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我的1995小农庄 > 第134章 赶饭场

我的1995小农庄 第134章 赶饭场

作者:叶公好龙A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8 13:41:1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134章 赶饭场

看着妹妹这小模样,王素素也憋不住乐了:“咋了?你姐夫说得不对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是天天都盼着上学呢。”

那时候的孩子确实是这样。

除了个别的很珍惜上学的机会,剩下的就是为了能少干点农活,偷偷懒。

即便是这样,在农忙的时候,还有上着课就被爹娘叫回家干活的。

王真真见姐姐也不帮她说话,就噘着嘴巴,支支吾吾道:“可是……可是俺还没准备好。”

陈凌在水井旁压满一盆水,笑呵呵的道:“这上学又不是上战场,还有啥要准备的?快来洗手。”

“你跟姐姐先洗吧。”

小丫头拉过来一个小马扎,托着腮,愁眉苦脸的道:“去县城上学,俺怕生。”

“这有啥怕生的,我问过了,你那个班也就十来个人,多跟他们在一快玩,很快就熟了。”

“再说,每天还接你回来呢,又不是住校。”

陈凌安慰着,王素素也在一旁轻声劝着。

小姨子到底年纪还小,到陌生的地方上学,心里紧张是正常的。

不过小娃娃嘛,也就刚开始这样,适应起来是很快的。

不用太过担心。

……

这两天没什么要忙的。

陈凌跑了趟县城,把小姨子要用的三年级课本买了回来后,也不过才九点多钟。

小丫头年纪小,情绪恢复的也快,这会儿又跑出去玩了,不在家里。

陈凌就把东西放到屋里,转身回院子找了根长竹竿出来,走到枣树跟前,把上边剩下的枣子全部打了下来。

前些天建房的时候已经打过一遍了,但是没打干净,而且陈凌看着树上又有点想长二茬枣的迹象,就又是举着竹竿一顿敲。

枣树跟别的树不同,一般每年是结两遍果子的。

但是放任它这样长也不太好,会影响来年结果,俗话说得好:“有枣三杆子,没枣三棍子。”,枣树就得经常打,这样每年才能多结果子。

绕着枣树敲打一通。

接着把梨树上的梨也摘了摘,今年的枣子跟梨结的都不少,枣子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个五十来斤,平常的老枣树结果多的时候也就这点了,小点的枣树也就三十斤左右的枣子。

梨树则摘了有满满一筐子。

平时也没管过它们,让王素素看了都一阵惊讶。

她可是记得,前两年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收成。

枣和梨收拾好。

陈凌又去跨巷锄了几锹黄土,把碎芦苇杆子掺进去和成泥,紧靠着东边的院墙,用砖块和石头重新修了几处鸽子窝。

鸽子跟鸡鸭不一样。

不管野鸽子,还是家鸽,都是一夫一妻成对的,一旦结成配偶就会住到一起亲密生活,筑巢孵卵,经营自己的小家。

不像鸡鸭,公的留一两只,剩下全部是母的,能产蛋即可。

所以鸽子训好之后,一块关着就不合适了。

再者,现在到了秋天,山里入了夜就比较冷。

就算没这些鸽子,陈凌也要给鹌鹑把窝修上的。

天气冷了之后,家里的鸡就不会飞到树上睡了,而是会回窝,如果还让鹌鹑占着鸡舍,容易打架。

这样肯定不行的。

花了小半晌,把鸽子窝和鹌鹑窝修出来,陈凌就继续跟王素素一块坐在门槛上编织草垫子。

同时跟王素素商量着,枣子今年要留多少合适,剩得多的话就卖掉。

“枣子跟梨都留上十斤吧,剩下的明天送真真上学的时候,我跟你一块去卖掉。”

两人编织着草垫子,说着话,没一会儿,王真真领着六妮儿一帮小娃娃进了院子里,去厨房喝了口水后,就一个个的都围过来,帮着他们两个编。

还别说,娃娃们别看年纪小,速度倒是不慢,尤其六妮儿几个年纪稍微大点的,一看就是在家学过,编织起来像模像样的,干得非常起劲。

到了中午陈凌想着他们明天就要上学了,准备留他们在这儿吃饭的,他这几天也确实是比较闲,正好有时间给家里张罗东西,摆弄饭菜。

结果没等他张嘴,一个个编完半边草垫子,就眨眼工夫全跑了。

做好晌午饭后,留着王素素跟小姨子在家吃饭,陈凌就端着碗出去了。

老长时间没赶过饭场了,他这是去赶赶饭场。

这年月,村里的人大多喜欢凑一堆吃饭。

主要是村里没啥娱乐活动,也没个电视看。

到了吃饭的时候,就端着碗跟左邻右舍,住得近的人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上谈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下讲十里八村新鲜事,非常热闹。

