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89章 国家的选择往往因为不得以 六

文明破晓 第689章 国家的选择往往因为不得以 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0 21:12:4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李润石很快发现获得更高机密权限的好处,他不禁能够看到更多机密内容,全球最新情况也会整理完后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一厢情愿的yy。国家领导层不出门并不影响他们对世界以及国内问题的了解。领导们不是不知道,而是出于各种原因不去知道。譬如,出于任务与职务,李润石很关注西班牙内战的进展。教育部长就不看这些内容,顶多看报纸的随便看看报纸上大路货新闻。

时间进入37年8月,西班牙的局势已经变得更加尖锐。西班牙共和势力内部矛盾被彻底引爆,西班牙**、西班牙温和左翼、第三国际、西班牙分裂主义分子之间的内斗经过之前的矛盾斗争后全面爆炸开来。

现阶段的西班牙本土派正在整肃分裂主义分子以及第三国际的力量,试图用恐怖的有序政治终结西班牙共和派内部的无序混乱局面。暂时来说,起到了作用。但副作用就是在这样的整肃过程中,北部的海湾战役失败,弗朗哥叛军占领了西班牙北部工业区。

遭到整肃的西班牙左翼势力则拉着忠于自己的部队离开西班牙共和政府控制区,尝试建立自己的独立力量。

李润石看着西班牙地图上标出的西班牙各势力占领区,对西班牙共和政府已经不抱什么幻想。至于那些左翼力量,李润石完全没兴趣花时间去考虑他们的未来。弗朗哥叛军虽然并不强大,但是弗朗哥的势力团结度很高,内部有很大分歧却没有分裂。意大利与德国全力提供兵力与武器的支援,美国方面全力提供后勤保障以及贷款服务。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居于劣势的弗朗哥叛军扭转了力量对比。

收回目光,李润石坐回到办公椅上继续阅读文件。几天过去了,李润石基本确立了中国赢得帝国主义战争的信心。只要帝国主义国家们打起来,他们就保不住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殖民地,远离欧美,一旦中国夺取这些地区,并且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欧美所有国家需要连续10年把国力都用在军事准备上,才可能发动反扑。这种军事准备以及成本付出,欧美各国都不可能接受。所以,欧美一旦失去亚洲,他们就回不来了。也就是说,中国有充分条件在亚洲建成“好帝国主义”的经济共同体。

如果中国未来的战略至于此,中国收益大,付出小。基于如此巨大的经济体,中国大可专心内政,静待外部变化。就如孙子兵法所说:古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使自己处于不可被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敌军露出可被战胜的机会;不可被战胜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己方,而可以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在敌方。

孙子的看法完全符合了唯物辩证法,内因决定矛盾性质,外因决定矛盾条件。胜利可以预知,却无法主导。

现在困扰李润石的已经不是中国能做到什么,李润石现在搞不清楚美国精英阶层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从现在美国的表现可以基本确定,美国有推动战争爆发的打算,并且开始在美国总统职权范围内开始谨慎的推进。但这些内容还不够,想完整判断美国的反应,就需要得到更多美国精英的看法。

李润石没有靠自己苦思冥想,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就记录下一句,“请外交部与美国精英层就美国对外战争的可能进行交流。”

写了这么一个目标,李润石开始列出如何分析美国外交部信息的标准。如果美国精英不接受与中国海军形成太平洋的均势,就意味着美国精英层认为现阶段中美之间不存在安全互信。如果美国精英层表现出强烈的孤立主义倾向,意味着美国经营层感受到了强烈的战争威胁……

每一条都是基于正常人类对国家地位的认识、对国际现状的感受、以及正常人类对于威胁的反应。这些并不好写,写了一半不到,李润石就觉得大脑里面的思路太多,不得不停下来休息片刻。

看着自己写出来的内容,李润石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份标准去判断何锐,会得出什么结果?

