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九百零二章 短视是人的通病

你好,1983 第九百零二章 短视是人的通病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振国是真心拜师。

一来是他对中医非常痴迷,想要有一番作为;

二来则是对哑巴爷爷敬佩得无以复加,他自幼就喜欢钻研医术,只是未曾遇到名师,多是根据古籍自学。

现在遇到哑巴爷爷这样的人物,王振国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冲动,按照传统礼节,磕头拜师。

哑巴爷爷只是听刘青山说起过王振国这个人,对他的情况和品行不甚了解,所以老爷子抬头向刘青山望过去。

刘青山也知道,王振国不是趋炎附势之辈,而是出于真心来拜师,于是笑着朝师父点点头。

哑巴爷爷这才用手比划几下,小六子就在旁边翻译:“爷爷说,可以收你当记名弟子,以后再考虑是否录入师门。”

王振国大喜,他刚才一冲动,就萌生了拜师的念头,万一老爷子不答应,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幸好有刘青山相助,这才得偿心愿。

“嘻嘻,王师兄,给师父敬茶吧。”小六子眉开眼笑地给王振国端过去一盏茶。

小丫头当然希望爷爷多收徒弟,人多才热闹嘛,这或许跟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

“师父请用茶!”

王振国给哑巴爷爷敬茶, 激动得手臂都微微颤抖。

哑巴爷爷抿了一口,伸手拍拍刘青山的肩膀, 算是接纳了这个记名弟子。

王振国站起身, 朝刘青山一礼:“师兄。”

虽然王振国已经三十多岁, 不过刘青山也坦然受之。

港岛的宋一针老师兄,都七十多了, 还不是照样和刘青山平辈儿。

“老王,这是咱们师门的信物,我替师父赠送给你。”

刘青山还真有大师兄的样儿, 掏出来一块红山玉,递到王振国手上。

小六子也把脖子上挂着的玉佩拽出来,展示一下,王振国这才笑着谢过。

“这个玉佩前两年小鬼子买的时候,就价值一万美金, 老王你好好收着。”

刘青山又叮嘱一句, 免得王振国把古玉弄丢喽。

王振国手上一哆嗦, 玉佩差点掉地上, 他也想不到,这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玉器, 竟然如此贵重。

“哈哈哈, 恭喜王老弟,搞得我现在都想磕头拜师啦!”吴医生也在旁边凑趣。

说得王振国脸上乐开花,弯腰抱起小六子:“小师妹,哈哈,我今天实在太高兴啦!”

“王师兄,你的胡子太扎人。”小六子的脑瓜直往后躲。

“哈哈, 师兄一会领你去供销社买糖。”王振国都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了, 想起了给小孩买糖吃这招。

却见哑巴爷爷手里比划几下,王振国现在还不懂师父的手语,连忙望向小师妹。

“爷爷说,叫师兄一会儿把你研究出来的药方给他,一起参详参详。”小六子也就给他翻译。

王振国大喜:“是,师父,几個方子就在我包里呢,这就拿给你看。”

哑巴爷爷抬手摆了摆,示意不急,这种事情,还是回家之后, 没有外人的时候再慢慢商量。

虽然哑巴爷爷非常豁达, 有济世之心,但是这药方不是他的,所以还是要注意保密。

药方保密这种事情,在行内太常见了,每一味药的剂量不同,药效就相差许多。

所以许多中成药,都标明成分是什么,但是并没有标注剂量。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云~南白药了,都知道主药是三七,但是其它成分和剂量搞不懂,你就仿制不出来。

当初在抗战的时候,云南白药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连那位委员长都动心了,想要把药方弄到手,最终也没有成功。

接下来自然是参观一下制药厂,先看提炼紫杉醇的车间。

几名外籍专家看到哑巴爷爷,立刻都恭恭敬敬,跟小学生似的行礼问候。

他们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哑巴爷爷在米国那边做出的功绩。

老外就这点好,你要是有本事,他们就真服气。

等到和刘青山打招呼的时候,一个个就变了模样,全都笑呵呵地上前拥抱,嘴里哇啦个不停。

“刘,你咋才回来涅,都想死俺啦。”一个大老外热情地抱住刘青山,嘴里更是说着一口别扭的普通话。

本来腔调就有点怪, 再带上浓浓的当地口音, 听了就叫人忍不住想笑。

刘青山拍拍这家伙的肩膀:“梅森,你的汉语学的不错,回国之后,要好好推广。”

