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六章 进城

你好,1983 第六章 进城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东北的春城,有一种花,被炒成了天价,那就是君子兰。

当时,一盆花,被炒到万元以上,甚至十万元以上,这你敢信?

那可是八十年代啊,万元户,还是极为稀缺的时代,一个县城,都不一定有个万元户。

甚至有一位港商开着辆进口轿车,想要换一盆极品君子兰而不得,这你敢信?

可事实就是如此疯狂。

刘青山清清楚楚记得,直到八五年的时候,省报连发三篇社论,给这个事件降了温,才彻底平息了下去。

君子兰,也褪去了人们强加在它身上的高昂经济价值,回归了花卉的本源。

虽然现在才是1983年,君子兰还没攀升到天价,但是价格已经处于节节走高的状态。

如果拿着两小盆君子兰去春城的话?

想想后来报纸上披露之后,母亲才听说了此事,还念叨了好久,错过了一次发财的机会,对不起父亲留下来的财富。

不过,当刘青山讲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之后,家里却没一个相信的。

先是大姐作势要揪他的耳朵:“青山,你这是从哪听来的,怎么听风就是雨?”

刘青山赶紧钻到奶奶身后,躲开长姐的魔爪:“听学校老师说的!”

在这个家里,老师的话还是很好使的,因为,已经去世的刘子君,曾经就是位教师。

“一盆花就值这么多钱,不可能,肯定不可能!”

爷爷也一个劲摇头。

倒是林芝略带期待地说道:“会不会是子君,在另一个世界保佑着我们,知道我们家现在的困难,所以早早就留下这笔财富呢?”

这下,没有人说话了,大家觉得,冥冥之中,或许真有天意。

结果,刘银凤的一句嘟囔,打破了沉寂:“这君子兰用英语怎么说啊?”

“Clivia!”

刘青山顺口回了一句,然后又补充道:“I-love-Clivia, Clivia-more-love-in-the-breeze!”

“啥意思啊?”

刘银凤拧巴着一双秀眉,好像听不懂耶。

“我爱君之兰,我更爱君子之风!”

这一次,就连爷爷都捻着稀疏的花白胡子,连连点头。

他当初之所以给儿子取名子君,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弟,你真会说英语呀!”

刘银凤一下子蹿过来,紧紧掐住刘青山的胳膊,那清秀的面孔,因为激动而泛起了红晕。

刘青山不由得呲牙咧嘴叫道:“二姐,疼,你掐疼俺啦!”

刘银凤这才撒开手,只见弟弟的胳膊上,好几个指甲印,也不由得心疼起来,用手轻轻揉着。

“姐刚才太激动了,弟,你咋会说英语的,还说的这么好?”

剩下的人,也都一脸探寻地望过来。

刘青山眨眨眼:“咱们夹皮沟以前下放的那位王教授,你们还记得吧,俺就是跟他学的。”

“老王啊,都平反好几年了,他可是个留学生,喝过洋墨水呢。”

爷爷那时候和王教授很谈得来,也无意中帮孙子圆谎了。

刘银凤则是眉开眼笑,笑起来就像是绽放的花朵:“弟,快点进屋,教姐英语。这下好啦,以后你就辅导姐,来年俺肯定能考上大学!”

大伙脸上也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只有刘青山咂咂嘴:你们是不是都跑偏了,刚才说用君子兰换钱呢,怎么跑到学英语这呢?

这事儿可不能耽误啊!

……

喔喔喔!

清晨,嘹亮的公鸡打鸣声中,刘青山已经挑着扁担,从井沿儿挑水回来。

以前,都是大姐挑水的,不过现在,刘青山觉得,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他应该承担这个任务。

把水缸挑满,也出了一身大汗,肩膀子还有点火辣辣的。

吃过早饭,刘青山一行就出发了,目的地当然就是春城。

“青山,路上照顾好爷爷。”大姐嘴里叮嘱着。

“介绍信装好,到公社别忘了换介绍信。”

二姐平时是个闷葫芦,这会也开始唠叨起来。

林芝也是有点不放心,拉着儿子说道:“青山,兜里的钱和粮票,一定要看好啊!”

“放心吧,妈,保证丢不了。”

刘青山拍拍大腿根儿,满口应道。

昨天晚上,林芝就把三十块钱和十斤粮票,给缝到裤衩上了。

自己家还有爷爷家的全副家当,可都在里面呢。

“哥,早点回来啊!”小老四也挥着小手。

“听话,哥回来给你买好吃的,买奶糖!”刘青山推起自行车,车后面坐着爷爷刘士奎。

再后面,是大头和二彪子,他们每人背着一个小花篓,上面遮挡得严严实实。

他们要把刘青山送到公社,然后再把自行车推回来。

至于高文学,这家伙现在也魔怔了,谁要是把他从稿纸里拉出来,非得跟谁急眼。

“青山,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啊!”

