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怀璧 > 南国雨2终(清雨,我因你而骄傲)

怀璧 南国雨2终(清雨,我因你而骄傲)

作者:伊人睽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29 20:26:5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他们没有造反, 但他们聚集在一起,有造反的能力……这正是你们眼中的怀璧之罪。可怀璧之罪,本不是罪。”

三天后, 皇帝暮烈的话,为这段跨越十年之久、甚至更长时间的案子画上了句点。

暮烈不给前朝太子羡治罪,并且太子羡若愿意,他可以继续当晏倾, 继续做朝廷的大理寺少卿。不, 因左明提出辞别,而皇帝不可能只给太子羡一个少卿之位,若太子羡愿意, 他可以做朝廷的大理寺卿。

若是不愿意, 太子羡要带着“上华天”的故人回去西域,暮烈也会当他不存在。

朝臣知道晏倾真实身份是谁,但为了天下稳固考虑,暮烈不打算向天下人公示晏倾的真实身份, 以免造成更多乱章。民间如何猜测, 朝堂将不置一词。

同样的,卫清无可在大魏朝廷任职, 徐固可以在大魏任职……如果这对夫妻还愿意回来的话。

同时, 韦浮因与林斯年共谋杀害林雨若一事,因林雨若未死,他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但鉴于他在最后的长安战中做好了他的京兆府少尹一职,朝廷将对他不贬不褒, 他将继续做自己的京兆府尹。

广宁公主和亲归来,杀死云延是功, 造成西域中南蛮没有统一首领无法成气候也是功,再加上她曾于建国时跟随皇帝南征北战,数功并赏,封她为定王。这是大魏王朝第一位封单字王的公主,前无古例,之后她要如何走自己的人生,朝廷拭目以待。

皇帝暂停科考,重新修改科考规程,临时将科考时间改为下半年,并且将不废女科。女科能实行多久,且看后续。而这一次的科考进步在于,从此科考答卷将“糊名”,将在之后统一誊抄,主考官再无法从中牟利,好安排自己提前选中的人进入官场。

在世家联名犯下这么大的罪前,在“行归于周”的名单压在皇帝的案牍前,皇帝考虑之后,决定对林家与韦家严惩不贷。与这两家联系紧密的世家难逃其责,那些小世家则暂时不予惩罚。

暮烈是要压世家,他是借这桩案将不稳固因素严惩,但他也不可能让朝廷空一半。这次事件后,没有了林家与韦家,世家当真进入势微,这正是暮烈想要的结果。

为了走到这一步,已经牺牲了太多人。皇帝将在长安城外的樊川为死去的人修陵修碑,纪念他们。

鉴于韦松年年老体弱,叛其流放,族人或多或少地跟着受罚。林承的罪,则是死罪。

长陵公主得知夫君死罪,去皇帝兄长那里求了一顿,但她得到的结果,也不过是将女儿林雨若带入宫中,关上宫门,从此不闻窗外事,不让外界风雨波折到她女儿身上。

这些事,林承在大理寺的牢狱中都听说了。

四月风起,他在牢狱中等到了皇帝派来的内宦,内宦将宣判结果告知于他,告诉他哪些人会死,哪些人会被流放,哪些人将被罢官,哪些人会远走高飞。

败家之犬,他脸色郁郁,无话可说。

火把照着内宦扭曲的面孔,这位内宦见这位相公已经失势,便趁机奚落:“若时间来得及,相公大约还能看到徐女郎参与科考呢……对了,晏少卿,不,如今是晏正卿呢,那位不打算辞官,不打算离开大魏。相公秋后问斩的折子,说不得还会经晏正卿的手。”

林承又问:“陛下……可有话带给我?”

内宦幸灾乐祸地摇头,嘲笑他难道指望陛下给他免罪吗?陛下包庇他多年,如今已然对他失望。

国之何往,他只是与暮烈政见不同,只是大家共同走着一条路,中途失散,各自走了不同的方向。他有什么错?

林承:“可否求陛下见臣一面……”

内宦冷笑一声,不耐烦地挥一下拂尘,掉头就走。牢中火光照在潮湿的石壁上,照在跪在地上的林承衣袍上,林承低着头,许久后,凄然笑了一声。

他不愿秋后问斩,不愿面见晏倾,再受折辱。死前,他以血为书,在石墙上留下了一行触目惊心的字: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临死前,他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个午场的梦——

梦到中午鸡鸣,自己与友人一同杀鸡,半途友人失踪,自己身上全是血。

如今他看清了那友人的面容,那是暮烈。

如今他明白了那个梦预兆着什么,那被杀的鸡,那身上所溅的鸡血,不正是他自己的死亡预言吗?

