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 第一百三十章.上一辈子的枪(8K)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第一百三十章.上一辈子的枪(8K)

作者:百李山中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4-22 08:46:19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赵有财一进屋,却是把王美兰吓的一愣,那一瞬间她心中只闪过一个念头:“这黑不出溜的,是个什么玩意?”

“兰啊,我回来了。”

当听到这句话时,王美兰才反应过来,两步冲到赵有财近前,双手握拳一起往赵有财身上锤。

王美兰一边锤,还一边骂道:“你个缺大德的,我说不让你去,不让你去,你非得去……造这个死样子……”

此时的赵有财一言不发,只做满脸沉痛之色,任由王美兰打骂。

两口子结婚二十来年,赵有财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顶嘴,更不能嬉皮笑脸。

隔壁李家,李大勇也正在遭受金小梅的批评教育。

就在这时,那李宝玉风风火火地进了屋,开始从外屋的碗架后面往出掏东西。

金小梅也不理他,继续数落着李大勇,耳听外面李宝玉翻东西的声音越来越大,李大勇就想要趁机转移金小梅的注意力。

“小梅,你去看看老大翻啥呢?”

“我不看!”金小梅随口怼了一句,但却还是起身,往外屋走去。

“宝玉,你这掏啥呢?”

李宝玉头也不回地问:“妈,咱家抄罗子呢?”

抄罗子就是抄网,眼下这年头,抄网都是自家做的。

做法也不难,就是铁丝弯圈穿网,然后把铁丝多留一块,随时可以缠在长棍子上。

“你找那玩意干啥呀?”

李宝玉答道:“和我哥哥上山溜大皮夹子,再顺道弄几个沙半鸡回来。”

李宝玉此言一出,只听李大勇道:“抄罗子啊,那好像搁仓房呢吧?老大,你等会儿,爸给你找去。”

“回来!”见李大勇要溜,金小梅将其喝住,道:“脸造的魂儿画的,赶紧洗了。”

“哎,哎,我洗。”李大勇乐呵地去拿暖瓶倒水,金小梅则从面缸后面拿出抄罗子,递给李宝玉道:“上山去慢着点。”

“好嘞。”李宝玉应了一声,刚要往外走,却被李如海给叫住了。

“大哥。”

“啊?”李宝玉扫了李如海一眼,笑道:“咋的?你还要跟我上山啊?”

李如海冥冥之中感觉到有两道不善的目光向他投来,忙摇手道:“不去,不去,我可不跟你去。”

“那你要干啥?”

李如海道:“大哥你要抄着沙半鸡,能不能给我留个活的拿回来?”

“再说吧。”李宝玉一手拿着滑雪板,一手拿着抄罗子就出了家门。

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李如海甚是不满,见李宝玉走远,便凑到金小梅身旁,小声告状道:“妈,你看我大哥啊,最近牛哄哄的。”

金小梅抬手点了李如海脑袋一下,只道:“你要有你大哥那两下子,你也牛啊。可你不成啊,就上一趟山,还给你吓尿裤子了。”

李如海:“……”

李如海灰溜溜地回自己房间去了,这时李大勇洗完了头、擦干了脸,拿毛巾擦着耳朵里的水,对金小梅道:“你别说,这一下大雪,正是抓沙半鸡的时候。”

“嗯。”金小梅阴阳怪气地说:“下大雪好悬没给你埋山里。”

李大勇暗道不妙,忙再次转移话题,向金小梅问道:“昨天儿子卖大皮卖多少钱啊?我听说大皮价没少涨呢。”

“可不咋的。”一提到钱,金小梅来了精神,说:“昨天那是个母子,儿子他俩还卖了七百块钱呢。”

说到此处,金小梅顿了顿,然后又道:“小军又跟咱们半儿劈的。”

“嗯,那孩子仁义。”李大勇道:“让他们小哥俩自己处去吧。”

