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阴阳造化鼎 > 第一章 道童王觉是也

阴阳造化鼎 第一章 道童王觉是也

作者:浮生争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3-04 11:15:3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端午临近,雨后初晴的清晨。宝鼎宗中峰那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贴着围栏一侧往下走,看他年龄约摸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两侧腮帮鼓鼓的带着些娃娃肥。小道童热情的跟一批批趁着端午前到朱雀峰拜天台祈愿的香客们打着招呼。

大批大批的香客每年端午前都会携带着祭天的礼器,一大早自宝鼎山的中峰的山脚处开始登山。攀至半山处再登上中峰连接朱雀峰的灵气长桥,转行至朱雀峰拜天台祈愿。

络绎不绝的人们在天不亮时就开始登山,一步一步登上朱雀峰拜天台,等添了香火钱后在拜天台上请香敬香,再请山上的仙师给那些带上山的礼器启灵开光。等仙师帮忙启灵开光后,香客们再将这些礼器收好带回家,在端午那天以礼敬天,自己的祈愿内容也会借助礼器上达天听。

在登山的人群中,有锦衣华服的男香客、有雍容华贵的女香客,只从衣着上就可看出这些香客们非富即贵,只有少数贫民装束的香客掺杂其中,看来想要争头香,显然是需要心诚且财源广的。

这小道童在他们身边穿梭,一携家带口的男香客引起了他的注意,那香客年纪稍大,约五十出头,看他一身锦服,想来也是富户出身。

这时男香客正弯下腰,用手指了指迎面而来的小道童,跟由其体态丰腴的夫人领着的稚子耳边宠溺的说起了什么。

随行的丫鬟婢女们则是围绕在那位富家小公子和大夫人身边,及时附和着自家老爷的言语。看到小道童向她们招手后,纷纷掩面而笑,也招手回应着小道童。这时那一脸威仪的大夫人扫了她们一眼,婢女们连忙低头放下了手,跟那丰腴的妇人施礼道歉。

小道童侧耳听那男香客言语:钊儿啊,宝鼎宗是一个以炼丹制药为本的宗门,宗门传承近千年,山上五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祖峰宝鼎山中峰……

那男香客说起这宝鼎宗,那是如数家珍一般。每每说到激动处,已经有些泛白的胡须随着口型开合一起一落,透着点滑稽。小道童和他身边聚精会神的儿子一般听的津津有味儿,频频点着头。

又听那男香客说:钊儿,宝鼎宗每十年在端午宗门庆典之时都会大开宗门,收取凡俗三到十二岁的稚童为弟子。而宝鼎宗门规规定每十年招收一批外门弟子,每批招收弟子不超过一千人,每招收三批弟子为一代,每代弟子近三千人。

三十年一代弟子,可以尽量避免父子为同代弟子,造成称谓尴尬的问题。在宝鼎宗长幼尊卑并不是由修行境界决定,宝鼎宗弟子门人向来尊师重道,绝对不会出现弟子境界提升超越师父,师父反过来了称呼弟子为师叔的情况发生。而你即将成为第三十三代招收的第三批弟子。

这宝鼎宗已延续将近千年,各类奇人异事屡见不鲜,你看那与你年龄相仿的小道童,他可能就是那种由宗门长老等高人外出历练途中遇到与自己有师徒缘分的稚童,早早被带到山上修行的。看他这脚力,怕是已经修行了几年岁月,应该已经步入了凝气期多时。

希望我儿拜入宝鼎宗后,不要自持资质远超常人,便好高骛远,牢记为父今日所言,知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我儿资质,如果被某位长老大能瞧上了眼,收为亲传弟子,那是再好不过。

不过无论如何,钊儿你一定要潜心修行,不要落了我卢家名声,辜负了为父和你大娘的培养和期望,好为我卢家光耀门楣。

看那老香客模样,显然已经早早请高人推演勘验过了他那儿子的资质,而且资质必然不错,不然他也不会对自己那幼子能顺利拜入宝鼎宗已经成竹在胸。

道童仍是侧耳听着那男香客的话音,脚下却也未停,一会儿功夫就走得很远了,已经听不到了那男香客后头的言语。

近些看,那小道童清秀粉嫩的小脸上不知怎么一大早就挂着些许碳灰。穿着一件勉强合身,却因为前胸塞了太多东西而被撑起的浅色长衫,腰间缠着一条又宽又长的黑色腰带,上面还悬着一个品相极佳的玉质令牌,左右摆动间隐约可以看到上面刻着的有“长老”二字。唯一看着顺眼些的就是脚上踩着的那双缎面锦鞋啦,因为走得急,也沾上了些雨后石阶上的青苔。

道童自来熟似的不停地迎面向着登山的各路香客们摇着小手,嘴里不断招呼着他们。别看他个头虽小,腿脚却极其利索,一蹦一跳的就朝着山下而奔去。

饶是如此,在一个时辰后,他才终于来到了位于宝鼎山山脚雄伟的宗门大牌坊下,牌坊中间的横梁上用篆书写着“宝鼎宗”三字,牌坊左右有一副对联,上面分别写着:万物生灵造化气,宝鼎纳气紫霞升。

门牌坊的台阶下又有两只身长丈余的大石鼋,大鼋背上分别驮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鼎,分列在宗门大门左右,一尊青铜鼎上篆刻着宝鼎宗历史渊源和开宗祖师生平事迹,一尊则篆刻着宝鼎宗传承千年的门规祖训。两只大鼋仰头向天,张开大嘴作运气吐纳状,好不气派!

小道童三步并两步的绕过大鼋走到牌坊旁边,从一张紧挨着牌坊,还缺了条腿的桌子抽匣里取出了昨天提前放在这里的一捆长短粗细不一的青竹和一把用着还算趁手的刻刀,趴在桌上忙碌起来。

临近的几个摊位上早已经熙熙攘攘围满了人,有些桌上摆着各类登山祈愿的香品,有些桌上摆着便于登山的竹杖,有些甚至连桌子也没有,只是扎了几捆艾草放在地上,各自吆喝叫卖着。虽然经过千年的发展宗门南方的薪火城日渐壮大,而宗门山脚的摊位却从来没有消失过,是为:登山求得仙灵气,下山烟火在人间。

周围的热闹喧嚣并没有影响道童手上的动作,他手中瞧不清材质的刻刀正飞速的忙碌在一截截的青竹上。

只见他从鼓鼓囊囊的怀里取出一块写好的皱巴巴的横幅,用削好的竹条撑起,横幅上书:老神仙能掐会算,小道士道法渐深。

一会儿从怀里掏出卷成圆筒状的黄草纸,摊开来里面放着一支用旧的兔狼兼毫笔、一方小砚台和一根只有指甲盖那么大的墨条。这时那一捆竹节中最粗的一根也逐渐被雕刻成了一个签筒模样,一节节剩余的竹条被做成根部刻字的竹签被放入筒中发出当当的脆响,眼见大功告成,道童脸上笑意渐浓,嘴角裂向了后耳根。

最后他放下那把不明材质的锋利刻刀胡乱搓了把额头上的汗水,也不管小脸是不是越来越花,随着最后一根签子入筒,道童又往自己怀里摸去,摸了半天轻轻的从怀里摸出了一撮花白的胡须,蘸了口口水胡乱贴在了脸上。

看着主要的行头都准备的差不离,便努力压着嗓子,故作沧桑的道童呵呵一笑。吆喝声也随之从他口中响起,只听那吆喝的内容:小道士今年八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签算富贵姻缘,字测吉凶命理;您是抽签还是测字,快来看看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呦!

【作者题外话】:新人报道,希望有人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