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科技巨头从人生模拟器开始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超塑成形延展技术

科技巨头从人生模拟器开始 第一百四十三章 超塑成形延展技术

作者:九月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4-01 07:33:1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完成巨龙之心四阶段的模拟之后,叶舟没有急于去开启第五阶段的模拟,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来自己现在手里掌握的科技数量还有4个,要想把这些科技完全消化掉需要一些时间;而立,最近黎明厂的花轿项目已经从最开始的读图解析阶段进入了生产制造阶段,他的工作一下子就忙了起来,每天都不得不奔波于各个车间检查材料特性、检查制造工艺, 回到家里后恨不得沾枕头就睡,实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进行高强度的模拟。

按照他的计划,他打算先熬过这段最艰难的冷启动阶段,等花轿项目运转成熟、制造流程基本顺畅之后,再抽出时间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的模拟。

这天一早,叶舟如同往常一样来到热加工车间,在前一天晚上,车间的工程师已经预约了他的时间,想要请他帮忙看看无凸肩宽弦空心风扇叶片加工的问题。

到达车间以后,叶舟看到之前联系自己的那个叫做黄亮新的工程师已经在他的办公室里办公了。

叶舟走上去敲了敲门,后者抬头看见是他,连忙站起身跑出来迎接。

“叶工,实在不好意思,刚才在看文档,忘记出去接你了......”

“没关系,不用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叶舟摆了摆手,继续问道:

“你们现在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主要是SPF/DB工艺的问题,我们之前虽然也造扇叶,但是从来没有做过这种长度达到1.8m的巨型扇叶,所以在操作流程和规范性上都有问题。这次请您过来,就是想让您帮忙看看,检查检查。”

“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的扇叶试制,但结果都不尽人意。”

叶舟点点头回答道:

“不用叫您您您的, 说你就好了。具体的问题是什么?有进行自查吗?”

黄亮新连忙从桌上取出一叠文档,摆到叶舟面前后回答道:

“已经组织了两次自查,纠正了操作上一些不符合文档要求的部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制造出来的扇叶无论是强度还是抗蠕变性能都达不到要求,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在做超塑的时候升温速度不够,钛合金包裹层的表面应力有问题。”

听到黄亮新的话,叶舟愣了一愣。

一片现代工业技术下完美制造的涡扇叶片,按道理来讲确实是不应该出现应力集中问题的,如果真的出现了,那原因很有可能是升温过程不稳定、或者各区域升温不均匀导致的。

钛合金是一种在常温下强度极高,但塑性极差的金属,要将其加工成现代航发通用的三层结构空心扇叶,其中的难度简直丧心病狂。

所以,国际上主流的加工工艺是用超塑成形 延展的方式来制造,这种制造工艺要求把各部分钛合金在稳定速度下升温到满足其超塑性和可以进行扩散连接的温度区间,这个区间一般在900到1100摄氏度之间。

但是,具体的温度控制要考虑钛合金包裹下的复合材料特性,每一次进行制造所面临的条件都不一样,哪怕在叶舟获取的完整文档中都没有可靠的函数对其进行描述,所以只能靠一次一次的实验。

但是,这样的实验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你无法在制造的过程中去判断温度是否合适、钛合金表面是否产生了应力集中,而只能等它成形之后再用专业仪器进行测定。

这其中带来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是极大的。

如果想要解决这种问题,除非有什么仪器能在热成型过程中就能测定扇叶表面的应力集中点,从而通过改变局部升温速度来消除集中。

目前世界上,似乎还没有什么类型的仪器可以做到这一点。

----除了叶舟自己。

想到这里,叶舟开口问道:

“你们今天有试制计划吗?带我去看看热处理过程吧。”

听到叶舟的话,黄亮新连忙点头,仅仅半个小时之后,两人就已经全身防护地站在了热处理车间里。

生产工人小心翼翼地按照操作文档要求将各种材料投入车床,他们监视着屏幕上的每一个数值,一旦发生了数值跳动超过图纸要求范围,便需要立刻汇报示警。

这种示警的次数越多,就意味着这片扇叶的制造成功率越低。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那些数字,只有叶舟是个例外。

他看的不是系统读数,他看的是机床观察舷窗内正在铸造过程中的叶片本身。

此时制造工序已经进行到了钛金属覆盖的关键阶段,温度逐渐升高,叶舟紧紧盯着扇叶的表面,“结构学大师”的天赋疯狂运转,试图从扇叶上找到那可能出现的应力集中点。

这样的应力集中点跟叶舟此前接触过的任何一种情况都不相同,它的集中程度太低了,给叶舟带来的信号也极为微弱,而他还得在过程中不断排除那些因为钛合金未完全延展导致的、只是暂时性的应力集中。

盯着叶片长达一个小时之后,叶舟的眼前突然一亮。

“叶肩处的温度低了,调整下局部温度,先上升100度看看。”

“好,调整下参数!”

黄亮新对着一旁的操作员说道。

随着温度逐渐上升,在叶舟眼中出现明显信号的应力集中点逐渐消失。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眼睛继续看向舷窗里的叶片。

这台超塑成形机床是国内自主研发制造的机床,拉压载荷25KN,扭矩200Nm,25KN作动器行程4inch,扭转作动器扭转角270°,环境温度调节和控制范围为-75~1400°C,属于同类机床中相当先进的那一批,如果没有这台机床的话,GE-9X的仿制工作基本不可能实现。

几个小时过后,叶舟的眼睛已经酸痛不已,叶片终于成形,进入到冷却精细抛光阶段。

叶舟和黄亮新回到办公室,最新的测试结果还需要好几个小时,他跟黄亮新喝了两杯茶,问了一些加工进展之后,便扭头离开了车间。

他没法在这等着,还有许多工作车间有跟黄亮新同样的问题在等着他去解决。

一直忙到下午六点多,叶舟离开工作区去工厂的食堂吃饭,然而他的脚刚踏进食堂,就有人从后面追了上来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

“叶工!成了!叶片成了!”

来人正是黄亮新,他的脸上挂满了不加掩饰的惊喜的笑容。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可以仅仅凭借肉眼观察就能解决他们从数据中无法发现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但这种能力往往只出现在那些具有数十年经验的老工程师身上。

而他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才仅仅只有23岁。

叶舟倒是没有像他一样兴奋,只是冷静地问道:

“工艺流程参数记录下来了吗?能固化吗?”

对叶舟来说,能解决一次问题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固化下来,从而在后续的工艺中避免再发生同类的问题。

不然的话,难道以后每做一片叶片自己还去盯着?

那也太扯淡了。

听到叶舟的问题,黄亮新连连点头道:

“记录下来了!我们今天就会组织全体学习,明天再进行一次实验,如果能成功的话,这个流程就可以固化了!”

“好。走,吃饭去吧。”

叶舟轻轻拍了拍黄亮新的手臂,后者便满脸喜色地跟着他走进了食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