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好运的九零年代 > 第83章 糟多无口

好运的九零年代 第83章 糟多无口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1-10-15 08:48:09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这事梁好运哪知道啊。

何大妈敢跟她说, 可能压根不在乎那点钱。

梁好运:“结扎的条子只是给齐主任看一下,不可能交给她。独生子女那个补贴也是自己申请,然后她帮忙递一下材料。何大妈的儿媳妇可能没申请。申请了也没多少钱。还不够让人家第二次开刀拿环的住院费。”

“不是可以领很多年?”张爷爷问。

梁好运:“一年六十块钱, 一个月五块。何大妈的儿子加几天班也不止这么多。”

张爷爷忍不住说:“难怪都不愿结扎。城里人双职工养一个孩子, 不差钱,受那份罪干啥啊。”

“是呀。”梁好运道:“你说我受那份罪干啥?”

张奶奶赞同:“以后再找你别理她。”

“好。”梁好运一低头, 俩小孩抓着她的裤子正一点点往下滑,连忙把孩子抱上来,然后放一起,她伸出一条腿挡在外面。

小孩下不去, 又耐不住寂寞, 撑着梁好运的腿站起来,转身扶着沙发一点点往边上移。

张奶奶看到他们扶着沙发走的很稳:“可以学走路了。”

“九个月, 不急。一周岁再学也不晚。”梁好运看一眼孩子, “这么小什么都不懂, 学会了你们一眼看不见就跑丢了。再大点跑出去也知道回来。”

张奶奶想起一件事, 现在人日子好了, 人贩子也升级了, 开着面包车偷孩子。听说车窗还用黑色透明胶带糊起来,往车里一塞, 从跟前过都不知道。

张奶奶:“晚点走也好。我不能帮你们看着, 你爷爷一个人也看不过来。”

梁好运笑道:“有小蒋和小杨呢。”

“她俩说今年春节回家。”张奶奶不知道梁好运知不知道, “她俩二十了,这次回去该找对象了。农村孩子都是这么大结婚。再过两年就不好找了。”

这话要是一年前,小蒋和小杨刚来那会儿,梁好运信。现在可说不准。

饭后,她俩刷锅洗碗的时候, 两个小的好奇,张跃民和梁好运扶着两个小的在旁边看,梁好运就顺便问她们今年什么时候回去。俩人直言过了腊月二十再走。

梁好运提醒她俩早点回家相亲。

俩人同时摇头,名曰她们还小。

是不是真实原因,梁好运不关心。反正她俩在这边一年多,经过两位老人扫盲,会打电话会存钱,她们家的人想把她们拘在家里也不容易。

话又说回来,记者采访刘向东的时候提到采访梁好运,其实只是敷衍他。因为最初采访他的记者离帝都太远。

刘向东向总台记者透露,捐物资是梁好运的主意。总台记者提到回去就采访梁好运。这次却是真的。

洪水暂时得到控制,总台派别的记者过去,让最先过去的记者回来休息,那记者到帝都就向台领导提议给梁好运做一期专访。

此次洪灾,万众一心,受灾群众的吃喝住几乎被各地企业包了。各地企业也跟梁好运一样,自己联系火车,或者自己开车送过去,给当地和抗洪的部队省了很多麻烦,也给国家省了很多麻烦。然而这一切都因为梁好运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他们送的水、方便面、衣服、帐篷和防疫物资,明晃晃告诉爱心人士,灾区需要这类东西。也省得那些捐物资的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捐什么好。

梁好运的好运食品公司在帝都也蛮有名气。梁好运年轻,以前登过报纸,相貌出众,结婚又早,能聊的很多。

总台开会商讨一会儿,就让制作部门联系梁好运。

又可以打广告了,梁好运自是来者不拒。不过梁好运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回答,遇到跟孩子和张跃民有关的,梁好运只是笑笑不说话。

主持人被她笑的无奈,只能跳过。

梁好运这两年手里有点闲钱,结束采访就去报刊打广告,然后联系各地的招租广告,铺设地广。

暑假结束,北方好几个省,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火车站,都能看到好运公司的广告。而今农村有电视的依然不多,梁好运就在广播电台打广告。配合地广和报刊,堪称轰炸式宣传。