片刻后李润石被自己的得出的结论给逗乐了。何锐做出的事情在事后看法都很正常,何锐的大部分思维也与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是李润石相信,用这些问题去问何锐,得到的一定是何锐想让对方听到的话,而且是最诚恳最坦率最毫无隐瞒过的回答。因为何锐说出的这个问题层面的回答,但何锐看这个问题的深度完全超出了这个层面。

正在笑,门被推开了,程若凡上将进门后不解的问道:“李总理为何发笑?”

李润石也不隐瞒,“我设想了一下主席回答外国人提出的战略层回答,突然就很想笑。”

程若凡丝毫不奇怪的答道:“哦,我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也经常笑。”

李润石点点头,却不等他开口,程若凡就说道:“李总理,总参谋部的评估团队已经到了,咱们一起去听听吧。”

“这么快?”李润石当即站起身。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构建出中国的作战系统,这个系统不是农业时代认为的天才们的灵光一闪,而是基于工业时代的科学分析。这些作战系统有底层的逻辑构架,有中层的方法论模型构架,有执行层面的设备支撑。这些系统的理论不复杂,只是对此进行了初步接触的李润石已经感受到了这些系统内部蕴含的力量。

果然,到了隔壁办公室,研究专家做了不到十分钟的介绍后,就提交了根据这些系统计算出来的一些国家战争力量的对比。第一份是法德两**事力量对比,其结论是,德国持续按照现在的方向发展,对法国的军事优势将持续扩大。除非法国能够进行军事上的全面革新,彻底推翻旧的战争理念,否则,未来法德两国之间爆发的战争,法国在战场上必败。

从军事投入来看,德国的1937年军费约60亿马克,折合美元大概有26亿美元。法国这些年军费忽高忽低,36年为36亿法郎约6亿美元,37年为120亿法郎,约20亿美元。法国不仅每年军费总量低于德国,军费使用上也远没有德国有效。

以1937年的120亿法郎军费使用为例,一部分用在马奇诺防线上,一部分用在更新步枪,飞机,舰艇。看似也很全面,从中国的作战系统来分析,法国这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触及真正的未来军事理念。

之所以法国必败,不是因为法**队变得孱弱。从各个角度来看,法**队拥有巨大的实力,纸面上大大超过德国。中国根据一系列军事演习的结果进行计算与判断,得出德**事装备能够发挥出的战斗力是法国的2-3倍。而法国并不拥有德国3倍以上的军事力量,以当下的发展来判断,法国真正能随时投入的军事力量只比现在的德国高了20%。很快,德国的战斗力就会全面超过法国。这个力量对比曲线倒是与普法战争高度类似。

李润石觉得自己没能力评价,就看起了中美对比。令李润石感到些讶异的是,中国参谋部的评价中认为,在陆军方面,中国比美国强40%。而海空军的战斗中,中美差距只有10%左右。中国想赢,只有靠海空军装备的数量优势,以及对中国1200万现役军人进行充分针对性培训,从而获得质和量方面的优势。

不等李润石提问,对面的两位少将已经解释起来,“我们得到的情报中,美国的海军越来越倾向于航母作战。尤其是美国已经开发出了带雷达的k37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能够支撑起美国的作战系统。美国的军事传统对美国的影响最薄弱,他们势在陆军采用装甲部队,在海军采取航母,并且通过大量技术人员的努力,根据美国已经掌握的技术来构建美国全新的作战系统。

我们从料敌从宽的角度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是,从客观上,美国将拥有能与中国进行对抗的作战系统。一旦战争爆发,美军将依托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与中国陷入高强度高烈度的消耗战。我们只能靠耗尽美国的战争实力,从而战胜美国。”

李润石没有说什么。他想询问中苏军事对比,开口的时候就变成了“苏德军事力量对比呢?”