原来上天在很久以前,就为大家安排好了结局。

朝堂大清洗时,徐清圆想见林雨若一面。

长陵公主不愿让他们打扰林雨若,徐清圆只好沉默告别。她不知道林雨若跟在长陵公主身边,算不算好。她担心经过这么多事,林雨若会撑不住……

不过,也许娘亲是公主,娘亲活着,跟在娘亲身边,对林雨若是一种慰藉吧?

满朝堂讨伐林承与韦松年之际,晏倾解散了“上华天”,陪徐清圆一同去樊川看碑陵。这里将建一碑林,将建一座陵海,纪念那些为了正义与公道而牺牲的故人。

哪怕是衣冠冢,大家的清白终得见天日。

在朱老神医赶往长安来为晏倾治病之前,晏倾与徐清圆便是来挑选碑陵地址的。

当夜小雨淅沥,晏倾身体不太好,许是因为那些药与他根子差的缘故,小小一场风雨就让他得了风寒,并且一直不见好。晏倾坚定地将徐清圆赶去另一屋,与她分榻而睡,好不将病染给她。

徐清圆独睡一榻,却并没有睡得不好。

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梦。

梦中回到少年时,当是十三岁的她与爹一同在门楹前踩着梯子贴春联。这时落雪,父女二人不停地搓手,雪覆满发。

梦中少女娇嗔:“这是你写的字,我不要,我要挂我写的字。”

梦中徐固没有日后那样沉默寡言,不像日后与她隐居时那样总是和她发生争执,梦中这个徐固,还是她那宠爱她宠爱得没有底线的爹爹。这位爹爹清儒风雅,是世间第一才子。

他笑着和女儿说:“那就一边挂我的字,一边挂你的字,等你娘回来了,让她认是谁写的,好不好?”

梦里的小露珠儿便笑染眉目:“那她一定认不出来。她好笨。”

徐固莞尔。

风雪中,父女二人用同样的角度仰起头,一起看他们写好的春联:百年佳偶人争羡,双修福慧神仙眷。

他被小露珠儿扶着梯子,被抓着手。父女二人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猛烈的马蹄声从远而近。

那铁马冰河穿过银河越过岁月,由远而近,马上的卫清无远远挥手,高呼:

“徐固!露珠儿——”

笑吟吟的十三岁少女扭过脸,目中清亮,看着雾破,看着娘亲回来,看娘亲跳下马,向等候在雪中的父女二人飞奔:

“露珠儿——”

“露珠儿。”

轻柔的唤声,来自梦外。

温和的不紧不慢的声音,来自晏倾。

徐清圆听到晏倾的声音,一个激灵抱着被褥坐起。一头乱发下,女郎酣睡得唇瓣鲜红眸子水润,迷惘地看着坐在她榻边的年轻郎君。

她一把抓住晏倾的手。

至今心惊肉跳,每每看到他好端端地坐在自己身边,总是担心这是一场梦。

晏倾十分清楚她的心思。

她抓住他的手,他也不挣,即使她指甲抓痛了他,他心中也只在想该给她剪指甲了。晏倾对徐清圆一向和气:“别怕,我还活着。”

徐清圆探手摸他额头,沮丧:“……你烧得更厉害了。”

晏倾莞尔。

徐清圆微怒:“笑什么!”

晏倾:“如今已经很好了。”

徐清圆要反驳他的不求上进,就听晏倾告诉她:“对了,朱老神医来长安了。”

徐清圆睁大眼眸。

晏倾微笑,告诉她一个她更喜欢的消息:“你娘接你爹回长安,会与朱老神医一同回来。他们应该一个时辰后就能到了。”

徐清圆说不出话,一下子扑入他怀中。

她的激动快乐,让他弯眸:“这么开心”

徐清圆从他怀中仰起面,水眸染雾:“我总怕再也见不到爹。我一直做好了那次就是永诀的准备……清雨哥哥,谢谢你,谢谢你真的帮我将我爹娘带回来了。”

她情不自禁,在他脸上轻轻亲了好几下。

她亲他一下,他便忍不住笑一下,心也如云一样,被她软乎而难禁的亲昵触动得愈发柔软。他揽臂搂住她,让她不要乱动了:“起来洗漱吧。”

徐清圆这才想起来:“你叫我起床,是为了见我爹娘?”

晏倾:“嗯?”

徐清圆当即佯怒:“那你不早早说,你气死我了。”

夫妻二人一通忙碌不多说,他们并未急匆匆赶往长安去见故人,而是故人驱车,来樊川见他们。

乐游原下,晏倾与徐清圆站在碑林中,看到青草迎风,柳絮飘飞,雾茫茫的春日后,一辆马车悠缓停下。卫清无先从马车内钻出跳下,然后十分小心地回头,将一个披着厚氅的中年男人扶出马车。

隔着一个小丘与密密麻麻的碑林,他们对视着——

“爹,娘!”

