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唐:开局扮演天机神算 > 第178章 民心所归

大唐:开局扮演天机神算 第178章 民心所归

作者:陈喵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6 12:19:5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李世民不可置信地继续往里面走进去,长安城旁边,感业寺的繁华背后会是如此贫穷。

这里面的人,依然满脸好奇地看着他们几个外来客,特别是那几个小孩,艳羡地看着李承乾他们身上光鲜的衣服,渴望能摸一摸。

而他们身上穿的,是破烂得无法缝补,甚至看不出是衣服的衣服,再过段时间就得入冬,他们还有御寒衣物吗?

李世民一直以为,大唐安定的这些年里,哪怕做不到安居乐业,但基本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保障,只要不是自然灾害,将会是太太平平,特别是长安附近的地方。

哪想到,现实给他甩了一巴掌。

“郎君,你现在还觉得,这天下不会再有衣不蔽体的人吗?”李忆安问道。

武士彠一开始是不太清楚,他们这是要做什么,此刻大概明白,这位先生是要带他们陛下出来,体验一下民生?他竟然还有这种能耐,可以让陛下如此信任!

在这瞬间,武士彠的心思活络起来,作为木材商人的他,能够攀上李渊的大腿,成为大唐开国功臣,在某些方面看人识人的目光不差,对时机的把握更是准确。

他一眼便看出来,李忆安的不凡之处。

“先生你说得对,是我错了。”

李世民感慨道:“我常在深宫之中,对于外面的民情,所了解的少之又少,今天如无先生指引,就看不到民生,那我得多昏庸。”

武士彠想了片刻,马上说道:“当今圣上,仁义圣明,一定不会让天下百姓受苦,大唐那么大,有些地方暂时未能顾及到也正常。”

李世民不是这么认为,道:“如若陛下圣明,就不会造成如此局面。”

“你们是谁,也敢诋毁当今陛下!”

这时候,他们身旁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

众人寻声看去,但见一个老人扶着拐杖走来,刚好把李世民那句话听进去了。

老人冷哼道:“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身份有多尊贵,但要是敢再诋毁陛下,就别怪我们这些贱民不客气了。”

听着老人的话,其他村子里的人,也都放下手中忙活的农具,朝着李世民他们看了过去,有些不友善。

“这位老丈,你们对陛下很敬佩?”

李世民很惊讶地问,按照道理来说,他们不应该是对自己不怎么友好,毕竟在他的治理之下,民生如此不堪。

“如无陛下,我们村子里的人,全部都死了。”

老人激动地说道:“前几个月,长安蝗灾,我们种下的粮食全部被毁了,粮商趁机抬高粮价,余粮吃完又买不起粮,只能白白挨饿。要不是陛下将价格压下,再放粮救济我们,村子里没有多少人能活到现在!”

“还有在去年,突厥人兵临城下,要不是陛下亲临渭水,把敌人吓退,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还等不到蝗灾就已被杀尽了。”

原来还是这些事情让他们对自己心生敬佩,李世民心里有些感触,但功劳不在他,在于先生,又问:“可是你们现在衣不蔽体,居住在茅草屋中,屋子连墙壁也没有,就一点也不怨陛下?”

“不怨!”

那老人又道:“陛下刚当上皇帝才多久啊?正如那位郎君说的,还没来得及帮助我们,就从粮食那件事就可以看出来,陛下绝对是办实事的皇帝,现在我们能吃上一口饱饭,已经很满足了。”

李世民有些哽咽,最底层的百姓那么容易满足,这才是最淳朴的民风,也是百姓现状的普遍代表。

“要说到陛下办实事,最好的还是学府,好像叫什么小学。”

老人又激动地说道:“等到来年,我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存足够的学费,送我大孙去读小学,读书识字,哪怕将来不能当官,也不会像我一样,一辈子在这里什么也做不成。”

读书人的地位,自古以来都是很高的,能读得起书的人,少之又少。

“老丈你说得真的对了!”

武士彠趁机拍马屁,道:“陛下绝对是办实事的皇帝,难得一遇的明君。”

老人点头道:“这位郎君说的没错!”

说着他还一脸不友善地盯着李世民,轻哼道:“如果再让我听到你们敢说陛下的坏话,一定不会放过你!”

他生气得,都快把胡子给吹起来,扶着拐杖慢慢地走远了。

李世民尴尬地笑了笑,但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不知不觉间,想起先生曾提到过的君舟民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载舟之水,不仅仅是外面衣食无忧的百姓,包括这里遭受苦难的人民。”

离开那村子,回到感业寺外,李世民惭愧道:“是我对不起他们。”

“郎君没有对不起,只是下面的人没有上报,上面的人不得知,暂时忽略了他们。”

李忆安拱手说道:“不过呢,恭喜郎君,民心所归!”

武士彠连忙也说道:“先生说的没错,民心所归,天下安宁,流芳千古。”

这些奉承的话,李世民听起来是舒服,又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很不尽职尽责,想了片刻又问:“承乾,你觉得他们如何?”

“先生和我讲解过,汉时《论衡》一书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李承乾说道:“今天要不是先生带我们来这里,恐怕永远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可怜,最底层的百姓原来过得那么差。”

李世民感激地看了一眼李忆安,心想这是先生教得好,李承乾年纪不大,便已懂得那么多,如果换作陆德明,只有满嘴之乎者也。

“我想帮一下他们,但又不知道怎么帮。”李承乾说道。

“殿下,我可以帮他们!”

武士彠立马找到机会表现一下自己,道:“那些百姓,我看着也极为心酸,衣不蔽体,我能送他们布匹针线,住不安宁,我能为他们重建房屋,他们所缺的,我都能出一份力,不为别的,只为能帮二郎分忧。”

李忆安发现,这家伙,还挺会在李世民面前演戏,声情并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