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顽贼 >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生员

顽贼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生员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2-06 23:32:4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十三家锅庄的女掌柜看着上首刘承宗,都挺想给他生个娃。

早前木雅土司差人回来传信,说要她们准备好接待青海元帅府的大帅,一听这名头,人们就不禁会想象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将军。

毕竟大帅这个词不是乱说的,一般要总兵官才能称帅,比如四川驻在永宁的大帅侯良柱,前年被解职后去过沈边一次,头发胡子都白了。

掌柜们只能在心里使劲想啊,这得是个很有魅力的大帅,才硬着头皮来见他。

谁知道一见不说别的,大帅生得好,年纪轻轻大高个,肩宽背阔,四方银盘脸生得很有男人样,听说还是能左右开弓的好汉,叫人越看越欢喜。

给他生个娃有啥坏处嘛,别的不说,生个女娃将来继承锅庄,一辈子有人庇护着;生个男娃就更了不得了,没准长河西哪一代绝了嗣,单凭大元帅骨血就能当土司。

万万没想到,看着挺好一人,癖好诡异,非要人会说蒙古言语,一听她们不会说,干脆要找年轻士人了。

但这事她们也不能控制啊,一个个非常失落,叫人去锅庄喊那些士子出来。

不一会,穿粗布、毪子袄的男人们放下手上正在搬运的货物,一个个走进官寨, 有些人肩膀上还披着店小二的手巾、买牛羊的褡裢,小心翼翼站在官寨的院子里。

木雅对这帮人的打扮非常不满, 跑过去找阿佳们要个说法, 片刻后才讪讪地回来, 对刘承宗解释道:“大帅,别看他们打扮寒酸, 确实都是成都府的生员,领头那个我知根知底,叫杨万春, 确实是生员。”

顺着木雅的手望过去,刘承宗看见生员里领头的有个男子,穿的是蓝色暗纹的缎面长袍,岁数也不小了,像个富家翁。

刘承宗从官寨下去, 粗略看了一眼聚在院里的男人, 不到二十人, 问道:“你们都是生员?”

这时候, 领头的杨万春已经知道是青海元帅喊他们过来,听见刘承宗的陕北言语脸上还露出惊喜, 上前道:“将爷, 我等确实俱为生员,我是前些年就来炉城了,他们都是夏天来的,因此衣裳不得体。”

算上杨万春,一共十七个人,刘承宗一一问了, 才终于确定, 这帮人确实都是士子。

而且不是童生、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都是四川的生员,以成都府居多。

看着这帮像走卒贩夫多过士子的生员们,刘承宗满心疑惑,是好色这件事仅限于秀才这一群体么,过年了还赖在锅庄不回家?

而且他看这帮人的模样,不像到锅庄寻欢作乐,倒像是背井离乡跑来讨生活的。

院子里冷得很,刘承宗也不管这帮人好不好色,反正看见一群生员令他无比开心,当即招呼叫木雅杀羊宰牛准备酒菜, 借了官寨大厅, 让这些生员跟自己过来坐下聊天。

锅庄的阿佳们高兴了,因为刘承宗不单吩咐她们为生员准备酒菜,更要为元帅府随行军队准备肉菜,敞开了杀羊宰牛,招待军兵。

刘承宗随行骑兵可个个都是大肚汉,哪怕仅是往营地送牛羊蔬菜,都够让锅庄赚上一笔。

反正木雅土司早就跟他们说了,元帅府军队过来怎么折腾都行,所有花销都由土司衙门结清。

还真别说,单是刘承宗让木雅准备酒肉来招待生员,就让这些战战兢兢的秀才们很是欣喜。

等到坐下攀谈,人们的胆子大了许多,聊上几句,刘狮子大概弄清楚老秀才杨万春的身份。

非常有缘分,杨万春是成都人,奢崇明的女婿樊龙带着阿六围攻成都那年,他在城外玩,碰见大梁国的军队就赶紧跑,一路跑到了打箭炉来。

来了就没再离开,当了锅庄的上门女婿,本来他老婆是阿佳,但后来被他娶了,老丈人就把锅庄交给了他,阿佳也换成了他小姨子。

在打箭炉,像他这样的上门女婿很多,但眼下官寨里这些生员,都跟他不一样。

“他们也不算被阿佳迷住,很多都是我的朋友,往年来炉城玩耍,我就接待一番,一直到前年夏天,他们才来投奔我。”

杨万春抬手指过生员们,随后对刘承宗道:“他们和炉城那些失了寺庙的僧人一样,混饭吃。”

刘承宗盘腿坐在坐榻毛毯上,一手撑着坐榻扶手,一手撑着下巴细细思索,皱眉道:“他们跑到这里混饭吃?”