好运牌的经销商也像星星之火一样,仿佛一瞬间铺满了北方大地。不过也仅限火车公路畅通的城市。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好运纯净水的销量大减,火腿肠、八宝粥和方便面的销量剧增。

帝都大学放寒假,梁好运就把两个蹒跚学步孩子放家里。张跃民看着他们。梁好运统计一年的收入,做来年计划。小蒋和小杨也得空就往外跑,买回家的东西。

这个时代十家有九家重男轻女。小杨和小蒋加一起没上五年学,还没满十八周岁就随同乡出来,可想她们的父母不可能是那个例外。

相处一年多,猫猫狗狗也有感情,何况人。

梁好运回到家,听到爷爷奶奶夸小蒋和小杨孝顺,又是给家人买吃的,又是买用的,还去刘向东的批发市场买衣服。晚上吃饭的时候,梁好运问:“小蒋,小杨,你们的钱花的差不多了吧?”

“差得多呢。”小蒋摇头,“我们都是用去年春节大姐给我们的奖金买的。”

梁好运看到女儿要逃,连忙把她拽过来,“工资呢?全存起来了?”

两人连连点头。

梁好运:“帝都的女孩子结婚,娘家都给准备嫁妆,留着以后养孩子,你们那边呢?”

“娘家还给嫁妆?”小杨好奇地问。

这边给嫁妆的也不多。

梁好运仗着她俩极少出去,不知真相,道:“何大妈就给她小女儿准备好了。好像有一两千块钱。反正够孩子喝奶粉的,或者坐月子的时候请保姆的。”

小杨羡慕:“你们城里人真讲究。”

梁好运:“你自己也可以准备。腰里有钱底气足,婆家才不敢欺负你。”

“可是大哥说,你嫁给他的时候啥啥没有。连嫁衣也是大哥买的。”小蒋道。

梁好运没好说的太直白,她俩没听出来,张跃民听出来了:“你们能找个我这样的?”

俩人不吭声了。

过了一会儿,小蒋忍不住说:“您是大学老师啊。”

“好运的意思,你父母又不知道你们在我们这里连牙膏都不用买,春节还有奖金。你们完全可以留一点傍身。”张跃民懒得跟她俩绕弯子。

小蒋犯了难:“不好吧?我家穷,等着钱用。”

“你们要是不出来呢?把你们嫁了,婆家能给几千块钱聘礼?”张跃民问。

九十年代初,保姆工资低,住家保姆一个月也就一百块钱。九五年以后,发展迅速,尤其这两年,好一点的保姆都要三百左右。

小蒋和小杨什么也不懂,她老乡怕雇主不要她们,跟家政公司谈的两百。梁好运起初又不知道俩人秉性,自然不可能当冤大头。

每月两百,她俩几乎不花钱,偶尔梁好运还给她们几块钱买零食。所以张跃民可以肯定,两人至少存了三千块。

张跃民:“整数给你父母,零头取出来放你们房间里。给他们多少是多?”

他的这个说法,颠覆了两人的思想。

小杨忍不住问:“大哥怕我们明年不来?”

张跃民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糟多无口。

梁好运气笑了:“我们有钱还请不到保姆?信不信我把国宴大厨请来。”

小蒋犯难:“可是去年老乡回去的时候,跟我父母说了,我们每月两百啊。”

“去年的工资让你老乡捎回去了?”张跃民问。

两人连忙点头。

梁好运朝西边厢房看一眼,“回去给两千。你父母问那四百块钱呢,就说买内衣,买擦脸的,北方的风厉害,不用擦脸的不行。买扎头绳,还给他们买那么多东西。还有车票钱。车票买好了吧?”

俩人再次点头。

梁好运:“那不就行了。”

两人没存过私房钱,不由得找张爷爷张奶奶。

张奶奶道:“你们的父母指望不上,现在有点钱,将来能好过点。你们自个想想吧。放在这儿不放心,你们就去银行再办个存折。存折放你们房间里总该放心了吧?”