……

昨夜那场雪太大了,屯外无人清雪,走起路来十分吃力。

李宝玉在前,赵军在后,两人一路趟雪进入山区。

在山区外围,好不容易找到了几棵适合的水曲柳,各砍了两根水曲柳棍,赵军、李宝玉才蹬着野猪皮滑雪板往山里去。

一场大雪过后,鸟兽无踪,大山银装素裹,白茫茫一望无际。

这一上午,雪地上连小兽的脚印都看不到。

等到了之前下夹子的高山脚,二人按着周围树木方位,成功地把第一个夹子从雪地里翻了出来。

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只是在去找最后一個夹子的时候,赵军突然叫住了李宝玉。

“宝玉啊。”赵军往坡上头一指,问道:“你上次是不在上面看见的熊掌印?”

“是啊。”李宝玉还拿手给赵军比划,道:“那么老大的熊掌印,比我这脚还大好几号呢。”

赵军闻言,把枪自肩上摘下,提枪在手,往坡上头滑去。

之前要去赵有财,赵军就没带枪。等赵有财回来了,赵军特意回家背了枪,不为别的,只为了防身。

赵军在前,李宝玉在后,二人上了岗头子往下看。这山岗子不高,下方四、五百米处,是一片跳石塘。

“哥哥,那熊下跳石塘了。”

“嗯,我知道。”

跳石塘,也可以说是乱石堆,那里散落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大石头。

虽然有大雪覆盖,但居高临下望去,只见巨石起伏,千奇百怪。

李宝玉指着一个大石头包,兴奋地对赵军说:“哥哥,我那天看那些掌爪印都奔那下面去了,那儿应该有个地仓子。”

赵军点点头,只道:“不还差一个夹子呢么,你埋哪儿了,赶紧找回来。”

“咱不杀熊仓子啊?”李宝玉很是惊奇,打量了赵军好几眼,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哥哥,你是不是上次杀黑瞎子失手,吓着了。”

不怪李宝玉这么问,哪怕是打了十几、二十年猎的老炮手,只要被黑熊惊过一次,以后再让他去打熊,他心里都会发憷。

赵军摇摇头,他并不是怕了,只是他知道这下面的跳石塘不对劲。

上辈子,他的花龙和黄龙,就是死在了这片跳石塘里。

赵军只对李宝玉说道:“赶紧找夹子,找着了咱俩逮沙半鸡去。”

“嗯。”李宝玉狐疑地看了赵军一眼,去大雪里翻那第八个夹子。

而赵军在坡上,往下面看了好久。

只等李宝玉使水曲柳棍从大雪地里挑出了夹子,赵军这才收回视线,从李宝玉手里接过夹子,装在了自己胸前的挎兜里。

“哥哥,真不打啊?”见赵军要走,李宝玉又不甘心地问了一句。

赵军也没法给他解释为什么,只道了声“走”,便先往下面滑去。

此时,李宝玉就只以为赵军是被黑瞎子惊到了,并没去想太多,反倒还很为赵军担忧。

二人一路往山外走,等到了山场外围,赵军带着李宝玉来在了一片次生林中。

昨天一场大雪,让树枝、树条上都挂满了雪,赵军向李宝玉做了个手势,李宝玉从他背着的挎兜子里拿出了抄罗子。

赵军从肩上摘下枪,把枪交给李宝玉背着,而他却将抄罗子从李宝玉的手里接了过来。

赵军把抄罗子上多出的铁丝缠在水曲柳棍上,把手里的另一根水曲柳棍插在了大雪中。

李宝玉同样也是如此,可他手里没有抄网,于是便把两根棍子都留下了。

只见二人不再滑雪,而是高抬脚、轻落步,就穿着滑雪板在雪地上慢慢地行走。

赵军双手抓着抄罗子,全神贯注地望着周围。

“噗……”