“当然有些人也想做个上门女婿,阿佳们都很能持家且富有,人又生得落落大方。”杨万春笑了一声,随后道:“但更多人在这就为每日两个糌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供他们读书考取举人。”

刘承宗左思右想,还是觉得离奇:“生员虽多,可在天下何处寻不到个遮风避雨读书的地方,为何要跑到这来,我看他们的模样……似乎还在给锅庄做帮工?”

杨万春闻言不禁露出苦笑,点头道:“大帅怕是不知道前年朝廷发生了什么事,否则也不会说出此言了。”

刘承宗想了想,摇头道:“当时忙于军务,不知出了什么大事。”

前年夏天,他在黄龙山道击溃了宁夏总兵贺虎臣的部队,收降宁夏边军无算,从此兵势大盛,所遇再无强敌。

在那之后便一路西行,也没空打听朝廷的事了。

但说到底,这些人不是童生,秀才在县学是管饭的,而且他们是四川人,也不是陕北的生员。

若在陕北,朝廷给官员都快发不起工资了,但在四川,每月朝廷还会给他们发粮食。

尽管生活条件谈不上优渥,却也完全没必要像那些失去寺庙的流氓僧人一样跑过来混饭,有时候还要出去帮阿佳宰个牛、搬个茶。

他更愿意相信这帮**人都是好色之徒。

“大前年腊月,后金破关而入,朝廷征发各镇边军,皇上深感资财不足,下了诏书,要收生员优免银,为国库增收近五十万两。”

杨万春道:“天下生员何其多,大州县五六百、小县二三百,收钱很容易……但生员就不容易找活儿了。”

刘承宗坐直了身子,向后微微靠去,抬手在扶手上轻拍两下:“你接着说。”

他就知道,在恶心天下人这件事上,他可以永远相信崇祯大帝,生员优免银,皇上圣明!

五十万两,较之上千万两的边防军饷不过杯水车薪,但足够恶心寒门士子。

确实,秀才这个身份里,有很多富裕阶层出身的人,对他们来说把朝廷本身优免的役钱补上不算什么。

但对小家小户的年轻人来说,十年寒窗苦读考个秀才,还没从你这朝廷挣了钱,一下子啥优免都没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文武官员的优免,在天启年间就没了,给朝廷增税四十余万两,只剩下生员的优免。

文武官有俸禄,不靠优免过日子,而很多生员本身就靠着这点优免过日子,现在也没了。

这让刘承宗无端想起小拉尊送他的那套十六法。

十六法不算什么进步的东西,就差白底黑字写明了,这套藏地律法就是为保障奴隶主贵族权力而存在的。

刘承宗就琢磨啊,到底在大明如今这个朝廷眼中,它的根基是什么呢?

是农民吗?不像,陕西的税到如今还没免呢。

是军人吗?也不像,否则不会欠两三年的军饷。

是官员吗?曾经刘承宗一度认为这个朝廷的根基是官员。

但如果皇帝认为官员预备军的生员,三四十万生员的忠诚还不如三四十万两银子,那他们一定不算根基。

毕竟朝廷的资金缺口可不是三四十万两银子,一年军费就已经在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那皇帝到底认为,他的朝廷根基是什么呢?

