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顽贼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太医院

顽贼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太医院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8 07:21:0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刘老爷盯上甘肃的人和地,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过去时机不够成熟,但如今他认为时机到了,而且时不我待。

这几场接连发生在青海的战役,不论是早期的卫察战役,还是后来的元卫战役,表面上都和大明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改变了大明西北边防的战略局势。

随察哈尔损失殆尽,后金占领呼和浩特归化城,延绥镇与宁夏镇之间的鄂尔多斯万户成了混乱之地,陕西三边成了没有用武之地的边防军。

边军边军,就是边墙根儿的军队,他们驻防在不毛之地的全部意义,就是防备边墙北面的蒙古人。

如今漠南蒙古分崩离析,被切成三块,后金、漠北喀尔喀、元帅府各得其一。

剩下些既没为土默特死战大汗,也没跟着大汗千里转进的小部落,不过边边角角,游荡在没有济农的鄂尔多斯万户牧地。

所谓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向禹虽身处西宁边鄙,但作为边地出身的官员,耳濡目染对北方局势分外清楚,心中稍加推演,便得出自己的结论。

站在元帅府的角度上,这场战争仅不过是自崇祯六年五月起始,六月结束的青海战役,哪怕加上卫察战役,整场战争的时间也不过历时三个月。

但跳出元帅府的视角,他意识到这场战争也许牵扯了整个北方的所有蒙古军队,时间跨度或许要从天启六年算起。

那一年,林丹汗与黄台吉两面夹击,一同覆灭了内喀尔喀炒花五大营,直至刘承宗击败卫拉特联军为止,战线从辽河河套,一路向西推进至青海湖沿岸。

各方势力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不论如何,事到如今,刘向禹看到的,是随着战争进入尾声,北方诸多在战争中幸存的胜利者,将迎来抢夺战利品的环节。

人有多大的肚子,才能吃多少饭。

从辽河到归化城,已为后金所得,归化城到宁夏之间的鄂尔多斯,尚为无主之地,这种局面令刘向禹做出两个判断。

第一,鉴于金国势力推进至集宁、张家口,当金**队下次绕关入寇北直隶,北京的西北、东北、南部全部成为容易被金国袭击的地带,京师将成为孤城一座。

这意味着从今往后,金国对大明在战略上将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因陕西三边失去外敌,边防各营及诸卫所、军堡驻军将腾出手来,超过十万军队将被皇帝调入中原镇压叛军。

边镇是地域范围,也是准军事组织,当地有退休老将、善战精兵、也有作为预备野战军的卫所兵,还有大量有军事传统的百姓作为准军事人员,在旱灾的大环境下,造血能力极强。

尤其在榆林和宁夏,两个边镇完全有能力在五年内累计外派七八万军队。

这则意味着,从崇祯六年开始,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起义军将会在镇压、招安之下逐步陷入低潮。

但这对大明未必是好事,缺少粮食的根本逻辑,不会因叛军变成官军而消失,血肉磨坊般的拉锯战争,将会彻底把陕西山西甚至河南打烂。

他开始相信,儿子对金国有夺取天下能力的预言了。

所谓调动甘肃边军的时不我待,就是此时他们不把想办法把甘肃边军向外调动,崇祯皇帝和他的走狗们就会跟他们抢人。

眼下元帅府依然没能力招募甘肃边军,仍然无法收取甘肃。

否则他甚至都想跟金国在漠南勘定国界了。

但战胜卫拉特,为他们调动甘肃边军闯天山,创造了便利条件。

所谓的调动当然不是刘老爷给王自用一声令下,加入三劫会的边军就背起行囊往西北发起冲锋。

元帅府需要准备全套的策略调动甘肃边军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

去往天山的商队,由元帅府出钱、三劫会出力,从甘肃为奔赴天山的商队招募护卫。

元帅府在伊犁河谷占了土地,就要招佃,只要拿的出待遇,过去的商队护卫就能留下,留下的在那扎根,就能建立天山卫。

没留下的回到甘肃也会继续扩大这个消息,商队不绝,则有武力的移民不断。

而且这帮人又是三劫会徒,一方面有军事上的组织,另一方面也有会道门的组织,守不惧和尚传教,攻亦能编军横行。

刘向禹认为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儿,他仔细看过王自用的履历,得出结论是三劫会不可怕,可怕的是王自用。