“嗯哪,多谢夸奖。”梅森一脸嘚瑟。

车间里还有中方的工作人员呢,钟教授和章教授都在,都忍不住望着刘青山笑:老外要是都说一口东北味儿的普通话,好像也挺亲切啊。

其实这个还真有先例,后来岛国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因为打小就在这边训练,就学了一口东北普通话。

再往前推,刚建国的时候,苏联的电影译制片,大多是春城电影制片厂配音的,里面的毛子,说话就是这个腔调。

和老外打完招呼,刘青山这才和钟教授他们握手,嘴里道着辛苦。

钟教授笑着摇头:“一点也不辛苦,天天好吃好喝,空气也好,我这身体感觉都年轻了不少,刘总啊,以后我就在你们这边养老算喽。”

他年纪大,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龄,只不过赶上好时候,所以想多发挥点余热。

刘青山笑着点头:“没问题,到时候,还有农大的王教授跟您作伴。”

“那就一言为定。”钟教授是真喜欢上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正是因为他听到王教授的事情,所以才萌生这个念头。

说完又朝身旁的章教授一指:“小章也有这个想法。”

刘青山望望章教授,才四十刚出头,好像距离退休还早着呢吧?

钟教授随后又解释说:“小章的意思,是留在你们夹皮沟制药,刘总啊,你们这里还真是能留住人啊。”

刘青山也听明白了,笑容满面地表示欢迎,章教授为人有点市侩,不过能力绝对没问题。

只是刚来的时候,章教授眼界有点高,眼皮子有点浅,看不上这个小山沟。

后来才渐渐发现,夹皮沟制药厂发展的太好了,待遇也好,于是就通过钟教授来委婉地转达一下。

刘青山当然也知道章教授的小毛病,人无完人,瑕不掩瑜。

谷垅 “刘,俺都喜欢上你们这嘎达,都想留下来啦。”梅森也把脑袋凑过来。

和他拥有一样想法的还有几个人,尤其是那几个毛子,都使劲点头。

在这里住了一年的时间,这些老外,也同样喜欢上这里。

唯一困扰他们的是,这里的姑娘都比较保守,生理问题不大好解决。

刘青山也照单全收:“只要你们自己能办下来移民,我们这边全部接收。”

几声“乌拉”响起,还伴着欧耶的叫声。

米国团队中,唯一的女士凯瑟琳凑到刘青山身前:“刘,上次和你回来的那位李先生,怎么这次没回来?”

香水有点太刺鼻,刘青山稍微往后挪了挪:“你说铁牛师弟啊,他都成亲了,凯瑟琳你就别惦心了。”

凯瑟琳遗憾地耸耸肩膀,惹得大伙一阵哄笑。

来参观的吴医生和王振国,在旁边也瞧得直发愣,在他们的理解中,外国专家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随后又去了别的车间,像是麝香保心丹和速效感冒片的生产线,都叫这两位大开眼界。

想不到在这个偏远的小镇,竟然还有这么先进的设备。

最关键的是,生产出来的药品,供不应求,还能出口创汇,叫这两位客人瞧着无比眼馋。

“小师兄,我们那边的红豆杉果子,能不能也卖给你们?”王振国向刘青山询问。

“当然可以,我们这边的原料,也是严重不足。”刘青山当然同意,这东西多多益善啊。

王振国就乐颠颠地要去打电话,刘青山又叮嘱一句:“千万别破坏那些大树,不能杀鸡取卵!”