就听一声轻响,似有什么东西从雪地里飞了出来,一只小鸟,形似鹌鹑,比鹌鹑胖两圈,身上羽毛也比鹌鹑稍微华丽了一些。

这就是沙半鸡。

肉嫩、鲜美,不亚于飞龙。

沙半鸡从雪地里往起一飞,不等它飞高,赵军随手甩网,也没有捞得很准,更不曾罩住沙半鸡。

可那沙半鸡却从半空落下,只掉在雪地当中。

昨天刚下的大雪,特别松软,沙半鸡一落,直接陷入了雪中。

赵军把网向下一罩,正罩在沙半鸡上方。

这时,沙半鸡从雪中向上飞,正好一头撞入了网中,但它只见眼前有光亮,就一直在网中扑腾、挣扎,却不会再往雪地里落了。

眼看着沙半鸡在网中扑腾,赵军弯腰将它隔网捏住。

李宝玉凑了过来,和赵军一起把沙半鸡从网中摘了出来。

沙半鸡不大,李宝玉使左手握着它,无名指、小指把沙半鸡的两条腿按在手心里,中指和掌心压着沙半鸡的身体,辖制住它两只翅膀,不让它继续扑腾。

李宝玉再使左手空着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沙半鸡后脖子上的毛,控制着它的小脑袋。

他右手再使侵刀往沙半鸡脖子上一划,一股鲜血从沙半鸡喉咙上喷了出来,接着就滴滴答答地往外流血。

不一会儿,沙半鸡就在李宝玉手中不动了,李宝玉把它倒提着控干了血。

这时,赵军已将第二只沙半鸡抄在了网中。

李宝玉上前,如法炮制。

赵军在林子转了两圈,一共有三只沙半鸡入网,李宝玉把它们宰了,挨个放血,等血控干后,再一一塞入兜中。

二人又往南边去,走出一里多地,又是一片次生林。

这沙半鸡,冬天和狍子一样,吃次生林枝条上的叶尖、叶芽。

所以,它们多在这种林子里歇息。

而且一下大雪,它们还会往雪里钻。只要有人经过,把它们惊起,在它们从雪中飞出的一瞬间,是捕捉它们的最好时机。

赵军和李宝玉一路往家走,一路捕捉着沙半鸡。每经过次生林,俩人就进去转一圈。

等到走出山场时,李宝玉不但把自己的挎兜子给装满了,手里还提了长长的一串沙半鸡。

二人进屯,直接回家。

这到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在家门口分开时,李宝玉对赵军说:“哥哥,我马上就生火,咱们烧沙半鸡吃。”

“啊……行。”赵军应了一声,不得不说,从早晨跑到现在,确实是饿了。

二人分开,各回各家。

赵军进屋,和王美兰打了个招呼。

“儿子,饿了吧?妈这就给你做饭。”

“不用,妈。”赵军忙把王美兰拦住,对她说:“一会儿宝玉烧沙半鸡吃。”

说到此处,赵军往里屋瞅了一眼,不见赵有财的身影,便很诧异地问王美兰,道:“妈,我爸又干啥去了?”

“可哪儿找人去了。”王美兰没好气地说:“前天搁山上打了十好几头野猪,都扔在山里了,这不可哪儿找人跟他明天去拖猪么。”

赵军笑了笑,没说什么,回了自己房间,把枪摘下来,拿在手里摩挲了一下,才将其挂在了门后。

然后,摘下挎兜子,把白大褂脱下,整齐地叠好。

挎兜子里还装着李宝玉家的八个夹子,赵军提着挎兜子往外走,就见赵虹从那屋出来,一看见他就扑了过来。

“哥。”赵虹道:“你和宝玉哥打着沙半鸡了。”

赵军搂着赵虹,笑道:“外头冷,你别出来了,等你宝玉哥烧好了,哥给你拿回来吃。”

“不是啊。”赵虹撒娇道:“哥,你咋不给我们抓个活的拿回来啊?”

