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16章 东亚同盟(六)

文明破晓 第616章 东亚同盟(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8-08 04:49:38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陈宝琛1848年出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侍讲。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

出任江西学政,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推举的唐炯、徐延旭办事不力,坐罪降职。回乡赋闲,发展家乡教育事业。

宣统元年(1909年),调入京城,充任礼学馆总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成为宣统帝溥仪的师傅,监修《德宗实录》。

此时陈宝琛眼见自己的学生溥仪对于回国之事迟疑不决,心中怜惜之情油然而生。陈宝琛试探道:“皇上,老臣在天津住了数年,亲眼见到天津数年间变化。从皇上离开天津,前往日本之日开始计算,不过6年时间,天津城繁荣了十倍有余。河北各地虽然不如天津,也皆是蒸蒸日上。以此观之,当今天下可谓锦绣河山。”

听老师这么讲,溥仪不由得有些难过,还生出些莫名的惭愧。沉默一阵后溥仪叹息道:“老师,朕……大清的锦绣河山就这么丢了,朕真的无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陈宝琛已经确定溥仪还是没能接受满清复国无望的现实,想到现在中国的变化,陈宝琛心中痛苦,他摇摇晃晃站起身,就要给溥仪跪下。溥仪此时绝非当年四体不勤的少年,他一把扶住陈宝琛,“老师,何至于此。”

陈宝琛被溥仪扶到椅子上坐下,他抓住溥仪的手臂,已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道:“老臣……,老臣为官数十载,内不能安邦定国,外不能平定外患。明明国家可以威服四海,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廷一败再败丧权辱国。如此尸位素餐,颟顸无能,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皇上……”

溥仪心中也一样难过,却连忙劝道:“老师,此事自当由军机大臣与首辅承担。怎能怪到老师身上……”说到这里,溥仪却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师徒相对垂泪,过了好一阵,陈宝琛擦去泪水,请溥仪坐下,“皇上,若是何锐称帝,皇上倒是可以迁居海外图谋恢复。然而当今帝制已经断绝,若是恢复大清,便是与中国为敌。若是有人想恢复满洲,想利用皇上,皇上万万不要被这等贼人所骗。”

溥仪心中一震,欲言又止。他在日本求学,的确眼界大开。以前他只是跟着老师们学习治国,其实完全不懂。在军校中学了包括组织工学在内的许多学科,获得了中层与高层的知识体系,才上下贯通豁然开朗,明白了什么是帝王权术,又是什么在支持帝王权术。所以溥仪很清楚,自己人想重新称帝,那是天方夜谭。理论上能恢复国家的办法,就是先有一片领地。就如当年何锐那般,先掌握东北,积蓄力量,进而图谋天下。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行方案,溥仪也知道这其实不可能。

只是陈宝琛如此明确的让溥仪断了重建满洲的念头,就等于告诉溥仪绝无复国可能。溥仪若是已经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他早就会选择回国发展,怎么可能在此事上迟疑不决。

陈宝琛并不想劝说溥仪放弃复国的想法,他知道这等事情劝不了。陈宝琛知道,自己遇到能够真正恢复满清的机会,他也会尽力争取,就更别说溥仪了。所以陈宝琛正想继续劝说溥仪,溥仪却先开口说道:“老师,若是我能建立如何锐般的功业,可否复国?”

听到这话,陈宝琛只想苦笑。却答道:“别说建立如何锐般的功业,哪怕只是一半,全国上下定然请皇上复位。”

说完,陈宝琛就见溥仪抿着嘴唇不吭声。虽然陈宝琛不想打击溥仪,却不得不硬起心肠继续说道:“然而当下,陛下非得建立更胜过何锐的功业。所以,老臣还请陛下尽早归国从政。只有如此,陛下才能尽早为国效力。”

溥仪早就考虑过这条路,当下局势若是早些年的乱世倒也罢了,现在何锐政府已经建立起了秩序,若是想在何锐的秩序下搞出溥仪的名望,何锐政府绝不会允许。所以溥仪早就死了这条心。既然无法靠中国国内的力量解决问题,能依靠的就只剩下国外。

正在想,就听陈宝琛劝道:“皇上,老臣知道皇上在日本定然学业优异,眼界大开,能将整个世界纳入谋划,但皇上最终要争取的还是中国之主。当年孙文谋逆,南方逆党皆等孙文带着大笔钱财从海外归来,孙文归来之时一文不名,众逆党便对孙文阳奉阴违。最终反倒是被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如果皇上远离中国,中国不知皇上之名。便是中国有变,也只会让国内如袁世凯之流获利。”

溥仪当然知道陈宝琛说的没错,但是真的承认了这件事,那么就等于溥仪承认复国完全无望。溥仪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承认这种事情。

陈宝琛见溥仪如此,不得不问道:“皇上,老臣知道皇上学业有成,所以想请教皇上几件国际上的事。”

溥仪这才答道:“还请老师发问。”

“当下的日本可否会与中国为敌?”

