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我的1995小农庄 > 第168章 地老鼠

我的1995小农庄 第168章 地老鼠

作者:叶公好龙A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8 13:41:1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168章 地老鼠

陈凌见二毛驴这么着急,以为是他家小孙子闹出来的事,便扔下满袋子玉米跟着跑了过去。

到了跟前才知道,不是小娃娃瞎胡闹,是大人,二毛驴家的小儿子搞出来的。

这小子是去山上采蜜来着。

上次进山打猎遇到好几个大蜂窝,看着馋人的很。

可惜当时没工夫理会,只留了记号。

回来之后,一直念念不忘,正好今天不咋忙,就带上家伙到山上去了。

备了艾草、火绳,找到蜂窝就在树下点着,用烟熏,等把蜜蜂全都熏跑之后,再用长竹竿把蜂窝挑下来就行。

不过这小子嫌火绳的烟太小,熏起来慢,就寻摸了点枯树枝,堆在树底下生起火来。

这下子火大了,烟也足了,蜜蜂让熏得晕头转向。

只用脚踹一下树干,就跟下饺子似的,噼里啪啦的往火里掉。

确实很带劲,也很过瘾。

但是他只顾着树上的蜂窝,却忘了把周围的杂草枯叶清理干净,不小心引燃了,火势立马蔓延开来。

幸亏这个蜂窝离山脚不远,最近田里干活的人也多,陈凌和二毛驴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没啥明火了,就是还浓烟滚滚的,呛人得很。

不过二毛驴可顾不得这烟呛人不呛人,见到儿子后,抽了皮带就是一顿狠抽,村民们劝也没用,愣是把那小子抽得衣服都渗出血来。

出了这种事,不打狠点不行。

山里人最最怕火了,尤其是庄稼收获的季节,不管是夏收还是秋收,天气都是比较干燥的,而且风还大。

要是起了山火,管你青的黄的,风一吹就遍地起火,给你烧个精光,根本来不及救。

事后没隔几天,二毛驴家的小孙子跟着小森去陈凌家玩还说呢,他爹挨完打,第二天就跟没事人一样,又上山采蜜去了,高低是搞了几个大蜂窝回来。

把陈凌都听得一愣一愣的,直叹这家伙是个人才。

二毛驴都够倔的了,认定的事谁劝也没用,没想到他家这小子比他还倔呢。

他这边腹诽着人家。

二毛驴却是去了趟乡里之后,把他成了畜牧站防疫员的事在村里宣传开了,村民们不知防疫员和兽医的区别,就一致当成兽医看待,听说这事之后还挺惊讶。

觉得以前陈凌乡政府都不肯去,怎么突然去当兽医了,于是好些人上门来问。

陈凌也没跟他们多说啥,只说以后家里的家禽和牲口有啥毛病,尽管来找他就行。

村民们也都纷纷笑着应承下来。

虽然如此,家禽和牲口出毛病的其实很少很少,农村多是放养,一年到头也不出啥毛病。

转眼间,闰八月就只剩下一个尾巴了。

田里的玉米也渐渐长老,到了收获的季节。

玉米棒子熟的快,嫩玉米能吃的时间每年也就是十天左右,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快速的变老,变硬,再不能吃了。

好在这些天,陈凌家的嫩玉米不缺,饭桌上顿顿有。

除了从二毛驴家换的,还有借喷雾器,借镰刀的几个人家给送的。

吃完了嫩玉米,村里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往家收了,他们这叫‘掰苞谷’,这几天陈凌也没在家闲着,给王立献、王聚胜两家子帮忙掰去了。

背着筐子,换上旧衣服,戴上草帽和手套,钻进苞米地就左右开弓,噼里啪啦的一通掰,三五分钟就把筐子掰满了,随后往地埂上一倒,继续掰,他是一人比三人还快,每家最多一天时间就给掰完了。

王立献家人多,姑娘小子女婿跟着齐下地,清晨六点起早去收,到晌午就全拉回家了。

到了晚上三家子一起,在院子里点了电灯,围着高高的玉米堆,开始剥玉米,嘎吱嘎吱的剥着,聊着天,听着收音机,也是极有乐趣的。

玉米剥完之后,就拴在屋檐下和院子里的木架子上。

这也是秋收后常见的一道风景。

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门前、屋檐、树上都会挂上一串串、一堆堆金黄的玉米棒子,一家家排起来颇为壮观。

