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朱允熥赵宁儿 > 第106章 钱庄(1)

朱允熥赵宁儿 第106章 钱庄(1)

作者:岁月神偷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7-09 02:24:5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不过落笔之后,朱允熥并未马上把手中写好的圣谕递给王八耻,而是凝神细看。

他不给,王八耻不敢接,更不敢往御案上瞄。

其实他就是个跑腿的,这道圣谕只是经过他的手传达给外面的翰林侍诏官。

而何广义更是从朱允熥提笔的那一刻,直接低下头静静的看着自己的脚尖。

朱允熥看了手中的圣谕片刻,忽然把写好的圣谕纂成团儿,然后再次提笔。

“着各地副将总兵官,都司都指挥同知等人,轮番入京觐见!”

虽然这份圣谕和刚才写好的那份,只有一字之差,可代表的含义却是天地之别。

朱允熥不见主将而是要见他们的副手,这个举动就十分的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地方上的布政司使等封疆大吏,镇守各边的总兵官还都是老爷子时的旧人。

不是朱允熥对他们不放心,而是他对这些人还缺乏一定的了解。更准确的说,他从登基至今,对于地方上的具体事务,缺乏直观的了解。

见主官是问不出什么的,他们必然会避重就轻。而见他们副手,则代表着无形之中,给了他们一个信号。

你们好好干,违背了朕,朕看你们不顺眼,自然有你们的副手顶替。

天下的一把手二把手,就没有一团和气的,都是面和心不和彼此猜忌提防。

这就是帝王的心术,也正是上位者的手段。

等宣纸上的墨迹稍干,朱允熥把它折叠起来,放在明黄色的匣子里,“让人送到五军都督府,兵部留一份存档!”

“遵旨!”王八耻双手接过匣子,躬身出去。

虽暂时没有想好,但军中的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历史上正是因为大明卫所制度的崩坏,实行募兵制,所以才兵为将有。

到了晚明时期,军队名册上的人数就是将领们用来吃空饷的。而那些招募而来的士兵,都变成了将领们的家丁干儿子。

“日后,你恐怕也不能时刻都在京中了!”朱允熥又看看何广义,轻声说道。

“万岁爷让臣去何处,臣就去何处!”何广义忙道。

“你还不知道,朕给你升官了。”朱允熥微微一笑,在何广义错愕的目光中继续说道,“朕已下旨,见廉政院衙门。”

“这个衙门就是针对吏治的,暴昭为主官,你为侍郎,品级上虽然没变什么,可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听这话,何广义顿时心中明了。

他的锦衣卫只有暗中刺探的职权,抓人都是要经过皇帝的默许,而且他们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皇帝的狗,当皇帝对谁不满的时候,他们就跳出来狠狠的咬一口。

终究算不得光明正大。

而这廉政院针对的是吏治,单独为一部与六部平齐,可抓可审可断可判。

也就说,他何广义将从天子的鹰犬,真正转变成大明王朝的大臣。

世人都夸鹰犬忠,可古往今来鹰犬之人有几人能善终呢?尤其是锦衣卫这样的天子耳目,知道的的越多死的越快。可一旦真的成为国家大臣,不但身份转变,且能荣荫子孙。

“臣!”何广义微微哽咽,“皇上皇天后土之恩,臣无以为报。”

“朕没想你报恩,好好办差就是了!”朱允熥温和的看着对方,“你我君臣,总要有始有终才好!”

“皇上!”何广义跪地叩首,涕泪交加。

“哭什么?”朱允熥笑笑,“你有才干,朕就会用你。你没才干,即便是东宫旧人,朕也不会另眼相看。起来起来,坐着跟朕说话。”

“你在西安给朕的折子,朕看了四五遍。”朱允熥又从御案的抽屉中,抽出一份奏折,“上面这句话说得好啊!国泰民安之下市井熙攘,然宵小暗中横行勾结官吏作威作福,民生虽美,亦有求告无门受尽屈辱者。”

“你能看到这点,就值得朕重用你!”

“别人都是看到了盛世,就算看见了也当看不见,更没当回事。在朕看来,此风断不可涨。不然日后,必将处处小官大贪,小恶大奸。”

“暴昭这几日就回京,你多和他走动商议,如何雷厉风行的除掉这些大明朝的宵小。记住,除恶物尽斩草要除根!”

“臣遵旨!”何广义咬牙道,“各地的锦衣卫镇府千户都知道地方上的猫腻,臣让他们一一报上来。”说着,眼神一凝,“从快从重从严。”

“你做事朕放心!”朱允熥赞许一句,“放手去做,朕给你撑着!”

这话,更是让何广义感激的无以复加。

“总说是太平天下,可一睁开眼仔细看,处处都是毛病!”朱允熥苦笑一声,“朝堂上,地方上都是一地鸡毛。朕一直还算放心的军中,也出了逃兵之事。”

“其实.......”何广义犹豫片刻,开口道,“臣虽未在军中历练过,可也知道些军中的事。”

“逃兵主要是卫所,边军之中的逃兵只占少数。”

朱允熥看看他,“哦,何出此言?”

“边军重军功,带兵打仗的将官们不会对士卒太苛刻,不但朝廷下发的恩赏不怎么克扣,打仗所得的战利品也是默许士卒们瓜分的!”

“但卫所之中就不一样,卫所的兵要重地,地又不全是他们的,所以盘剥克扣之事也就......”

“而且军饷上.......”

何广义说着,又悄悄看下朱允熥的脸色,状着胆子说道,“边军的军饷将官们哪敢克扣?他们的军功都指望手下人出力。再者说边军性子野。洪武十六年,大同那边一个参将勾结监察御史,克扣了手下军卒两成的军饷,结果被那些丘八大爷,直接给剥了衣服吊死在树上。”

“若不是大同总兵处置得当,只怕那次就引起了营啸。事后太上皇震怒,一连砍了大同那边三十多颗当官的脑袋。”

“而卫所从指挥使到百户都是世袭的,臣说句不好听的,卫所中的正丁还有家眷等,就跟他们的佃户差不多。”

“这些卫所世袭军官的权力也大,哪怕死几个人,随便在兵册上勾一勾。即便最后人数上不对了,每年也有刑部发的罪酋过去充军顶数。”

“那些充军过去的,若是家里有钱的,又要被他们敲打盘剥。”

朱允熥静静的听着,一直没说话。

直到何广义说完,才笑道,“其实这些事朕都知道,朝臣们也都知道,可没一个人和朕说。”

何广义所说的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了,准确说算得上历朝历代的顽疾,也不是大明朝独有的。

平日的军饷能扣就扣,能少就少,打仗的时候再给发足军饷,用来激励士气。

盛世之下所有的弊端恶习看起来都微不足道,可终究盛世有过去的那天,届时爆发出来,件件都是亡国之因。

当了皇帝才知为何古人会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因为有些事,真的要小心翼翼,且无比的琐碎。

“你刚回来,累不累?”朱允熥忽然问道。

“臣不累!”

“那就陪朕出去走走!”朱允熥从塌上下来,刚伸出脚,何广义就过来给他穿鞋,“走,咱们出宫转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