此人道士出身,求雨专业,学业不精,一辈子就求成过一次雨,一场雨把自己在延川攒起来的起义军下散了。

跑到延安府跟刘狮子合营,没干过什么大事,拉拢百姓的才能极为突出,始终作为狮子营规模最庞大、战力最薄弱的一环,每战必退、逢阵必溃。

后来这人进了延安卫,摇身一变成了军官,甚至还跟着延安战神去京师勤王,在军事与领导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还见识了关宁战场的大将,结识各种会道门的优秀人才。

回到陕西的王自用在才能上有了质的提升,也对造反事业有了更多的思考,从大明朝最优秀的反贼刘承宗身上学习到招募边军的好处。

这么个人物,刘老爷觉得,把他留在内地始终是个隐患,但放到天山去,反倒能成为元帅府最锋利的尖刀。

敢打敢杀的农民军头目不可怕,妖言惑众的邪教头子也不可怕,起兵叛乱的将领军官仍不可怕。

但三者合一,那可真是块干大事的材料了,他浑身上下点满了搞破坏的造反技能,让他安于现状,可能吗?

刘老爷对元帅府和三劫会的发展,最担心的事就是一切顺利。

一切顺利的话,元帅府入主中原,三劫会完善学说,最后肯定要刀兵相向。

所以邪教就该扔到他该去的地方,卫拉特不是也信佛嘛,元帅府就给他们派去个大国师。

刘老爷刚忙里偷闲给刘承宗回复书信,第二封信就又送到帅府衙门。

乍看之下,刘向禹就知道,这封信提到的事情远没有第一封那么容易,狮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让豪格离开元帅府。

说是离开,其实就是驱逐。

这本身不算什么大事,刘承宗从来没有避讳自己对金国的敌意。

更何况刘向禹已经认同金国是元帅府入主中原的障碍,除非金国踏踏实实呆在关外,否则双方迟早爆发战争。

如果不是鄂尔多斯太远,刘向禹现在就想把前线推到归化城,不让金国占领漠南。

但此时驱逐豪格,意味着元帅府准备好向金国遣使的事情便永远搁置,这对元帅府掌握金国情报有很大阻力。

高显都从平凉被叫回来了,偏偏出使的使命落空,挺折腾人。

刘向禹不在乎金国的情报,他只是从狮子这个要求上看出,接下来的事非常重要,重要到不能让外人,尤其是金国所知。

但他万万没想到,刘狮子提及重要到需驱逐使者的事,居然是建立太医院。

这几乎是刘向禹的知识盲区,他对太医院只有很少的了解。

因为过去跟米脂县的医学教授、县大牢的医师打过交道,知道这是个受礼部管理的下属机构,贯彻皇帝在医药方面的命令,并负责医户的登记、征召、选任、罢黜、差派、教育、培养、考试、管理。

