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 第237章 番外四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237章 番外四

作者:木兰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5-06 11:10:5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胤礽在西海岸停留了许久。

唐甄在华夏城中收留了许多人,其中大多是年轻的孩子和孱弱的人。因为壮年人都被抓去当奴隶,唐甄若收留壮年人,就会和其他势力起冲突。

唐甄虽想证道,但并不傻。若华夏城不能长久的保存下来,那么教化和救助就是一纸空谈。

善事,只有能长久的做下去才有意义,否则就是自我感动自我满足。

华夏城中并非只有美洲原住民,还有许多黑人孩子、白人孩子。当然,最多的还是大清的商人和士兵家属。

唐甄指着一个白人小孩道:“他父母信仰不同教派,所以他被称为恶魔之子。就相当于信佛的女人和信道的男人结婚,生出的孩子就不能要了?这里的欧洲人小孩要么是来自爱尔兰和苏格兰,要么是恶魔之子。”

爱尔兰和苏格兰?

胤礽在记忆中搜索,想到了爱尔兰饥荒和苏格兰饥荒。

爱尔兰饥荒发生在1651年到1653年,苏格兰饥荒发生在1690年,都是康熙在位期间发生的事。

这两场饥荒,都让这两个类似英国藩国的国家饿死了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口。

英国的国土面积很小。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名义上并入英国之后,按照常理,英国国王应该大力开发新的国土,让这些国土与英国共同繁华。

但这常理是华夏的常理。

华夏王朝向来就是领土扩张到那,只要有钱有能力能控制得住,就一定会兴水利,劝农桑,开学堂,把教化和技术带到哪里。除非是如安南这样的地方,离中央王朝太远,实在是不好管。

不过对于太远的国土,华夏王朝还有个分封的妙招。当初大明控制不了云南等西南重地,就将其封给沐英。之后沐国公与大明同休。

大清受了沐国公代代教化云南的遗泽,在三藩平定后,将云南纳入中央王朝直属管理。

英国就那么点地,却吝啬开发苏格兰和爱尔兰。自从苏格兰和爱尔兰并入英国之后,发展受到极大压制。

比如爱尔兰,因为爱尔兰当时是英国重要的牲畜和粮食出口基地,所以爱尔兰人只能吃土豆果腹,不准吃他们种出来的生长在阳光下的金黄色麦谷。

除了这次饥荒。到了十九世纪,爱尔兰出现了土豆病,饥荒更加严重,饿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而英国不但不积极赈灾,还嘲笑是爱尔兰人“下等”“懒惰”“奢侈”才会遇到这样的天灾,是上帝的惩罚。

高等人都是吃小麦等长在阳光下、种植较为困难的作物,那是神的恩赐。爱尔兰人以深埋在土中、见不到阳光、长相也千奇百怪,种植很简单、产量很高的土豆为食,是背离了神。

很难想象,后世英国“国菜”是炸鱼和薯条,这时候,他们却歧视吃土豆。

或许他们不是歧视吃土豆,而只是歧视吃土豆的人。吃土豆的人,就是卑贱的象征。

因为对爱尔兰人的歧视,英国女王只捐赠了两千英镑和一船腐烂的粮食。

那时候英国已经进入维多利亚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巅峰时期。英国女王不仅自己吝啬救助爱尔兰人,还不允许其他国家救助。

苏丹国王很同情爱尔兰人,想要捐赠一万英镑,被英国女王训斥制止,只能捐赠一千英镑。苏丹国王偷偷赠送了三船粮食给爱尔兰人。英国女王知道后大为恼怒,严令禁止其他国家对爱尔兰援助。

后来大量爱尔兰人逃到美洲。后世美国许多上层贵族身上都留着逃荒爱尔兰人的血。

不过这群后代提起曾经的爱尔兰大逃荒,却将其当做勇气和高贵的象征,并对其他国家做当初英国对爱尔兰做的事。

记真是讽刺。

爱尔兰的饥荒和苏格兰的饥荒导致了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是爱尔兰自由邦建立和苏格兰延续至今的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现在威廉三世虽没有像维多利亚女王一样残忍,但他为了大同盟战争,国内粮食捉襟见肘,自然也不可能救援苏格兰。

胤礽被康熙教导而成的帝王思维,则在思索是否在这进程中有利可图。

他正思索着,当有小孩听到胤礽是大清太子的时候,噗通跪下,给胤礽不断磕头。

小孩受宠若惊,用不连贯的汉语解释原因。

原来,他家受了大清粥棚的恩惠,又在大清船队上找到了活干,一家人才能来到新大陆重新生活。

他父母现在新大陆开垦土地,他就在城里上学。

旁边也有许多孩子给胤礽磕头,谢谢大清给他们的援助。

对思想已经定型的成年人而言,大清施的粥是神灵的恩赐。但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只记得是大清那一碗掺了沙子却比他们平常吃的食物更可口的粥,救下了他们全家。

