,宋一针和范理事也跟着,到首都之后,他们再返回港岛。

“拐子爷爷,您这大包小包的,带这么多东西干啥呀?”刘青山很快又发现,就剩下拐子爷爷带的东西多。

拐子爷爷拍拍地上那几个面口袋:“是给几位老首长老战友带过去的山货,都多少年没见面喽。”

“这样啊,那要不要再多带点?”刘青山连忙问了一句,这事必须支持啊。

“够用了,够用了,哎,也不知道都在不在了?”拐子爷爷嘴里也是一声轻叹。

直到两辆大客车开进村子,人们这才安静下来。

刘英田静王君他们三位老师,把娃子们都组织起来,开始报数。

剩下的老头儿老太太,归刘青山和高峰哥俩管。

高峰是首都人,地头儿比较熟,所以他也跟着,木刻楞那边,只剩下李铁牛坐镇。

人数都统计好,大伙就开始上车,大客车是通过张招娣的关系,客运站给临时加派的,当然,车票钱照常花。

年轻人就抢着从客车后面的梯子爬上去,开始往货架上装东西,对他们来说,这种事也挺新鲜的。

这时候的大客车,都是上面拉货,要是东西多的话,忽忽悠悠能装挺老高。

东西都装好,最后罩上尼龙网,人们也都挤上车,然后在一群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挥手送别中,缓缓开出夹皮沟。

车里的座位有点挤,刘青山就坐到机盖子上,给乘务员和司机都扔了一包烟。

那个乘务员看样子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二十岁,年轻的脸上满是羡慕:

“还是你们夹皮沟好啊,这待遇,组团去首都旅游,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呢。”

“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是头一回呢。”三奶奶搭话道。

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也念叨:“比不了,万元村啊,那是真比不了。”

中午时分,两辆大客车开到松江市,然后乘坐下午的火车,火车票都已经托人买好。

大部分都是硬座,一百多号人,也买不到这么多卧铺,最后只买到十多张,给身体不好的老人们,轮着休息。

他们这些人一进火车站的候车厅,立刻引起关注:小娃子们,脑袋上都戴着一顶小黄帽;成年人头上,清一色的小红帽,想不惹眼都不行。

这也是刘青山的主意,主要是显眼,好找,以后的旅游团,不都是这样吗?

但是在这会儿,那简直就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瞧得大伙都议论纷纷。

很快,连乘警都给招来了:“同志们,你们这是要去哪?”

“去首都!”

张杆子嗓门最大。

乘警立刻紧张起来:这么多人统一去首都,不会去上访告状吧,这得多大的冤屈啊,全村老老小小一齐出马?

于是他连忙又问道:“大家去首都干啥呀?”

拐子爷爷有点不乐意了:“当然是去见首长!”

乘警更慌了,连忙就要去找站长,这种大事,他可管不了。

刘青山连忙拿出开好的介绍信,都开在一张纸上:兹介绍夹皮沟刘青山等一百零八名村民,去首都旅游……

乘警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去旅游的,吓了我一跳。

然后他才反应过来:“整个村集体去旅游,你们……”

周围的那些乘客,也都议论纷纷,这年头,人员流动可不像后来,没有打工大军,出差的一般都是公职人员。

这一百多农民去首都旅游,还真是新鲜事。

终于有人知道的多一些:“刚才人家说了,夹皮沟的,就是报纸上那个万元村。”

哦,原来是这样,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然后眼神里面就满满都是羡慕。

在候车室里,刘青山见到了冯守信的秘书,然后拿到车票,看看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就领着大伙出去吃饭。

车站附近都是小吃摊或者小吃部,可装不下他们这一百多号人,于是就化整为零。

终于开始上火车,娃子们都叽叽喳喳的:

“这火车可真长!”

“叫火车,火在哪啊?”

“俺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呢。”

这话一点没错,绝大多数村民,可不是第一次坐火车嘛。

他们也和那些孩子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对这些老人来说,夹皮沟就是他们以前的世界。

但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一下子就变大了。

这也是刘青山要组织大家出来的主要原因,只有叫这些小娃娃,从小就见识到外面的世界,他们才会拥有更大更高的人生目标。

而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就算是帮他们圆梦吧。

因为是始发站,所以上车的时候,秩序还算不错,时间也宽裕,没有出现钻车窗的情况。

上了车,刘青山瞧瞧,大伙基本是分坐在两个车厢,比较好照顾。

他们这一百零八人,基本就坐了两节车厢的一半儿,剩下的乘客,也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些老老小小的。

“来,谁跟我玩跳棋?”