两人的钱是宝贝,每晚睡觉前都得看看存折。甭说放在梁好运这里,放在她们自个身上也不放心。

雇佣关系,梁好运也不好说太多。

翌日下班回来,路过菜市场,买两只鸡的时候顺便去小店里买两包吃的。八宝粥、火腿肠、盒装方便面以及矿泉水。

小蒋和小杨买的东西多,又有吃的,以至于得挑着胆子上火车。这样挤公交车去车站麻烦,腊月二十二,张跃民就开车送她们去车站。

到车站门口,俩人欲言又止,磨叽半晌,犹犹豫豫从兜里掏出个存折递给张跃民,请张跃民给她们收着。

张跃民好奇地问:“我不送你们呢?”

“那我们就,就放身上。我们在秋衣上面缝两个兜。我们不听话,大哥还来送我们,肯定是为我们好。”小蒋说完,脸都羞愧的红了。

张跃民接过去:“到家不许说。回来的时候找你父母要钱,看他们能给你们多少。我估计也就一张车票钱。”

小蒋小杨不信。

有些事撞到南墙也不敢信。毕竟那是亲生父母。

张跃民也没说什么,绕去大表姐家接楚兜兜。

由于张跃民的工作好,受人尊重,张跃民刚把车停下,胡同口的邻居就帮忙喊:“楚兜兜,你表舅来了,快出来。”

楚兜兜背着小书包跑出来就朝张跃民身上扑。

楚爷爷大呼小叫跟出来:“东西,东西。”

“什么东西?”张跃民问。

楚爷爷:“牙刷,还有擦脸的。他这几天仗着不上学,也不好好洗脸,都吹起皮了。”

张跃民道:“带去澡堂里跑半个小时就好了。”

“他爸没空。不愿意跟我去。”楚爷爷道。

楚兜兜哼哼:“明明是爸爸懒得去。”

“还不是嫌你烦。”

楚兜兜:“爸爸没耐心。表舅说,对待小孩要有耐心。澡堂水太热,我不想下去,爸爸就说,不下去就出去,都不知道哄哄我,我才不要跟他去。”

楚爷爷扬起巴掌吓唬他:“你哪这么多话?”

邻居也惊得不轻:“兜兜平时没这么多话啊?”

“因为有他表舅给他撑腰。”楚爷爷连忙跟张跃民解释:“我没别的意思。这孩子现在这样挺好。以前被他妈训的跟个猫儿一样。我和他奶奶都担心将来长大了不好找媳妇。”

张跃民笑道:“给他收拾一套内衣吧。”

“好好。”楚爷爷连忙喊老伴儿。

楚奶奶拎着小包出来,“我一听兜兜那么说,就知道他表舅有法子。都在这里。还有几双袜子和一双棉鞋。”

“这几天有雪,给他拿双雪地鞋。”张跃民道。

楚奶奶指着小孩的脚。

张跃民发现在脚上穿着,“走吧,楚兜兜同学。”

小孩跑到前面。

张跃民微微摇头。

“表舅……”

张跃民:“不可以。坐我后面。”

小孩撇撇嘴上车。

邻居禁不住说:“兜兜挺听话啊。他妈怎么说不听话?”

楚奶奶和楚爷爷当着张跃民的面不好说什么,就一个劲傻笑。

张跃民道:“他妈控制欲太强,恨不得兜兜是个提线木耳,可是兜兜是个人,她肯定觉得兜兜不听话。”

楚兜兜忍不住勾头:“表舅,您说的太对了。”

“关窗户。”张跃民瞪他一眼就上车。

小孩立马老老实实坐好。然而只限家门口。出了胡同,小孩又不老实,“表舅,我觉得你比大舅和小舅好。”

张跃民:“说人话。”

“我说的是肺腑之言。”

张跃民轻笑一声:“八岁,居然懂肺腑之言。楚兜兜,看来语文又考满分啊。回头我得问问你妈妈。”

“别呀。”

张跃民:“想要什么?”

“我想给大小子和二丫头买两个玩具。表舅,用我的压岁钱。去年的。”

张跃民接道:“买来之后你先玩儿?”