有人一碗饭能吃个把钟头,人前吃到人后。

赶饭场,也是极有趣的。

今天陈凌出来赶饭场,是因为刚刚大队的喇叭喊猎枪到了,村里肯定热闹,正好去看看咋回事。

他们附近这边吃饭聚堆,喜欢往崔瘸子家门前跑。

主要是崔瘸子家有象棋、有扑克麻将,没农活要忙的时候,吃完饭就能摆上阵势,打牌下棋,用来消磨时间。

这会儿工夫,崔瘸子家门前果然已经相当热闹了。

不少小娃娃围着大树嘻嘻哈哈的打闹着,大人们则一个个端着海碗,钵子,或蹲在墙角,或坐在椅子上,更有不讲究的,直接找块砖头,坐在地上。

农村的贫富差距不大,各家的晌午饭也差不多,不是挂面,就是疙瘩汤,要不就是煮的稀饭,放点红薯干,更有省事的,直接拿两个馒头,插一块咸菜疙瘩就出来了。

陈凌家这两天吃得清淡,晌午也就是疙瘩汤,素包子,走过来后,和人打过招呼,就跟陈玉强、陈泽几个年轻的蹲到一块,呼噜呼噜的喝着汤,听其他人说话。

“怪不得都说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哩,瞧今年这年景,走了水灾,又闹狼灾,妥妥的灾年嘞,不安生哟。”

有人一阵长吁短叹,引得一片附和声。

“说这没用,都是在地里刨食的老百姓,能有啥办法?听支书说了,咱们县里前几天就组织了打狼队,骑着摩托扛着枪挨个村转悠,这就是不想往下派猎枪,怕这家有仇那家有怨,给闹出乱子,结果前天晚上在桃树沟碰上狼群下山把那些小年轻吓了个半死,别说打狼了,小命差点交代了,就县里那些人,屁用不顶,也就是因为这个,才给松口给猎枪哩。”

“那二叔,你觉得咱们七队能分到几杆猎枪?”

“这……起码得有个五六杆吧,立献跟大志肯定都有份,这就两杆出去了,剩下的咱们这么些人,还能分不了三四杆枪?要是手生也别怕,就可着劲儿练呗。”

“说到这个,咱们村里自己的巡逻队,也马上轮到咱们七队守夜了,到时候多去几个人,怎么也得摸摸枪,打两梭子子弹吧。”

“……”

这话果然让小年轻的一个个都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热闹。

陈凌吃着饭,听着谈话,大概也了解了最近的情况。

其实说起来现在对猎枪的管控说严格也不算太严格,政策上全面禁枪还得等明年,也就是一九九六年才施行的。

他们这边,就是前几年闹得太狠,老出人命,才不得不派人到各个村镇来收缴,导致村里好些小年轻都没咋打过枪。

但是这边毕竟是在山里,野物也多,碰到特殊情况,还是会派发下来的。

不过平日里肯定还是不会让村民们自家持有。

“富贵叔,俺跟二叔说了,八月二十轮到咱们七队守夜哩,到时候俺跟水娃子去,你也去。”

陈玉强凑到他跟前说了句。

他二叔就是陈国平的兄弟,陈国兴,村里的电工,现在陈玉强也跟着这个二叔在干,以后要接陈国兴的班。

“行啊。”

陈凌饭也吃好了,放下碗筷问道:“这阵子山上的狼天天后半夜叫唤,其他几个队的人碰见过狼下山没有?”

“狼下山?没有吧。倒是学成跟聚翔叔说听到过动静,就是聚翔叔后半夜睡得沉,醒来后只听到苞米地里嘎吱嘎吱响,也不知道是不是狼在吃东西,反正村里的狗是没咋叫。”

陈玉强想了想,摇摇头答道。

说着话,这时陈泽也回家放好碗筷了,怀里抱着个穿开裆裤的娃娃,走过来就推到陈凌跟前:“小毛快叫舅舅,这个舅舅身上整天揣着糖,你叫了就给你糖吃。”

这是他姐姐陈芳家的儿子,中秋来了要住两天。

听陈泽这么说,就叫了陈凌一声舅舅,眼巴巴的看着他,等着给糖。

“哎哟,舅舅今天还真没往身上揣糖。”