这种改变并不是因为李润石害怕与苏联开战,而是因为中苏安全互信是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基石。现在的中苏之间的关系完全没有发展到需要掀翻这块基石的程度。所以李润石找不出自己提出这种问题的理由,在这么严肃的环境下,李润石不想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而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

“苏联只拥有一支近海海军,目的是保护波罗的海与黑海。如果苏德之间爆发战争,不用指望在北大西洋或者地中海见到苏联的舰队。以苏德两国的陆军理念,苏联看似走在正确方向上,却因为苏联红军现在积累的问题,其发展方向有高度不确定性。”

李润石也不知道该评级苏联的军事传统,就转向了更明确的目标,“苏联陆军比较明显的短板在哪里?”

“假设苏联建成了陆军的机械化作战理念,苏联在伴随装甲部队发动进攻的飞机研究上十分落后。反观德国,他们已经造出了俯冲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在在西班牙内战中攻击共和派的桥梁、指挥部、炮兵阵地、港湾中的船只,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最重要的是,德国通过俯冲轰炸机的使用,证明了他们作战系统的设想是正确的。”

“这个判断……”李润石没说完。

“我们根据国际纵队第16旅的战报,以及大量其他渠道搜索到的情报,可以确定德国的确完成了装甲兵作战的理论。这次西班牙内战中,德**方有目的的进行了大量试验,用来验证他们作战理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根据我们对苏联的了解,苏联即便是从现在立刻设立专项,最早也是在1941年生产出能够与现在德国俯冲轰炸机同等水平的战术轰炸机。现阶段,苏联红军内部依旧进行着比较激烈的争论,这将延迟苏联军队在此方面的研发。”

李润石已经确定会议开到现在就可以结束了,再开下去,也不能更多证明中国国防军的准备是如何的充分。而且李润石在会议上发现了好几个要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立刻补足这些知识点,他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有效的将继续进行讨论。

在表示可以结束会议之前,李润石突然想起个问题,“请问,中国的战术轰炸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立项研发的?”

对面的少将当即答道:“1930年。”

等会议结束,李润石问道:“激光陀螺仪不会延迟了战场轰炸机的研发进度吧?”

提交这件事,程若凡没有露出遗憾的神色,他依旧带着那种哀默大过心死的态度答道:“没有激光陀螺仪,还有机械陀螺仪。比较起来,只是性能差很多,价格差很多。”

李润石没有多问,根据他看过的资料,现在最优秀的陀螺仪的转子在理论上可以每分钟转1万次。而激光则是按照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在陀螺仪内传输,如果一圈的长度是60厘米,也就是0.6米。被当做转子的激光束一秒钟内可以完成等同于5万次的“旋转”,这就是双方精度巨大差距的物理基础。

因为高速旋转,以及对稳定性的高要求,必须使用最尖端的材料和精密加工设备,使得高精度机械陀螺仪的制造成本很高。反观激光陀螺仪,现在的制造成本已经只有机械陀螺仪的一半。限制激光陀螺仪的关键不是成本,而是当下大量科技前沿的技术问题还没能得到解决。地球上的大多数国家甚至连中国造出了激光都不知道,更不可能去研究这些问题,中国完全没有通过引进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可能。只能靠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去不断积累,试图有一天能够得到突破。

理解到这些的李润石不仅没有失望,反倒对于胜利更有了信心。这一次,中国终于能够与全世界各国站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上进行战争。这次胜利证明的不再是中国人民富有家国情怀的牺牲精神,而是证明了中国全方位的胜利。

带着这样的自信,李润石问:“程主席,你认为美国上层现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美国的战略?”