栓好玉米,墙上、门框上还会挂起一串串红辣椒,有的也会在院里摆上黄澄澄的柿子,或者削了皮晾晒起来,制作柿饼。

如此场景也能给平淡的小山村增添些喜庆的氛围。

对上这种时候,陈凌家也不例外的,王立献两家给了不少的玉米和辣椒,晾晒起来,足够自家秋冬吃的了。另外,除了这些,还晾晒了许多枸杞,天气好的时候,就在竹匾里铺开,放到院子里,全是他这些日子没事干去山上采的野枸杞。

……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收后的几场小雨让天气彻底变凉起来,夜里北风呼呼的刮着,院子里的树枝被吹的呜呜作响。陈凌仗着身体好,刚开始不怎么在意,睡觉的时候仍然是盖着薄被子,结果后半夜夫妻两个都扛不住了,拉开灯又从柜子里抱出一床厚棉被,才觉得暖和。

天冷了,人也懒洋洋的不愿意动,除了隔两天接送一下王真真,陈凌就在家不怎么动弹,每天做好饭填饱肚子就往院子里一躺,守着媳妇看书读报。

直到韩闯骑着摩托车过来找他玩,这才领着狗去村外瞎转悠,到水库看了看,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冷了,水里的玩意消停了不少,这些天再也没听哪家村民说夜里有动静,所以韩闯这次过来还是没看到这‘妖怪’的踪影。

不过他也没啥失望的,因为陈凌说了让他走的时候带两只小兔子回去养,他这人特别喜欢兔子,这就够他高兴很久了。

今天江晓庆没跟来,他们两个大老爷们就在村外带着狗乱逛,眼见着村里几个小年轻扛着铁锹、锄头在村外晃悠,跟寻宝贝似的,走走停停,东挖西刨的,两人就被吸引了过去。

走近问了问才知道这些人是在找老鼠洞。

这些小子见了陈凌也纷纷打招呼,富贵哥、富贵叔的叫着。

“你们找老鼠洞干啥?是要逮老鼠吃吗?”

韩闯蹲下来,瞪着眼睛,好奇的往洞里瞄。

“不吃,是找粮食的。”

“找粮食?老鼠洞里能藏多少粮食?”

韩闯忍不住觉得好笑。

老鼠偷粮食他自然是知道的,但老鼠洞就那么大一点,顶了天能有几口粮食,这也值当来挖,不是白费力气吗。

还不如逮老鼠呢,好歹也是块肉。

看韩闯发笑,这些小子也不辩解,直接对他道:“你问富贵叔,他以前也老挖的,有时候小半天就能挖到百八十斤哩。”

“百、百、百八十斤?”

韩闯吓到了,鼓圆了眼睛望着陈凌:“你这是挖了多少老鼠洞。”

“也没挖多少啊,运气好了三四个就够了。”

陈凌见他既不相信又很诧异的样子,就笑着向他解释:“地老鼠偷粮食厉害得很,别看洞小,下面四通八达,洞洞相连,那家伙大着哩。它们也知道冬天吃的东西少,想把冬天熬过去就得备足了粮食,就拼了命往洞里运……”

地老鼠就是常说的田鼠,庄稼成熟的时候,它们比人还勤快,只要田地没人,就不分昼夜往洞里运粮。秋收之后,一个老鼠洞挖下来,十斤粮食算少的。

运气好的话,一个大老鼠仓,能挖出来四五十斤。

这样的大老鼠仓大部分是在田地里,挖一个老鼠洞,有时候能把人家地埂挖垮,容易挨骂,因此人们就在山脚和沟边寻找。

韩闯听后觉得新奇得很,跟在几个小年轻屁股后边也找起老鼠洞来。陈凌见此就把他喊过来,回家拿了铁锹锄头,去自家地附近找起来,这边随便挖不碍事。

正好现在已经深秋,野外的昆虫快要销声匿迹了,家里的鸡鸭只能吃些小鱼小虾,刨些草籽虫卵。等到入了冬后,连草籽都没得吃。

不止鸡鸭,还有鹌鹑鸽子,大大小小的这么多张嘴都要等着用粮食来喂,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挖几个老鼠洞,弄点粮食回去。