陈凌拍了拍口袋,啥糖也没放,只摸到一个烟盒:“要不,小毛先来根烟抽,舅舅这可是好烟。”

陈泽见状直瞪眼:“你个富贵,跟娃娃也闹。”

倒是把小毛逗得咯咯笑,还真伸手来拿。

陈凌一把将这娃抱起来:“哈哈,舅舅逗你玩的,这可不能拿。走,舅舅去给你买糖。”

瘸子社就在跟前,他也不往家走了,花了五毛钱就每样糖买了几块,给小毛的衣兜子装得满满的。

“吃完去舅舅家拿,舅舅家糖多着呢。”

“知道了舅舅。”

这娃倒挺乖,给买了糖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陈凌跟陈泽他们身后的石头上,听他们说话。

闲聊了会儿,见汉子们已经开始凑堆下棋打牌了,陈凌该听的也听到了,没再待下去,转身拿上碗筷回了家。

下午没什么事,陈凌就拉着媳妇小睡了会儿。

三点多的时候醒来,刚说要倒杯水喝,就听院里一阵鸡飞狗跳,往外一看,原来是那三只小憨皮子,闲着没事又去鸡舍找茬了,自家的鸡战斗力不弱,它们吃过亏也不太敢招惹。

这是王真真带过来的几只土鸡,一直也没杀就放到鸡舍养着,结果这三个小东西觉得碰到了好欺负的,三天两头过来撩拨。

偏偏这些土鸡还很害怕黄皮子,它们一过来就吓得跟什么似的,老是被撵的满院子乱飞乱跳,让三个小憨皮子越发得寸进尺,有空就来找乐子。

“去去去,小金,把它们赶出去。”

陈凌刚睡醒,被闹腾的有点心烦,屋子也没出,就让小金把三个小憨皮子赶出去了。

这三个小东西现在也长大了,灰扑扑的毛发也换了两茬,现在已经变成了棕黄色,和成年的黄皮子区别不大。

小黄和小胖也不再管它们,平时白天就闷在那处老宅子里不出来,天黑才来家里转转,帮着逮逮家里藏匿的老鼠和蛇。

王真真刚来那几天,还惊奇了好一阵子。

但是这几个黄皮子都不搭理她,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兴趣。

这时,王素素也从床上起来,往外看了看:“真真又跑出去了?这妮子,不是让她吃了饭睡会儿吗。”

刚才院里闹腾,也不见王真真出来,王素素以为妹妹又出去玩了。

“不知道,我去看看。”

结果陈凌走到东屋,就看到小丫头安安静静地蹲在床边,比对着课本的尺寸大小裁着纸,又在书脊的位置剪开豁口,留好位置,随后沿着书页折叠、摁压,慢慢捋平,小模样认真无比。

这是包书皮呢。

包书皮的纸,用的是赵大海送油画的时候,外边包的牛皮纸,韧实有劲,不容易磨损,就是包好之后没有挂历纸包的好看精致。

但这也没啥,陈凌他们小时候用的还是洋灰袋子跟尿素袋子呢,不照样过来了吗?

现在的娃娃也不讲究这个。

“真真包书皮呢,你姐姐还以为你又跑出去玩了。”

陈凌走过去瞧了瞧,新买的文具盒,作业本,橡皮跟笔也都摆出来了,这家伙还真像那么回事。

王素素也走了过来,说道:“课本包好了就先放在被褥底下,压一晚上。书包给你缝好了,在衣柜上挂着,你去拿过来吧。”

“知道了。”

小丫头点点头,转过身冲陈凌皱着鼻子哼了声,甩着辫子向堂屋去了。

把陈凌搞得一阵摸不到头脑:“这……我又怎么着她了?”

王素素见状抿嘴一笑:“肯定晌午没睡好发脾气呢。我去烧壶水,待会儿给你们两个剪剪头发。”

“行,你先给真真剪吧,我再去割点芦苇回来。”

中午睡了一觉,趁这个工夫,陈凌也想出去活动活动。

就又赶着牛车,去村南老河湾割了车芦苇,这玩意儿编草垫子得提前割下来,要晾晒干才行。

换做往年,是不用费这力气的,直接从村外的麦秸垛拉点麦秸回来就行,不过今年麦秸垛都被大水冲散了,沤在了各家农田里,早就化成了肥料。

今年想用现成的麦秸,可是没地儿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