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声名鹊起的山村药厂

你好,1983 第五百一十五章 声名鹊起的山村药厂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实用主义,是当下米国的主流思潮,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尔逊和汤姆这两位,无疑也是实用主义者。

他们最初抗拒中药,其实还是受到宣传的误导。

等他们昨天在刘青山这里强迫吃了感冒片之后,回去睡了一觉,流感就好了大半。

两个人也直呼“神奇的东方力量”,于是就巴巴跑过来。

管你什么树皮草根,还是古怪的虫子,能治病的就是好药。

如果用一句华夏古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事实胜于雄辩。

刘青山却耸耸肩膀:“很可惜,药片没有了。”

啊?

那哥俩大眼瞪小眼,都是一脸失望。

什么事情都是一个道理:尝到了甜头,那才知道宝贵。

就像昨天,硬塞给他们还不要呢。

只听刘青山继续道:“我这是没了,不过卫生局从我们药厂进了一批货,你们领馆需要的话,就去申请好了。”

说完,他还把一个空药盒,递给了威尔逊,免得他们不知道吃的是啥药,万一吃错药了呢?

本来他这还有几盒感冒片的,完全可以送给他们,也不值几个钱。

不过刘青山一琢磨,还是叫他们自己去购买比较好,这才是正规的途径。

最关键的是,对感冒片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真要是传开了:连外宾都购买这种感冒药,那还不哄抢才怪呢?

这年头,出口转内销的商品,那都能遭到哄抢。

很快威尔逊就和汤姆一起开车离开,回到领事馆之后,就把药盒交给上级。

领事馆里,一大半人,也都鼻涕连天的。

因为体质的差异,白人对流感的免疫力更差,搞不好,感冒也是真会死人的。

领馆的人,也亲眼见证了威尔逊和汤姆这两个人的病症,昨天还跟他们都差不多呢,今天就差不多好了,所以也都对这种药片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连总领事都惊动了,直接去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涉。

除了领馆的这些工作人员,他们还肩负着照顾本国侨民的重任。

而沪江这样的大城市,外宾也是最多的。

这场流感波及范围很广,那些侨民也都大半染病,有这种好药,当然也要优先考虑本国的侨民。

这下子闹出来的动静可不小,主管此事的副市长都被惊动了。

在听取了秘书的汇报之后,他也啧啧称奇:“那些外宾,平时对咱们的中药都避如蛇蝎,这次怎么转了性子?”

秘书也纳闷,不过领导问了,总得说点什么吧。

斟酌一番就说道:“应该是疗效比较显著吧。”

好像只有这么一个解释了。

这位副市长点点头,然后也打了两个喷嚏,秘书一见,连忙请示:“等给外宾分配药物的时候,我也给您带回来一盒。”

得到首肯之后,秘书退出办公室,就开始打电话,首先就联系的卫生局,说明原委之后,卫生局的领导也是大喜:

“关秘书,外宾竟然肯用咱们国家的药物,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咱们得好好宣传宣传。”

这时候的人,都有着很强的民族自豪感,甚至都强得有点走板儿,所以出现了很多后来人看了感觉无法理解甚至可笑的事。

关秘书对待这个当然也在行,正好眼下人心惶惶的,利用报纸或者电视宣传一下,安抚民心也是好的。

要知道,在两年之后,沪江甲肝传染病肆虐,出现几十万例,甚至出现了不少死亡病例。

万能神药板蓝根,就是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很好的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围绕着流感和流感克星而展开。

卫生局的领导,带人去领馆送医送药,书写了中外友好的主旋律,随行的还有好几位电视台和日报社的记者。

速效感冒片,也随着广播和电视,迅速为广大的沪江市民所熟知,因而争相购买。

那家伙,比抢副食品还凶呢。

可惜的是,吕小龙带来的两提包货,那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在疗效得到确认之后,卫生局也展现了应有的力度,直接安排飞机空运过来,毕竟疾病不等人。

几十万盒速效感冒片,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销售一空。

肆虐沪江的大流感,就被这么一种小药片,轻轻松松击退。

一时间,速效感冒片名声大噪,订购的电话,在夹皮沟制药厂,从早响到晚。

连带着,其它几种制药厂独立研发的药物,也都被订购一空。

而米国领事馆通过沪江政府,辗转赠送的锦旗,更是悬挂在制药厂的陈列室里,成为两国友谊的见证。

但是实际上,这面锦旗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它在那些外国人对中医中药的误解和壁垒中,硬生生撬开了一道缝隙。

至于这面锦旗的来历,刘青山当然不会说,是他撺掇着威尔逊给送的。

事实上,这也确实是领事馆想要表达谢意,本来是想捐赠给制药厂一笔研发资金的,数目是二万美金。

老外就喜欢这么干,不过这点钱,刘青山还真有点瞧不上眼,于是就跟他们商量一下:

既然是在华夏,那就按照当地的规矩办,送锦旗吧。

结果还真就忽悠得老外去订做了锦旗,而且还不是一面,好几个国家的领馆都送了。

在当下,许多国家的领馆,都盯着米国领馆呢,小弟当然要跟着大哥。

看到米国领馆这边竟然订购药物,而且也确实挺有效,于是也都跟着效仿。

送锦旗这事,还真不是起哄,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或许在当时的华夏,感冒什么的,那就是小毛病,实在没药的话,挺挺也就过去了。

可是对欧美人来说,流感那可不是小病儿,以米国为例,在八十年代,平均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是四万多。

这个数字,确实挺吓人。

而放眼全球,则是三十万到五十万人,谁还敢说流感是小毛病?