小孩惊得睁大眼睛,他表舅是他肚子里的虫子吗。

张跃民:“还记得昨晚给我打电话说的话?先写寒假作业,写完再玩。你现在买了,什么时候玩儿?”

楚兜兜那是开的空头支票啊。

“楚兜兜,你是不是忘了我是老师?”张跃民问。

楚兜兜的小脸埋腿上,小声嘀咕:“我以为表舅和妈妈不一样。”

“这种激将法都是我玩剩下的。你乖乖听话,年初二去你姥姥家,我也过去,到时候还接你去我家。否则,免谈!”

楚兜兜猛然抬起头:“您不是不喜欢去姥姥家吗?”

“也不能一直不去啊。”张跃民真不想往那个大院去,“你姥姥得空就去看大小子和二丫头,今年再不去就太不懂事了。”

楚兜兜:“弟弟妹妹也去?”

“去的。”张跃民点头,“你大舅早几天特意打电话提醒我带上他们。”

楚兜兜的小眼珠转呀转,转到年初一晚上,他爸妈收拾去姥姥家的东西,他收拾自己的东西。

年初二,楚兜兜背着书包,手里还提着个提包,趁着父母不注意,先一步把东西扔车里。

到大院里,大舅妈看到外孙大包小包的,很诧异:“兜兜怎么拎这么多东西?”

“你拎的什么?”大表姐忍不住问。

李大舅:“你不知道?”

大表姐不知道。

楚兜兜绕开长辈就往屋里钻,发现除了二舅爷一家,就是大舅小舅和大舅妈,“我表舅呢?”

李擎刚刚有听到父母的话,再看楚兜兜这样,问:“年前在他们家住一周,还没住够?”

大表姐恍然大悟:“你这样是为了去你表舅家?”

楚兜兜点一下头,放好自己的行李就往外跑。

李霁拦住外甥:“咱爷俩聊聊。”

小孩一脸警惕。

“表哥家有什么好玩的?我听你爸说,你在他家七天就把作业写完了。他这么盯着你,居然还去?”李霁真纳闷。

小孩点头:“表舅好。”

“比如?”李擎也忍不住移过来。

楚兜兜回想一下,“表舅看着我写作业。我不会,表舅就说,老师没讲清楚,从不骂我。”说完,没忍住看一眼他妈。

大表姐正往屋里搬东西,没注意到儿子的小眼神。

李擎看到了:“然后他帮你写?”

“才不是呢。表舅一点点教我,然后让我自己写。”楚兜兜拨开他小舅的手:“我不要和你们说话,你们小人之心度我表舅君子之腹。”

李擎:“我们只是好奇。你表舅的脾气看起来可不大好。”

楚兜兜点头。

李霁问:“打过你?”

楚兜兜再次点头。

“你居然不生气?”李擎酸了,“我数落你一句,你能记八百年。他打你,你居然还去?”

楚兜兜想一下:“我该打啊。”

表姐夫忙问:“你干什么了?”

“差点把我家点着了。”

众人回头,张跃民和梁好运各包一个孩子,各拎一箱茅台进来。

表姐夫惊得睁大眼睛,回过神就撸袖子:“楚兜兜!”

楚兜兜吓得跑:“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表舅打过我,你不许揍我。”

大表姐伸手抓住儿子。

小孩顿时吓得身体僵硬。

表姐夫赶忙把儿子夺过来,就怕妻子劈头盖脸的又骂又打,先一步问:“到底怎么回事?”

大小子和二丫头一来,李家兄弟就忘了这个外甥,过去抱他们。

张跃民道:“俩小的嫌屋里闷,我就弄个火盆在葡萄架下烤火,顺便给兜兜烤个红薯。后来有一天,他想吃烤红薯,我跟他说,晚上用地锅做饭给他煨。这孩子不声不响自己在厨房点火,我看到厨房冒浓烟才知道。幸亏他不懂,弄得都是大木头快,没着起来。”

表姐夫扬起巴掌。

小孩两只手掰开他的另一只手就往张跃民怀里钻。

张跃民:“有一点我挺好奇的。我记得你以前不爱吃烤红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