赵军一怔,反应过来后,摸了摸赵虹的小脑瓜,道:“哥下次给你抓,今天咱们先吃肉。”

“嗯,那也行。”

哄好了自己妹子,赵军出门,翻墙来在李家。

只见李宝玉正从坢子垛上往下拿坢子呢,而李如海则在他耳边喋喋不休地嘀咕着。

“抓这么多,都不知道给你弟弟留个活的。”

“去一边去。”李宝玉手拿半截棍子,冲李如海比划一下,威胁道:“别搁我跟前儿磨叽。”

说着,他正好看到了赵军,当即便和赵军打了个招呼。

“哥。”李如海也上前来,乖巧地从赵军手里接过挎兜子,打开一看,见是八个平板夹子,不由得叹了口气。

李宝玉瞪了李如海一眼,对赵军笑道:“哥哥,马上就好。”

“不着急。”赵军帮李宝玉架好柴,并生着了火。二人蹲在火堆旁,一边烤着火,一边说着话。

“宝玉啊,过两天我得去永胜屯一趟。”

“真给他送回去啊?”

赵军闻言一笑,道:“当时说好的,借人家枪用一阵子,等人家老周大哥出院,咱就把枪给他送回去。你也找人问了,他年前从医院回来的,要说过年不方便,那现在咱还能说啥了?”

李宝玉点点头,他自幼读书,知道大丈夫当言而有信。只是,他对某一件事仍然有些不甘心。

所以,李宝玉追问道:“哥哥,那跳石塘里还有一只大棕熊呢,咱们真不打了?”

虽然跑山打猎的人,在形容猎物时,言语中都会多少有点水分。

但从当日李宝玉发现的那些棕熊爪掌印上来看,那只棕熊最少也得在八百斤开外。

这么大的熊,熊胆也不会小,卖个千八百都不是问题。

“兄弟,你别说了,那熊咱们不打。”赵军还是一口回绝了。

“那……行吧。”

……

点起一把火,不再往里面加柴,等那火渐小,无明火时,木柴似炭。

这时,赵军、李宝玉、李如海一起动手,把一只只沙半鸡都摆在了上面。

这些沙半鸡,都没有褪毛,带毛放在上面,那羽毛一下子就被燎烧着了。

有了羽毛做燃料,火势又起,赵军、李宝玉和李如海忙往后退去。

但他三人后退,却不是因为火大,而是因为羽毛烧着的味道实在是太难闻了。

等沙半鸡身上的羽毛烧的差不多了,火又变小,只在烧的焦黑的木头上有些余温。

赵军、李宝玉、李如海凑到近前,使小棍挑着,把那些沙半鸡一个个的翻个面。

此时那些沙半鸡烧的浑身焦糊,翻了个面,用下面的炭火继续温着。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炭火全部熄灭,李宝玉带着厚手套,把那些沙半鸡全都捡到了两个大盆里。

一共十八个沙半鸡,一家九个。

赵军端着盆回家,一听到他开门的声音,赵虹、赵娜都跑了出来。

赵军把盆放在灶台前,叫赵虹从碗架里拿出一个小碟,倒一些盐面在小碟里。

而他自己,则拿起一个烧的黑乎乎的沙半鸡,扒开烧焦的皮和羽毛,露出了里面焦红的肉来。

沙半鸡被火一烧,羽毛和带油脂的皮全都烧的焦糊、焦黑,但里面的肉,却是焦红色的,而且一点都没糊。

赵军连扒了三个沙半鸡,把它们装在了盘子里,对那馋的流口水的赵虹、赵娜说:“去吧,端屋里和妈一起吃。”

王美兰昨晚担心赵有财,熬了一夜没睡,刚才挺不住了,倒在炕上打了会儿瞌睡。

赵军端着沙半鸡回来时,她就听见了,但只是不愿意从炕上起来。

“妈!”赵虹端着盘子,赵娜端着小碟,俩闺女上炕就喊王美兰。

王美兰却说:“闺女,你们吃吧,妈不吃了。”