他俩人走近之后,坟地四周两三百米是不用去的,坟地里山狸子之类的东西比较多,是老鼠的禁区,即使有洞也不是老鼠洞,以蛇类和小蜥蜴居多。

不过坟地两三百米开外的坡下,棉花田和高粱地老鼠洞相当多,基本上每隔三五步远,就能发现一个老鼠洞。

这地老鼠贼的很,知道偷了粮食要躲远一点,不是在田埂就是在沟边山梁打洞,或者在粮食少的棉田之类的地方。

而且明洞、暗洞、主洞、假洞多得很,比地道战还夸张。

基本上人们一眼能看到的就是明洞。

从明洞根本看不到里面是不是有老鼠。

想找到老鼠主洞,要去暗洞找。

一般来说,暗洞是比较隐蔽的,藏在草丛下,树根旁,或者沟坡上的荆棘内。

尤其沟坡边的,经常能看到暗洞口有一堆新土,这情况就说明里边肯定有老鼠。

陈凌教着韩闯辨认了几个洞口,就埋头开挖,黑娃小金对洞里的老鼠没啥办法,只能趴在主人旁边,眯着眼睛晒太阳。

陈凌力气大,握着铁锹两三下,就把洞口上面连杂草带土一块铲下来。老鼠打洞,七扭八拐的。

因此挖老鼠洞的时候也讲究技巧,不能蛮干。

只下傻力气是不行的。

挖上一铁锹之后要看看老鼠洞是怎么个情况,小心让土给埋住了,不然白费力气。

不过,也有稳妥的法子。

拽来些狗尾巴草,往洞里塞,一根塞完继续塞,在老鼠洞内一塞到底,这样洞口埋住也没关系,顺着狗尾巴草的痕迹去找就行。

反正这个时候要的不是老鼠,是老鼠洞内的粮食,知道位置以后,怎么挖都行,老鼠跑掉也没关系。

陈凌小时候常挖,属于轻车熟路了,挥动铁锹埋头就挖,没几分钟,就挖出来黑黝黝的窟窿,里面不住的传出吱吱吱的声音。黑娃猛地站起来,对着洞口虎视眈眈。

至于小金,依然眯着眼睛,百无聊赖的晒太阳,显然它对洞内的东西不感兴趣。

这都是以前挖獾子洞得到了教训,不愿再去白费力气。

“姐夫,我们来找你挖老鼠啦……”

听到老鼠叫声,陈凌和韩闯两人正在分头挖掘的时候,王真真甩着胳膊,领着一伙人快步走了过来。

是梁红玉老夫妇俩,还有秦月茹和她女儿小栗子。

“叔叔,我抱了猫猫来抓老鼠。”

这小姑娘熟悉后也敢说话了,举着一只胖乎乎的山狸子给他看。

“好啊,小栗子真聪明。”

陈凌拄着铁锹夸赞了一句,然后和大人们说话,顺便介绍了下韩闯。

于是一伙子,大人孩子开始找起了老鼠洞来。

没一会儿王素素也牵着牛走了过来,在旁边放着牛,看他们掘老鼠洞。

这时候陈凌已经挖到一个小的老鼠洞,但是没啥粮食,算是挖瞎了,韩闯也不行,挖来挖去,塞了狗尾草也把洞挖丢了。

倒是秦容先挖到一个大的老鼠洞,一铁锹下去,老鼠疯了一样往外乱窜,只不过刚跑没两步就被黑娃轻松追上。

一只、两只、三只……逮到老鼠,黑娃叼回来在陈凌跟前摆了一溜儿,汪汪叫着向主人邀功。秦月茹瞧着有意思,就拿起照相机,凑到跟前拍照。

“富贵快来看,我这是不是挖到老鼠的老窝了。”

