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汉末之风起并州 > 第六十五章鹰扬将军府

汉末之风起并州 第六十五章鹰扬将军府

作者:杨氏良家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9-24 09:51:2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处理完张辽、张白骑这对冤家,张瑞再次将目光看向裴俊。

要知道还有一位将军被自己寄予厚望,当做军神种子来培养的!

期望他能成为自己的卫青。

真的只是单纯的期望他能成为一代军神,绝不承认自己在觊觎人家的妹妹。

于是张瑞问道:“赵云功勋如何?”

裴俊在功勋册里往后翻了许久,才找到赵云一页,说道:“翊军校尉赵云,首战引铁骑长途奔袭,一战尽殁南境白波主力,以上阵上获立即升迁为校尉。后大阳之战,奋勇突强,推锋陷阵,斩首数十,虏将三员。七月以来数次击退大阳守军,围敌于坚城。功绩不足以策勋升迁。”

大舅哥。不是我不给你升官,实在是你的资历不够华丽呀。

关于赵云不得升迁,张瑞有所感慨,有时候能力真不是决定官职的主要原因。

赵云之才是否足够惊艳?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首战引六百铁骑长途奔袭,攻敌不备,一战斩首数千人。不但惊艳了太原文武,更是令整个河东都见识到了太原大军之骁勇。彻底坚定了河东豪杰相助建义中郎将大军之心。

以少击众,斩获无数,以上阵上获,策勋立即升迁一级,为翊军校尉。

但此战之后,赵云便一直受张瑞调遣,来回奔波,出现在各个重要的战场上。

夹击白波谷、阵战牛辅麾下西凉军、抵御徐荣、围困大阳。

绝不能说张瑞不重用赵云,恰恰相反,张瑞对赵云重视无比,每当有重要战事,必然将赵云调拨过去,作为取胜的最重要保证。

每逢硬战、苦战,赵云总是出现在最危险、最紧迫的战线上,以其绝世之骁勇,为张瑞打开突破口,锁定胜势。

面对徐荣这种骁将,张瑞谁都不用,钦点了赵云、贾诩过去应对。足见对赵云之信众。

也因此,赵云一直没有机会像张辽一样独当一面,去乱军中开无双,获得阵斩白波主将这种风流军功。

结果就导致现在的局面,赵云最惊艳一战,军功已经令他升为校尉了。剩下的苦战、血战都没有取得摧枯拉朽的战绩,不足以令他升为中郎将。

可见将领的成就,也跟主公如何调用息息相关。

如果闻喜一战,张辽跟赵云互换位置,恐怕赵云也能杀穿敌军,斩杀郭太,从而位居中郎将之职。

赵云都没资格晋升中郎将,那剩下的诸将就更不可能了。

张瑞便说道:“其余将士皆论功封赏,不使任何有功将士有所缺憾!”

安排完武将,接下来就轮到文臣了。

开府以后,府内也要设立诸曹参军事。

这方面最有名的当属李世民的天策府,从最顶层长史、司马到中层的从事中郎、主簿、记室,以及基层的功曹、兵曹、铠曹等,详尽可查。

理论上这是府兵制下,将军府最完美的模板,但却并不适用于张瑞。至少不适用于现在的鹰扬将军府。

其中功曹、兵曹、铠曹等跟河东、太原严重重叠。

虽然张瑞一直主张军政分离,但现在的鹰扬将军府的确不足以完全脱离两郡的官吏支持。

首先一点就是官吏不足。新下的河东郡是一个领有二十县的大郡。

郡县主官还勉强够用,诸曹有司却多有缺额。

其次是兵曹、田曹、比曹各司业务多有牵连,不宜突然切割给将军府。

思虑片刻,张瑞说道:“升审配为鹰扬将军府长史,全权负责府中事务,组建诸曹有司,明确各司职责,逐渐与河东、太原政务分离。”

随后张瑞对裴绍说道:“请裴主簿配合将军府改制,从兵曹开始,共同商议如何分配权责。”

兵曹的牵连最多,如果归郡中管,将军府便不能明了全军将士明细。

可如果兵曹归将军府管,又不利于郡县征收赋税。

如果双方共同管理,那又浪费官员编制,张瑞可不想麾下形成冗官这种沉疴弊病。

最好是能给军籍分发证明,在户门上贴上军籍铭牌。

这方面必然要双方审慎沟通,不能一蹴而就。

在军籍管理这方面整个汉末制度最完善的当属曹操的青州兵。这支军队完全不同于曹操麾下其他部曲,是曹操以优厚条件招降的青州百万黄巾。曹操给其土地耕种,从中挑选精锐从军。

自始至终这支全军就仅效忠于曹操一人,父死子继,世代为业。及曹操去世,这支军队“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敲着锣、打着鼓就回家种田去了。

可惜没有办法向曹操取取经,就只能劳烦审配、裴绍合理分配职权了。

其实这也不是多大的问题,府兵制已经建立起来了,二人眼前要做的就是完善管理体系。

这是每个势力壮大都要经历的一步,也是文臣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

没有一个势力的内部架构会跟汉制一模一样。魏蜀吴三家各有各的特点。

鹰扬将军府也必然会因地制宜,设立符合自己的规范法度。

趁开府的机会,张瑞也想将审批、贾诩的职权给错开,以免形成历史上袁绍麾下谋臣内斗的恶劣局面。

不能让两人都统领军事。

按张瑞规划,审配为长史,统领府中事务,令审配规划制度,掌管政治、后勤,大权在握,类似萧何、荀彧。

贾诩升为司马,参赞划策,统筹军机,类似张良。

至于调兵权、人事权,二人谁都别想了,这两个权利只能归鹰扬将军本人所有。

即便再相信一个人张瑞也不会将这两项权利分出去。

因为,世间最不经考验的,就是人性。

于是张瑞说道:“升贾诩为鹰扬将军府司马,总领军务。迁王昶为鹰扬将军府记室参军。迁荀兴为鹰扬将军府功曹参军。”

对王昶这位历史上督荆豫二州军事的文武全才,张瑞还是决定将其调入军中。让他做个田曹掾太屈才了。将来鹰扬将军府控制的领地越来越大,需要更多能总督一方的人才。

记室参军,负责鹰扬将军府的公文(书、疏、表、启)往来,负责发出鹰扬将军的教令、命令。

其地位大抵相当于如今的尚书台,是主君意志的执行机构。

功曹参军则很好理解,对应郡国当中的功曹掾。

这两个位置一个管行政,一个管人事。

只要张瑞的命令能通畅下达,手下升迁的军官又都由张瑞审核,那么就永远不存在被架空的可能性。

这也是张瑞亲自册封此二人任命的原因。

在制度内与一众文臣并列的则是四名中郎将,只听张瑞之令,完全不受文官管辖。有统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

平时军队士卒归鹰扬将军府的兵曹参军所管辖。

例如鹰扬将军决议发精锐步骑万余进攻上党或守卫郡国,那么就由兵曹参军对比军籍名册,抽调、征集一万步骑。

然后张瑞派遣一位中郎将过去统领这一万步骑,执行鹰扬将军的意志。

彻底杜绝了所有人拥兵自重的可能性。

暂时张瑞对鹰扬将军府的规划就是如此,之后的具体详情要由审配逐渐完善,如果发现问题,便在运行过程中及时修正。

正常势力例如魏、蜀、汉的架构大抵都是如此。像东吴那种部队全是将领私兵、部曲的情况,完全是异类。

张瑞是绝不会允许,部下某个将领长期把持军队,像董卓一样将国器转化成自己的私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