小姑娘年纪还小,不太懂事,听王美兰说不吃,她们俩就趴在炕桌上,撕那沙半鸡的胸脯肉。

这沙半鸡被烧的外面一层焦红,可撕开里面却仍是白色的鸡肉。

而且虽然是烧熟的,但肉质极嫩,还有嚼劲,不干、不柴。

没加任何佐料,只蘸盐面,更保留了它本身的肉香。

只一撕开,肉香随着热气飘散,让那躺在炕上犯迷糊的王美兰都睁开了眼睛。

赵军把剩下的六个沙半鸡都扒干净,又洗净了手,刚扯下一条腿放在嘴里啃,身后的门就开了。

“吃上了?”赵有财进屋来,看着赵军问了一句。

赵军忙把另一只腿扯下来,递给赵有财道:“爸,你也吃。”

赵有财接过来,就把那腿放进了嘴里。

沙半鸡,又叫沙半斤。

意思是它只有半斤多沉。

它那腿,小的可怜,肉也不多,但吃着特别有滋味。

赵有财连骨头带肉都嚼着,一边脱棉袄,一边对赵军含糊地说:“明天跟我上山。”

赵军闻言,一句话脱口而出:“爸,你还要打野猪去啊?”

赵有财一听,急忙往里屋瞅了一眼,见王美兰躺在炕上没动,这才回头对赵军说:“打什么打,我让你明天跟我拖猪去。”

“我去不了。”赵军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但见赵有财目光不善,这才解释说:“我明天得去永胜屯一趟,听说老周大哥出院了,我得把枪给人家送回去。”

“那你去吧。”听赵军如此说,赵有财才没有多言。

……

第二天一早,赵家父子几乎同时起床,吃完了早饭,赵有财出去找李大勇、李宝玉父子二人,赵军则自己背着枪从屋里出来,准备去永胜屯还枪。

“哥哥。”李宝玉翻墙过来,对赵军道:“你咋今天就去了呢?昨天还说要在等两天呢。”

赵军往李家院里瞅了一眼,见赵有财进屋里去了,这才小声地对李宝玉说:“我要不今天去,就得跟你们去拽猪。”

李宝玉闻言,一挑大拇指,对赵军赞叹道:“高啊,真高!”

赵军又道:“前天晚上下那么大雪,咋往下整啊?再说了,十多头猪呢,到时候猪都坐车了,咱们还得走回来。”

说到此处,听李家屋里传出了动静,赵军在李宝玉肩膀上拍了一下,道:“我先走了哈。”

“你慢着点。”

赵军离家走了十多里地,直来在永胜屯中。

他没去看赵春,而是在屯中食杂店里买了两瓶罐头,然后就来在了周成国家门前。

之前周成国被黑熊掀了脑瓜皮,送到医院缝了一百多针。

好在周成国是军人出身,这些年跑山打猎,身体素质属实适不错。

在住院住了个把月,医生看他已经脱离了危险,就准许他回家静养。

从出院到回家,前前后后快一个月了,周成国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从前几天开始,就能自己下炕去茅房了。

所以,在过完元宵节以后,周成国、周大嫂两口子就一直在家商量,商量着怎么报答赵军。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这恩情不报,周成国和周大嫂吃饭都不香。可要报答,又该怎么报呢?

想报恩,就得花钱。

不是周成国舍不得报答救命恩人,只是这一次住院,直接把周成国给掏空了。

这些年打猎卖熊胆挣的钱,一次就花了个七七八八。现在周成国家里,就只剩下供给日常生活必须的一点零钱了。

周大嫂说管屯里邻居们先借点,可这年头山里人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借能借来多少?

关键是,周成国的那把56式半自动步枪还在赵军手里呢。要拿着二、三百块钱上门说感谢,那你到底是感谢呢,还是来要枪的呢?

