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 第九百一十九章.带媳妇下馆子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第九百一十九章.带媳妇下馆子

作者:百李山中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9-20 23:13:0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抠皮子,就是抠皮夹子,再说白了就是偷钱包,更直白就是小偷。

自古一片天,衙门遮着大半边,剩下半边见不到日头。

赵军第一次下山卖皮子,就曾遇到人劫道。而这一次,他身上所带东西的价值更高,所以他没往山河镇,而是来到了沙河子。

可到这儿转念一想,赵军干脆一脚油门直奔稻花县。王美兰有个侄女婿在稻花供销社当经理,那边咋也算是自己地盘啊。

……

“大哥,我走了哈!”李宝玉刚跟张援民告辞,就听有人喊道:“宝玉来啦?”

李宝玉循声望去,只见解忠急匆匆地奔他这边来,喊道:“来,来,上我窝棚里暖和、暖和。”

“不得了,解大哥!”李宝玉往西一指,道:“我还得上那头儿那个楞场呢。”

“啊……”一听李宝玉有工作,解忠便不再留人,但却说道:“那中午我准备点饭菜,你中午到这儿吃呗?”

“不用,不用。”李宝玉笑道:“那边能给安排饭……”

说到此处,李宝玉想起一事,道:“解大哥,你这楞场明天就能上人,归楞的明天就过来。”

“那太好了。”解忠闻言喜道:“快让他们来吧,给那后头都归楞起来,要不都没有地方了。”

李宝玉说话就上了车,在解忠和张援民挥手相送下出了楞场,沿山路向西而行。

而李宝玉走后,解忠的目光终于落在了那两条狗的身上,他看了眼狗,又看向张援民问道:“兄弟,这狗是你整回来的?”

“啊,在上头买的。”张援民笑呵地刚接一句,就听解忠道:“兄弟,你买狗要干啥呀?”

“我那啥……”张援民刚一开口,还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见解忠招呼他道:“来,兄弟,咱俩上窝棚,大哥有话跟你说。”

就这样,解忠将张援民带到了把头窝棚里。俩人上炕坐下,点着了烟后,解忠才对张援民说:“兄弟,你这几天来呀,帮大哥不少忙。大哥呢,心里都有。”

“嗨呀!”张援民笑着应道:“解哥,咱们兄弟不说这话。”

张援民说完,就见解忠一抬手,道:“兄弟,大哥不是跟你客气,我就想问问你,你买那俩狗要干啥呀?”

“我……”张援民刚吐口烟,就听解忠继续说:“我不管你干啥,反正兄弟你要打围,那指定是不行。”

张援民:“……”

此时的张援民有些发懵,他搞不懂这解忠咋还要限制自己打围呢。

解忠皱着眉头吸了口烟,随即说道:“所以大哥刚才跟你说,你来帮大哥忙,大哥感谢你。完了呢,大哥也得保证你安全,咱赵军兄弟说了,不能让你搁山里瞎捅咕。”

一听这是赵军的旨意,张援民瞬间就泄气了。而这时,解忠继续说道:“我大侄女也说了,让我看住了你……”

“不是?”张援民歪头看向解忠,问道:“你大侄女谁呀?”

张援民当然知道自己闺女管解忠叫大爷,但他万万想不到,小铃铛会去找解忠托他看管好自己爹。

解忠被张援民给问乐了,他笑道:“还能是谁?你家铃铛呗。”

“我家……”张援民眼睛瞬间直了,紧接着大声嚷道:“那丫头啥前儿跟你说的?”

解忠被张援民一问,不禁想起了那天早晨在江家门外等自己的小丫头,那是他活这四十年来见过的最懂事的孩子。

“行了,兄弟,那你就别管了。”解忠直接对张援民说:“我瞅你这样儿,你八成是没憋好屁。”

张援民:“……”

解忠这个人,办事直来直去,说话也直来直去,他见张援民不吭声,便道:“兄弟,这楞场是我包的,但你在这儿,你就说的算。可唯独一样,就是你不行打围。你要非得打呢……”

话说到此处,解忠停顿了一下,然后掐烟的手往门口一比划,道:“我就下山把你家我弟妹找来,让她给你领回去。”

张援民:“……”

张援民一听都不用问,就知道这损招肯定是赵军教的。

在张援民扬名77楞场的时候,就是被杨玉凤武力接回家的。

见过有接孩子的,有接老人的,还有两口子打架接媳妇的,可谁见过接老爷们儿的?

那次的事件给张援民的声望造成了极大的损伤,让张援民至今想起来还闹心呢。

见张援民不说话,解忠轻叹一声,他从炕上下地,在张援民肩膀上一拍,就向窝棚外走去。

当听到窝棚门“嘎噔”一声关上时,张援民重重叹了口气,道:“苍天待援民何其薄也!”