徐清圆提裙奔跑向徐固,泪眼濛濛之时,她想着:晏倾说得对。这是多么好的一切。

人生是条不能回头的河,我们是蒙着眼睛过河的不归客。

长途漫漫,半生颠沛,回首故人千里远。漂流四海的客人们,终于归家。

--

这是多么好的一生。

九月科举重开,女科重开。

卫清无与养好身子的徐固废了那纸和离书。

只到十一月,徐清圆便有了官身,官从小做,她先要去当一从七品的小小主簿,隶属于大理寺,正是张文升官前所当过的官。暮明姝私下告诉徐清圆,是晏倾向朝廷要走了她,说大理寺缺人。

徐固想一想:“有朱有惊在,应该没什么。朱有惊从小陪着他给他看病,对他有经验。他的呆病好了后……整个人心情好了很多,不总是一个人待着,病也好了很多。

徐清圆的手指,轻轻点在他额上。他闭着眼,听到徐清圆温婉清流一样承载着无限力量的声音:

徐清圆跟着上峰行礼时,忽然闻到一股清雅寂静的极为少见的香。她心中一动,悄悄抬起眼——

那琴声在他耳边时高时低,楼下的人流在他眼中时远时近,他看到暮明姝对他嫣然一笑,抬手挥了挥,转头走入人海。

晏倾平静十分:“那里灰尘很多,有许多积年旧案,辛苦徐女郎了。”

--

酒店掌柜苦笑,四方安慰人:这不是他们的琴师,是琴师伤了手,一位客人自告奋勇要帮忙弹。但是客人要等的人到了,客人自然不弹了。

韦浮:“我以为殿下寻我,应当是聊公务。”

晏倾道:“你我夫妻,本就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如此不自在?”

上元佳节,晏倾与徐清圆并没有在城中赏灯。

晏倾侧过脸,躲开她质问的目光。他唇角微微噙着一抹笑,听徐清圆在旁小声抱怨,他只道:“……只是想照顾你罢了。”

他们出了城,爬了山,坐在山巅,一同等待日出。

卫清无问起女儿,徐固含笑:“她自然与小雨在一起。他们夫妻年后要出趟远门,办一个什么案子……明日再登门拜访我们。女儿嫁人了,我也不好总是追问她每天在干什么。

暮明姝:“怎么,我不像风花雪月吟诗作对的人吗?”

他当日没有照顾好很多人。

晏倾这才抬袖低头,回了徐清圆一礼。他温静安然:“徐女郎不必多礼。”

二人对上彼此的目光,都怔了一下,都半晌没挪开视线。

浮动的光在眼皮上跳跃,女郎手指的温柔安定他的灵魂。漂泊无依的人,在那盛大的宽容与慈悲下,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徐清圆:“……”

张文在旁不自在极了。

--

她暗有所指,徐固已然明了。

他觉得自己有这种能力。

徐固苦笑,向她讨饶。

那负手行在街上的人,是如今的定王殿下,暮明姝。

徐清圆前往大理寺,穿着官服,毕恭毕敬地跟随着自己的上峰去库房,整理各类案牍。这位带她的人,正是张文,张文笑呵呵,让徐清圆的紧张缓解了很多。

那位府君并未吭气。

--

“小雨是个好孩子,不会亏待露珠儿的。”

幽火落在韦浮眼中,暮明姝美艳冷淡的面容也直勾勾地盯着他。这个时间很短,又似乎很长,韦浮回过神时,睫毛轻轻颤了一下。

虽然有很多苦难,有很多波折,但是……

她不言语,只站在一处灯笼下看着他。他从黑暗中步出,一身白衣,宛如墨汁中的一点雪,浓郁妖冶。

孤家寡人,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她循着一段琴声,在人海如川中行走。那琴声缥缈,时断时续,她便听着这段琴,硬是寻到了一处酒楼下。她登楼而上,见一屏风高竖,有人在后弹琴。

他们在街上明火间穿梭,与一人擦肩而过。卫清无何其敏锐,那人已经走远了,她猛地回头,看向一个方向。徐固在旁询问,卫清无若有所思地笑一下:“没什么,也没说上元节不能与民同乐的。”

他冷漠地想,该是掌柜找到了新琴师。

暮烈看着空荡荡的长案对面,落落地笑一声,低头给对面也倒了一杯酒。他遥遥举起酒樽对月而撒,轻声:“子继,继续陪我一起饮酒吧。”