身后,传来母亲的叮咛,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一点不假。

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天南海北的,差不多把全国都跑遍了,可不是第一次出门的愣头青。

从夹皮沟到公社,将近二十里路,全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

遇到好走的地方,刘青山就骑一会儿;太颠簸的地方,就推一阵,累了就等等后面的小哥俩。

倒不是他图轻省,霸着自行车,而是后面那俩小伙伴,真不会骑车,推车都能推沟里。

车上还坐着爷爷呢,刘青山可不放心把自行车交到他们手上。

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青山公社,道路也换成了沙石路,道两边的房屋建筑,也都变成了砖瓦结构。

这些是公社一些主要的单位:卫生院,食品站,马站,收购部等等,当然,还少不了最吃香的供销社。

随处可见墙上写着或者印着的标语:供销社当然写“保障供给”,卫生院则是“计划生育人人有责”。

刘青山就不明白了:人人有责,几岁的小娃娃也有责啊?

公社院墙上的标语最醒目,是用水泥刻的字,然后刷上白灰,写的赫然是“农业学大寨”。

刘青山就从这个标语旁边的大门进去的,然后把村里开的介绍信,换成公社正规的介绍信。

这年头,要是没有介绍信,绝对是寸步难行。

吃饭没人搭理你,住店也不理你,你说你怎么活吧?

至于理由,当然不能是去春城买花,那样人家根本也不给你开啊。所以,只能把爷爷拉出来:治眼睛。

而且,刘青山也确实是这么打算的,无论如何,他也要想法子给爷爷做个白内障手术,这一世,不能再让爷爷继续失明了。

开完介绍信,也到了晌午,刘青山就在公社食堂买了四个大白馒头:五分钱再加二两粮票一张。

又花了一毛二分钱,上来一大盆鸡蛋汤,刘青山先给爷爷盛了一碗,剩下的,小哥仨分了。

老爷子一碗汤一个馒头就够了,剩下的都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主儿。

平时过年过节能吃一顿白面馒头就不错了,这点哪够啊,所以空闲的肠子,还是用带来的贴饼子凑数吧。

刘青山咬了一口大馒头,松软而又有嚼劲,带着面粉发酵之后的香味,细嚼之后还有淡淡的回甘。

你说,后来咋就吃不出这个味了呢?

一共花了三毛二分钱和八两粮票,四个人也算吃饱喝足。

出了食堂,大头和二彪子兴高采烈地推着车回去了,刘青山和爷爷则在道边的树荫下等客车。

这一天就一趟,万万不能错过。

好不容易,客车来了,上车买票,女售票员一瞅刘青山还挑着担子,挂着俩花篓,就横眉立眼地吆喝道:“把东西放车上边的驮货架上!”

这个年代,服务业的服务态度普遍都不怎么好,人家都是吃公家饭的,感觉高人一等。

对了,这会儿的大客车,都是在外面的车顶上,有装货的架子。

乘客取放货物的时候,要从车后边的一个小梯子爬上去,把货物放好之后,最后再罩上一个绳子编的大网。

花篓里面装的可是宝贝,哪能放车顶上,万一颠哒掉了咋整啊?

刘青山就笑着套近乎道:“姐,你看你长得这么俊,要是不瞪眼睛,肯定更好看。”

扑哧,女售票员被他给说乐了,摆摆手,叫他上了车。

看来出门在外,嘴甜点还是有必要的。

一路颠簸颠簸,摇摇晃晃到了县里。

透过车窗,刘青山打量着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小县城:没有高楼大厦,最高的楼房也就四层。

路上的行人,也大多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个兜子,一脸的祥和满足。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生活节奏还没有飙起来,人们的生活虽然艰苦朴素,但是有滋有味。

要是单论幸福指数的话,估计这时候的人是最高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不是很大。

一路走马观花,刘青山也没琢磨出来什么短平快的赚钱方式。

就连原本来县城卖菜的打算,都有点动摇了,因为路过菜市场的时候,他意外的发现,竟然很繁荣,根本轮不到他当出头鸟。

这两年,上边的政策松动了,于是早就憋得狠的人们,爆发出了空前的热情,一个飞速发展的大时代,即将来临。

————————

大家看完可以顺便投资一波哦,铁定不亏,立言为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