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大国科技 > 第一百一十七章 项目正式启动

大国科技 第一百一十七章 项目正式启动

作者:九月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5-06 22:28: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离开实验室之后,叶舟又去平台部门办公室转了一圈----主要是去找徐磊的,但是徐磊已经下班回家了,办公室里只有宛昼还在。

“怎么你还没下班?”

叶舟看着伏案看书的宛昼,有些好奇地问道。

听到叶舟的声音,宛昼连忙放下手里的笔站起身来回答道:

“叶工,我刚吃完饭回来, 一会儿就下班回去了。”

“嗯,早点回去休息,我们这不提倡加班。”

一边说着,他一边走近看了一眼宛昼在看的书,书页的左上角赫然写着“航空发动机”几个字。

“能看懂吗?”

叶舟问道。

“说实话叶工,不太看得懂,也就是死记硬背, 在心里有一个概念, 能勉强知道涉及什么技术、哪些方面有难度而已, 但是要去了解到底各个技术的难度分级的话,估计未来短时间内都做不到。”

“没关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以允许你花时间,只要最后能做到而已。我不是要让你变成航发的专家,只是想让你能对专家的贡献有个基本的判断而已。你懂我的意思吗?”

宛昼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实际上,从叶舟最开始对她说这个行政平台岗位有技术要求、并且要她负责人员相关的事务之后,她就已经大致猜到叶舟想要做的事情了。

他是想彻底打破现在国内许多研发部门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

现在国内的研究部门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分离。

搞行政的掌握着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的权利,但他们却不知道哪些领域需要更多的资源、哪些人需要更多的奖励,而技术人员知道这些信息,却往往不能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就导致了许多做出重大贡献的研究者得不到应该有的回报。

当然,成果越大,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就越低,顶层的研究者是不存在这种烦恼的, 最苦的就是基层、中层研究者。

所以我们在国内往往可以看到无双国士受到最优异的待遇, 让人对官方充满自信, 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国家就会重重回报。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同样存在着许多案例,是中基层科研者因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礼遇,而产生怨恨、甚至离开国家的。

这是客观的事实,而这种事实的根本原因,就是行政权力和技术权利的分离。

要求行政人员具备最基本的技术概念,就是打破这种局面所要做的第一步。

“明白就好,以后平台人员扩充以后,你要跟徐磊配合,保证有权利的管理者至少都要具备技术素养,我不允许我这个研究所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

“明白叶工,你放心吧。”

叶舟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研究所。

今天来研究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认研究所运转良好,并且安排好后续的总体方向。

按照陈昊给他的信息,航发项目、或者说“花轿”项目已经立项,接下来他大概率需要全程跟踪负责,在现场监控GE-9X发动机的仿制工作,这也就意味着他可能在未来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都不会出现在深城了。

因为他可以选择的企业,都不在深城。

要么去蜀城,要么去奉天。

其实叶舟在心里已经基本有了打算,但出于稳重考虑,他还是需要组织一次讨论会,来敲定这次项目的最终参与者。

回到自己家之后,他用最短的时间整理好了项目文档,包括GE-9X的全套图纸、项目计划书、资金预算各种信息,然后一股脑地给陈昊发了过去。

在预算那一栏,他很无赖地填了一个两百亿,这个数字已经不能用夸张来形容了,毕竟整个太行发动机项目几十年下来也就花了一千多亿,而太行项目可是从零开始自主研发的。

不过,换个思路想,对于这样一个确定可以出成果的项目来说,两百亿又似乎不那么离谱了。

正如他所料的一样,陈昊在收到信息之后只是简单地回了一个“好”字,根本没有对他的计划有任何质疑。

叶舟合上电脑,准备好好度过他这个为数不多的悠闲的周末的夜晚。

......

另一边,芯片项目联合指挥部----现在是花轿项目联合指挥部,陈昊正在将叶舟发来的文档展示给提前召集的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将要在这一个晚上评估出项目的可行性,并列举出项目参与人员大名单。

谷衧 “各位,这就是叶舟发过来的文档,我没有相关技术背景,需要各位来进行评估。”

“文档已经发放到各位面前,就在你们面前的档案袋中。请注意,本次项目保密级别是:绝密3,文档保密级别:绝密2。”

“我们所有的讨论仅限于这件会议室,离开会议室后、直到项目组进入封闭管理阶段之前,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佩戴全时监控器,并保持监控频道常开。”

“这个过程可能持续3到5天,如果不能接受的,请现在离开,不要触碰你们面前的保密档案袋。”

事实上,陈昊说的这些话都只不过是一个例行的程序,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审查,能坐在这里,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放弃。

虽然还没有公布项目的详情,但大家都知道,这次要搞的是航空发动机,而且领头人正是在一个月以前带领芯片项目组打破国际芯片垄断的那个年轻人。

他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一次,很可能会有另一个奇迹诞生。

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这些本身就有些狂热的科研工作者根本抵挡不住求知的诱惑,别说3-5天的全时监控了,哪怕是让他们脱光了到街上去裸奔一圈,估计都有不少人愿意干。

停顿一分钟之后,见没有人离开,陈昊开口说道:

“好,现在请你们打开面前的档案袋,讨论将在1小时候开始。”

会议室里的众人纷纷动手,会议室里响起了密集的翻页声。

片刻之后,第一声惊呼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

“艹!这是GE-9X发动机的图纸!”

说话的是一个年纪相对较轻的研究员,他的身上穿着军装,手指微微颤抖,眼睛里放射出摄人的光芒。

他眼馋这台发动机太久了。

GE-9X,世界商用航发的巅峰之作,推力70吨,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碳纤维材料,燃油效率比较GE90提高10%以上,更重要的是,这台发动机不只是单纯的商用航发,它还具备超音速设计潜力。

只要进行成熟化改装,那么就意味着,国内很有可能可以复制毛熊白天鹅图160的辉煌。

超音速轰炸机,试问谁不爱?

一旁的老人看了他一眼,然后开口说道:

“别大惊小怪的,仔细看你的图,看看有没有技术盲区!”

“这些图纸的内容非常完备,尤其是热态图,细节很多,需要仔细看。”

军装男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刚才看到图纸的一瞬间,他浑身的血液都直往大脑冲去,确实有些反应过度。

稍微冷静下来之后,他才感觉到这份文档的重量。

这根本就不是一份陈昊之前说的“初步的图纸”。

这是一份,从零开始教你造GE-9X指南。

厚达数百页的文档里详细记录了这台发动机的所有设计细节和技术参数,连扇叶的原料成分布局都精确到了平方厘米的程度。

有这份材料在手,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什么技术盲区。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抄作业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他举手向陈昊申请发言,陈昊点头之后,他开口说道:

“我先说我的初步判断,这份图纸是与其说是一份图纸,不如说是工业生产流程图,只要跟着步骤和设计细节一步步的做,造出仿制品的难度不大----你看,连公差都帮我们标注出来了。”

“但是,我认为,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只是造出来,而是要吃透它,要搞清楚它的设计原理和各个部分的设计思路,这对我们以后自己的发动机研发工作有重大意义。”

听完他的话,陈昊摇了摇头,开口回答道:

“不,我们这次只要造出仿制品。”

“为什么?”

“因为你说的逆向工程的工作,已经有人在做了。”

“就是叶舟的三尺研究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