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 第五百零九章.王美兰赴岭南 徐美华在行动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第五百零九章.王美兰赴岭南 徐美华在行动

作者:百李山中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10-25 03:41:39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这年头,能进一趟城,对于山里人而言,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9月23号这天,王美兰、金小梅不约而同地起了个大早,但略有不同的是,赵军家因为特殊原因,这几天一直是赵有财做饭,不用做饭的王美兰,就在屋里收拾她的小金库。

等王美兰把钱都点好,正赶上赵有财进来汇报,说两合面馒头要蒸好了。王美兰一听,忙把赵虹、赵娜叫起,给两个小丫头穿衣服、扎辫子。

在家里人吃饭的时候,王美兰却在梳洗打扮,然后还找出来自己最好的一身衣服换上。

等一切都收拾妥当,王美兰这才来西屋吃饭。

赵军打量了老娘一眼,放下手里的两合面馒头,说:“妈,咱上次去岭南,你不是买布了么?哪天看看,给你和我两个妹妹,一人做套新衣裳。”

“新衣裳?”刚吃完饭准备下炕回东屋去的赵虹,听见这仨字顿时就迈不动步了,拉着赵娜一起盯着王美兰看。

小丫头不傻,知道家里最终拍板的,还是自己老娘。

王美兰闻言,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侧身坐在炕沿边上,有些迟疑地说:“等咱回来再说。”

一听王美兰如此说,赵虹默默地叹了口气,拉着赵娜走了。

这时候,赵有财吃完饭,撂下饭碗冲外屋一指,道:“我去给二闺女中午带的饭装上。”

今天,赵虹得带饭去学校。而带的饭菜,要在饭盒里捂一上午,就不能带有粉条的菜,要不然凝到一起,怎么热都没法吃。除此之外,土豆也最好不带,这个容易回生。

当然了,这是因为老赵家条件好,还有不少孩子,揣个窝窝头、大饼子就去上学呢。

昨天晚上,王美兰发的两合面,今早赵有财蒸了馒头,下面煮的糊涂粥。等出锅以后,又使野猪肉炒了白菜、木耳。

然后单给赵虹盛出一勺,是中午带的。这年头,不可能单独做给孩子带的饭,都是早晨吃啥,中午就带啥。可就这伙食,在赵虹她们学校,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王美兰吃得很快,没两分钟就吃完了,赵军、解臣帮着她把碗筷一捡,然后哥俩一起去外面仓房,把晾在仓房里的熊胆都收到屋里来了。

今天去岭南,和半个月之前的那次不一样。那次虽然赵有财不靠谱,中途上山去打猎了,但隔壁有李大勇在,家里放什么都没事。

而今天,赵、李两家都没人,要是有人起了歹心,仓房离着大门口又近,里面的花龙刚来,散养的黑虎、青龙和黑龙万一一个看不住,那损失可就大了。

但要是锁在家里,那就安全多了,外人进来想到赵军家门前,得通过七条狗的考验才行。

看着赵军、解臣出去,王美兰两步来在里屋,抬手一指赵有财,道:“今天我不搁家,你别摇哪儿乱跑哈,消消停停上班,下班赶紧把俩丫头都给我接回来!”

赵有财被王美兰喝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没好气地回道:“不能啊!”

赵有财昨天就想了,那小子说的对,豹子在永利屯外的枝桠垛里,根本就待不住,也藏不住,估计到这时候早就跑了。自己去,也是白去,整不好往里搭钱不说,回来还得挨骂。

虽然赵有财本就没想去打猎,但他最近的不着调,让王美兰很不放心,趁着赵军、解臣没回来,王美兰继续对赵有财说道:“儿子可是说了,解臣那孩子过两天就回去了,你自己掂量着办。”

赵有财一怔,往起一仰脖,缓缓别过头去。他从王美兰的话语中,听出了浓浓的威胁。

但赵有财很不屑地想道:“这次我还不去打猎了呢,我就老老实实上班,我看你能把我咋的?”