……

中午十一点半,赵军开着解放牌汽车停在了稻花县的中心广场。

如今稻花、舒兰两县还未改市,但比起周围其它县城,却是繁华不少。

当从车上下来时,马玲、马洋姐弟俩环视四周,有些目瞪口呆。

没办法,确实没见过世面。

赵军拎着三角兜下车,并将那包枪的麻袋卷夹在腋下,缓步走到姐弟俩身后。

“走啊?”赵军轻声地问了一句,马洋回头道:“往哪么走啊?”

“跟我走!”赵军说完,拎兜、夹枪走在前面,马玲、马洋姐弟俩快步跟上。只不过跟了两步,这姐俩就忍不住四处张望,这一张望就被赵军落下,然后姐弟俩再小跑追赶。

赵军没急着带他俩去买东西,也没着急去卖熊胆,而是先走到一家餐馆外。

这餐馆门上牌匾写着“大众小吃”四个字,匾下横杆挂着两个红幌子。

看着这俩幌子,赵军就知道这家不错。

而此时马玲过来看了一眼,就忙对赵军道:“咱不上这里吃,我带大煎饼了。”

说着,马玲还一提自己腰旁的挎兜。

“咱进去吃口热乎的。”赵军笑道:“搁车上冻半天了,咱上屋里暖和、暖和,完了让那老板给往瓶子里灌点热乎水。”

俩人上辈子过了十五年,赵军也从来没带过马玲下山,就更别说下馆子了。

“这……”但这些事马玲不知道,她此时仍有些迟疑。

这时,赵军伸手拽住马玲的挎兜带,轻轻往前拽了一下,笑道:“走吧,我领你吃点好的。”

“走吧,姐。”马洋在后面推了马玲一下,却挨了马玲一肘子。

怼完马洋,马玲对赵军道:“那行吧。”

说完,她就跟着赵军进了餐馆,马洋随后跟上。

这餐馆能挂俩幌,就证明并非苍蝇馆子,更不是狗食棚子。

屋里很是宽敞,长方样式能坐四人的桌子十来张,里面好像还有单间。

这屋里没有暖气,在柜台前面有个炉子,炉子接出来的炉筒子一直通向屋外。

这根长长的炉筒子,悬吊于餐馆中央上空,可充当暖气片用。

正好靠近炉子那张桌的两个男人吃完饭结账走人,赵军连忙带着马玲、马洋过去,让姐弟背向炉子坐下。

“吃点儿啥呀?”老板娘大概四十多岁,头上带着白帽子,她开门做生意见过的人多了,她看得出来那手足无措、可哪儿撒摸的姐弟俩是绝对的土豹子。

但跟他俩一起来的小伙儿,单看气质就不是一般人。

赵军向马玲一扬下巴,问道:“玲儿,你俩想吃点啥?”

“我……”马洋刚要说话,就被马玲拽了一下,然后马玲对赵军说:“咱吃一口,能吃饱就行。”

赵军闻言一笑,转头看了眼墙上挂的小黑板,然后问老板娘道:“做锅包肉得多长时间呐?”

“那个慢呐!”老板娘道:“炸那玩意得现缓油,要不得不好吃。”

赵军回头看了一眼,这屋里七八张桌都有人,于是他转回头又问老板娘道:“他们点完的、马上要做的硬菜,你给看看都有啥?”

老板娘一听就明白赵军是啥意思,她把手中的本往前翻了一页,然后对赵军说:“有个肉段烧茄干,还有个红焖带鱼。”

“呀?”赵军闻言一怔,道:“今年带鱼过来这么早呢?”

“不早了。”老板娘道:“这都十一月份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过节送礼了。”

紧接着,老板娘又问:“要一个吗,兄弟?”

凡事都有先来后到,赵军要点别的菜,那得等其他桌都上差不多了,才能给他做。但他要跟别人点一样的,后厨一起就做出来了。

“要!”赵军道:“肉段茄子干也要一个。”

东北除了锅包肉,还有一道溜肉段。而且比起锅包肉的酸甜口,溜肉段的咸鲜口更容易被北方人接受。

但前些年物资匮乏,能吃得起溜肉段的不多,所以厨子在溜肉段的基础上又研发了肉段烧茄子。

只不过这冬天没有新鲜茄子,就用秋天晾的茄子干。

“肉段茄干也要啊?”老板娘追问了一句,她这店里那些桌,加一起也没有四道硬菜。大多数男人来喝酒,就点个毛菜,像炒豆芽、酸菜粉之类的。像赵军这样,上来就红焖刀鱼、肉段茄干这样的,一天也够呛能碰着一个。

“要!”赵军斩钉截铁地回了一句,然后反问道:“茄干啥样的?干菜味儿大不大呀?”