“我觉得美国只是认识到旧的办法已经解决不了美国现在的问题,其经营层在这个领域有了些基本共识,但是其精英层中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思路。即便是期待其他国家率先发动战争,也不过是美国对于欧洲大战的路径依赖。”程若凡说的不是那么顺畅,这个问题也困扰着程若凡。尤其是在何锐提醒程若凡“要有穿透力”之后,程若凡就不得不尝试着把自己代入美国精英层,这让程若凡的思考变得很痛苦。

在此之前,程若凡的思考可就轻松明快的多。那时候的程若凡认为美国没有建立其支撑美国的战争计划的理论,美国所有的解决办法都不够单纯,所以美国经营层很容易采取首鼠两端的态度。而中国这是在10年前就开始了新的军事理论构架,以双方的准备差距,未来的战争虽然会很激烈,但是美国必败。

现在被迫去理解美国经营层,程若凡受了不少罪。以至于这种尽可能全面思考的回答模糊到让程若凡自己都很不满意。说完了这些,程若凡看向李润石,心里面对李润石这位被何锐高度欣赏的同志会做出什么评价很没自信。

李润石听了程若凡的回答后,心里面透亮了很多。思索片刻后,衷心的赞道:“程主席的判断很接近事实了,尤其是你提出的美国选择的路径从自发到自觉的点,是判断这场战争的一个关键点。”

听到李润石比较高度的评价,程若凡心里面轻松了很多。他苦笑道:“呵呵,我们判断,美国很可能会在一年内通过大规模造舰的法案。这个法案是美国的路径依赖,还是让很多美国政治精英们从自发到自觉的起点。这个并不好判断。”

看程若凡如此纠结,李润石试探着问道:“程主席是不是感觉很为难?”

“难道不该为难么?”程若凡问。他觉得自己可以被其他人看不起,因为程若凡在其他人面前从来不自卑。但是程若凡却不能对何锐的批评置之不理,因为程若凡相信何锐肯定是正确的。无视正确的方向,就打破了程若凡的做人底线。

李润石当过老师,也见过面对这种困惑的学生,既然程若凡在乎的不是情绪,便劝解道:“程主席,现在的战争已经和以前不同了。以前要求指挥官们能够洞悉对方的心思,但那是旧战争形态下的战争状态。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战争迷雾已经稀薄了许多。不管多么能洞悉人心的优秀指挥官,也顶不住24小时飞机侦查的指挥官对战场的把控强。再不得了的排兵布阵,也扛不住对方的几百名工程师操纵几百台计算机不停运算的判断正确。我们何不换一个格局来看问题?”

程若凡被这话提起了兴趣,“哪种格局?”

“美国现在能与我们达成战略互信么?”李润石问。

程若凡愣住了,他还真的没有在这个格局上进行过仔细的推演。思索片刻,程若凡答道:“我从来没有相信过美国,或者说,我从来不愿意相信欧美列强。”

“很好啊。”李润石赞道:“也就是说,程主席认为,中美之间无法达成战略互信。”

程若凡一时无法理解,但是他很快调整了思路,就觉得李润石的看法很有道理。从双方战略互信的层次考虑,程若凡很快答道:“因为中美两国都期待建立本国所期待的国际新秩序,所以中美两国不太可能在当下的情况达成战略互信。对于从未实现过的道路,任何负责任的精英层都可以理解,却不会真的相信。当双方互相确定对方都想推行自己的新秩序,猜疑链就产生了。”

李润石微微点头。程若凡的回答证明了李润石在上缅甸地区的老领导,前茶馆老板韩海涛的评价。程若凡缺的是何锐那样程度的战略穿透力,而不是理解力。程若凡非常聪明,只要在他能够理解的层面上,判断局面,预测发展,一直都是程若凡的强项。在这个方面,被认为军中最有大器资质的徐乘风都不敢自诩胜过程若凡。

既然程若凡搞明白了,李润石说道:“如果这就是美国的路径,我们在战略上蔑视美国,在战术上重视美国。这就足够了。至于美国人什么时候从自发到自觉,对于这场战争的影响很小。打仗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程若凡品味着李润石的话,只觉得越品越有味道。程若凡忍不住问道:“李总理,你真的没学过军事学么?”

这话不是开玩笑,程若凡真心觉得能说出这话的人,怎么都应该是大军事家才对。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