刘承宗不知道。

“我们都是平民百姓出身,在四川没有地,那边算地广人稀,自天启年间就把人头税贴进田税里纳银,这笔钱一般是佃户出。”

杨万春向刘承宗介绍了基本情况,一摆手道:“所以从去年开始,突然之间,成都府数百生员找活儿干,哪里能有这么多让他们干活的事呢?他们就来了打箭炉,有吃有喝有地方睡觉,运气好了还能像我一样当个上门女婿。”

“阿佳们也愿意照顾他们,这些人没准啥时候就成了举人、进士,将来做大官,反而能成为阿佳们的依靠。”

刘承宗缓缓点头,随后小声问道:“土司们就不招揽这些秀才么?”

“招揽,沈边冷边,还有长河西,都招揽士子,可招揽归招揽,哪里用的了这么多人。”杨万春叹了口气道:“哪个生员不想做官,谁愿意给土司当个师爷啊!”

刘承宗听完,差点拍案而起。

这帮生员不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吗?

“你呢?”刘承宗对杨万春问道:“你也想做官?”

杨万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摇头道:“若考上举人也就罢了,如今在锅庄挺好,衣食无忧,也能一展所长,虽说没有官身,但这边蛮家众多,秀才也够受人尊敬了。”

“也算人各有志,那他们在这住了时间不短,应该懂西番言语吧?”

杨万春点头,其实他已经猜出刘承宗想做什么了,近半年来,尽管刘承宗离打箭炉很远,却是这里的风云人物。

毕竟打箭炉既是蛮家的边缘,也是汉家的边缘,人们听说一群汉人在西北西南打出一片天地,没有谁不振奋的。

杨万春如实答道:“回大帅,都多多少少会些。”

“这就行了,一会你问他们,若有愿给我做官的,就跟我走,我有七个县,需要一批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若有真才实学,将来更上一层也不是不可能。”

杨万春一直都在等他说这句话,待他说完,当即兴奋地点头道:“好,我一会儿就告诉他们。”

说罢,这个老秀才又不免患得患失。

他很尴尬,就像对刘承宗说得那样,这世上哪里有不愿做官的人?

毕竟官不是被人呼来喝去的小吏,那是随便一个最低品级的官员,都能被称之为当地数万乃至十余万人的父母,那是什么样的权力与责任?

但锅庄的富裕生活也确实令人难以割舍,不过就在杨万春心里暗自着急的时候,突然听见刘承宗笑了。

刘承宗知道这老秀才心里想的是什么。

起初他还比较担心,这些四川秀才会不会因为他是流贼出身,不愿投奔。

但如今看来,他们连在土司的锅庄干活都愿意,根本不必考虑愿不愿意到自己那去当官的问题。

倒是这个杨万春,其实还和他挺有缘,他们俩是同一年的秀才。

差别只在于杨万春比他大十二岁。

他对杨万春道:“那你呢,想不想跟我干?就在打箭炉,一时半会可能给不了你官职,但也不影响你在这生活,如果你给我做事,后面我会给你官职,如何?”

杨万春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了:“不知大帅想让我做什么?”

“简单,你在这住了很多年,朋友多,四川又有许多生员无所事事,把他们都叫来,能叫来多少就叫来多少,在你这学西番和蒙古言语,学好了就到我那去。”

刘承宗说着,心想索性都要在这学言语,是不是秀才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便道:“平民百姓也行,这边正在开垦土地,汉人叫来,我给田种,把这事干好,都算你功绩。”

杨万春一听这事还不简单么,他在这待了这么多年,认识那么多商人,让商人往这边送失地农民过来还不好说么?

只不过他怕拉过来的人太多,便道:“大帅有那么多地?”

“嗨!”

刘承宗一听便差点捧腹大笑,身子向前倾倾,抬手点在坐榻上道:“从西宁到昌都,都是我的,你说我有多少地?”

杨万春猛地起身,当即给刘承宗行出个大礼,再起身就进入了状态:“大帅,那在下就要在炉城储备粮草了。”

老秀才焕发斗志,看得刘承宗心里很舒服,摆手道:“对,这样,我从木土司那弄到些土地,里面有不少熟地,你给我招佃,一半储进你的锅庄,作为移民路上食用,你能给我招多少移民?”

杨万春没急着说大话,想了想道:“大帅等我看看地,地少了一年几百户,地多了,一年上万户也不是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