周成国夫妇却是没那个心思,但此事若处理不当,必然会让人那么想。

所以,此时周成国正伏在炕桌上写信呢。他的收件人,就是当年一起当兵的战友。

而就在他写信时,就听见外面传来了一阵狗叫声。

“快去看看谁来了。”周成国起来费劲,就对周大嫂吩咐道。

周大嫂刚起身,就听门外传来了两声拍门声,紧接着门就开了。

周大嫂刚从外面出来,只见赵军背着枪,拿着一个三角兜进屋来了。

周大嫂不由得一愣,她怎么也没想到,赵军会到她家里来。

“老嫂。”赵军叫了一声,但见周大嫂呆愣着,笑道:“不认识我了?”

“唉呀,兄弟!”周大嫂一步上前,抓着了赵军的手,就把他往里屋拽。

她拉着赵军来在里面,对着周成国道:“掌柜的,你看谁来了?”

“这是……”周成国从来没见过赵军,那天赵军救他的时候,他早都昏死过去了。

但是他感觉看着这小伙子面熟,略一思索就想起了永安屯的赵有财。

这爷俩长得,得有七、八分相似。

“是赵军兄弟吧。”周成国顿时反应过来,在炕上挣扎就要起身。

“老哥。”赵军急忙上前按住周成国,道:“快躺下,你可别起来。”

说着,赵军把枪从背上摘下来,随手就放在了炕桌上,正好将周成国写信的信纸给压住了。

周成国、周大嫂相视一眼,又见赵军从拎来的三角兜里拿出两瓶水果罐头。

有据可查,全国上下只有东北人,生病了会吃水果罐头。

这年头,只要登门过礼,必拿水果罐头。谁家小孩着凉感冒了,大人给买瓶桃罐头吃上,这感冒基本上就能好个差不多了,可以说比什么药都管用。

“老哥啊,兄弟来一趟,也没给你拿啥,就给你拿两瓶罐头。”赵军说着,把两瓶罐头堆了过去。

“兄弟啊!”周成国抓着赵军的手,眼圈一下子就红了,这个铁打的汉子一时间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赵军见状,连忙劝道:“老哥,你这刚出院,别太激动了。”

周成国连连点头,突然想起一事,抬头对周大嫂道:“赶紧的,张罗饭,去小卖店给我兄弟整点好的。”

“哎,我这就去。”

赵军急忙拽住周大嫂,笑道:“老哥、老嫂,这才几点啊,吃什么饭啊?我刚搁家吃完来的。”

“中午在这儿吃。”周大嫂说完就往外走,赵军拦都拦不住。

赵军无奈地回到屋里,又和周成国继续说话,他的手一拍放在炕桌上的枪,对周成国道:“老哥啊,你住院那天,我跟我老嫂说了,这枪我借着使一阵子,等你从医院出来,我就给你送回来。”

“兄弟啊。”周成国道:“你对我有大恩大德,你咋还跟我客气呢,这枪你要有用,老哥就把它给你了。”

“这不成。”赵军道:“这成啥事了,兄弟救你也不是为了这个。”

“我可没有这个意思……”

一个要送枪,一个紧着推辞,二人拉扯了好一会儿,赵军的目光突然落在了房门后面。

那里还挂着一把枪。

一把十六号枪,改装挂了半自动枪管。

赵军一看这把枪,顿感亲切,便故作惊讶地问周成国:“老哥,你还有一把枪啊?”

“啊?”赵军突然换了话题,倒是让周成国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顺着赵军的目光望了一眼,笑道:“那是我以前使得枪,兄弟你打枪,你也知道,那枪射程不远,还不如半自动枪方便,我攒了点钱就把它换了。想卖又没人给价,就一直搁那儿挂着了。”

“老哥啊。”赵军说:“既然你使不上它了,那兄弟就和你张回嘴,你把这枪送给我行不?”