秦容先指着洞内宽阔的土穴问道。

这土穴比碗口还大,有乱糟糟的干草堆满土穴的洞口,陈凌耳尖,还能听到里面吱吱吱的声音,极其微小细嫩。

“确实是老鼠的老窝,叔你先别动,里面估计还有一窝小老鼠。”

陈凌说着,就伸手把土穴中的干草掏出来。

众人听他这样说,纷纷围到跟前,盯着草堆看。

只见这草堆呈布袋口形状,扒开后,内部填充了棉花、鸟毛,摸上去柔软温热。

再把棉花拆开,一只只粉嫩光滑的小老鼠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哇,是小老鼠呀……”

小栗子见到这样小不点的老鼠立马眼睛亮堂起来,急忙从外婆的竹篓里抱出来一只山狸子,拍着它的屁股,指着窝里的小老鼠催促道:“快,猫猫快去吃。”

然而这山狸子早没了野性,成年是成年了,让梁红玉两人当宝贝养着,生肉都不吃的,见到小老鼠根本不动,反而一直瑟瑟缩缩的往梁红玉脚边躲。

这是害怕两只狗。

“任晓栗,妈妈怎么教你的,女孩子要淑女、要善良。小老鼠多可爱啊,怎么能让猫猫吃呢?太残忍了。”

“以后不许这样了,知不知道。”

秦月茹放下照相机,皱着眉说道。

小栗子抬头看了她一眼,也不说话。

这小姑娘来了村里两次,每次都跟着村里娃娃到处跑着玩,早就不那么娇气了,抓蚯蚓,逮蚂蚱,啥都敢干,让猫吃老鼠根本不算什么。

直到陈凌把这窝小老鼠递给她,帮着秦容先一起,把洞口继续挖大之后,老鼠仓就暴露了出来,足足挖出来有二十多斤粮食。

小栗子这才指着老鼠洞道:“妈妈你看,老鼠是小偷的,它们可坏了……”

意思是她没做错。

让秦月茹一阵气闷,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是啊,老鼠最坏了,老偷嘴吃,最会糟蹋粮食了。猫吃老鼠天经地义。”

梁红玉笑眯眯的摸了摸外孙女的小脑袋瓜。

然后指着老鼠仓里的粮食,让小姑娘辨认。

“来看看,看你叔叔挖出来的粮食,知道这是什么粮食,能做什么吃的吗?”

只不过小姑娘对粮食不感兴趣,认了认就迫不及待的问陈凌:“叔叔,这老鼠怎么跟人一样,有吃饭的地方,还有睡觉的地方呀?”

“哎哟,这都被你发现了。叔叔跟你说,这老鼠聪明得很,不止有睡觉吃饭的地方,它们还有茅房呢。”

这样说着,陈凌一铁锹下去,在老鼠窝附近刨出来一个茶杯粗细的小洞,里面果然臭熏熏的全是老鼠屎,还有刺鼻的尿骚味。

众人一看,果然和陈凌说的一样,顿时啧啧称奇,觉得开了眼界。

实际上呢,这地方不是所有老鼠都用得到,而是母老鼠哺育期间专门排泄的地方。

其它老鼠在天气温和的季节,都是在洞外解决。

只有冬天天气寒冷,不怎么出洞才会另行开辟地方。

“这老鼠还挺有意思,咱们继续找个新洞吧。”

韩闯忙活半天没挖到,有点不甘心。

“不急。这处老鼠洞很大,是个老鼠大家庭。现在只挖出了玉米仓,才二十来斤,咱们再找找吧,说不定还有别的粮食仓。”

陈凌摇摇头,弯腰继续往旁边挖。

“啊?真的假的?老鼠再聪明也不至于聪明到这地步吧?”

“还、还、还会分仓储存粮食?”

韩闯瞪大眼睛结巴道,他明显不太相信的。

惹得两个小丫头在旁偷偷笑,觉得这个傻大个说话有意思。

结果陈凌一找,还真找到了另外的老鼠仓,是分别储存着高粱和谷子的。

不过再挖就没有了。

“今年天时不对,花生跟黄豆还没下来,不然一般这样的大老鼠洞还有花生仓跟黄豆仓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