溥仪心中苦笑,若是日本肯与中国为敌,溥仪就不考虑回国了。他答道:“不会。”

“那么法国、苏联可否肯与中国为敌?”

溥仪非常无奈,摇摇头,答道:“不会。”

“英国与美国便是要与中国为敌,他们可否能打赢?”陈宝琛追问。

溥仪在日本陆军大学上学的时候,学校里教授战略学的时候,就进行过这样的战略推演。美国想进攻中国,只能靠海军。美国海军虽然有5.5的比例,但是日本海军也有3.75的比例。所以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完全没有能力击破日本海军,占领日本。自然无力对中国发动进攻。

如果是英国想进攻中国,就必须先歼灭中国在上缅甸与阿萨姆的军事力量。这需要英国现在英属印度投放200万陆军。光是征兵、运兵的钱,英国政府现在的财政只怕就撑不住了。但是英国必须这么做,因为失去了印度的英国,与被阉割的太监没什么分别。

对中国来说,最糟糕的局面不过是英美联手对中国发动进攻。但是想英美想对中国开战,就需要得到法国的支持,至少让法国中立。法国的宿敌是德国,英美想说服法国,就得接受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

一旦德国被肢解,成为一堆小国。法国很自然就会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英国几百年来的战略,都是打击试图统治欧洲大陆的霸权国家。英国宁肯丢掉印度,也不能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霸权。而美国虽然与欧洲大陆隔着一个大西洋,也不会乐见欧洲大陆出现一个统一的势力。

如果英美赌一把,认为法国不会插手与中国的战争。只要英国的陆海军主力离开欧洲,英国就要冒一个巨大的风险,丢掉印度的同时,还被法国控制了欧洲大陆。

日本陆军大学战略推演的结果,中国现在的战略局面十分优越,周围各国要么与中国有安全互信,要么已经走在战略合作的道路上。存在战争风险的国家,又因为对华开战的战略风险太大,所以不可能对华开战。

这样优越的战略局面并非天上掉馅饼,而是何锐以敏锐的判断,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在法郎地位处于低谷,法国金融疲软无力之时,果断与法国建立起了经济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法郎重回能与英镑、美元一较短长的位置,法国基于本身根本利益的需求,只能坚定支持中法准同盟关系。

日本陆军大学战略课教官极力称赞中法合作,认为这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经典案例。中国作为欧洲的域外国家,通过完全和平的手段达成了战争都未必能达成的战略构建。中法联盟构建了法国在欧洲的经济强势,促进了中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还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排除了域外势力对东亚的介入。这无疑是战略构建上的扛鼎之作。

溥仪知道何锐这个战略绝不是针对他,但是何锐为了中国而推动的中法准盟友战略,的确给溥仪的复国战略制造了无法逾越的困难。如果英美无法构建出击败何锐的战略,那么英美为什么要支持溥仪复国?

陈宝琛并不知道溥仪已经拥有了理解战略的能力,如果他知道的话一定会感动到拍案而起吧。但是陈宝琛历经世事的双眼也看出了溥仪的确对借助外国势力复国失去了信心。这让陈宝琛安心了不少。

满清虽然并不情愿,至少选择主动放弃皇权。如果满清遗老遗少们一旦成为了叛国者,社会中敌视清朝的暗流顷刻就会爆发出来,满清所残留的一切必然遭到彻底清算。作为满清的忠臣,陈宝琛不希望满清的结局是这样。

溥仪此时并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反应。即便只是复盘战略思考,就让他感觉精疲力竭,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战略判断在中国被称为“庙算”,一旦失败,很可能导致太庙被毁的结果。

溥仪的嘴唇蠕动了一下,他还有一个想法,却不敢说出来。明明知道这个想法其实不靠谱,但是在绝望之中,这个想法却如同救命稻草一样变得愈发醒目,以至于溥仪怎么都没办法把这个想法从脑海中驱逐出去。随着与这个念头抗争,这个念头反倒膨胀起来,跃跃欲试的想脱口而出。为了憋住这个念头不出口,溥仪费了好大的精力。

陈宝琛见溥仪数次欲言又止,便说道:“皇上可有什么要与老臣说的?”