赵军此言一出,周成国脸色一变,他不是舍不得这枪,他是在猜赵军的心意。

那还是在医院的时候,当他从昏迷中清醒过来,询问自己如何获救的经过。

周大嫂就告诉他,是赵有财的儿子赵军救的你,那小兄弟仁义,不但救了你的命,就连那棕熊胆都帮咱收着了。

虽说那熊胆,是赵军从周成国怀里拿出来的。但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医院里没有摄像头,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好说。

前年就在永胜屯,徐家老太太突发疾病,家里人赶车着急忙慌地把老太太送到镇医院。

等老太太从急诊室被推出来的时候,家里人就发现老太太耳朵上的那对金耳环不见了。

问医生,医生说不知道。问护士,护士也说不知道。

这怎么办?

闹是不可能的。

老太太还等着后续治疗呢,方圆百里就这么一个医院,闹完了怎么收场?

所以说,如果赵军当时不帮着收那熊胆,那熊胆丢了都没地方找去。

关键是,赵军还把熊胆给还回来了。

当时听完,周成国只觉得赵军仁义。

现在一看,周成国就更觉得赵军仁义了。

在他看来,赵军是看出了自家的窘迫,不要钱做谢礼,甚至连唾手可得的半自动步枪也不要,就要那么一把破16号枪。

而且,就算是要这16号枪,也是为了让自己一家安心。

如此仁义,让周成国心里不只有感动,更是心生敬佩。

见周成国不说话,赵军笑道:“老哥啊,咱兄弟都跑山打围,看见谁有难了,咱们伸把手不都正常么?再说了,咱兄弟以后还长着呢,多走动就是了。”

赵军如此说,周成国心中更是激动,拉着赵军的手,半响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周大嫂拎着包回来了,她似乎是跑回来的,一进屋就气喘吁吁地说:“我走半道才想起来,我兄弟这到家了,我都没说给倒杯水。”

“老嫂别忙活了。”赵军起身,对夫妻二人道:“过两天我就上班了,家里事儿还不少呢,我就先回去了。”

夫妻俩硬是要留,赵军却执意要走,最后周成国夫妇无奈,只能放赵军离去。

但赵军临走前,不但背走了那把16号枪,揣走了周成国攒下的二百来发子弹,还拿走了周大嫂准备招待他的吃食。

一盒午餐肉罐头、一盒鱼罐头、六个苹果、两斤槽子糕,使三角兜子装上,都给赵军拿着了。

赵军出了周成国家,就准备直接回家了。

这一趟,可能在别人看来他是亏了,拿半自动步枪换了把16号枪。

56式半自动步枪射程远、能连发,射击过程中不用下脸。

16号枪呢,射程短不说,关键是打一枪就得换一发子弹。

但是,老辈人有规矩,山上救了人,恩情不可全了(liǎo)。

不能让人家倾家荡产的报答你,这不仁义。而且,财物不长久,人情才长久。

赵军上辈子和周成国没什么交集,但知道他人品特好,周大嫂也是。

所以,赵军就按着老规矩对待他们。

而且,赵军现在肩上这把枪,与他渊源极深。

前世时,赵军打猎买枪,就是大姐夫周建军帮他联系的,卖了周成国留下旳这把16号枪。

当时周成国已死多年,周大嫂家里需要用钱,就把这枪卖给了赵军。

从那时起,这把枪陪了赵军八年,一直到98年G家收枪。

到后来几年,这把枪在赵军手里,发挥出来的威力,不比半自动步枪差。

虽然重生后手生,与这枪也不熟悉,但赵军相信,只要让自己练一阵子,就能重回巅峰。

所以说,今天这一趟可谓是满载而归。

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枪,得了周家的人情,还捞了一三角兜子好吃的。

赵军心里美滋滋地往屯外走,却见迎面走来俩人。

巧的是,这俩人他还都认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