徐清圆抿唇。

一路行走间,徐清圆迎接着各类打量的目光。

这个故事的开端,是一群年轻儿女。

张文找借口走了,这里便剩下徐清圆与晏倾。晏倾问她要做什么,听明白后,他转身,亲自带她前往库房。

韦浮幽静看她。

暮明姝:“我府上有一把好琴,我从来没弹过。你既是高手,我去取来送你便是。”

遇见很多人,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们一起走一段路,和他们分开,最后又认识了徐清圆。

暮明姝睁开眼,看到韦浮从屏风后走出。

遥远的长安灯火重重,明明灭灭蜿蜒如河,夫妻二人安静地坐在山头,看那灯火渐渐暗下去,整个世界只剩下彼此的呼吸。

琴声“铮”一声断了。

暮明姝面容冷淡:“怎么?”

这个故事的落幕,是一群年轻儿女。

卫清无怒视他:“所以你看,我当年就觉得你拒婚太快,我当年就觉得露珠儿嫁给太子羡殿下也不错。”

韦浮怔一下。

卫清无与他在人海中穿梭,问:“那殿下……咳咳,我还是有些不习惯。清雨的身体如何了?”

张文突然停下步子,躬身行礼:“府君。”

他们一同看着红日从云后钻出,看霞光漫天,整个世界被金橙色染上。

托着腮的徐清圆被灿烂夺目的光刺醒,睁眼看到这巨大的美。

韦浮站在原地等她,看她下楼,看她身形消失不见。他独自站了一会儿,空寂寂的世界中,他忽有所感,走到窗前,推开窗。

她其实不爱听琴,也听不懂,但这琴声清幽寂寥,如松上雪尖,竟让她心中宁静,生起很多同病相怜之感。

晏倾:“嗯?何出此言?”

宽大袍袖擦向她,她的系带与他的袍袖缠于一处。

“清雨,我因你而骄傲。”

暮明姝闭目听了片刻。

烂烂日光投入他怀中。

日光破云,红光万里。

暮明姝道:“等着我,我去去就来。”

这是多么好的一切。

她怅然:“我日后要每日向你请安行礼,是么?你还说你不是故意的?你为什么非要我来大理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暮明姝淡声问:“怎么不弹了?”

--

灯火阑珊,楼下的已经走入人流的暮明姝回头,无意地向楼上望了一眼。

晏倾睫毛颤抖,睁开眼。

站在台阶上的年轻郎君芝兰玉树,且清且贵,何其的气质卓绝容貌风雅,他俯眼看着她,目中带一丝笑。

跟着张文行礼的徐清圆暗自疑惑为何不让自己起来,一袭紫袍擦过徐清圆眼底。

徐清圆暗恼:“你明明与朱老神医去治病了,我寻思着我来应卯的时候,你应该不在。结果你却回来了,回来也不让风若告诉我……现在大理寺,肯定都在看热闹。”

龙成八年的上元节,徐固去接从战场上赶回来的卫清无,陪卫清无一同在街市上逛。

他现在只想照顾好一个人。

她忙想唤醒自己身旁的晏倾,却见晏倾已经醒来,正安静地眺望着这盛美日出。

——终——

徐清圆面容涨红,滚烫万分。

听琴的楼中百姓们懊恼询问:“怎么回事?琴师怎么不谈了?”

死了的人,才是永远的不会背叛他的好友。

上元佳节,暮烈总是会想起自己曾经见过的南国末年上元节那戴着面具、接受百姓俯拜的太子羡。

她在他身畔,神秀骨慧,顾盼生姿。这是多么好的世界,这是多么好的一生。

“小雨以前有很多心病啊,幸好如今有露珠儿陪着。”

她左右看看,没有人看这边,便快走两步,跟上晏倾。她低声:“你是故意的吧?”

徐清圆去大理寺任职之前,卫清无与徐固比她更为激动。新的历史从女儿身上开始,日后不知女子为官能有几人,不知徐清圆能走到哪里,但是女儿终究成为她想成为的人,他们这对夫妻,终于不算错得太多。

想来昔日韦兰亭当官时,众人也曾这样打量过她。

如今他不光会想到太子羡,还会想到林承。

清浅的琴声在韦浮耳边重新响起。

而再没有人会陪着他在此日一同喝酒,一同回忆往昔了。

徐清圆讶了一下,道:“如今倒是你用这种话劝我了。”

徐清圆倒是不知道,因她有许多日子没有见到晏倾……晏倾被朱老神医带走,封闭起来去试药了。

他一直在看着她。

他想说与殿下有约,不是应该商议公务吗?但是他看暮明姝半天,若有所思地浅笑一下:“琴弦断了,大约不应弹琴。”

晏倾凝望着这些,对徐清圆微笑:“这一生,是多么好的一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