见赵有财这副样子,王美兰使眼睛夹了他一下,然后叮嘱赵虹道:“中午老师给你热完饭,你别使手摸那饭盒,要不然容易烫着手。”

这年头带饭的孩子很少,一般都是回家吃。但有孩子带饭,老师就得帮着给热一下,这倒是不难,直接把铝饭盒放在锅炉房的炉盖子上加热就好了。

只不过,加热完的铝饭盒烫手,需要老师带着劳保手套把饭盒从炉盖上拿下来。

这饭盒等送到孩子课桌上的时候,应该就没那么热了。可孩子是娘的心头肉,而且赵虹这孩子,很少带饭在学校吃,王美兰不放心,就忍不住多嘱咐了两句。

嘱咐完赵虹,王美兰又叮嘱赵娜道:“老闺女,一会儿到你老舅家去,得听你老舅妈的话哈。”

虽然赵娜是去王强家,但王美兰也没指望自己弟弟能多着调,好在弟妹人不错,有她帮着照顾,王美兰也放心。

这时,赵军和解臣使个挎兜子装着熊胆进屋,把它们一一挂在东屋里。

这每一个熊胆上,都系着绳。而在那每根绳上,还绕着窄长的牛皮纸条,上面记录着这熊胆都有谁的股。

赵军从里面拿出三个熊胆,第一个是张援民领着套户小分队杀的,那是张援民此生最高光的时刻,被他改变成了无数版本,跟别人一喝酒就吹嘘。只不过他没有李如海那般天赋,他说出来的话,大家伙都不信。

这个熊胆,没有赵军的份,但受张援民所托,赵军帮着他拿去岭南卖了。

毕竟现在张援民虽然不缺钱,可那些套户缺钱,这都大半年了,得把钱分给人家了。

而第二个熊胆,也和张援民有关,这是他醉酒献计,那套户张远、张伟误信谗言,来了个火烧黑熊仓,虽然功败垂成,但最后赵军出手,成功把这黑瞎子的性命了结了。

杀这个熊胆的时候,邢三也在场。按着邢三和赵军的约定,熊胆卖了钱以后,邢三拿三分之一,赵军三分之一,最后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张援民跟那俩套户的。

看那牛皮纸条上的记录,第三个熊胆,竟然还有张援民的份。但主要人物,却是顾小四顾洋,这小伙子跟张援民一样,也是个思维扩散的主,而且运气也和张援民有的一拼。

这小子最近忙着找媳妇,赵军就想把有他份儿的熊胆卖了,看看能不能改变顾洋倒插门的命运。

除了这三个熊胆以外,赵军打算把老江太太给他的两个熊胆也卖了。卖了多少钱,老太太要不要是两说,但必须得跟人家说清楚。而且,就算老太太不要,赵军心里也得有数。

就这样,赵军把五个熊胆装在挎兜子里,往肩上一背,又拿了棵半自动枪,准备放在车里防身。这年头,啥人都能遇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无。

见赵军收拾好了,王美兰叫他去送赵娜,而赵有财带着赵虹出门,汇合了李大勇和李小巧,他们要先送两个小丫头去托儿所,然后再去赶通勤车。

昨天下午,王美兰来给王强家送黑瞎子肉的时候,就跟赵玲打了招呼。那时候,王强出去打牌了没在家,但当赵军把赵娜送到王强家的时候,却发现老舅跟老舅妈都在家等着呢。

赵军把赵娜留下,自己出来往家走,途中看见李如海手拎着书包带,一边甩着书包,一边往屯子外头走。

这孩子一早起来,就吵着要跟着一起去岭南,但遭到了金小梅的血腥镇压,但看他这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估计是没什么事儿了。

赵军不想听他磨叽,于是便贴着边儿走,躲开了李如海。等赵军到家,发现所有人都在门口等着自己呢。

还是解臣开车,王美兰和金小梅坐副驾驶,赵军和李宝玉坐后车箱。

汽车离家,一路出了永安屯,准备沿公路而行,直奔岭南。

可就在汽车开出屯口以后,一棵大柳树后闪出李如海的身影,这小子长出口气,道:“好几天没跟那帮婶子、大娘唠嗑了,我都不知道屯子都啥新鲜事儿。”

周淑娟走的那天,李如海犯了点错误,遭到了李大勇和金小梅的男女混双。但这孩子意志坚韧、忍辱负重,终于把所有人都熬走了。

看着汽车消失在视线尽头,李如海甩着书包,蹦蹦跶跶地回了屯子,一路直奔磨坊。

这孩子啥都懂啊!

