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汉末之风起并州 > 第八十章诗与远方

汉末之风起并州 第八十章诗与远方

作者:杨氏良家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1-07 09:53:4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随着长安思潮的发酵,整个国家都关注向了这个方面。

上至帝皇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茶余饭后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民族想从封闭的视野中开拓出去,总要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思想激荡。

七月,秋收结束,朝廷免除了赋税,勤劳的百姓都积攒了足够的存粮,于是有大量百姓推着独轮车来到,想在这个天下最繁华的城市中将存粮卖出更高的价钱。

一队队携弓带刀的武陵少年,策马在长街上飞驰而过。大量异域游人、长安百姓、千金小姐在长安街头悠闲漫步。

形形色色的面孔,热闹非凡的街道共同铸就了长安城的富庶与多元。

但在一百零八坊的坊门前,却形成了相同的风景。

大量解决了温饱,生活无忧的百姓围在坊门前的公示牌前。

一名卖完粮食的农夫不识字,对身边一位身着锦衣的文士问道:“这位公子,上面写了些什么?咋这么多人围在这里呢?能否跟某讲讲?”

文士转头打量了一眼问话的人,见对方挽着裤腿,赤膊短褐,一眼便看出对方是一名农夫。没多少耐性,敷衍说道:“官府昭示,将发行黄金券。持券可到子金苑兑换黄金。”

农夫不着头脑的摸了摸后脑勺,不明白这个消息,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人围在这里。

难道大家的生活都已经富裕到要用黄金作交易的地步了?

被对方不耐烦的语气吓退,农夫再不敢麻烦对方。转而看向人群之中,蓦然发现一名自己同乡的庄稼汉张三。便连忙挤了过去,说道:“老三,汝在这里作什么?”

张三看见熟人,格外热情,上来便抓着农夫的胳膊,说道:“冶尾亭的王夫?”

“是我,去岁我还曾去你们亭租过牛。”

“某记得此事。汝是个憨厚热忱之人,租完牛还将牛喂饱方才送回。主家对此数次夸赞。”

“不值当,不值当,此乃本分。”

寒暄过后,王夫问道:“老三,汝脑袋灵活,跟某讲讲,这多人围在这里作甚?”

张三更加热情的抓住王夫胳膊,笑着说道:“是好事一桩。不怕汝知晓,我妻弟为壶丘亭侯采邑之民。”

王夫闻言心有戚戚,这可跟自己这种平民百姓不同。那是能跟壶丘亭侯扯上关系的存在。

虽然壶丘亭在哪里,壶丘亭侯究竟是谁,王夫都一无所知,但不妨碍这个淳朴的农夫产生敬仰尊崇。

张三继续说道:“这可是内幕消息,吾妻弟只告诉某一人。某看汝本分才告诉汝。”

一般而言,这种话的潜台词就是,这消息我已经告诉身边认识的每一个人了。但王夫性情憨厚,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据吾妻弟言,壶丘亭侯正在招募人手,想去贵霜或者更远的地方开拓一番事业。怎么样,汝可否感兴趣?若有兴趣,吾两人为同乡,某豁出这张老脸,去求一下壶丘亭侯府,也带上汝一个。”

所以有时候憨厚亦是福气,一头雾水的王夫完全没被三言两语煽动,好奇的问道:“这跟发售黄金券有何关联?”

“怎么没有关联?汝想啊,平时这些君侯、豪族,为什么不肯去远方开拓?要汝对万里之外一无所知,会带上数百斤黄金、数百车铜钱去冒险吗?”

数百车铜钱?王夫立即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这怎么敢呀。就算是数百钱带着去陌生地域也是心惊胆战。

“但有了黄金券便不同了。几十号人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薄薄几张黄金券,到了异域他乡,这多轻便安全啊!能有番作为最好不过,至不济也能带回大量当地特产,行商一趟。”

至于黄金券是否被对方所认可?

这其实无需太过担忧。中原百姓面临的情况,异域胡商也是大抵相似。

胡商们也想到中原长安走一遭,可是没头没脑的带着大量黄金过来,能否盈利不提,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

但有了黄金券,这些商人就能轻装简行来长安观赏一下神京风貌,顺便采买大量有利可图的商品。

尤其在孟朝威加四海,君临万国的背景下,黄金券的流通更是能得到所有藩国官方的权威背书。

任何人敢拒收黄金券,各个藩国的君王、大臣都要第一时间去教育一下本国臣民什么叫人间真理,什么叫长臂管辖。

在藩宗朝贡体系下,孟朝的律法与行政规定,在下面各个藩国境内就具有绝对同等的法律效力。

只要涉及到孟朝百姓,孟朝的交易行为,以及一切与孟朝产生关联的事情,那么法律裁定都要以《孟律》为指导准则。

但若真的相信这些豪族、列侯,带着大量乡党,全副武装到了异域他乡,寻找财富,还能奉公守法。

那张瑞宁肯相信东印度公司,就是个人畜无害的合法贸易公司。

这些人到异域他乡去,组织游侠团体收税垄断也好,合法贸易也罢,甚至当雇佣兵,帮助其他国家征服境内蛮夷部落,搜寻黄金宝藏等等,无论做什么,都注定了会向中原输送回大量黄金与财富。

这才是官府期盼的事情。

官府的心思不难猜,张三笑着对王夫说道:“看官府文书里也有谈及,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汝就不想去远方开拓一番?”

“汝还没婚配吧?官府告示说了,鼓励向中原输送青壮劳力。汝想想,青壮劳力都进了中原。留在本地那些俏寡妇、美女子,还不是汝随便挑?”

这个说法终于挑动了王夫的心弦,诸夏重男轻女的思想实在太过严重。

哪怕孟朝经济繁华,也无法改变这个人口比例问题。

即便后世,哪个农村中还没有两三个出名的老光棍?这些人都是终生未曾取上媳妇。

在当下,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背景下,富人生育权有所富余,但代价就是每个亭、里当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单身青壮。

这个问题,关西要远远比关东更突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