短视是人的通病,尤其是穷怕了的人,要是得到发财的机会,那绝对疯狂。

许多地方的资源,都遭到灭绝性破坏,就是这个缘故。

“放心吧。”王振国拉着吕小龙,去厂长室打电话。

两地相距几百里,采摘下来的红豆杉都不用烘干,直接运过来就成。

反正也参观完了,大伙都一起往办公室溜达,吴医生掏出来一张药方,跟哑巴爷爷探讨,这药方就是哑巴爷爷给大胡子校长开的。

小六子在旁边给当翻译,一些医学名词,也说得头头是道,叫吴医生都刮目相看。

哑巴爷爷这个药方,是针对徐校长个人的,如果想要普遍使用,还需要辩证。

很快,王振国打完电话,也加入进来,一起跟着讨论学习。

这就没刘青山啥事了,他索性去对面的野菜厂溜达一圈,顺便定一下晚饭。

这个季节,也是野菜厂最忙碌的时候,来这出售山货的人,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有单人的,也有属于夹皮沟联合体的,这一类通常都是大宗的生意。

出售蘑菇木耳的最多,也有少量是来卖松露的,专门有几名维克多派过来的手下,在这里负责验收和装运。

松露的保质期虽然还可以,但也是越新鲜的香味越浓,所以都是装箱之后,马上就运走。

刘青山正瞧着呢,就听到队伍前面有人嚷嚷:“俺们这松露你们咋不收呢,欺负人是不是?”

他走过去查看,却是几个年轻人,为首的那个人拎着个篮子,里面放着十几枚松露。

有两个老外哇啦哇啦地跟他解释着什么,他们也听不懂,而翻译这时候刚好不在,双方鸡同鸭讲,根本无法沟通。

刘青山凑上去,一脸严肃地向那几个年轻人道:“你们挖回来的松露,根本都没有成熟,所以我们不会收。”

成熟的松露,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所以像猪狗等嗅觉灵敏的动物,可以分辨出来。

普通人或许嗅不到,但是专业人士,却可以。

在欧罗巴那边的松露产地,除了有专门寻找松露的松露猎人之外,还专门有一种松露鉴定师。

就像鉴定文物的鉴定师一样,只不过人家专门会鉴定松露的品级。

外地人来购买松露,通常都会请一位松露鉴定师,支付一定的佣金,这样才能选到品质上佳的松露。

听刘青山说完,领头的那个年轻人嘴里嘟囔一声:“明明都是一样的嘛。”

刘青山摇摇头:“当然不一样,没成熟的松露,味道相差许多,根本就不值钱,我问问你们,这些松露,你们是怎么挖出来?。”

“在林子里挖的呗,你哪那么多废话,不收的话,俺们回家自个尝尝。”那个年轻人转身准备走人。

“不能走。”刘青山冷声说道,“县里和镇上,对采挖松露有着明确的规定,不许大面积翻挖,那样会破坏整个松露生长的环境。”

说到最后,刘青山已经声色俱厉:“你们这些松露,到底是怎么挖出来的?”

要是牵着训练的猎狗或者母猪,找出来的松露,多半都是成熟的。

而现在这个月份,刚刚进入松露的成熟期,所以很明显,这几个年轻人就是漫山遍野乱刨,才弄到这些未成熟的松露。

这种行为,必须打击。

不然的话,大伙都这么干,用不了几年,松露资源就会枯竭。

在后世,这样血淋淋的教训,不胜枚举。

“要你管,走啦走啦!”领头的青年显然也有些怕了,赶紧开溜。

早有野菜厂的安保人员,将他们拦住:“走,上派出所去!”

那几个青年一瞧大事不妙,还试图逃窜,可是这里的保安,都是退伍兵出身,三下五除二,就把这几个家伙全都撂倒,推推搡搡,押去派出所。

那些排队卖山货的,都瞧得一愣一愣的。

刘青山看到大伙有点惊慌,于是高声道:“乡亲们,山里的资源,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所以我们才要一边采摘,一边保护。”

“细水长流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这样咱们山里的资源,才能持续发展,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山民们都纷纷点头,这几年,没少宣传这方面的事,大伙心里还都是有数的。

就是刚才那几个愣头青,年轻不懂事,需要好好教育一下。

小风波过后,继续收货,刘青山去食堂转了一圈,安排饭菜。

正跟大师傅研究菜谱呢,就看到吴桐领着小六子急匆匆地跑进来,小六子嘴里吆喝着:

“哥,出大事啦,路作家得奖了,好像是得了一个什么耳朵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