既然这种华夏出产的感冒用药这么有效,其中一些比较有心眼的老外,还买了十多盒速效感冒片,准备归国的时候带回去,国外更是经常爆发大流感的,这叫有备无患。

就这样,刘青山已经悄然把种子播撒下去。

他坚信:只要有种子,早晚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的。

而老百姓议论最多的,还是夹皮沟制药公司:以前也没听过还有这么一个制药厂啊?

很快就有报纸帮着民众解惑:原来这个夹皮沟制药厂,就是著名的十万元村,夹皮沟建立的。

人们终于把这两个夹皮沟联系到一起:难怪能成为十万元村呢,连制药厂都有。

反过来再琢磨一下:十万元村生产的药,当然是好药!

事情就是这么神奇,刘青山给制药厂准备的广告,还没等到在电视里开播呢,制药厂就已经声名鹊起,效果比广告还强呢。

搞得贺敏都打电话向刘青山询问:那广告还播不播?

制作广告,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电视台播放广告的费用比较多,今年又比去年提升了不少,黄金时段,已经将近百万。

既然拍了,那就播吧,不过也不用非得抢好时段,一般的就成,这个比较便宜。

正好趁热打铁,再宣传一波,夹皮沟制药也就稳了。

这些纷纷扰扰的,并没有太影响刘青山,他顶多就是最后拿个主意。

那天早上,在送走了威尔逊和汤姆之后,刘青山就领着两个妹妹,跟着母亲出发,去母亲原来居住的弄堂寻访。

地点也在徐家汇,所以也没坐车,一家四口就慢慢溜达,主要是林芝,一边走一边寻找从前的回忆和影子。

这时的沪江,住房实在太紧张,因而弄堂也显得格外拥挤和狭窄。

昨天去外滩,刘青山甚至还看到了非常神奇的一景:情人墙。

其实就是一段江堤,几里地长,到了傍晚,墙边全是情侣,足有数千对儿乃至上万对儿。

彼此之间,就隔着几厘米的空隙。

也不知道说悄悄话的时候,两边的人能不能听到?

造成这种奇景的原因,就是当时住房紧张,家里就十几平米的地方,好几双眼睛盯着,哪有你们谈恋爱的空间?

到了傍晚,公园也都关了,也不能总轧马路数电线杆子吧。

正好江堤这边环境和风景还算不错,往情人墙上一靠,一边欣赏江景,一边谈恋爱,还挺浪漫的。

只是后来,这段江堤被改建,情人墙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为了留点纪念,刘青山还悄悄拍了几张照片,都是远景,看上去确实壮观。

……

走在弄堂里面,还有一股怪味,叫老四老五直皱小鼻子。

很快,刘青山就发现了一处小便池,这大夏天的,难怪味道这么冲。

而且不仅如此,各家各户门外,还都摆着大木桶,晚上起夜,全都往这里边排泄,早晨起来再倒进公厕里面,你说能有好味儿才怪呢。

抬头望望,上面的电线就跟蜘蛛网似的,还有各家晾晒的衣服,随风招展,就跟当年的万国旗似的。

今天恰好是星期天,弄堂口可以看到扎堆的孩子在玩,大热天的,小男孩还光着小膀子,滚着铁环从眼前经过。

小姑娘也有跳皮筋跳格子的,看到刘青山他们一行人,都仰着小脑瓜看。

刘青山还听到她们小声议论:“她们肯定是港岛那边的人,真洋气。”

“会不会是回来寻亲的,要是我家有这样的亲戚就好啦!”

这些年,不像前几年了,以前要是家里有海外关系,那就等着挨批斗吧。

现在要是有海外亲戚,回来一趟,那家里就抖起来了。

林芝也听到了小娃子们的议论,就停下来,俯身用当地话,慢声细语地说道:

“我们不是港岛人,我以前也住在这里,这次是回来探亲的。”

刘青山看到,母亲的眼角,已经微微有些湿润。

或许是从这几个小姑娘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吧,没准就在这个地方,几十年前,母亲也和小伙伴一起跳皮筋……

在一棵大树旁,林芝停下脚步,她轻轻用手抚摸着斑驳的树干,眼泪终于簌簌落下。

刘青山抬头望望,前面是一个悠长的里弄,透着几分古朴,古旧的墙壁上,还写着残破的几个大字“康乐里”,字体还都是繁体的呢。

就是这里了吗?

刘青山一手一个,拉着老四和老五,不叫她们去打扰母亲的追忆。

林芝掏出手绢,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然后脸上绽放出微笑。

她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迈开步子,向着康乐里里面走去。

刘青山一见,连忙跟上。

可能因为是休息日的缘故,弄堂里面格外拥挤,摆了一大溜洗衣机,全都在那轰隆隆的洗衣服呢。

毕竟是大都市,别的地方,还真看不到这么多的洗衣机。

看到刘青山一行人,那些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和婶子大娘,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当然,其中也有少数的小男人,沪江男人,还是非常顾家的。

这个顾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就是比较怕老婆。

而林芝的脚步,则越走越快,穿过一台台的洗衣机,然后,她的脚步猛然停住,身躯也突然一颤。

迎面,正有一辆老旧的木头车,吱吱呀呀地摇过来。

木头车应该是自制的,下面四个简易的小轮子,上面有个车斗。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坐在车斗里,两手摇着车把,带动链条,嘎吱吱地行进。

老人上身穿着个破旧的白背心,下身是个用裤子修改的大裤衩子,露出的双腿干瘪。

他的脸上满是皱纹,仿佛岁月的刻刀,刻下了一道道年轮。

双目茫然,缺少生气,双手机械地摇着,仿佛在摇动岁月的车轮,缓缓驶向生命尽头。

林芝终于忍不住,紧跑几步,冲到小木车前面,伏下身子,和车里的老人齐平。

她眼泪滚滚而下,嘴唇一阵翕动,好半晌,这才出声:

“阿爸,我是囡囡,囡囡回来看您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