东北这边到了冬天,除了萝卜、白菜,很少能见到新鲜菜。所以,干菜是必不可少的。

而东北人晾干菜有无数种方法,单就一个晾茄子,能切丝、能切片,还能将一整根茄子削成长长的一条。

除了样式不同,还有直接晒、烀熟了晒、裹草木灰晒。

凡是干菜,大多都有种干菜的古怪味道,做的时候得用汤料往下压。

“我们是烀完了晒的。”老板娘道:“一点儿邪味都没有。”

“来一个!”赵军说完,就见老板娘急匆匆地往后厨走去。

赵军要这俩都属于插队,得赶紧告诉后厨,要不然错过就麻烦了。

“差不多了吧?”见老板娘走了,马玲微微向前,把头探向赵军,小声道:“点俩菜够了。”

“没事儿。”赵军笑道:“好不容出来一趟,我好好领你搓一顿。”

赵军话音刚落,那老板娘去而复返,对赵军道:“兄弟呀,你要那俩菜都加上了,你看看主食来点啥呢?”

“主食,主食不用!”老板娘话音刚落,马玲就抢在赵军面前说话,这姑娘一边打自己的挎兜子,一边说道:“我兜有大煎饼。”

说完她有大煎饼,马玲回头一看那炉子,道:“搁那炉盖上烤烤就热乎了。”

姑娘几句话给老板娘听懵了,她不是没见过会过日子的,关键是你红焖刀鱼、肉段都点完了,主食却要烤大煎饼,你这是什么路子?

“不!”赵军忙伸手拦住马玲,然后对那老板娘道:“主食都有啥呀?”

“唉呀!”老板娘道:“正常啥都有,但这赶饭口不能烙饼啥的,就大米饭、大蒸饺。”

“大蒸饺啥馅的?”赵军问道。

“牛肉的。”老板娘答:“牛肉大萝卜的,三块钱一斤。”

他们这蒸饺不论屉,论斤卖!

“那得等多半天呐?”赵军问了一句,老板娘道:“这个快,灶上有汽儿,我拿去就给你蒸了。”

“行,一斤蒸饺,三碗大米饭。”赵军点了主食,这倒不是他舍不得全点蒸饺,而是那红焖刀鱼配着米饭是一绝。

尤其是赵军记着,马玲上辈子最喜欢吃这一口了。

“好嘞!”老板娘把小本一合,刚要往后厨走,却又被赵军给叫住了。

赵军指着柜台上问道:“那是啥呀?”

在柜台上,有一排白瓷蓝边的大方盘,每一个盘子里装着东西,但上头盖着纱布。

“酱那乱七八糟的玩意。”老板娘答道:“啥都有。”

“我看看!”赵军说着就站起身来,而这时老板娘拦道:“兄弟,你点那些够吃了。”

东北菜码大,赵军刚点的那俩菜,都够四个人吃的。

“够吃就不点了。”马玲一听,忙伸手拽赵军袖子。

“没事儿,我看看。”赵军笑着走过去,老板娘给他掀开盖东西的纱布。

那盘子里有酱的肥肠、苦肠、猪心、猪肚,还有方肉。

方肉,是将那猪肉切成大方块,下到锅中酱。但小餐馆这些玩意,应该都是一锅出来的。

赵军相中一块五花三层的肉,指着它问老板娘道:“这是不是得熥一下子?”

“那必须的呀?”老板娘拿过旁边的木夹,横着夹起那块方肉,问道:“这也要着?”

“要着!”赵军道:“完了给整点蒜泥。”

老板娘夹着肉往旁边的托盘称上一放,然后对赵军道:“兄弟,四两多一点儿,给你算四两。”

“行!”赵军答应一声,弯腰从柜台前的箱子里抽出三瓶汽水,自己拿柜台上的瓶起子一一起开。

这时老板娘夹着肉去了后厨,赵军则将汽水分给马玲和马洋。

很快,那热腾腾的方肉片、大蒸饺、米饭、红焖刀鱼几乎是一起上桌。

看着桌上的菜,马洋吞咽了一下口水,看向赵军问道:“军哥,这得多少钱呐?”

赵军一笑,刚要说话却见马玲使胳膊肘点了马洋一下,道:“不用你管。”

然后,马玲冲赵军道:“一会儿我掏钱,这顿我请你。”

兄弟们,我跟大家问个事,有没有记着张来宝那俩狗是啥色的?

之前他两条、秦强两条,后来他为了养熊,中途跟秦强换过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