医户有自己的考试制度,如果说科举是公务员考试,那么医户的考试就是行医资格证考试,三年一次,成绩分为三等,一等为医士,二等为医生,三等不合格次年补考。

若次年补考仍不合格,次次年补考依然不合格,就黜免为民;五次考试都为一等,则由医学的教师奏请,予以升授。

而且在得到医生、医士身份后,依然要学习专科并参加考试,成绩分四等。

一等,医生升医士,医士授九品冠带,有冠带的升品级俸禄,送内殿供事。

二等,同样医生升医士,医士授九品冠带,有冠带的升品级俸禄。

三等维持原样,四等有品级的罚俸,有冠带的去冠带,没冠带的降职,半年后补考,还通不过就去太医院碾药。

各级府州县均在官学、阴阳学之外设立医学,府医学的主官名叫正科,取自医学分科之意,是从九品;州县医学的正科则不入流。

而且太医院也负责向诸王府良医所、全国各府、州、县、监狱、国子监、会同馆、边关卫所、村镇等选派医生。

建立太医院,对刘向禹来说不难,拨款拨地拨人,把太医院建起来,登记所有医户,任选官员管理即可,西宁本身就有医学正科,虽然只是个卫级医官,到底是个懂行的人。

倒是刘承宗在信中提到的传染防疫局与传染防疫科,对刘向禹来说是个新东西。

但也不难猜。

比起建立太医院,刘向禹更关注的是刘承宗驱逐豪格,意味着什么。

刘承宗认为将来各自大疫,将会对元帅府入主中原造成很大阻碍,而这份阻碍同样会影响到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金国。

为了避免这样的影响,狮娃要设立太医院,并增加一局、一科,但为了不让金国学去,所以要把金国使节豪格赶走。

刘向禹收到书信的当日,就先联系军队,后召见了豪格。

豪格已经习惯了在新城外的生活,见面还是那副恭恭敬敬的老样子,又是行礼又是问好,笑眯眯对刘向禹问道:“太爷,是南边战事分出胜负了?”

刘向禹却愁眉紧锁,摇摇头道:“豪格,你得回去了。”

“啊?”

豪格如同遭受晴天霹雳,问道:“这是为何啊?我还没见到大元帅。”

这段时间,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元帅府的武功,大元帅刘承宗摧枯拉朽般击垮大明五镇联军,当时他人还没到,到现在都还对元帅府军事能力没有准确评估。

眼看着收到消息,元帅府和卫拉特联军已经交兵,他很快就能得知元帅府准确的军事实力。

别说他不想回去,就算是要回去,也得在确定元帅府军事实力之后才能回去,至少有东西能对父汗复命。

刘向禹却要让他这时候离开。

这时候离开元帅府算什么,他一没有说动元帅府跟金国做出任何约定,也没有对元帅府军事能力的准确情报,自己等于白来一趟。

他怎么舍得?

却不料,刘向禹面色凝重地说出两个字:“天花。”

豪格面色大变,汉人和女真人对待天花几乎是两种态度,明军向来敢迎着天花作战,而女真人对天花避之如虎。

就连跟大明作战,如果情报得知明境正在闹天花,出战军队都要专门挑选已经出过痘的人参战。

这不仅仅是因为金国在辽东战场上占据主动权,还因为天花在人们眼中完全是两种东西。

女真诸申染上这个,就是九死一生。

而豪格,恰恰就没有出过天花。

“这,这哪来的天花?”豪格惊讶万分:“我听说河湟的天花已经结束了。”

从这句话里,刘向禹认为豪格还不知道元帅府大规模种痘的事,

“不是河湟,是在南边的战场上,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只知道是今早的书信,说南边染上天花的士兵已经泛滥成灾。”

刘向禹说话九真一假,把豪格哄得一愣一愣:“大军班师之日,天花也会跟着回来,你毕竟是金国世子,我知道你很勇敢,但若死在这,我担心你父亲误会。”

豪格也点点头,误会不误会的不说,真发生这种情况,他人都死了,误会不误会又有啥用呢?

“那我走之前,能不能见一见大元帅?”

刘向禹心说狮娃想见你早就见了,你想问一些问题,得到一些答案,但不见也是一种回答。

只是因为刘狮子有老爹在这撑着,才显得这个回答不是那么的生硬。

刘老爷摇头道:“他也亲临战场,天花可不管谁是大元帅谁是世子,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冒这个风险,即刻启程,我给你准备了五百护兵,由帅府大将高显率领,护送你到归化城。”

------题外话------

晚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