胤礽的心突然软了。

至少现在,或许他应该抛弃帝王思维,将思维转到唐甄弟子这个身份,用一个正常的好心人的视线打量这一座华夏城。

至于爱尔兰和苏格兰独立的事,等到了那个历史进程的时候,再由之后的大清皇帝来思考吧。嗯,他可以先把这些事写成课本,让后代们提前做好功课。

“老师,我想在这里当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可以吗?”胤礽决定在这场旅途中,把皇帝的身份抛弃得更彻底一些。

唐甄笑道:“好,当然好。我们这教书先生可缺得很!”

于是胤礽拉着李彤,以及船上所有会读书识字的人,都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临时先生。

李彤带了几个嬷嬷同行。

这些嬷嬷都是宫中有品级的女官,都识字。

她们本对抛头露面有点拘束,见这里女人几乎都抛头露面,便也放开了一些,分担了李彤部分教学任务。

论教书和编写教材,李彤和胤礽是最专业的,可能比他们皇帝皇后的本职工作更加专业。

他们在和这些学生们相处后不久,就将教学暂时交给其他人,小两口子闭门编写华夏城能用的教材。

华夏城的孩子们目前的目标不是读书做官,而是读书明理。

他们目前的学力,只要有小皇子们启蒙的水准就可以了。

如果他们还想继续学习,可以拜其他华夏人为师,也可以来华夏求学。

《三字经》仍旧是启蒙的好教材。不过这里的孩子们,可以增加一些海外近代史中与他们来历相关的部分。

唐甄给他们编纂的课本中,也有他们本身来历的部分。

华夏教化从来都不是抹消被教化者的过去。华夏的神话故事中,也一直包含着各个民族的神话寓言故事。

知道自己的过去,才能选择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所以唐甄很认真地教导孩子们他们从哪来,为何会落到这种地步,现在的生活对他们而言预示着什么,他们的未来要怎么走。

他们若想融入华夏,那么就好好学习,学好了,华夏也会成为他们的家乡。

若他们想走更艰难的路,想要让自己真正的家乡变得兴盛,那么他们就要学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明白前路的艰辛。

胤礽也将他们遭遇的事编入了新的《三字经》中。

爱尔兰和苏格兰的饥荒,因教派争斗而产生的恶魔之子,欧洲人对美洲原住民的迫害……写完这些之后,胤礽觉得这样不够好。他又走访了更多的人记,编写了出了新的东西。

爱尔兰与苏格兰的神话与历史中的英雄,美洲原住民曾经创造过的辉煌历史遗存……这些也被胤礽写入了新《三字经》中。

孩子们知道自己身上承担的苦难。这些孩子们的父母经常和他们提起。

但他们对自己民族曾经的辉煌一无所知。连他们的父母都以为他们是低等民族。

当他们把《三字经》中背诵的内容向父母求助,问这些事是否真实时,这些已经被苦难磨灭了年轻容颜的逃难者们视线突然模糊。

他们想起了自己趴在长辈膝盖上,在温暖的炉火中听到的那些神奇的睡前故事。

英雄与神灵,国王与贤臣,奇迹与一切美好如梦的传说……有美洲原住民指着面前的玉米、土豆,哽咽道:“这些就是我们文明存在过的痕迹。”

就算文明遗迹被砸碎,就算文字和壁画被销毁,就算传承了历史的大巫和祭祀都被烧死,就算他们自己也已经记不得他们的文字和历史,但在饥荒中养活了许多欧洲人的玉米和土豆仍旧倔强地替美洲原住民们保留着,他们曾经拥有过辉煌文明的痕迹。

若没有辉煌的文明,这些粮食是怎么由拇指大的果实,被培养成如今这样甜美软糯可口?

我们是有文明的啊。

“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被欧洲人命名为印第安人的美洲原住民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把《三字经》背住,把《三字经》教给你的孩子。”

孩子趴在父母的肩头,道:“你要学吗?我也可以教你哦。”

年轻却面容苍老的印第安人愣住了:“我……学?”

孩子点头:“我们一起学。”

大人和孩子互相注视着对方。

半晌,大人点了点头。

“好,我们一起学。”

……

当胤礽编写好新的《三字经》后,发现孩子们对新内容,比原本内容背诵和默写更熟练。

胤礽笑着叹了口气。

他就知道,一定会这样。

不只是华夏民族。所有民族,都会追寻和向往着自己的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