溥仪已经忍不住先舔了舔嘴唇,又咬了咬嘴唇。实在是忍不住,终于压低声音说道:“老师,何锐喜欢抛头露面,行踪也容易知道。若是由一支忠心耿耿的人马突然发难……”

只是说到这里,陈宝琛已经腾的站起身。84岁的老头子已经怒目圆睁,他大声问道:“这是哪个狗贼给皇上出的主意?!”

溥仪被老师的气势给压制住了,竟然不敢回答说是自己所想。但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溥仪已经想不到任何能够扭转当下战略局面的任何可能。满清到现在覆灭了21年,北洋政府在这21年中算是三易其主。袁世凯、段祺瑞 徐世昌、何锐。何锐真正执掌天下可以从1924年开始,到现在不过8年。杀掉何锐无疑是唯一能够改变中国局势的可行方案。如果何锐死了,天下定然会重回纷争动荡之中。何锐手下一众从龙之臣现在都是三十多岁到四十五岁之间,面对巨大的权力,这批人绝不会轻易让给别人。必然会爆发激烈的内部火并。

面对何锐,溥仪觉得自己只怕真的不行。但是面对何锐的部下,溥仪觉得自己只怕还是有与其较量的能力……

“皇上,你说啊,到底是谁给你出的这个主意!”陈宝琛几乎能算是怒吼的声音打断了溥仪的思考,让溥仪身子一颤。

而陈宝琛此时只觉得浑身仿佛遭到雷击,又仿佛被烈火炙烤。活了84年,20岁就考上进士,进入朝廷为官,陈宝琛64年来什么事儿没见过呢!所谓的忠义,所谓的悍不畏死都是狗屁。只要被抓,没有一个不是只求活路。

……不,陈宝琛这辈子只知道一个人,那就是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当年石达开遭到骆秉章欺骗,以投降换取部下活命,被判处凌迟处死之刑。凌迟处死是真的要割千刀,石达开受刑中一言不发,不呼痛,不求饶。亲眼见到之人皆震惊,以为其肝胆为铁铸。

满清的遗老遗少中哪里有这种人?只要他们真的刺杀何锐,只要被俘定然会招供。根本不用考虑这些人见事情不成,立刻服毒自尽。

而且即便是这些人真的有勇气服毒自尽,不泄露消息。一群满人去刺杀何锐,怎么可能不被人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如今中国民间几乎家家都请了何锐的画像挂在厅堂内,世人皆以为何锐再造山河,功劳堪比秦皇汉武。如果何锐没死,或许何锐还不会太过分。也就是满清遗老遗少尽数覆灭。即便何锐死了,他手下的那些人可没死。这批人第一件事必然是要为何锐报仇。到时候满人定然没了活路,前满清官员中至少一半只怕逃不掉族诛。

陈宝琛盯着自己的学生溥仪那心虚的神色,只想能直接从溥仪的脑子里读出到底是谁给溥仪出的主意。突然,陈宝琛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便意识全无。

溥仪看着自己的老师陈宝琛此时如同一座怒目金刚般盯着自己,只觉得后背的衬衣已经被汗水浸湿。他本来只是完全想不出办法,才这么随口说了一句。溥仪自己在军校读过这么多年书,怎么可能不知道想刺杀国家元首到底有多难。而且中国不比欧洲那种刺杀成风的地方,真以为何锐会如同奥匈帝国那个傻瓜皇储费迪南大公一样故意找死么?

费迪南之所以被刺杀成功,是因为他跑去萨拉热窝这个敌国的大城市。何锐便是抛头露面,也只是去农村、工厂、学校、矿山、军营等地方。以何锐现在的声望,那些地方的人民将何锐视为皇帝,甚至是视为天子。刺杀之说就是个大笑话。

看着老师如此气恼,溥仪却也不敢说话。只想等着老师先消消气,然后把这个话题糊弄过去算了。

但是老师却以一个手指溥仪的姿势一动不动,没多久,老师身体开始微微晃动,片刻后就以一种如同断线木偶般的姿势颓然倒地,头还磕在椅子上,发出咚的一声。

溥仪吓得连忙上前想扶起老师陈宝琛,却见陈宝琛双眼只睁开细缝。细缝中只见白眼球,不见黑眼珠。吓得溥仪已经冲着房门大喊起来,“快来人!快来人啊!把人送去医院,快送去医院。”

片刻后,溥仪清醒过来,他直接扛起老师陈宝琛,拉开门就往外走。却没想到保姆已经赶到门口,两人撞在一起。溥仪忍着下巴上的剧痛,对着痛苦的捂着脑门的保姆喊道:“快开门,去医院!”

文明破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