小老四拿出来一个跳棋盒子。

里面装着三色的棋子,都是那种锥形的,最上面带着个小圆头儿。

“一会火车开起来,该摇晃了,棋子肯定都得晃地上去。”二牤子还挺能联想的。

“火车可稳当啦。”小老四坐过火车,就给小伙伴们讲。

“早知道把我的军棋带来好啦!”二牤子也悔得直拍大腿。

等火车开了,大伙都好奇地向车窗外张望,看啥都新鲜。

“哇!”有小娃子的哭声响起。

“二牤子,就不应该带你去!”

大张罗嚷嚷着,他这趟也跟来了,主要是负责组织。

“不是俺,不是俺,是二蛋。。”

二牤子噌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表示没他啥事。

张二蛋才四五岁,还没上学呢,看样子,有希望成为二牤子的接班人。

他用小手指着窗外,抽抽搭搭地说着:“那些大树都往前跑,咱们的火车肯定往后倒着走,那不是离首都越来越远啦,呜呜呜。”

这话立刻引得娃子们一片慌乱,没法子,刘英老师还得给他们解释。

这次去的年轻人,除了刘青山和高峰之外,就是他们三位教师了。

刘英他们当然也都高兴坏了:怎么一不留神,梦想就实现了呢?

尤其是王君和田静,刚到夹皮沟,就享受到这种待遇,兴奋得半宿没睡着觉,心里更是坚定了扎根夹皮沟的决心。

等新鲜劲过去,不少老人和孩子,就都开始迷糊了。

昨天晚上,他们也同样因为兴奋,没怎么睡好觉。

等睁开眼睛的时候,外面已经黑天了。

“肚子有点饿啦,来,小曼,先吃个鸡蛋。”

张杆子摸出来鸡蛋,分发给周围的小娃子。

然后他就眼巴巴地望着刘青山:“青山,没带吃的,咱们吃啥呀?”

除了他们这伙人,车厢里剩下的另外一半乘客,大多数也都开始吃饭了。

这年头,去火车餐车吃饭的乘客是很少的,都舍不得花那个冤枉钱。

都是自己带点吃的,剩下那些乘客,吃的都是鸡蛋啦,麻花烧饼啦,还有啃着馒头的。

刘青山当然早有准备,他准备的是以后的火车标准套餐:方便面加火腿肠。

一人一袋方便面,两根火腿肠,饭量大的,再加一袋面。

泡面的家什,就是小鬼子那种统一的饭盒,当初留了不少呢。

至于桶面,刘青山会在以后适当的机会再推出来。

第一波,当然是把小娃子们的方便面先泡好,小孩子嘴急嘛。

等掀开饭盒盖,车厢里面,立刻就被泡面的香气给充满。

这也叫刘青山提前体会到,以后乘坐火车的熟悉味道。

秃噜秃噜,车厢里响起一片吸溜面条的声音,还有小娃子们被辣得咝咝哈哈的声音,不过越辣越想吃。

除非像小火这种太小的娃子,没放酱料包。

在火车上,能吃上一口热热乎乎的,那确实是一种享受。

周围的其他乘客,看着自己手里冷冰冰的麻花和馒头,一下子全都没了胃口。

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太太,问身边的年轻人:“他们吃的啥面条,咋泡泡就能吃?”

“这是电视广告里播的那种方便面。”年轻人还是知道的,也暗暗吞咽两下口水,这闻着真香啊,等下火车,说啥也要买一袋尝尝。

刘青山还不知道呢,他们无意间给自己的方便面厂,又做了一回广告。

就连见多识广的列车员,也是头一回看到这种场面:刚才,这附近几个车厢的开水,都被放光啦。

“乘务员同志,辛苦啦。”

刘青山看到列车员有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连忙塞过去两包方便面,两包火腿肠。

那个列车员咬了一口火腿肠,然后眼睛一亮:“你们这玩意多少钱买的,在火车上卖好像挺合适的。”

刘青山的耳边,似乎回响起那难忘的吆喝声:火腿肠花生米矿泉水啦,啤酒白酒饮料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