他知道这大清早的,小卖店门口肯定没人,但磨坊那儿准有。准确的说,是磨坊旁边那家摊大煎饼的。

这都九月末了,各家地里多多少少都有活,家里老爷们上班,田间地头的农活就由妇女们顶上。

她们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地里吃,但是她们不带饭菜,一般都是带两张大煎饼。

东北的煎饼,这年头都是纯玉米面摊的。但这摊煎饼的面,有讲究,得是半生、半熟。

在磨面前,要把一半的苞米粒烀熟,跟另一半生的苞米粒一起磨面。

然后调和面糊,摊成煎饼。

而东北这边的煎饼,还不是煎饼果子。东北人把煎饼当成饼一样,有条件的卷菜,没有条件的卷大葱。

要是下地干活、出门赶路,没钱去买炉果、光头饼之类的,就可以带两张大煎饼。因为煎饼,除非是冬天,否则吃的时候都不用热,而且口感、味道都不受影响。

所以,在临下地干活前,大多数的妇女都会聚集在摊煎饼这家,买两张煎饼,然后一起下地干活。

李如海来的时候,摊煎饼这家屋里屋外聚了不少人,他们仨一帮、俩一伙的唠着嗑,等着要一起下地的同伴,或是等着买煎饼。

李如海挤进屋的时候,几个老娘们儿正在屋里嚼煎饼呢。

这大煎饼刚摊出来的时候,热乎酥脆,最是好吃。但一碰就碎,只有在被顾客带走的时候,摊主会往煎饼上掸水,掸过水的煎饼变软,才可以折叠打包带走。

所有人都喜欢吃刚摊好的煎饼,但这只能守着摊子吃。所以,几个妇女合伙凑钱,买了一张刚摊好,不掸水的煎饼,掰成大块,几个人当零食嚼,一咬稀酥、稀碎,还带着香甜的玉米气味。

看到李如海进来,老齐大婶眼睛一亮,喜道:“如海,快来,吃煎饼了!”

李如海乐颠地过去,从那半张的煎饼上掰下一块就往嘴里塞。

这时候,摊煎饼的老板娘见是李如海,笑着问道:“如海,今天咋没上学呢?”

李如海一边掰着煎饼吃,一边答道:“今天我妈她们上岭南了,不领我去,还让我上学,我才不干呢。”

“你妈又上岭南了?”齐大婶问道:“又跟谁去的呀?”

“还能跟谁呀?”旁边有人插话道:“都不用问,肯定跟赵军他妈。”

“是呗,赵军他家来个小子,他们天天开车出去。”

“哎呀!”人群中有人叹气,说:“你说这人呐,要有有命儿,啥也不用愁。你瞅那二咕咚两口子,摊上这么个好儿子。”

“可不咋的。”旁边有人随声附和道:“你说二咕咚跟他爹,打那么多年猎,他们也没发家,他家赵军这才上几天山呐,就出息成这样了。”

“你懂啥?你不知道那打围的人,都不发家么?”

“那不发家,赵军咋发了呢?”

“他恶(nē)呗?他要不恶,能抓大爪子么?”

一群妇女叽叽喳喳地议论上了,这边宋秋月问李如海道:“如海,今天不休礼拜,你爸也不在家呀,你要不去上学,你就跟我们走呗。”

李如海闻言笑道:“宋姐,你看你这话说的,我过来,不就是来找你们的么?”

“好!”老齐大婶在旁边笑道:“有如海跟我们去,不说帮我们干多少活,关键是有说有笑的,干活不累。”

“可不么。”宋秋月应了一句,然后从兜里摸出钱,冲那老板娘道:“潘姨,给如海拿两张大煎饼。”

“哎呀,宋姐,不用啊。”李如海见状,连忙拦道:“我这兜子有饭盒,我妈早晨给我带菜了。”

“那到中午都凉了,还咋吃了?”宋秋月不容分说,硬是给李如海买了两张大煎饼。

就在此时屋门外站着徐美华,连煎饼都不买了,背着筐就往院外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