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科技巨头从人生模拟器开始 >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止奋斗了5年

科技巨头从人生模拟器开始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止奋斗了5年

作者:九月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19 03:55:1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凌晨两点,叶舟、陈昊、林零三人坐在华物院神光四号装置总控处外用于休息的阳台上,眺望着这片远离城市的夜空,静静地等待那个至关重要的时刻。

叶舟的手里端着一杯苦到舌头发麻的铁观音,陈昊坐得远远地抽着烟,而林零在靠倒在躺椅上,神情放空一口一口地嘬着吸管。

“其实你可以明天直接来看结果的,听说你最近加班也很严重,再这么熬下去,头发都要掉光了吧。”

叶舟放下手里的杯子,语气半是调侃半是关心地开口说道。

“没关系啊,也不是天天都熬,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可不能错过。”

林零嘿嘿一笑,继续说道:

“再说了,核聚变如果能成功点火,对我的研究方向来说意义也很大,更多的电能就意味着更多的高能实验,以后起码不用担心电费了。”

“还有,这次的光纤激光器如果表现正常,以后也可以用到激光脉冲加速技术上,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超级粒子束来搞对撞实验了。”

听到这话,叶舟点了点头,回答道:

“那我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技术的衍生范围要比我原来预想的更广,以后带来的边缘收益也会更多。”

“这是一個好事,技术还没有真正应用就开始产生边缘影响,这对一项技术生命周期的稳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要是一项技术真的只能有一个单一用途的话,它的发展就要大受限制了----这也是很多人更看好惯性约束聚变的原因,从技术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持性,在发展的初期就可以实现自己养活自己。”

一旁的陈昊灭掉烟,凑过来说道: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毕竟这种大型项目,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大体量的资金支持的。不过话说回来,磁约束聚变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

叶舟微微摇头,随后回答道:

“磁约束、或者说托卡马克装置,其实发展的速度一直都是走在惯性约束技术前面的,现在国际上有ITER,国内有CFETR,这些设施都是直接冲着聚变电站去的,技术也相对成熟。”

“按道理来讲,一个聚变研究的进展主要是通过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有效放电时间这三个指标来衡量,而托卡马克装置在这三者的乘积上要比惯性约束聚变大得多。”

“但那也仅仅是大得多而已----它也没有达到可商用化的标准。”

“就好像大家都憋着劲儿要跳过一个悬崖,悬崖的宽度是十米,之前惯性约束技术跳了3米,但磁约束技术跳了8米,可结果都是一样,还是要摔到悬崖下面去。”

“所以说,在真正跳过悬崖之前,不管多接近,其实意义都是不大的。”

“而我们这次的神光四号装置,就是要跳过这个悬崖。”

“能跳的过去吗?”

陈昊略微有些担忧地问道。

叶舟哈哈一笑,回答道:

“你应该问,我们能超过那个悬崖多少米。”

“神光四号的目标可不是实现聚变反应,甚至都不是实现可自持的聚变反应,而是要实现可自持、并且稳态放电的聚变反应。”

“达成聚变反应,这是跨过了10米的悬崖,达成可自持的聚变反应,这是跳过悬崖后又往山下走了一段路,到半山腰了。”

“只有达成可自持、能稳态放电的反应,才是真正下了山,走上通天大道。”

听到叶舟的话,陈昊感慨地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这种事情发生太多次了,我都有点幻觉了----我总觉得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次性做成、一次性做得最好,要不然就是失败。”

“以前我还总觉得,那些说‘华夏不是第一就是失败’的观点很离谱,现在想想,我比他们还要过分。”

“不仅仅想让我们做到第一,还得套第二一圈。”

一旁的林零闻言笑了起来,插嘴说道:

“陈总,你们总技办本来就应该好高骛远一些,连目标都不敢定的话,还要你们来统筹个啥呀?”

“当然,当然,我只是觉得挺魔幻的。”

说到这里,陈昊在叶舟身边坐了下来,随后继续开口说道:

“其实这两天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觉得,这个装置的实现,是一件很科幻的事情。”

“你们想想,从我们各方面的尖端技术被丑国全面压制,到现在我们在事实上已经实现了全面领先,我们花费了多久的时间?”

林零瞪着眼睛回忆了片刻,开口说道:

“5年吧?第一次的超越是从芯片和光刻机开始的,后面到发动机、大飞机、电池........还有一大堆的衍生技术,一下子就全都赶上来了。”

“以前我还不知道呢,觉得怎么突然间好像就跟开了挂一样,前段时间保密等级提高了才知道,就是叶工干的。”

“哎,你算不算是历史上的某个bug啊?就跟霍去病啊卫青啊之类的一样,你不会也.......”

话说到这里,林零呸呸两声说到:

“晦气晦气,不算不算。”

叶舟好笑地看着她的动作,开口说道:

“你把我想的太厉害了,实际上,这种反超根本就不是从最近才开始的,甚至都不是从这个世纪开始的,从上个世纪、从我们立国之初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为今天的这一刻做准备。”

“别的不说,就说惯性约束聚变这件事情,你们都知道惯性约束聚变的原理跟氢弹爆炸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也应该知道当初于敏院士为今天这个局面做出了多大的努力。”

“想想他们那个时候,三四十岁的黄金年龄,抛妻弃子,到大荒漠里面的不毛之地去坐着没办法跟任何人分享讨论的绝密项目,甚至连写给家里的信都只能用假名。”

“当时我们没有粒子加速器,没办法筛选聚变材料,那一代的研究员愣是用手摇计算器、用算盘、甚至是用笔算来推导聚变路线方程。”

“更不用说自然环境了,干旱、缺水、荒凉、偏僻.......莪们现在在昆仑山建一个六鼻基地,连研究员日常要抽的香烟都得采购上百个不同的牌子,他们那时候呢?”

“估计他们那时候一年到头吃的菜,都没有我们现在的研究员一顿吃的种类多。”

“就是那种情况下,他们做出了原子弹、做出了氢弹,后来又在全面禁核条约之前完成了核弹小型化方案。”

“如果没有他们的这些贡献,我们整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很可能都会被锁死在60年代的水平,真是那样的话,还妄想搞什么惯性约束核聚变?”

“也就只能捡捡人家吃剩的骨头,像Korean那样,做点实验级别的托卡马克聊以自慰罢了。”

“不说核聚变这个事情,你们知道我们的电池技术研究最早起源在哪一年吗?”

“是1958年,到今天,已经接近80年的时间了。”

“有时候我会想,其实我真的不是一个技术的开创者,我只是一把钥匙上的最后一个齿罢了。”

“没有那些前人的努力,哪怕有技术,也只是空中楼阁啊。”

叶舟的这番话让另外两人深感赞同,就在陈昊打算继续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的时候,阳台的门突然被推开,随后,一个所有人都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正是钱立勋。

“钱老,您怎么过来了?”

叶舟惊讶地问道。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划,他本来是打算远程参与点火的,但很显然,他还是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我过来看看.......来,小叶,4点钟快到了,走吧。”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第一次点火,到底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